首頁> 其他類型> 一看就停不下來的三國史> 袁安時期之固本培基

袁安時期之固本培基

2024-10-09 08:30:14 作者: 李浩白

  《後漢書》記載,汝南袁氏一族在兩漢時期是以學術傳家為政的。其先祖袁良精習《孟氏易》之學,深通易理之術,於西漢平帝時官居太子舍人,又於東漢光武帝時出任成武縣令。這是正史里對袁良的簡介。

  在宋代歐陽修編撰整理的《集古錄》中,有一篇名為《漢故國三老袁君碑》的碑文拓本,因其碑主為袁良,所以又稱為《袁良碑文》,應該是袁氏後人為袁良所立的。在這篇碑文中寫道:袁良後來還做到了將作大匠、廣陵郡太守等二千石官秩的職位,並曾因討平清水賊張路等而威震徐州。由此可見,正是袁良此人,為其後世子孫奠定了名門世族的堅實起點。

  

  他的孫子袁安自幼家學深厚,個性為「嚴重有威,見敬於鄉里」。他「節高臥雪對梅花」之故事來源於《後漢書》所注引的《汝南先賢傳》。

  時大雪,積地丈余。洛陽令身出案行,見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門,無有行路。謂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戶,見安僵臥。問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皆餓,不宜干人。」令以為賢,舉為孝廉。

  袁安因孝廉出任陰平縣長、任城縣令,直至做到楚郡太守一職。在楚郡太守一職上,他做了一件「大有陰德」的好事,為世人所稱道。華嶠《漢後書》記載:

  (袁安)明帝時為楚郡太守,治楚王獄,所申理者四百餘家,皆蒙全濟,(袁)安遂為名臣。

  袁安能抗上明法、以寬雪冤,確實是鐵骨錚錚。漢明帝嘉其風骨,提拔他為河南尹。

  撫理京師之際,袁安表現卓異,甚有寬和得眾之譽。《後漢書·袁安列傳》記載:

  (袁安)政號嚴明,然未曾以臧罪鞠人。常稱曰:「凡學仕者,高則望宰相,下則希牧守。錮人於聖世,尹所不忍為也。」聞之者皆感激自勵。在職十年,京師肅然,名重朝廷。

  顯然,漢明帝、漢章帝兩代明君對袁安可謂深為器重。漢章帝元和三年(公元86年),袁安升為司空;一年之後,袁安再進為司徒,終於做到了位極人臣。

  當了司徒之後的袁安,其立身行事之風漸有改變。《資治通鑑》記載:

  壬戌,詔以瑞物仍集,改元章和。是時,京師四方屢有嘉瑞,前後數百千,言事者咸以為美。而太尉掾平陵何敞獨惡之,謂宋由、袁安曰:「夫瑞應依德而至,災異緣政而生。今異烏翔於殿屋,怪草生於庭際,不可不察!」由、安懼不敢答。

  此時的袁安,已然擁有了兩張可以改換自如的政治面孔:臨民治下之時,他顯有「清直」之容;奉上奏對之際,他又是「圓融」之貌。以「清直」而收名譽,以「圓融」而保權位,成了袁安立足政爭的慣用方略,並為他的後人所繼承。

  漢和帝即位,竇太后臨朝,以車騎將軍竇憲為首的竇氏外戚集團日漸坐大。竇憲為謀奪大權,意圖遠征匈奴而立威天下。這時,袁安和其他三公、九卿一道上奏反對他。

  匈奴不犯邊塞,而無故勞師遠涉,損費國用,徼功萬里,非社稷之計。(摘自《後漢書·袁安列傳》)

  袁安此刻是站在漢室皇權這一邊的,對膨脹異化的外戚勢力予以制衡。

  依附皇權、抗擊外戚是袁安在三公位上所作所為的政治主旋律。《後漢書·袁安列傳》寫道:

  (袁)安以天子幼弱,外戚擅權,每朝會進見,及與公卿言國家事,未嘗不噫嗚流涕。自天子及大臣皆恃賴之。

  他的付出,終於得到了回報。他通過這些維護皇權的舉動,贏得了朝廷從上到下的一片美譽,既積攢了人脈、人氣,又積累了政治資本。果然,他去世之後,漢和帝親政掌權,一舉肅清竇氏外戚集團,同時追念他的功勞,將他的兒子袁裳徵召為郎官。

  袁安的一生,德才兼備,進退自如,為汝南袁氏夯實了雄厚根基。而他的後代,繼承著他的政治資本和人脈背景,與時俱進,將會大有所為。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