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從「區域管轄」制而來的分工管理
2024-10-09 08:28:38
作者: (日)田中靖浩
錄音從路易斯·阿姆斯特朗的時代開始
一個可愛的女孩點了那首曲子。
為了她,路易斯·阿姆斯特朗演奏了這首曲子——這是以20世紀20年代為舞台的著名電影《五個便士》中的一幕。
出演本人的路易斯在Speak Easy所唱的歌是《聖徒進場的時刻》。這首歌曾是黑人的靈歌,因為路易斯·阿姆斯特朗而成了爵士樂的「標杆」。一開始人們紛紛議論「在酒館唱靈歌不太嚴肅」,但不知什麼時候,「Saints」的喊聲開始沖向舞台上的路易斯。
路易斯·阿姆斯特朗是一個「運氣極其好」的音樂家。
他趕上了廣播和唱片出現,許多人都能通過廣播和唱片來欣賞他的歌曲。
我們能夠聽到路易斯來到芝加哥時所錄的「帶有一點緊張感」的錄音,這是因為它奇蹟般地留存了下來。可惜的是,在路易斯之前的音樂家並沒有留下錄音,其演奏只能依靠「想像」了。
路易斯·阿姆斯特朗創造了爵士樂的歷史,所有人都認同他的實力,並被稱為傳說,我想這與「留下了錄音」這一事實有很大的關係。
20世紀20年代廣播和留聲機的出現,是因為這時有了「電」。電不僅照亮了街道,還被用於工廠和家電產品。
由於電的普及,在各種各樣的領域裡誕生了新的技術。其中之一就是錄音(Recording)技術和留聲機。20世紀20年代廣播出現,40年代電視也開始投入使用了。
音樂家路易斯·阿姆斯特朗正巧趕上了「現場演奏→唱片→廣播→電視」的發展。
他不僅吹奏短號,在被稱為Scat(爵士樂中無意義的喊聲)的歌曲方面也頗有人氣。如果聽一下他的錄音,就會發現時不時會混入觀眾的笑聲,他不僅會演奏、能唱歌,也是一位能使人露出笑容的表演者,在另填新詞的歌曲和演藝方面也頗有天賦。
發明大王愛迪生可以稱得上是那位路易斯·阿姆斯特朗的「大恩人」。愛迪生發明了電,促使以照明和留聲機為首的數個發明問世,推進了社會的「電氣化」。
被GE趕出來的發明大王愛迪生
荷蘭「麵粉店的遺孀」牽著3歲兒子的手來到了新大陸——這就是愛迪生家在美國的起點。從這以後的第五代子孫就是引發了美國電氣革命的發明大王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11]。
12歲的時候,他家所在的休輪港與底特律之間開通了一條鐵路。在這條鐵路上開始賣報的愛迪生,最終在鐵路公司學習了電信知識,成了電信技師。他的職業生涯也是從鐵路公司開始的。
在這之後愛迪生完成了電話和電燈泡等眾多發明,他成功的故事正如面向少男少女們的傳記書中介紹的那樣,但他除了「努力」之外還有不為人知的一面。不知是否為了籌集發明的資金,他也是根據線索來訴訟對方的「訴訟王」,有時候還會激烈地誹謗中傷競爭對手。
還有一件關於愛迪生的商界奇聞,「愛迪生創立了GE」(General Electric)。雖然他確實是創建者沒錯,但嚴格來說就不是這樣了。要細說原因,是因為愛迪生在GE設立的同時「就被趕了出去」。
「直流電VS交流電」,採用哪一個作為「標準」?GE是在美國電力行業對此發生爭議的時候設立的。愛迪生執著於直流電,對手威斯汀豪斯主張交流電。對此兩者一步都不讓,發生了直流電對交流電主導權的爭奪,愛迪生雖然還進行了讓威斯汀豪斯感到厭煩的負面宣傳,但是最後以失敗告終。
在這直流電和交流電戰爭的旋渦之中,愛迪生所設立的「愛迪生通用電氣公司」被 J. P. 摩根收購。1892年誕生的公司捨棄了「愛迪生」的名字,改名為「通用電氣公司」,他從總裁之位上被趕了下去,離開了自己創建的公司。
被趕出去之後的愛迪生,即便明白這是「資本的規律」,但是心裡卻無法接受。雖然他的名字曾出現在GE董事名單上,但是他只在第一次董事會上露過臉,恐怕他對此也相當生氣。
這些暫且不提,在愛迪生被趕出去的同時,GE的合併鬧劇還在進行,企業併購除了洛克菲勒式的「擊潰對手」「降低成本」之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目的,那就是通過收購「來得到這個公司擁有的專利」。
到了電氣時代,「專利」開始擁有了與之前相比更為重要的意義,專利能夠左右公司的收益和未來。巨型企業GE的設立,也是以將各公司分散擁有的專利進行統一管理為目的的。
沒有了愛迪生的GE,斯沃普總裁急劇擴增了銷售額
1919年,是禁酒法頒布、麥肯錫開設管理會計講座的那一年。
當年,愛迪生離開後的GE有一位新總裁就任,這位總裁毫無疑問為GE奠定了100年的基礎。
他的名字是傑拉德·斯沃普[12]。他原本是一位工程師,但由於銷售與市場能力得到了認可,成了GE的總裁。如果說愛迪生是發明大王的話,這位斯沃普總裁就可以說是銷售大王了。
他使以發電和供電這樣「繁重」的電力領域為中心的GE,在面向個人的家電產品領域也散開了枝葉。他所編制出的「新型銷售手段」不僅使得GE的銷售額急劇上升,還幾乎改變了美國人的消費習慣。
他銷售家電產品的手段,就是「按揭銷售」。
當時,家電行業和汽車行業,「大量生產」技術已經非常成熟了。
亨利·福特完成了可以說是批量生產的「極致」工廠,在家電行業,工廠的量產體制也已經準備就緒。如果「大量生產」能夠實現,那麼接下來「只要銷售就可以了」。
當時,家庭中的家電產品逐漸增多,冰箱、洗衣機、吸塵器等產品的價格還比較高,是只有有錢人才能買得起的商品。
許多公司花費大量的GG宣傳費提高產品的認知度,儘量降低產品的價格,希望廣泛銷售。「便宜、廣域」,這是美式品牌典型的銷售方式。
在此基礎上,斯沃普總裁想到了以「分期付款的形式」來賣貨。
在對顧客進行了信用調查之後,以按揭的方式來銷售——這一方法大獲成功。GE家電產品的銷售額開始急劇增長。
這也孕育出了「不害怕借錢」的美式精神。
汽車也好,家電產品也罷,都可以用分期的方式來購買——這是爵士時代的美國步入消費社會的開端。順帶一提,這一時期開始盛行「股票都可以用借款來購買」,這成了1929年大蕭條的誘因。
推進分工管理
重視「規模」,以批量生產為目標,而且希望以低成本來製造的美國製造業,多以「單一產品」來一決勝負。單一產品更能夠大量地生產,以低成本製造,這自然不用多說。卡內基造鐵、洛克菲勒的石油、坎德勒的可口可樂所流傳下來的「單品取勝」的傳統,可以說在福特T型車上達到了巔峰。
「單品取勝」的傳統,大約從GE銷售家電時期開始有了變化。從白熾燈到冰箱、微波爐、洗衣機、吸塵器,GE的產品陣容逐漸擴大。獨裁者性格非常明顯的斯沃普總裁想一個人來管理這些產品的開發、生產和銷售,但是產品數量增加,這樣就不可行。
「範圍已經大到我無法處理了。」明白這一點的他進行了「分工」。鐵路公司所使用的「管轄區域」制是按照區域來分工的,與之相同的手段也開始運用到了製造業當中。
生產冰箱背後的成本計算
中世紀,香料非常受歡迎。它被用於消除保存不當而容易腐爛的肉類的味道。經過了漫長的時間,一種叫作冰箱、使得「保存」成為可能的機器終於進入了家庭之中。它的出現解除了家庭主婦的煩惱,可以說是一場變革。
只要能夠明白各產品的核算特點,「挑選產品後銷售」就變得非常容易了。GE也推行了按照產品來「分割」銷售部門的管理制度。
雖然按照產品來分割銷售額非常簡單,但分割成本則非常困難。
銷售額(S:Sales)-成本(C:Cost)=利潤(P:Profit)
在按產品計算的情況下,作為成本,除了與製造相關的材料費和勞務費之外,折舊費等固定支出和總公司費用等其他費用,也必須分配到各產品頭上。僅憑這一個公式,成本不同,各產品的利潤就會完全不同。
GE開始分割銷售額已經過了100年的時間,但是在這期間,工廠中的機械不斷增加,另外會計、人事、行政等公司的成本也在不斷增加。計算分配的重要性是越來越高了。
從「S-C=P」這一基本公式來說,就如何計算「C」, 100年間管理會計一直在為此煩惱著。
管理會計的分類核算從「按產品分」到「按行業分」,不斷地發展著。
分類核算不僅讓「挑選產品後銷售」成為可能,還能在組織中下放經營權。
按產品也好,行業也好,地區也好,在向各負責人「分配」任務時,如果不能明確其要求,就不能對其進行「評價」。反過來說,只有有了評價結果這一環節,才能夠開始「分配」任務。
明確各自的銷售額和利潤,進行業績評價,是組織下放經營權的條件。
那麼下一個問題,是各類別「要得出多少利潤才行」這一非常困難的決定。
不能有虧損,希望是有盈利,這一點誰都能夠理解。
實際上,基本上沒有公司會把目標立為「這個產品目標是能有盈利,只要不虧本就行」——經營者注意到,這樣一來難度就太低了。
那麼假如要用更高一些的難度來設定利潤目標,該向何處尋求這一計算的根據呢?
關於這一點,許多公司都會用「去年的業績」來設定今年的利潤目標。把利潤目標設得比去年稍高一些,至少經營狀況不會比去年還要差吧——我知道這樣用去年業績來制定目標的做法很受歡迎,但說起「與前一年做對比」這種做法是否正確,有一個非常大的疑點。如果前一年的業績過好或過差,與這個數字進行比較就沒有意義了。
「按產品和行業分開計算,利潤需要達到多少呢?」
各產品和行業該如何設定利潤目標真是一個令人煩惱的經營問題。
關於這一點,20世紀初期誕生了一個著名的公式,它給予了我們提示。它與從法國「逃亡而來」的移民一家有著深切的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