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倫勃朗與荷蘭的榮光

2024-10-09 08:26:59 作者: (日)田中靖浩

  聞名萊頓的「麵粉鋪家的兒子」

  「麵粉鋪家的兒子很厲害。」

  

  探訪荷蘭萊頓的美術評論家聽到了這樣的傳聞。

  傳聞中的「麵粉鋪家的兒子」,他的名字叫倫勃朗[7]。

  他的好評在城市中四起。大家猜測倫勃朗擁有了不得的才能。

  每當聽到這些傳聞,倫勃朗的父母都會忘記曾經對兒子的未來有過絕望,體會著這份喜悅。

  倫勃朗出生時的1606年,正值萊頓和西班牙的獨立戰爭。

  父親是新教徒,母親是天主教徒,但家庭內部沒有發生嚴重的矛盾。他是麵粉鋪家出生的第九個兒子。

  他出生的三年後,經過長久的戰爭,包含萊頓在內的北方七州實現了獨立。

  在沸騰著喜悅之情的市民的喧鬧中,為了紀念萊頓在西班牙的侵略中取得勝利,建立了萊頓大學。倫勃朗長大後也被名校萊頓大學錄取入學。

  但是他沒有融入這所歷史名校,數月後就退學了。

  父母為他這麼快就退學感到非常惋惜。

  「我們的孩子會變成什麼樣啊?」

  他們一邊被不安包圍著,一邊決定相信想要畫畫的兒子。繪畫之於當時的荷蘭——至少比起21世紀來說——是一種更能掙到錢的職業。

  從西班牙獨立出來的荷蘭,是以新教徒為主的商人之國。新教認為勞動和賺錢反倒是好事,這和不允許以勞動賺錢的天主教不同。尤其是在荷蘭人數較多的加爾文派鼓勵工作,認為這是通往救贖之路,「勤於經商、賺錢」都會被嘉獎。

  荷蘭對其他宗教也比較寬容,聚集了不少商人,其中就有猶太人的身影。因為宗教的寬容,人們開始將追求賺錢的精神需求擺到了檯面上。

  在宗教改革中新教反對不勞而獲,天主教一邊勸誡人們清貧,自己卻收了充足的捐款,用華麗的裝飾品和畫作裝飾教堂,後來甚至開始販賣「付錢就會被救贖」這樣的免罪符。新教徒發出了憤怒的呼聲,一部分信徒開始破壞天主教堂華美的裝飾品。對他們來說,華美裝飾著的教堂才理應被指責。

  天主教堂中華麗的彩色玻璃和巨大的壁畫,在新教教堂中是不存在的。

  以荷蘭為首,新教教堂非常樸素。

  這些宗教矛盾,對荷蘭畫家的人生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義大利的畫家能接到「天主教堂」畫作和壁畫的訂單,但在荷蘭沒有這樣的資助者。

  那荷蘭的畫家都接到了誰的訂單呢?新的委託方,是富裕的市民。

  比如說賺到錢、成功了的商人向畫家訂購一幅「肖像畫」。請有名的畫家為自己畫肖像,對商人來說是一種勳章。

  年輕的倫勃朗也接到了來自商人的大量訂單。「麵粉鋪家的兒子」在萊頓的傳說愈演愈烈之時,為求進一步的成功,他決定以阿姆斯特丹為目標。

  阿姆斯特丹產生的良好循環

  關於「荷蘭商人」這個說法,詩人海涅留下了諷刺的評論:「這是一種同義反覆,因為所有荷蘭人都是商人。」

  商人開始從歐洲中部向荷蘭聚集,阿姆斯特丹的人口急劇增加。在西班牙的獨立戰爭中,荷蘭北方獲得了勝利,而另一方面,西班牙仍統治著南方(後來的比利時)。從南方「晚一步逃出」的商人也都將阿姆斯特丹作為目標。

  不僅是新教徒和天主教徒,猶太教徒也被允許共存,因為這樣寬容的態度,商人開始從歐洲中部向阿姆斯特丹聚集。這麼一來,這裡就匯集了大量信息。許多運送穀物、香料、絲綢、皮革等的船舶所帶來的信息對商人來說非常寶貴。

  於阿姆斯特丹產生的良好循環

  商人和信息聚集起來,這裡就會進行許多交易,形成了「市場」(market)。形成了市場,為尋求交易,還會有更多人聚集過來。

  阿姆斯特丹產生了「人→信息→市場→人→……」這樣的循環,提升了荷蘭的經濟,阿姆斯特丹忽然成了僅次於倫敦、巴黎的歐洲大城市。

  阿姆斯特丹的市場,不僅會公布關於這一交易的收盤價格,還會顯示各類商品的價格成交表(price list)——這是商人夢寐以求的信息。阿姆斯特丹不僅是物理意義上的交易所,它還向商人公布價格,市場的價值水漲船高。

  變化的繪畫買主和「市場」

  倫勃朗在阿姆斯特丹的名聲也漸漸被人所知。不僅是買主,自願成為他弟子的人也增多了。在經濟形勢大好的阿姆斯特丹,倫勃朗的成功跟隨著城市的步伐。這一時期他的代表作是《夜巡》。

  《夜巡》是警衛隊小組委託他畫的「集體肖像畫」。

  在獨立戰爭後的荷蘭,有一群男人自己出錢購買武器,不收取報酬擔當警衛。《夜巡》就是描繪這群人的集體肖像畫。他們以大家均攤(AA制)的形式向畫家下了訂單。

  集體肖像畫的買主期望被「平等地」畫出來,但是倫勃朗的《夜巡》沒有符合這樣的期待。他大膽地運用「光與影」,被表現出來的18人,一大半人的表情在微光下被遮擋,看得不是非常清晰。

  這幅畫在藝術方面得到的評價非常高,但「被畫在後方陰影里的」買主非常不滿。

  倫勃朗像這樣不遵照買主的意向所畫的畫,非常多,而且不遵守約定時間的情況也很多。當時的荷蘭繪畫界稍稍有些爭議。

  這一時期的荷蘭圍繞著「美術品的商業化」開始發生了一些變化。

  一個是「繪畫的小型化」。荷蘭市民喜歡用畫作裝飾自己的家。

  用來裝飾家裡的畫作,尺寸必然小。這時畫家開始畫的,就不是教堂里巨幅的壁畫了,而是裝飾市民家的小畫。

  繪畫的主題也不是神話和《聖經》中宏偉的故事,漫不經心的風景、花和水果開始變得受歡迎。這一時期的荷蘭誕生了小巧玲瓏的風景畫和靜物畫。

  畫家開始將繪畫作為「市場交易的財產」而進行創作。

  此前的繪畫,曾是接到教會和君主訂單後繪製的訂貨財產。隨著荷蘭市民成為買主,繪畫作為市場交易品的性質變強了。

  用服裝來舉例,它是一個從訂購生產到成品生產的轉變。對畫家來說,市場直覺也變得非常必要。不是畫自己想畫的作品,而是必須畫顧客所期望的畫作。

  在這樣去迎合創作、環境漸漸變得商業化的過程中,倫勃朗沒能順應這股潮流。《夜巡》以後,他的人生逐漸蒙上了一層悲劇的色彩。

  在市場中被交易的繪畫、鬱金香與股份

  荷蘭商人不僅使市場得到了發展,還將繪畫變成了市場交易的財產。

  這一時期還有一種市場交易財產的出現,在歷史上留下了一筆——鬱金香。

  荷蘭人喜歡用鬱金香裝飾庭院,並因此感受到幸福。這時,萊頓大學的盧克修斯教授研發出「珍稀顏色」的球根,它令人們陷入狂熱。愛好者們蜂擁而至,珍稀顏色的鬱金香球根被賦予了很高的價值。終於,鬱金香因為市場操作價格上升,出現了世界上最初的「鬱金香泡沫」。

  越後屋三越

  荷蘭繪畫從訂購生產向成品轉變的時候,在相距甚遠的日本也發生著同樣的事情。1673年,於江戶日本橋開業的「越後屋」販賣著「現成」和服,而不是從前的訂購品。因此節省了中間費用,使低價成為可能。雖然現代的三越作為高級百貨店非常有名,但原本是以低價取勝。

  鬱金香泡沫的背後,暗藏著新教徒天性節儉的精神。

  新教徒厭惡炫耀富裕的生活方式。生活中不會將家裡裝飾得非常豪華,而是放置一些小型繪畫和花朵——他們的生活和思考方式中暗含著對天主教的抗爭。

  正是討厭「華美」到了去毀壞教堂裝飾品的程度的新教徒,才使得鬱金香泡沫化,這只能說是一種非常諷刺的不幸。

  鬱金香球根的價格瘋狂上漲,但1638年,因為政府的介入等等許多因素,鬱金香的價格突然暴跌,鬱金香泡沫迎來了終結。

  荷蘭發生這起鬱金香泡沫後,世界上的很多地點、很多東西都發生過許多次「泡沫」。日本的房產、美國的次貸證券、近年來的比特幣等虛擬貨幣……這些泡沫經濟都像盧克修斯教授的「珍稀顏色鬱金香」,多發生在新技術出現後。

  這時的荷蘭,有一種不遜色於鬱金香、成了超級熱門的市場交易財產——「股份」。沒有它,本書的內容就無法推進。

  1602年,東印度公司在荷蘭成立。這家東印度公司被稱為「世界上最初的股份公司」,它的股東可以在交易所出售自己所持有的股份。

  阿姆斯特丹的這家交易所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初的證券交易所」。

  講股份公司和證券交易所的歷史前,我們先從一艘荷蘭船漂到日本的故事開始。

  名為「慈愛」(Liefde)的荷蘭船,沒能得到神的慈愛,在漂流的最後,於1600年到達了日本豐後。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