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怒型家長的情緒反應過程
2024-10-09 08:01:48
作者: (美)喬治M.卡帕卡
家長最常有的情緒就是,自己小孩哭鬧時所引起的憤怒和沮喪。以前言中史蒂夫和媽媽的情況為例,我們來了解一下媽媽的反應。
心理準備
一開始,媽媽就已經料到會和兒子上演一場「戰爭」,她也很反感這種相處方式。以前和兒子有過多次衝突,所以她一開始就覺得:「接下來准沒好事。待會他估計又得大鬧一場。唉,什麼時候才有個頭兒?」因而,在情緒反應的第一階段,媽媽就已經進入將要與兒子「開戰」的狀態之中了。
此外,她作為家長的挫敗情緒也進一步加重了她消極的思維定式。她覺得自己管不好兒子,因而內心有股小火。這種想法反過來又影響了她對待孩子的方式。每當孩子鬧情緒,就再次暗示著她很失敗。很多家長都這樣,孩子可能讓你覺得很無奈,你可能也因孩子不聽話而惱怒。對史蒂夫的媽媽來說,在她叫史蒂夫收拾玩具之前,她就已經覺得自己會對兒子發脾氣,即使兒子的行為實際上並沒有太過分。
由於媽媽的肢體語言、語氣、話語向兒子發出了「媽媽已經忍無可忍」的信號,那麼史蒂夫就開始有了同樣的感受,他的反應就可能被逐漸緊張的情緒激化,從而作出消極的反應。所以,家長越是焦躁、惱怒地面對孩子,孩子的牴觸情緒就越強烈,越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這樣,一場「交戰」就難以避免了。
刺激因子
這場「戰爭」的刺激因子表面看來是史蒂夫的牴觸情緒。但如果你仔細觀察例子中事情的來龍去脈,你會發現史蒂夫開始時還是挺乖的,他雖然不想把積木收起來,但他並沒說不收。他最後雖然確實沒把積木收起來,但開始時他的行為並非十分牴觸。因此,從媽媽的角度來看,刺激因子其實是不立刻聽話而非牴觸。
闡釋
在媽媽看來,史蒂夫又在鬧情緒了,她也料到了這一點,因而她認為兒子的反應完全在預料之中。這樣的理解只會使情況進一步惡化,因為從這一刻開始,史蒂夫的每個行為都進一步證實了這個預想。僅一句簡短的回答「好的,媽媽」或其他任何行為都會被媽媽認為是「戰爭」即將開始的又一個徵兆。然而她的理解並不完全正確,反而不必要地激化了她的情緒反應,使她的怒氣不斷攀升。
心理激發
請記住𝙗𝙖𝙣𝙭𝙞𝙖𝙗𝙖.𝙘𝙤𝙢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伴隨怒氣而來的就是生理激發。史蒂夫媽媽血壓升高、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腎上腺激素的分泌量急劇增加,這都使得她「備戰而發」。當人處於這種激發狀態時,他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已準備大動干戈了。隨著這種狀態繼續發展,他會越來越難冷靜下來。媽媽就已經進入這種預備狀態了,一丁點的不如意就會促成一場爆發。
行動
那麼接下來的事情就不足為奇了:媽媽以身體上(「猛拽史蒂夫」)及言語上(「對史蒂夫大吼大叫」)的攻擊行為來應對史蒂夫的不服從,加之她那一臉憤怒,史蒂夫當然也就意識到媽媽生氣了,於是也不由自主地更加牴觸。這樣,事情就越來越糟,雙方情緒就越來越激動,最終演變成了一場「戰爭」。從此時開始,衝突進一步加劇,史蒂夫也就失控了。
影響
儘管事情的結果沒有直接講出,但你也可以猜個八九不離十:史蒂夫又會被媽媽罵了,加上媽媽說的那些傷人的話,他的自信心就會備受打擊,即使冷靜之後,他也會在潛意識裡思考自己是不是真的那麼差勁。
同樣,媽媽也產生了消極心理。衝突正如她所預料的那樣發生了,這進一步加重了她的挫敗感,因而將來她可能會更快進入「備戰」狀態。冷靜下來後,當她想到自己對史蒂夫說的那些話時,她也會心生愧疚,怪自己生氣時變得那麼不理智,並後悔說了那些傷害孩子的話。在她看來,整件事再次向她證明了她沒辦法管好兒子,兒子根本拿她的話不當一回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