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度陰山講了凡四訓> 14 三輪體空是行善的最高境界

14 三輪體空是行善的最高境界

2024-10-09 06:05:48 作者: 度陰山

  原文

  何謂半滿?

  《易》曰:「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書》曰:「商罪貫盈。」如貯物於器,勤而積之,則滿;懈而不積,則不滿。此一說也。

  昔有某氏女入寺,欲施而無財,止有錢二文,捐而與之,主席者親為懺悔。及後入宮富貴,攜數千金入寺舍之,主僧惟令其徒回向而已。

  因問曰:「吾前施錢二文,師親為懺悔,今施數千金,而師不回向,何也?」

  曰:「前者物雖薄,而施心甚真,非老僧親懺,不足報德;今物雖厚,而施心不若前日之切,令人代懺足矣。」此千金為半,而二文為滿也。

  鍾離授丹於呂祖,點鐵為金,可以濟世。

  呂問曰:「終變否?」

  請記住𝚋𝚊𝚗𝚡𝚒𝚊𝚋𝚊.𝚌𝚘𝚖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曰:「五百年後,當複本質。」

  呂曰:「如此則害五百年後人矣,吾不願為也。」

  曰:「修仙要積三千功行,汝此一言,三千功行已滿矣。」

  此又一說也。

  又為善而心不著善,則隨所成就,皆得圓滿。心著於善,雖終身勤勵,止於半善而已。譬如以財濟人,內不見己,外不見人,中不見所施之物,是謂三輪體空[26],是謂一心清淨,則斗粟可以種無涯之福,一文可以消千劫之罪,倘此心未忘,雖黃金萬鎰,福不滿也。此又一說也。

  譯文

  什麼叫半善、滿善呢?

  《易經》說:「一個人不積善,不會成名;不積惡,則不會有殺身的大禍。」《尚書》說:「商紂王惡貫滿盈。」這就好像把東西裝進容器一樣,如果你很勤奮地去儲積,那麼終有一天會積滿;如果懶惰些,不去收藏積存,那就不會滿。這是半善、滿善的一種說法。

  從前有戶人家的女子到佛寺里去,要送些錢給寺里,但她身上沒有多少錢,只好把僅有的兩文錢布施給和尚。雖然只是這點錢,但寺里的住持卻親自替她在佛前回向,求懺悔滅罪。後來這位女子進宮從而大富大貴,她又帶了幾千兩的銀子來寺里布施,但那位住持只叫他徒弟替那個女子回向罷了。

  女子就問:「我之前不過布施兩文錢,師父就親自替我懺悔。現在我布施了幾千兩銀子,而師父不替我回向,這是什麼道理?」

  住持回答:「從前布施的銀子雖然少,但是你布施的心很真切,所以非我老和尚親自替你懺悔,不能報答你布施的功德;現在布施的錢雖然多,但你布施的心不如以前真切,所以叫別人代我為你懺悔,也就夠了。」幾千兩銀子的布施只算是半善,而兩文錢的布施卻算是滿善,就是這個道理。

  鍾離把他的煉丹術傳給呂洞賓,可以點鐵成金救濟世上的窮人。

  呂洞賓問鍾離:「變成了黃金後的鐵,會不會再變回鐵?」

  鍾離回答:「五百年後會。」

  呂洞賓又說:「那豈不是害了五百年以後的人,我不願意做這樣的事情。」

  鍾離就對他說:「修仙要積滿三千件功德,就你這一句話,三千件功德已經圓滿了。」

  這是半善、滿善的又一種講法。

  一個人為善而不總想著為善這件事,那麼所做的任何善事,都能夠成功而且圓滿。如果做了善事就把心掛在這件善事上,即使一生都很勤勉地做善事,也只不過是半善。比如拿錢去救濟人,要做到內不見布施的我,外不見受布施的人,中不見布施的錢,這才叫作三輪體空,也叫作一心清淨。如此,布施一斗米就可以種得無邊無涯的福,布施一文錢就可以消除一千劫所造的罪。如果心不能忘掉所做的善事,即使施捨萬兩黃金,還是不能得到圓滿的福。這又是半善、滿善的一種說法。

  度陰山曰

  所謂「半善、滿善」有三種說法:

  第一種是,積善要足斤足兩,否則不值一提。勤奮地積善,所得到的福報就大,這就是滿善;懶惰地積善,所得到的福報就小,就是半善。

  第二種「半善、滿善」的說法是,有時候施捨時不看斤兩足否,而是看你施捨時的心是否真切。如果心真切,不管你施捨了什麼,都是滿善;如果心不真切,不管你施捨了什麼,都是半善。

  「半善、滿善」的第三種說法是「三輪體空」:我空(內不見布施的我)、你空(外不見受布施的人)、物空(中不見布施的錢)。這是行善的最高境界:當施捨的我空時,不抱得希望回報之心,內心沒有企盼則輕鬆;被施捨之人空時,不抱有輕慢心和傲心;物空時,就不會起貪心、惜心。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