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朱允炆
2024-10-09 05:53:22
作者: 度陰山
藍玉案剛起時,整個南京城血肉橫飛。被殺的官員之血,幾乎把秦淮河都染紅了。朱允炆對此十分難過,整日悶悶不樂。
朱元璋早就發現了這個苗頭,不由得就在朱允炆麵前發出憂傷的嘆息。朱允炆看到白髮蒼蒼的爺爺唉聲嘆氣,心裡很不是滋味。
朱元璋問他:「你覺得藍玉是不是謀反?」
本章節來源於𝚋𝚊𝚗𝚡𝚒𝚊𝚋𝚊.𝚌𝚘𝚖
朱允炆想了想,回答說:「您說是就是。」
朱元璋搖頭道:「我也是身不由己啊,這都是為了你。」
朱允炆對這種論調似懂非懂。朱元璋又故技重施,從身邊捏起一根長滿荊棘的棍子扔到地上,命令他:「撿起來。」
朱允炆和他老爹朱標一樣,無處下手。
朱元璋抽出寶劍,三下五除二就把棍子上的荊棘削掉,再扔到地上,命令道:「撿起來。」
這回,朱允炆撿起來了,他知道爺爺要發表重要訓導了。果然,朱元璋讓他坐下,對他說:「這根棍子就是你日後的江山,荊棘則是那些亂黨。如果不把這些亂黨除掉,你就根本拿不起你的江山。」
朱允炆看著那根被削得露出了白嫩枝幹的棍子,突然來了句:「如果沒有了那些荊棘,誰都可以拿起這個江山啊。」
朱元璋啞然。朱允炆說得沒錯,荊棘是沒有了,可沒有「荊棘」保護的江山誰都可以拿,憑什麼就一定是他朱允炆?!
朱允炆在老爹還活著時,就聽說他的三個親叔叔都不是一般人:二叔秦王朱樉在陝西,三叔晉王朱棡在山西,小叔燕王朱棣則在北京。這三人中,最讓朱允炆膽怯的,就是小叔朱棣。
朱棣很早就被朱元璋封為燕王,長期居住在朱元璋老家安徽鳳陽,對民間的疾苦感同身受,又受到了朱元璋特殊的軍事教育,所以21歲到北京就藩時,已經是一個超級領導型人物。
朱棣還在北京防禦北元勢力時,就常常和中央派來征討蒙古人的將軍們接觸、交流。將軍們都對朱棣印象深刻,回南京後向朱元璋報告說,朱棣治理北疆很得體。所以朱棣的名聲遠大於他的兩個哥哥朱樉和朱棡。朱棣除了善於對父皇朱元璋表現出忠貞外,在軍事能力上更是表現得非常突出。朱標死後,民間甚至傳言,朱棣有可能會成為朱元璋的接班人。
朱元璋顯然不可能把皇位交給朱棣,這是原則問題。如果把皇位交給朱棣,那他的兩個哥哥會怎麼想?但他有段時間,的確對朱棣心存疑慮。如今又被朱允炆間接地提起,他竟陷入了無法向朱允炆解釋的尷尬境地。
他只能對朱允炆說:「你不要為此事心煩,對於這些藩王,朝廷有嚴格的制度限制他們,而且他們沒有兵權,根本成不了氣候。另外,我不希望你有這樣的想法,因為咱們都是一家人,家人之間,不可存有這種懷疑之心。你父親在世時,在家人關係的維護上就做得非常好,我希望你也能保持你父親的做派,不要做朱家的罪人啊!」
這話已經說得很重,朱允炆慌忙跪下說:「打死我,我都不敢和家人鬧翻!只是,我不和他們鬧,他們萬一和我鬧,我該如何處理?」
朱元璋被問住了。他沉思許久,才嘆息說:「我自有妙計,你不需要為這些事擔心。記住一點:你不僅僅是天下的皇帝,更是朱家的子孫。」
朱允炆只好點頭。
朱元璋想了想,繼續說道:「做任何事,先要讓自己翅膀變硬。如果翅膀還不夠硬,那就需要等待。時間會讓一個要強的人慢慢變得強大,也會讓一個作死的人慢慢走向死亡。從前我打江山時,有人給我出主意說,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這幾個字,我是終生受用的。把一塊鐵打好,不能指望鐵軟,你先要讓自身硬。百分之百能成的事,就馬上去做;如果沒有這種把握,那就等待。」
朱允炆問:「我要等待多久?」
朱元璋回答:「等到你有把握時。」
這是個哲學問題。很多哲學問題,其實都是廢話。朱允炆在一旁一副沉思的樣子,但顯然不是在思考問題,而是感到茫然若失。
朱元璋還沉浸在大清洗的歡樂中,他認為剩下的人,全都是對朱允炆忠誠不貳之人。可他沒有想過這樣一個問題:忠誠固然重要,但能力更重要。他用多次大清洗,幹掉了他感覺不忠誠的那些有能力的人,剩下的就全是酒囊飯袋。幾年後,朱允炆向朱棣宣戰時,就暴露了這一點。所有的官員在朱元璋的屠殺下已經變得不敢作為,只求「明哲保身」,所以朱棣才能輕而易舉地謀反成功。
朱元璋只看到了那些人的能力,卻沒有看到那些人的忠誠。而那些在他看來「忠誠」的人,卻都是「阿斗式」的官員。
朱允炆對於爺爺的種種安排,簡直是感激涕零。然而,當厄運到來時,他才會發現,爺爺的這些安排,其實是在給他修建墳墓。而他的爺爺卻認為,自己是在給孫子搭建人生的天梯。
朱元璋曾對朱允炆說:「我給你留下的江山,需要你自己去安排;但你不需要的,我全都幫你剷除了,一根毛都沒有剩。」
朱允炆每當深夜難以入眠時,總會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爺爺是如何知道,什麼是我需要的,什麼又不是我需要的呢?!」
教育的本質,是點亮被教育者的良知,而不是幫教育者做作業,這是朱元璋永遠都不懂的。不清楚這個道理,就註定要付出代價,即使你不付出代價,你的後代也要幫你付出代價。
這就是當朱元璋接班人的一個死結,這個死結永遠也不可能解開。因為解開的鑰匙,早已被中華千年來的帝制模式扔進了汪洋大海,連如來佛祖都撈不到!
至於朱允炆的能力到底如何,下面這個故事可以作為證明。
某天,朱元璋到基層去聽案,法官正在審理七個盜賊。朱允炆把每個盜賊都認真看了一遍,就對朱元璋說:「這七人當中,有六人是盜賊,而其中一人不是盜賊。」
後來,經法官審訊,果真如朱允炆所言。朱元璋問他是怎麼知道的,朱允炆回答道:「《周禮》聽獄,色聽為先。此人眼神不慌、氣定神閒,所以知其不是盜賊。」
據說,朱元璋特別高興地說:「俗話說『治獄貴通經』,還真是如此。」
判案憑經典,這就是朱允炆的能力。一方面,說明他對經典很熟;另一方面,也說明他是個書呆子。人的心理素質強弱不同,遇到事情的反應也不同,不能僅憑其表情就判斷人家是好是壞。所以,朱允炆的能力究竟如何,我們心中已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