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贓:消滅富戶
2024-10-09 05:52:48
作者: 度陰山
在搞定了中央級別的官員後,朱元璋和吳庸開始把目光瞄準地方,布政使司——全國12個布政使司,在劫難逃。
郭桓案結束後不久,朱元璋向全國發布《大誥》。在《大誥》中,朱元璋把他的想法說給了天下人聽:英明的君主在懲治貪污腐敗案時,必然追求除惡務盡,也就是要尋找到貪污腐敗的源頭。郭桓案是貪污受賄,那就必須追查到贓款的來龍去脈。從中央六部長官到各布政使司的長官(布政使),再到各府的長官(知府),再到各州的長官(知州),再到各縣的長官(知縣),再到屬民,只有這樣一路追查下去,才能找到腐敗的源頭,才能從根子上斬斷腐敗,讓滋生腐敗的土壤不再出現。腐敗的人固然可恨,但行賄的人更可恨,所以都要一視同仁:殺。
吳庸擔任追贓小組組長,從六部長官開始,一直追查到地方布政使,布政使司只好按照吳庸提供的數字拿出錢來。但不是每個布政使都有錢,所以布政使又去其所管轄的知府那裡要錢,知府就去知州那裡要錢,知州又去知縣那裡要錢,知縣只好搜刮百姓,可百姓也沒有錢,而且該交的稅糧都已經交完了,憑什麼又讓他們交?於是,百姓開始暴動。
吳庸一看形勢馬上就要不受控制,急忙改變了策略,不允許知縣搜刮百姓,而是去搜刮當地的富戶。因為很少有富戶不給知縣行賄的,所以他們此時也是有口難辯,只好咬著牙砸鍋賣鐵給上面送錢,希望能渡過這個難關。
在經過了兩個多月的「追贓」後,大明帝國境內大部分富戶全部破產。但他們最多只是破產而已,並未失去性命;那些官員可就倒霉了,好不容易把吳庸索要的錢物送上來,卻還是被吳庸緝拿歸案。
朱元璋對吳庸下令:「凡是官員,一經查實和郭桓案有關,立即處決。」
為了震懾官員,朱元璋把凌遲、梟首、族誅、棄市等刑罰用了個遍,甚至還恢復了刖足、斬趾、去膝、閹割等早被廢除的酷刑,同時又發明了斷手、剁指、挑筋等前所未有的酷刑。
幸虧郭桓死得早,否則他肯定會被這些遭遇如此殘酷刑罰的人痛恨,生吞活剝。吳庸無疑是能力超群的,僅僅通過一個郭桓,在短短的幾個月里,讓三萬餘人被牽連進來,悲慘死去。這不禁讓我們懷疑:有時候,人的命運真不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而是冥冥之中註定的。
吳庸一開始在地方上殺官時,朱元璋還很興奮,覺得吳庸辦事效率很高;而且,隨著追回的贓款越來越多,朱元璋竟然還有點懊悔,當初自己為什麼沒有更加重用吳庸?可隨著時間的推移,死的人越來越多,朱元璋就覺得有點不舒服了。
當然,他不舒服的不是死了多少官——他是中國歷史上唯一和官員有仇的皇帝,殺多少官,他都不會介意的。他覺得不舒服的是:怎麼會有這麼多官員參與了這件貪污案?!
是制度的問題還是人性的問題?
朱元璋沒辦法回答。
隨著人頭堆積得越來越多,他煩躁起來,詢問吳庸:「這些人臨死前都說了什麼,有沒有對自己所做的事感到懊悔?」
吳庸是法官,不是心理專家,自然不會關心這些人的心理問題,他痛快地回答朱元璋:「這些人上刑場時全都嚇得尿了褲子,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朱元璋感到很遺憾,他告訴吳庸:「要給那些悔過的人機會,至少讓他們臨死前留下懊悔的遺言。」
吳庸把下一批處決名單交給朱元璋時,附帶了一份文件。文件是這批被處決的官員的悔過書,上面只有三個字:我錯了。
朱元璋很高興,但很快就又不高興了,因為據吳庸所說,案子應該已經查到根上,再也沒有漏網之魚了。
朱元璋追問吳庸:「你確定嗎?好像還有很多官員呢!」
吳庸委婉地告訴他,再追查下去,恐怕整個大明帝國的官員都會死掉。
其實朝堂已經為之一空了。中央六部的官員加在一起還不到25人,他們集體上書朱元璋:「停止吧,夠了,如果再這樣下去,那就真變成人人自危的瘟疫了。」
朱元璋清點了贓款,發現比之前預估的還要多很多,他很滿意,於是下令停止郭桓案的追查。整個帝國的官員終於鬆了一口氣。
為了防止以後類似的事情發生,朱元璋把記帳的數字「一二三……」變成了「壹貳叄……」,一直沿用至今。當然,這不是他的發明,而是唐朝時候武則天的發明。郭桓案在短時間內的確起到了對貪污犯的震懾作用,可即使連始作俑者朱元璋都知道,這並不能長久。在他眼中,所有的官員都是隱藏的貪污腐敗分子,甚至是謀反分子。
只有在這種把自己和官員對立起來的時候,他才會想起在郭桓案爆發前去世的徐達。徐達是他最有能力、最忠誠的戰友。多年以來,徐達就像是他的影子,永遠和他在一起。不過就在1384年初,徐達撒手人寰,空留朱元璋一人。
長期以來,徐達的死和李文忠的死都是個謎,有人認為是朱元璋導致了二人的死亡。徐達長年為朱元璋征戰,功勳蓋世,在朱元璋的政治圈中有著超凡的影響力。但是,徐達有自知之明,他很少過問朝堂之事,只專注於對外戰爭,這也讓他規避了不少麻煩。
可問題是,在朱元璋的政治思維中,不是刻意規避就能證明自己是好人的,你的影響力才是你是好人還是壞人的關鍵。徐達的影響力太大,所以他極有可能是個潛伏的壞蛋。
據野史記載,當時徐達後背長了個瘡,醫生嚴正警告他,絕對不能吃蒸鵝。徐達同意了,而且還和朱元璋談起此事,但朱元璋認為醫生在胡說八道,因為蒸鵝和瘡沒有直接的關係。
徐達就和朱元璋說:「還是聽醫生的話吧。我還想多活幾年,為皇上您效勞呢。」
朱元璋拍著徐達的後背說:「沒啥事可以讓你做的了,雲南已被收復,蒙古人又退出了塞外,帝國欣欣向榮,你現在要做的事,就是好好養病。」
徐達感嘆起來:「我常常午夜夢回,想到當初咱們打天下時的那些戰友,他們可都是咱們親密無間的好朋友啊。」
朱元璋卻冷汗直冒:「的確。」
第二天,朱元璋就派人給徐達送來一隻蒸鵝,並且讓使者看著徐達親口吃下。徐達以為朱元璋是神經錯亂了,對使者說:「我不能吃蒸鵝,皇上是知道的。」
使者堅定不移地說:「皇上知道啊,所以才派我來送蒸鵝。」
徐達說:「這就奇怪了,我不能吃蒸鵝,他卻非要送蒸鵝給我吃。」
使者抽出寶劍,對徐達說:「你是真糊塗還是假糊塗?」
徐達只好說:「我是假裝糊塗。」說完,他流著眼淚吃下蒸鵝,然後一命嗚呼。
這個故事可能是假的。因為朱元璋殺人,向來是明刀明槍,絕不搞這種小把戲。在郭桓案中,他殺人的思路就是逮住一個殺一個,說你有罪,你就有罪,不搞那些虛的。
朱元璋對徐達的情感,要遠比對其他的戰友強烈,所以在徐達死後,朱元璋總會想起徐達,尤其在郭桓案爆發後,他對徐達更加思念,覺得如果所有的官員都能如徐達一樣,那他的大明江山將屹立千萬年而不倒。
當中央六部的人集體上書,指控吳庸擴大郭桓案、濫殺無辜時,朱元璋嗅到了官員們的恐懼和逆反心理。他覺得這麼多年來,自己應該為這些官員做一點好事了。於是他把吳庸叫來,告訴他:「你把事情搞砸了。」
吳庸嚇得魂不附體,知道自己成了替罪羊,最後稀里糊塗地被朱元璋處決了。
官員們感動得擁抱在一起,感謝上天賜給他們一個如此偉大的領導人。但回到家中後,他們卻對著家人說:「皇上是真王八蛋,居然卸磨殺驢。」第二天,這些官員和平時一樣抱著家人痛哭,讓家人們燒香拜佛,保佑他們下朝後能平安歸來。
朱元璋喜歡這種官員們戰戰兢兢的日子,人只有在恐懼下才能變得老實,只有在恐懼下才能催發智慧和良知,為他的朱家江山盡心盡力服務。用仁義對待官員,就是把主動權交給了官員;用殘酷對待他們,主動權才會掌握在自己手中。
他經常教育他的太子朱標:「你不需要別人敬愛你,只需要別人怕你。別人一旦怕你,他的靈魂就掌控在你手中了。」
這種奇異的思路,可能正是他喜歡發動「大清洗」的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