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實名舉報信
2024-10-09 05:52:45
作者: 度陰山
1385年正月,受氣溫反覆的影響,朱元璋得了一次小感冒,噴嚏不斷。後來感冒漸漸好轉,但仍然時不時打噴嚏。按照民間的說法,沒啥事打噴嚏,說明有人在念叨你。
朱元璋對這種解釋不以為然,畢竟念叨他的人實在太多了。被他殺死的那些人肯定在另外一個世界念叨他的壞;天下百姓呢,肯定在念叨他的好。但是,隨著他的噴嚏打得越來越多,而且症狀越來越嚴重,他改變了之前的想法,他覺得國家的某個地方一定有什麼冤情,他之所以打噴嚏,是百姓在向他伸冤。
果然如他所料,有個太監偷偷告訴他:「按察使司(北京地區公檢法部門)官員趙全德、布政使司(經濟部門)的官員李彧和戶部侍郎(民政部副部長)郭桓等人,徇私舞弊、侵吞官糧。」
朱元璋對這種貪污行為向來高度敏感,聽聞此事,他馬上做了兩件事:第一,他停止了打噴嚏;第二,他下令審訊那個告密的太監。
告密的太監本想在朱元璋面前邀功,想不到反而把自己搭了進去。在嚴刑拷打下,他終於說出實情:這麼多年來,政府官員始終和他保持著密切的聯繫,他偶爾會給他們提供一些宮內的消息。這讓朱元璋氣得七竅生煙:「我千防萬防,想不到身邊居然出了內鬼。」
殺掉那個太監後,朱元璋頒布命令:從今以後,內臣(太監)不得干政。這是朱元璋對太監採取的最嚴的措施,但遺憾的是,他的這條命令並沒有發揮作用。在他死後不久,他的兒子朱棣造反成功了,而朱棣的成功正是源於南京城內無數太監給他投遞信息。為了報答這些太監,朱棣大力重用他們,為明代「宦官之禍」的發生埋下了伏筆。
1385年初的朱元璋可沒有想到,他的帝國後來會被太監主導。大明帝國幾乎就是間接亡於他看管最嚴的太監手下,太監成了朱元璋的「黑天鵝」。
朱元璋當時最關心的其實還是太監的告密內容,正當他準備展開秘密調查時,監察官員余敏突然上書,實名舉報郭桓利用職權,勾結六部眾多官員貪污。在這封實名舉報的信中,余敏將郭桓為首的貪污官員群體之罪狀列舉如下:
一、侵吞江蘇太平、鎮江等府的賦稅;
二、侵吞浙西的秋糧:應上繳450萬石,戶部卻只有200萬石的記錄;
三、徵收賦稅時,巧立名目、中飽私囊,比如陸運交通稅、水運交通稅、倉庫稅、裝卸稅、拜佛稅等。
余敏同時還指出,以郭桓為首的貪污集團為了增加糧食的重量,居然在糧食中摻水,導致整個倉庫的糧食統統變質無法食用。這種「創造力」把朱元璋氣得死去活來。
他說:「一個官員如果把這種投機取巧的聰明,用到『親民』上,那該多好!為什麼這些人專幹壞事,卻沒有良知呢?」
太監的告密和余敏的實名舉報,讓朱元璋發現郭桓這個人不簡單:他既能和北京方面的布政使司勾結,又能侵吞江蘇浙西的糧食,這足以說明,其他地方的布政使司也乾淨不到哪裡去。
他決心要以郭桓這件案子,血洗官場。
於是朱元璋開始重新審視郭桓這個人。郭桓是戶部侍郎,主管稅收。在1380年前,稅收的重頭工作放在中書省,因為六部是歸中書省管的。但在胡惟庸被殺後,中書省被廢除,稅收這項權力就給到了戶部。人人都知道,管錢的部門肥得流油,俗話說「有錢能使鬼推磨」,戶部就漸漸成了地方官員爭相獻媚的一個中央部門。
郭桓私下能和各個地方的布政使司建立友好的關係,發動大家一起搞貪污,原因就在於此。朱元璋審視到這裡時,他突然明白了一點:只要權力在哪裡,哪裡就是貪污腐敗的重災區。只要權力能被分配,就永遠不能避免這種惡果。
根據余敏的舉報,朱元璋發現:整個六部,甚至在監察部門中恐怕都有郭桓的同黨,所以,他不想讓大理寺的人來審查此案,而是讓他在1381年建立的用於監控大理寺的審刑司來負責此案。
審刑司主管吳庸覺得榮華富貴在向他招手,在接到朱元璋的命令後,他感動得痛哭流涕,在朱元璋面前拍著胸脯說:「我一定會把這個案子辦好、辦大,辦成本朝第一大案!」
這當然符合朱元璋的心意,於是,郭桓案正式開辦。
吳庸曾在錦衣衛短暫任職,通曉如何把小案辦成大案,把輕案辦成重案,而且不會留下任何冤枉他人的痕跡。他的辦案方式也很簡單:抓住主犯,用酷刑逼迫主犯牽連出他人,再用酷刑讓主犯牽連出的人再牽連出他人。這就很像是「瘟疫」:一個傳兩個,兩個傳四個,四個就能傳染十六個,只要審訊官不宣布審訊結束,案子就永遠不會結束。
吳庸敏銳地察覺到,朱元璋特別喜歡把一件小案辦成大案,然後集中力量搞大案,牽扯進來的人越多,朱元璋就越高興。
揣摩完畢聖意後,吳庸就開始了他的審訊工作。他輕而易舉地撬開了郭桓的嘴巴,通過郭桓之口,江蘇按察使司被牽扯進來,同時涉案的還有禮部尚書、刑部尚書、兵部侍郎、工部侍郎等各部級領導。
在給朱元璋的報告中,吳庸認定,這些人合謀貪污的糧食多達240餘萬石。他在報告之前詢問過戶部人員,這個數字差不多是大明帝國一年糧食財政收入的十分之一。用今天的算法,240萬石約等於7億人民幣。
朱元璋瞠目結舌。他簡直不敢相信,在這麼多年殘酷的反腐之下,竟然還有人敢如此大膽。不過他忽然又想到一個更可怕的問題:一個江蘇地區的布政使司就能給郭桓提供240萬石的貪污巨款,那帝國有12個布政使司,這就是2400萬石,這已超出大明帝國一年在糧食上的全部財政收入了!
吳庸對朱元璋如此大開的腦洞嘆為觀止。如果按照朱元璋的思路,這個案件肯定會走向擴大化,因為240萬石的糧食絕不可能全部來自地方上的布政使司。布政使司的糧食從哪裡來?一定是從市一級來,市一級則從縣一級來。那麼,以此類推,朱元璋如果真要採取沒有邊界的擴大化,恐怕連鄉里的婦聯主任都會被牽連進來。
朱元璋對吳庸說:「好好地辦,嚴厲地辦,該殺的殺,不該殺的,只要和本案有關,也殺。」
吳庸樂不可支地開始執行,最先倒霉的肯定是郭桓,他與朋友禮部尚書趙瑁等高級官員被執行了「棄市」(在人眾集聚的鬧市,對犯人執行死刑,以示為大眾所棄的刑罰),六部的侍郎以下官員也幾乎全部被處死。這樣一來,1384年的明帝國六部,竟只剩下了一個尚書、兩個侍郎,至多還有個辦事員,其他人全部被朱元璋和吳庸送入地獄。
這還沒有結束,而只是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