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紫禁城
2024-10-09 05:50:30
作者: 夏維中
敗報接二連三地傳來,真可謂兵敗如山倒。
三月十五日,居庸關失守,京師門戶大開。居庸關是京師北面的天險,素有「北門鎖鑰」之稱,至此卻因守將唐通及監軍太監杜之秩的投降,竟未起絲毫作用。
三月十六日,昌平被攻破,「十二陵」被焚。京師之北已無險可守了。
昌平失守的消息傳來時,崇禎帝正在依次召對考選諸臣,題目當然是關於外虜內寇方面的。到了這種時候,崇禎帝居然還做如此無聊之舉,不知是何用意?其實,他本人亦已方寸大亂。據說他一會兒憑几而聽,一會兒東張西望,又是磨墨,又是倒茶,已經坐立不安了。就在此時,內官匆匆遞進一封密件,崇禎帝拆開一看,大驚失色,並立即退入後宮。而那班大臣則被晾在那裡,一個個不知所措。
崇禎帝拿到的密件,就是昌平失守的敗報!昌平一失,崇禎帝深感大限已到,再也無法掩飾內心的恐慌了。
對這一天的到來,崇禎帝應該是有預感的。不過,當預感以如此之快的速度真的要變成現實時,崇禎帝仍是感到突然,甚至有點難以接受。因為他對時局的估計,一直就抱有幻想和僥倖。也正是這些幻想和僥倖,才使他落到了此時進退無路的地步。
當李自成的軍隊殺過黃河,勢如破竹時,崇禎帝及其朝廷就在商討應對之策。除前述李建泰奉命督師的鬧劇外,當時還提出來兩個對策:一是調遼東總兵吳三桂部進關守衛京畿,抵擋李自成;一是南遷,退守東南半壁江山。
早在正月十九日,崇禎帝就在召對群臣時提出調吳三桂入關之事。他主張抽調五千精兵隨吳三桂入關,並認為關外余兵尚多,調走五千仍可支撐局面。不過,他沒有直接下達調兵命令,而是要求大臣們商議後再決定是否實行。說到底,他是怕負責任。
崇禎帝把皮球踢給了大臣們,大臣們則又把皮球踢了回來。首輔陳演堅決反對調吳三桂入關,兵部尚書張縉彥也持此態度。他們的理由很簡單,即擔心吳三桂率精兵一撤,不僅寧遠等地不保,就連山海關能否守住也成了問題。如此重大之事,哪裡是大臣們能負得了責的,因此還得請皇帝聖裁。結果最後還是由崇禎帝自己決定放棄寧遠,調吳三桂進關。
不過,陳演等人並沒有立即去執行此策。他們一議再議,不斷扯皮,千方百計地想推卸責任。直到二月二十一日,薊遼總督王永吉、巡撫楊鶚、吏科給事中吳麟征,再次奏請放棄關外寧遠等地,調吳三桂入關屯衛京師。崇禎帝對陳演等人的拖延也已十分不滿,便將此疏讓陳演及大學士魏藻德閱讀,兩人不敢應對。即使是到了這時候,陳演等仍因怕負責任而不敢決策。他們先是請崇禎帝召見吳三桂之父吳襄,詢問吳襄的意見。在得到吳襄肯定答覆後,他們竟又請崇禎帝下令派人赴關外詢問吳三桂的意見。這樣一來一往,便到了月底。
直到三月初四,崇禎帝才下定決心,於是詔封吳三桂為平西伯,薊鎮總兵唐通為定西伯,掛平賊將軍印援剿總兵左良玉為寧南伯,鳳廬總兵黃得功為靖南伯。不久又補封山東總兵劉澤清為平東伯。
三月初六日,崇禎帝下令放棄寧遠,命薊遼總督王永吉、寧遠總兵吳三桂入衛京師,同時檄調薊鎮總兵唐通、山東總兵劉澤清率部勤王。結果是吳三桂根本沒有來得及趕到北京,劉澤清則謊稱有傷,在大掠臨清後率兵南逃。而唐通雖及時趕到,卻把居庸關拱手讓給了李自成。
南遷之議,也早在正月初便由左中允李明睿悄悄向崇禎帝提出。崇禎帝也曾與李明睿秘密商議過此事。隨著形勢的急劇惡化,駙馬鞏永固、督師李建泰、左都御史李邦華等紛紛提出南遷之議。其中有人主張崇禎帝赴南京,太子留守北京,有人則主張太子先赴南京,崇禎帝本人則留守北京。依崇禎帝的意思,則傾向於自己赴南京,而把太子留在北京。同時為照顧面子,他希望大臣們能出面固請,並以親征之類的名義出京南赴。但以陳演為首的內閣卻不肯出面承擔責任,更有不少大臣反對此舉。到後來,崇禎帝看到不少大臣都傾向於太子南下監軍,擔心生出事端來,便下決心留在北京。他說:
「祖宗辛苦百戰,定鼎此土,賊至而去,何以責鄉紳士民之城守者?何以謝失事諸臣之得罪者?且朕一人獨去,如宗廟社稷何?如十二陵寢何?如京師百萬生靈何?」
他對太子南下監軍之主張更是不滿。他斥責道:
「朕經營天下十幾年,尚且如此不濟,孩子家又能做什麼?」
崇禎帝最終未能下決心南遷,還有另外一原因,那就是對時局仍抱有幻想和僥倖。他先是寄希望於李建泰的督師,後又幻想吳三桂等部的入衛。他甚至認為即使李自成兵臨城下,也未必就能攻破北京城。
不過,事實證明他的這些想法是大錯特錯了。
三月十七日,李自成部進抵北京城下,開始攻城。當時京城的防守,外則由襄城伯李國楨主持,內則由提督太監王承恩負責。
李國楨的「三大營」駐紮在城外。當李自成的大將劉宗敏率部掩殺而來時,「三大營」基本上未作抵抗,便已瓦解、投降。其火炮等利器轉而被用作攻城。
城外「三大營」瓦解後,守城的重任全由太監負責。當時登陴守御的兵卒僅五六萬而已,外加數千小太監,根本難擋攻城之勢。更嚴重的是,主持守城的宦官此時已起異心,準備獻城。
據說在北京城破前夕,已降於李自成的原宣府監軍太監杜勛射書城中,與守城太監曹化淳聯繫。有人甚至斷定,杜勛曾進入城中,轉達了李自成要求崇禎帝遜位的意見。
十八日下午,太監曹化淳打開彰儀門,向農民軍投降,外城被占領。而城內竟不知此事!
也就在這一天,崇禎帝下了最後一次「罪己詔」,痴人說夢般地宣布只追究李自成一人之罪,其餘的人都可獲赦。
到了此日的晚上,崇禎帝得知外城已失的消息後,幾近瘋狂。他逼周后自殺,手刃袁妃、樂安公主、昭仁公主等,又令太子、永王、定王設法出逃。他還發了最後一道諭旨,令成國公朱純臣總督內外諸軍,並把太子託付給他。不過,這道諭旨被送到內閣時,內閣已無人在,不久便被農民軍繳獲。
崇禎帝最後是如何走上煤山的,死前到底做了什麼,實際上已無法弄清。因為當時惟一在他身邊的提督太監王承恩,也隨他一起自殺了。
實際上,在崇禎帝的遺體被發現之前,包括農民軍在內,都不知他是死是活。
三月十九日,農民軍進占內城。此日中午,李自成在群臣的前護後擁下,由德勝門進城。至承天門下,李自成挽弓搭箭,射向寫著「奉天承運」的門匾。可惜未能射個正著,而略有偏差。
當李自成一行進宮時,跪迎於門左的太子朱慈烺,伏地不起,李自成命人扶起。不久又搜得永王、定王。李自成安慰他們道:今日即同我子,不失富貴!並把他們送到劉宗敏處。
直至二十二日,農民軍才於煤山發現了崇禎帝的遺體。其衣袖上寫有兩行墨書。一行稱:「因失江山,無面目見祖宗,不敢終於正寢。」另一行稱:「百官俱赴東宮行在。」
李自成等這下才放下心來。
皇帝已死,太子被擒,京師被占,大明朝至此氣數全盡!
不過,儘管大明朝已亡,而戲卻並未落幕!李自成的大順朝、福王的弘光朝等,還先後在北京、南京等地作了最後的表演,直到被入關的大清朝依次擊潰、收拾。最終的結果是大清朝入主中原,一統江山!
從這「你方唱罷我登場」的短短一年中,或許更能領略到大明朝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