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消失的李自成
2024-10-09 05:49:49
作者: 夏維中
崇禎七年(1634)底,山西的農民軍成功地突破了黃河,進入河南地區,局面開始不可收拾。
崇禎八年(1635)正月,農民軍攻破中都鳳陽,大震天下。崇禎帝震怒之下,調兵遣將,嚴令於六個月內殲滅農民軍。總督五省軍務的洪承疇移兵東出潼關,坐鎮河南,指揮各路兵馬圍剿。
農民軍迫於官軍壓力,又紛紛回師陝西。洪承疇又只得退鎮陝西,與義軍激戰。六月,洪承疇連損艾萬年、柳國鎮、曹文詔等驍將,損失慘重。此年秋天,農民軍又紛紛湧向河南,官兵根本不敢阻擋。李自成等部則繼續留在陝西作戰。
鑑於義軍聲勢浩大,到處出擊,洪承疇又力不從心,崇禎帝便於此年八月任命湖廣巡撫盧象升總理直隸、河南、山東、四川、湖廣等處軍務,率總兵祖寬、祖大樂,副將李重鎮所統關遼兵和當地駐軍夾剿,並賜其尚方寶劍。這樣一來,西北便由洪承疇督剿,東南則有盧象升督剿。內戰規模大大升級。
在崇禎八年底至次年上半年,以闖王高迎祥為主力的農民軍在河南、安徽、湖廣等地與盧象升部廝殺。崇禎九年(1636)正月,闖王高迎祥、八大王張獻忠等部東出河南、安徽,一度曾圍攻滁州,威脅南京。盧象升等拼死救援,才把他們又壓回河南。在河南大戰後,農民軍又殺回到陝西。
與此同時,李自成等部在陝西與洪承疇對殺,互有勝負。
崇禎帝為了扭轉局勢,先於三月再次嚴令盧象升等限期剿滅農民軍,加強軍事攻勢。至五月,崇禎帝又發布「大赦山西陝西脅從群盜」詔書,招撫「脅從」,瓦解義軍。崇禎帝希望通過剿撫並取、雙管齊下的辦法,儘快撲滅戰火。
在前線,朝廷將領也調整策略,集中力量圍剿高迎祥。盧象升率官兵駐紮在豫西洛陽一帶,扼住農民軍東回中原之路。陝西巡撫孫傳庭、總督洪承疇則在陝西率兵圍剿,充當主力。
七月中旬,洪承疇、孫傳庭率軍緊迫高迎祥部於周至,雙方大戰,結果高迎祥被俘,不久於北京被凌遲處死。
高迎祥遇難,陝西農民軍呈群龍無首之態。不少首領紛紛投降朝廷。實力最強的李自成,被推為「闖王」,成為陝西境內的農民軍主力。至此,後來名震天下的闖王李自成終於脫穎而出。
李自成,陝西米脂繼遷寨人,萬曆三十四年(1606)八月出生。
繼遷寨所處的地理位置十分特別。它在行政區劃上屬於米脂縣,但距米脂縣城卻有二百里之遙,而距橫山縣城懷遠堡卻只有數十里。因此,繼遷寨反而與懷遠堡關係密切,許多人甚至誤以為它是橫山縣的屬地。懷遠堡是明代「九邊」之一的延綏鎮所屬的二十八營堡中的一座,緊貼長城,是延綏鎮的重要軍事據點之一。據說李自成的母親就是懷遠堡上的居民,因此有人推測李自成早年或許時常往來於此地,耳聞目睹邊塞風情,性格甚受影響。
李自成的祖先,已不可考,但據他自己說,他是西夏國主李繼遷的後代。西夏為党項族所建。党項族屬於羌族中的一支,早年遷徙至陝甘。至唐末黃巢起義時,拓思恭因助唐室平亂有功,被賜李姓,治夏州,即後來的橫山縣。北宋初,李繼遷大舉擴充勢力,與宋室對抗。後元昊建國,宋稱西夏。直到成吉思汗興起後,西夏才被蒙古鐵騎滅亡。李自成是否為李繼遷之後,已無法考證。不過,從地域而言,李自成的家鄉倒確實是西夏之地。另外,李自成的相貌也不同一般。他身材雖不是很高,但寬大粗壯,而且是高顴深頰,鴟目鷹鼻,不可能是純粹的漢人血統。
李自成的世系可上推三代:曾祖李世甫,祖父李海,父親李守忠。對於其父李守忠的情況,說法很多。有人說他家境貧寒,是貧困的農戶。但也有人說李守忠家境富裕,性情忠厚,慷慨好義。不過,在崇禎十五年(1642)正月,當米脂知縣在奉命掘掉李自成祖墳及其父母墳後,曾給陝西總督汪喬年寫了一個報告。他在報告中說,其墳葬在荒山野岡之中,沒有墓碑,墳中除一個黑碗外,也無任何隨葬品,由此可見李自成的家境是十分貧寒的。
李守忠共生二子,長子李鴻名,次子李鴻基。李鴻基就是李自成。李自成與其兄相差二十歲,比其侄子李過也只大幾個月。由於李鴻名早逝,李過與李自成一起,從小就由李守忠扶養。
李自成的幼年是如何度過的,至今仍有不同說法。有人說他幼年很苦,曾被捨入寺廟,後來又到地主家放羊。也有人說他曾讀過私塾,但天性卻是厭文喜武。據說他曾對一位叫劉國龍的幼時朋友說:
「我輩應習武藝,成大事,讀書何用?」
他與李過、劉國龍比試力氣,兩人不如他力大,他因此十分高興,說:
「大丈夫應該橫行天下,自成自立,若株守父業,豈男子乎?」
從此以後,他便改名李自成。
這些傳說是否屬實,現在已無法深究。這其實也不奇怪。因為像李自成之流,本是社會底層末流,在成名之前,也不會太引人注目。李自成後雖名震天下,也做了幾天的皇帝,可惜的是時間太短,還沒有來得及編造自己早年的那些輝煌歷史。按慣例,如果他能坐穩江山的話,那麼,他就必定會有也應該有許多與他輝煌成就相符合的神話般的早期歷史,就像許多成功的開國皇帝那樣。既然他原先本不受人注目,後來也沒來得及編造,那麼,諸種傳說紛紛而起,令後人不知真假的局面也就難免了。
大概是在天啟六年(1626),當時約二十一歲的李自成去銀川做了驛卒。驛卒生活十分困苦,李自成自然吃了不少苦頭,其反心便漸漸形成。至崇禎二年(1629)朝廷裁驛,李自成被迫離開驛站,生活更無著落。次年,隨著災荒的加重和動盪的加劇,李自成終於加入了造反的大潮。
李自成的從亂,是官逼民反的典型例子。其最初的目的,只是為了擺脫死亡的威脅,絕無什麼救民於水火之中的偉大名目。在死亡面前,良民與盜賊僅是一念之差,不是坐著等死,就是鋌而走險,用性命去賭一下,或許還能博得苟延殘喘的機會。當然,李自成後來能脫穎而出,也並非全是僥倖,而與其性格、能力等大有關係。縱觀明末,無論是流芳百世者,還是遺臭萬年者,總是有些不同常人之處。
李自成先是投在王左掛手下。崇禎三年(1630)王左掛敗降官軍,其手下部將或降或死,李自成便投了不沾泥(張存孟)。崇禎四年(1631),不沾泥在關山嶺一役被官軍重創後,競投降了朝廷,其餘部便各奔東西。李自成又率部投了闖王高迎祥。
有不少人認為,李自成是高迎祥嚴格意義上的部下,絕對接受高迎祥的指揮。甚至還有李自成是高迎祥的外甥之類的傳說。這些說法未必確當。李自成雖是闖王高迎祥的部下,但並非絕對服從高迎祥的指揮,雙方的關係是鬆散的,有時甚至就是名義上的。對農民軍的首領來說,最重要的是手中掌握的實力。只要有實力,便能立住腳,否則便沒有活路。李自成手中有一定的實力,所以雖不斷改換門庭,但始終不倒。到崇禎四年(1631)夏,王自用在山西大聚群雄時,李自成雖名義上仍是高迎祥部屬,但已屬「三十六營」之一了。至於高迎祥是否為李自成的舅舅,則至今仍很難下定論。有人認為李自成的名號「闖將」與高迎祥的「闖王」之間一定有某種聯繫,其實,這種推斷也是沒有足夠的依據的。
至崇禎九年(1636)高迎祥被擒殺後,李自成接過了「闖王」名號,成為西北農民軍的首領,當然也就成為洪承疇追殺的主要對象。
高迎祥被殺後不久,農民軍的兩位著名首領張妙手(即張文耀)、蠍子塊(即拓養坤)分別從徽州和秦州(今甘肅徽縣和天水市)赴鳳翔投降。陝西巡撫孫傳庭待之有禮。感召之下,張妙手當場率部投降,蠍子塊則在次年三月也遣散部眾,親率頭目十二人至會城乞降。李自成等人的壓力明顯增大。
崇禎九年(1636)春,李自成主要在陝西北部自己的家鄉米脂、綏德一帶活動。他曾一度打算東渡黃河,殺入山西,但明軍已嚴陣以待,無機可乘,只得向西突擊,避人鞏昌府徽州(今甘肅徽縣)、成縣(今甘肅成縣)、階州(今甘肅武都)等地。
此年九月,李自成等部向漢中進軍,聲勢浩大。朝廷急調總兵曹變蛟赴漢中,並悄悄進駐府城。毫不知情的李自成等部,誤以為漢中府城中無多少兵力,竟貿然發動進攻。城中的曹總兵不動聲色,等其接近城時,突然猛擊,大開殺戒。
吃了大虧的李自成等部,只得南下四川。此年十月,李自成等先破川陝咽喉寧羌州(今陝西寧強),再破四川七盤關和朝天關,占領廣元縣。此後,李自成如入無人之境,勢如破竹,在一個月內連破昭化等三十八座州縣,並擊殺了四川總兵侯良柱。十一月初,李自成等部竟開到了成都郊外,耀武揚威,嚇得四川巡撫王維章等面無人色,拼命向朝廷求救。
崇禎帝急令洪承疇火速入川協剿。洪承疇得令後立即率固原總兵左光先、臨洮總兵曹變蛟及副將馬科、賀人龍、趙光遠等部官兵一萬餘人進川,又檄調延綏總兵王洪、寧夏總兵祖大弼等部屯駐漢中、略陽、徽州、秦州,準備在李自成等部出川時加以堵擊。
崇禎帝還對四川的人事作了調整。四川巡撫王維章被撤職查辦,由傅宗龍接任其職。陳廷謨則被降三級戴罪殺賊。調整之後的四川當局,也立即調集各處川兵約七萬人,布置在成都至閬中一線,以防農民軍向川東、川南發展。
這樣一來,李自成等部基本上被壓縮在嘉陵江以西地區,無法向川東、川南進軍,而川西地區則又是少數民族地區,不利發展。僵持到崇禎十一年(1638)正月,李自成等部只得分路突圍,出川北上,重返陝西。李自成等率部殺向臨洮、河州,爭世王等率部則取道陽平關、略陽,北經平涼、固原,直抵慶陽,不久又回陝北。
洪承疇入川撲空,急忙率兵追擊。其手下悍將總兵曹變蛟、左光先、祖大弼,副將賀人龍等部緊緊咬住李自成,連戰連勝,逼得李自成帶著敗兵殘卒向西進入了少數民族地區,以避鋒芒。官兵乘勝追擊,不讓李自成有喘息的機會。四月,李自成只得又折而東返,從鞏昌府屬的羊撒寨渡過洮河,逸向西和、禮縣(今甘肅西和、禮縣)。為了避免讓官兵發覺,李自成只得與部下分路而走。李自成所率一股數百人,一度幾乎被總兵左光先追俘,處境十分險惡。
五月間,李自成匯集殘部約三千餘人再入四川境內。痛失戰機的洪承疇,此時急令陝西監軍道樊一蘅,促副將馬科、賀人龍率部進川追擊。他本人則帶總兵曹變蛟、王洪趕到漢中府的西鄉縣(今陝西西鄉),並檄調總兵左光先率部進駐漢中府,同時在階州、徽州、文縣(今甘肅武都、徽縣、文縣)及略陽(今陝西略陽)一帶布置兵力,嚴防李自成等部再度北逸或西進。四川巡撫傅宗龍也調集軍隊,嚴防農民軍竄入成都平原。
李自成在各路官兵夾擊之下,十分被動。八月初,雙方激戰於南江縣(今四川南江縣),李自成大敗之下,奪路北逃,至八月中旬突至陝西城固縣(今陝西城固縣)境內,準備渡過漢水,取道石泉、興安(今陝西石泉、安康),殺向湖廣或河南境內。沒想到在渡河之時,卻被左光先部痛擊,僅剩下千餘人隨李自成僥倖逃逸,退入附近山區。
更令李自成傷心的是,他當時最得力的部將之一、六隊頭目祁總管,竟率六百餘人下山,向左光先投降。
如此一來,李自成幾乎已完全喪失了實力,只得帶著數百名心腹逃入深山密林。洪承疇大喜過望,認為很快就能徹底解決李自成殘部。
不過,洪承疇並沒有如願。儘管李自成只剩下殘部數百人,而且終日東躲西竄,不成氣候,但他並沒有像洪承疇所指望的那樣,或被擒於官軍,或餓死於山林,而是成功地擺脫了追捕,逃入了陝西、四川、湖廣三省交界的大山密林中,一直到崇禎十三年(1640)秋天才重新出世,再震天下。
至於這兩年中李自成到底躲在哪裡,又幹了些什麼,目前還沒有什麼確論。有人為了彌補李自成在這兩年中留下的空白,編造了許多動聽的故事。其實,在當時的官私文獻中,並沒有留下什麼相關的記載。這也並不奇怪,因為此時的李自成,已基本被擊潰。朝廷也認為他已難成氣候。不久,負責追殺他的洪承疇和孫傳庭,就被調往京畿勤王,對付清軍的入侵。更重要的是,張獻忠、羅汝才在這一時期搞得聲勢浩大,成為內戰的主力,幾乎吸引了朝廷的所有注意力。當然,也正是這些因素,才使李自成僥倖熬過難關,並最終能東山再起。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在這兩年多時間內,李自成的活動是以活命為主,求生是其第一目標。他大概不會像有些人所描述的那樣從容,甚至會在活一天算一天的窘迫處境下,仍躺在深山老林的草棚中習武修文,運籌帷幄。因此,有關李自成幾次想自殺或投降的傳聞,或許也有符合情理之處。好在李自成最終沒有走到這一步,而是挺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