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景山的晚風:大明帝國的衰亡> 萬曆帝拒斥「賢君」之路

萬曆帝拒斥「賢君」之路

2024-10-09 05:48:09 作者: 夏維中

  萬曆帝終於大權獨攬了。

  親政以後的萬曆帝,也未嘗不想有一番作為。他精神煥發,勵精圖治,儼然想成為一位臣民們理想的賢君。皇太后和張居正十餘年的嚴格教育,此時對他仍有一定的影響。他對臣僚的腐化感到憂慮,自己親自草擬手詔,禁止官員互贈。他對於各種禮儀也頗為重視。早朝、經筵也十分講究。他熱心參與各種典禮,充分顯示了自己的誠意;同時,還策勵臣工勤儉篤實。萬曆十三年(1585),萬曆帝為解決長期的旱災,曾十分努力地去履行祈雨的禮儀。在乾旱炎熱中,他親自步行去天壇祭天祈雨,同時也破例讓京師的臣民親眼目睹這位年輕萬歲爺的天顏。親政之後的短短几年中,萬曆帝曾四次外出祭祀祖陵,不辭辛苦。因此,當時許多人都對這位年輕的皇帝寄予厚望。

  本章節來源於𝒃𝒂𝒏𝒙𝒊𝒂𝒃𝒂.𝒄𝒐𝒎

  張居正死後,上層文官班子作了重大調整,很快就形成了以首輔申時行為首的新內閣。申時行與張居正共過事,深知張居正為何在死後會落得如此慘局的真正原因。因此,他吸取了教訓,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他一方面與皇帝保持良好的君臣關係,另一方面他也一改張居正嚴厲剛正的為政風格,扮演和事佬的角色,竭力維護文官集團的團結,協調朝廷方方面面的關係。在他看來,既然朝廷的制度無法作根本性的調整,那麼,只有理順君臣關係,加強文官之間的合作和團結,同舟共濟,才能維持局面。

  也正因為如此,在萬曆親政後的最初幾年中,朝廷也沒出什麼大亂子,反而頗有些中興的新氣象。包括萬曆帝在內的許多人,在那時也都覺得,張居正死後,天也沒有塌下來。沒有張居正和他的那一套,大明朝的日子照樣一天天地過了下去,而且也似乎過得很不錯。想到這些,大家不由得鬆了一口氣,不少人甚至還暗暗慶幸:倒張算是倒對了!

  然而,出乎他們意料的是,這種面很快就被打破了。

  首先感到彆扭的是萬曆皇帝。他抄沒張居正家產不久,就逐漸發現,張居正的倒台並不像他原先認為的那樣簡單。在倒張的文官中,有不少人是出於私人恩怨,挾私報復,也有人是出於個人名利,其動機並不見得就冠冕堂皇。不過,在他看來,這些人雖然可惡,但並不可怕,也不難對付。令他感到可怕而且難以對付的,倒是倒張運動中的另一類文官。

  這類文官,屬於那種強硬而堅決、頑固又拘泥的道德型人物。他們有一套正統的道德和禮儀規範,並認為這是唯一的救世治國的靈丹妙藥。帝國之所以有這樣或那樣的不足或危機,在他們看來,正是因為他們的那一套沒有得到徹底的實行。因此,他們絕對不能容忍那些不合乎道德的言行。他們用警惕的眼光,仔細地挑剔著任何人和事,一旦發現問題,便會毫不猶豫地群起而攻之,其道德狂熱和犧牲精神令人生畏。

  這些人在倒掉張居正後,並不滿足,他們又瞄準了年輕的萬曆皇帝和文官領袖申時行。萬曆皇帝越來越感到,這批文官有著十分傳統和固定的模式,並竭力要引導自己踏上其理想中的「賢君」之路。自己雖有帝王之尊,但實際上往往只是個擺設,根本無法按照自己的意志去行事,更談不上什麼保持個性。自己的行為,只要稍有偏離之處,便會招致群臣們各種各樣的反對。就像有一張無形的網,罩住了自己,令他感到壓抑甚至是窒息。

  萬曆帝曾想親自訓練軍隊,大臣們便以此舉不合祖制為由,力勸他放棄這樣的念頭。他曾幾次去視察自己的陵墓,大臣們又覺得過於招搖,便以安全為由予以取消。諸如此類的事情,已越來越令萬曆帝不快。而最令他傷心的是,他雖貴為天子,卻不能給自己心愛的女人提供她想要的東西。

  位尊天子的萬曆帝,身邊自然不缺女人。擁有眾多妃嬪,本是皇帝分內的權利,萬曆帝也不會例外。更何況武宗無後而引起皇位繼承危機這一前車之鑑,也令張居正等人覺得有必要讓萬曆帝早日成婚,免得節外生枝。因此,萬曆六年(1578),在母親慈聖太后的安排下,年僅十四歲的萬曆帝娶了一位比自己小一歲的平民之女,即王皇后。在此以後,萬曆帝又冊封了許多妃嬪,其後宮也已頗具規模了。

  但是,對於周圍佳麗如雲的萬曆帝來說,他所需要的並不僅僅是女色本身。當然,萬曆帝也會偶然興起,做出一些與他身份不符的事情來。如在萬曆九年(1581)冬天,萬曆帝看中了慈寧宮一位年長的宮女,並使她懷上了身孕。可能是萬曆帝在事後也覺得自己此舉不太雅觀,所以就一直沒敢向太后啟齒提及。不過,當時的太后,求孫心切,對此不僅沒有責怪之意,反而還很高興。次年秋八月,這位宮女生下了一個男孩,即後來的光宗。母以子貴,這位宮女也一步登天,被封為恭妃。不過,這種冊封,也只是依例而行,倒不見得是萬曆帝的特別眷寵。

  真正讓萬曆帝動心的,是一位後來被稱作鄭貴妃的女性。這位鄭氏,在萬曆十年(1582)與其他八位女性一起被冊封為淑嬪。當時,她才是一位十三四歲的少女。從一開始,她就贏得了萬曆帝的一往情深,而且可以說是終生不渝。能得到如此恩寵,大概不僅僅是因為她有閉月羞花的容貌,更多的倒是因為她聰明伶俐,意志堅決,喜歡讀書,並能與萬曆帝進行心靈上的溝通。也難怪萬曆帝在眾多的後宮佳麗中,惟獨對她寵愛有加。

  對於這位鄭氏,萬曆帝自然願意特殊照顧,尤其是在她也生下一位貴子以後。到萬曆十四年(1586),萬曆帝不顧群臣反對,毅然冊封鄭氏為貴妃,其地位明顯高於恭妃王氏。至於萬曆帝是否真的像群臣猜測的那樣,還想進一步提高貴妃及其兒子常洵的地位,不得而知,但他堅決維護貴妃母子應得的權利的念頭,卻一直沒有動搖。而文官們的做法也與他一樣,只不過他們要保障的卻是王恭妃及其兒子常洛的權益。雙方針鋒相對,毫不妥協,也弄得一心想協調雙方關係的首輔申時行,出力不討好,碰了一鼻子灰。在萬曆帝看來,申時行是壓不住群臣,難以服眾。而大臣們卻又偏偏認定申時行是為了貪圖高位,不堅持原則。如此一來,申時行苦心經營的平衡局面,就難以為繼了。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