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失去最後的機會

2024-10-09 05:48:06 作者: 夏維中

  張居正死時,萬曆皇帝已是近二十歲的青年了。在痛哭流涕之餘,萬曆皇帝隱隱約約也感到了些許的輕鬆。那位令人敬畏的張先生終於走了。

  平心而論,萬曆皇帝早年的表現是令人滿意的。他比他的父親隆慶皇帝要聰穎得多。在母親慈聖太后和張居正的督察之下,萬曆帝接受了長期而又嚴格的正統教育,努力把自己培養成一個聖明的君主。儘管他偶爾也因醉酒、騎馬等行為而受到太后和張居正的批評,但總的來講,仍是個合乎傳統道德標準的年輕皇帝。而且在即位初期,他也一直為自己有張居正這樣的輔佐大臣而感到慶幸,並自然而然地在許多方面以張居正為榜樣。

  

  但在張居正死後不久,萬曆帝逐漸聽到了不少他原先根本無法聽到的言論。張居正的對立派開始試探性地放出風聲,旁敲側擊地把張居正的種種「罪行」揭露了出來,醜化其形象。萬曆帝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影響,原先那位令人敬佩的「張先生」的形象,已逐步在腦海中消失,代之而來的是欺君毒民、接受賄賂、賣官鬻爵、任人唯親、放縱奴僕、凌辱縉紳的奸臣形象。

  馮保家產的籍沒,似乎已使萬曆帝確信了外面對張居正的閒言。馮保官至司禮監秉筆太監,長期與萬曆帝生活在一起,深得寵信。他與張居正的關係也相當密切。馮保家中被抄出財物之多之精,大大出乎萬曆帝的意料。既然太監馮保尚且能積下如此財物,那麼萬曆帝自然有理由相信,張居正的家產肯定是一筆天文數字。聯想到張居正生前對他的那種道貌岸然式的嚴厲教育,以及由此而受的委屈和羞辱,萬曆帝當時的心境是不難想像的。他決定對張居正進行清算。

  清算是逐步進行的。張居正首先被剝奪了生前所獲的太師頭銜,幾個兒子的官職自然也被罷免。萬曆十二年(1584),萬曆帝決定查抄張居正的家產。聖旨一到湖廣,地方便立即派員封鎖張府,任何人員不得出入,以等待欽差大臣前來查封。此舉本是防止張家暗中轉移財產,沒想到欽差卻姍姍來遲,以致張府中糧薪不濟,餓死了不少人。

  按本朝慣例,追沒的財產應是張居正死時的全部家產。因此,其家族在張居正死後兩年中的花銷,自然要被追補,甚至還要加上可能被轉移的那部分。這不僅給查抄帶來了技術上的困難,而且也有很大的隨意性。依萬曆皇帝等人最初的設想,張居正留下的家產應該是個大數目,沒想到查抄的結果卻大大出乎意料。欽差大臣想當然地認為查抄數目遠遠不符合實際,便對張居正長子張敬修進行嚴刑逼供。張敬修最後被迫自殺身亡,而張家確實也交不出更多的財物,最後不了了之。張家的財產,後來被運到了北京,共一百一十抬,並沒有什麼值得注目的珍品。不知萬曆帝過目之後有何感想,大概多少有點失望吧。

  假如按張居正一年數百兩白銀的俸祿來計算,張居正的財產也不能算少。明初朱元璋確定的官員俸祿,本來就低,在後來的二百餘年中也基本上沒有動過。官員如果只取俸祿,則連其基本的生計大概也難以維持。因此,絕大部分的官員,往往會在俸祿之外,另闢一些財源。只要不太過分,朝野也視之為合理。當然,也有例外,如海瑞就是典型。不過,能像海瑞那樣吝嗇地生活的上層官員,畢竟是少數,事實上明朝也只有他一個!甚至有不少人認為,海瑞之所以這樣做,主要也是為了博取政治名聲。這種說法有一定合理性,因為在絕大多數的官員看來,即使是聖賢先哲們,也主張「齊家」和「治國」並重,假如官做到連自己都養不活的份兒上,還不如不做。這也就是人人都講海瑞好但沒有人願意自己成為海瑞的原因。因此,在明朝後期的這種風氣下,做了十年首輔的張居正,僅留下了這點財產,即使是想要整他的萬曆帝之流,大概也覺得不能算是過分。

  不過,既然抄了張居正的家,萬曆帝自然要給他安一個罪名。至於是什麼罪名,似乎無關緊要,只要能證明萬歲爺的明察就可以了。

  在張府被抄四個月後,朝廷終於總結性地公布了張居正的罪狀,大意是誣衊親藩、侵奪王墳府第、鉗制言官、專權亂政等等。本當剖棺戮屍,僅僅是念其多年效勞,萬曆帝才加恩寬宥。張居正的弟弟和兩個兒子,被送到煙瘴之地充軍,而對其老母則額外加恩,允許以空宅一所和田地一千畝予以贍養,以體現浩蕩皇恩。

  張居正及其時代就這樣悽慘地結束了。許多人在事過境遷之後,尤其是在明末時局日益惡化之時,才紛紛想起了這位權臣的種種好處,甚至盼望大明朝還能再出一位像他那樣的人物來扭轉乾坤。可惜的是,大明朝沒有也不可能再獲得這樣的機會了。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