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法蘭克王國時期的德意志
2024-10-09 05:20:00
作者: 王亞平,孫立新,劉新利,邢來順 等
5世紀中葉,作為羅馬人同盟者的法蘭克人進入中歐,他們在幫助羅馬人抵禦日耳曼其他部族的同時不斷壯大。法蘭克人依靠自身的軍事力量在高盧地區站住了腳,在克洛德維希的率領下皈依基督教,以此淡化外來入侵者的身份,緩和了與當地居民尤其是與社會上層貴族之間的矛盾,與羅馬貴族有效地融合在一起。法蘭克人帶去了其扈從制和馬爾克制等社會組織機構,推行日耳曼人的習俗;與此同時,法蘭克人吸收羅馬帝國晚期因庇護制而形成的大地產制,接受基督教教會提出的「君權神授」的神學政治理論,在進行采邑制改革的基礎上形成了西歐中世紀政教二元的政治體制。
加洛林王朝時期,繼承王位的查理在羅馬由教皇為其戴上皇帝的皇冠,把法蘭克王國提升為法蘭克帝國。他不僅抵擋住阿拉伯人的入侵,同時還不斷擴大法蘭克帝國的版圖,在這個過程中采邑制進一步完善,教會的權勢因此增強,社會開始全面基督教化。
日耳曼人大遷徙的動盪阻礙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城市凋敝、手工業商業活動幾乎停滯,農業也遭受很大的破壞。法蘭克王國用莊園制改變了羅馬帝國時期的經濟關係,同時也加速了其從半遊牧民族向農耕民族的轉變,從刀劍轉向了犁頭。6世紀以後,動盪的社會逐步平穩,人口快速增長,刺激了拓荒墾殖運動的開展,土地面積大幅增加,莊園制基本形成。
農業的復甦為文化的復興創造了條件,查理大帝建立的宮廷學校為恢復古典文化提供了平台,確立拉丁語在整個西歐社會中為官方語言,保證了教會對教育和文化的壟斷。加洛林文藝復興使中世紀的西歐有了以拉丁語為語言基礎的統一的基督教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