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洋旗的價值
2024-10-09 04:39:48
作者: 吳思
一、花錢掛洋旗
1927年11月26日,重慶富商黃錫滋與法國吉利洋行簽定密約,稱兩家合資的聚福洋行是假合資,法方在名義上擁有的三分之一股份是「虛股」。中方借用法商之名,掛法國國旗,每年支付「掛旗費」三萬兩白銀。[104]
三萬兩白銀不是小數。以1901年至1910年的米價折算,這筆錢可以買五百多噸大米,相當於今天的一百多萬人民幣。聚福洋行只有三條百噸級的小輪船,在川江上游從事客貨運輸,總投資不過三十萬兩白銀。每年掏這麼一大筆「掛旗費」,相當於總投資的10%,合算嗎?
假合資還會帶來當真的風險。後來公司做大了,法商果然擺出一副依法辦事的嘴臉,非要拿「虛股」當真,狠敲了中方一筆。至於法方掛名經理和船長的私人生活開支,包括雲南漂煙和白蘭地名酒,20年下來也是一筆很可觀的數字。
但是,算上這些代價之後,甚至算上當「假洋鬼子」被嘲罵的屈辱,聚福洋行的總經理黃瑾瑩仍然認為這筆交易做得值,「真是值得」。[105]
這可不是個別企業家的糊塗帳。在20世紀20年代的四川,大多數輪船都掛著歐美國家的旗幟。據1925年9月26日出版的《中外經濟周刊》報導,從事川江航運的16家輪船公司中,未掛洋旗的只有3家。如果以輪船計算,總共36條輪船,32條掛著法國、義大利、美國或瑞典的國旗,比例高達89%。然而,細查這些輪船公司的創辦人,我只找到了一個洋名字。[106]
這種現象不僅流行於20世紀20年代的四川。據1904年11月號《東方雜誌》說,福建廈門每日開往外埠「計商船三百數十餘艘,皆各埠華商所有,現均掛英法美各國之旗,由各洋行代為經理。此項利權,終年核計,溢於外人之手者,不下數百兆。」[107]另據《中外日報》1905年10月7日報導,江蘇鎮江一帶,商船多掛洋旗,「最為惡習」,經當地官紳報請商部批准,設立商船公會,普勸改掛龍旗。[108]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廣東地方政府甚至下令改革,原定商船掛龍旗要交納的五十兩牌費,一概豁免,勸令華商勿掛洋旗。[109]
全國各地的商人如此大規模地拋棄龍旗,掛上昂貴的洋旗,洋旗到底有什麼價值?下面我們就順著聚福洋行黃瑾瑩總經理的思路,看看他每年三萬兩掛旗費買來了什麼東西。這是一筆富於中國特色的交易。古往今來,無論是捐官銜還是送乾股,無論是掛洋旗還是戴「紅帽子」,這類交易頻頻發生,這筆費用很有理由列入中國工商業的常規開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