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性顫抖:越是想堅持,越是堅持不下去
2024-10-09 01:35:30
作者: 麗莎編著
有位心理學家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讓接受實驗的人拿一根線穿入針眼中來對大家進行一個測試。實驗中發現這樣一個現象:那些越是全神貫注努力想把線穿進去的人,往往不容易將線穿入。這個現象後來被心理學家稱之為「目的性顫抖」。
如果當我們做一件事情時目的性越強,反而越不容易成功。生活中我們會發現,我們特別想把字寫好,然而越是這麼想,手就會抖得越厲害,別說把字寫好了,往往根本就沒有辦法握筆;還有我們在打籃球的時候,如果特別想把籃球直接投入籃中,但往往每次都投不進去。
美國有一名非常著名的走鋼絲演員名字叫瓦倫達,他的技藝非常高超,走在鋼絲上就像走在平地上一樣。有一次表演當中卻因為太過於緊張,他的雙腳開始顫抖,最終從鋼絲上面掉了下來,當場就死亡了。
由此可見,出現「目的性顫抖」的原因就是:如果我們的目的性越強,我們的內心就會越緊張,就會越害怕失敗,越害怕失敗,我們的大腦中就會出現失敗時的場景。
美國史丹福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人的大腦中,有一些圖像會像實際情況一樣,刺激我們的神經系統。比如我們在射箭前,我們的內心總是告訴自己:千萬不要射偏了。而此時,我們的大腦中則會出現一幅射偏了的情景。這一情景就會刺激我們的神經系統,讓我們的神經系統誤以為我們是想讓箭射偏,導致最後的結果往往就是我們將箭射偏了。
在這一過程中,無論是我們的手產生了顫抖,還是我們的腳產生了顫抖,我們的心也同樣在顫抖。這是由於我們的內心容量太小了,只能看到我們目前所要取得的結果,所以會讓我們的行事混亂。如果我們的心理剛開始自信滿滿,但是隨著內心的顫抖,恐懼可能就會侵蝕掉勇氣,失敗也就會逐漸取代成功。因此我們在追逐成功的道路上,有很多人就是因為「目的性顫抖」,最終只能以失敗告終。
李華辭掉了之前的工作,打算換一個比較有挑戰性的工作。他思來想去,決定從事銷售工作。
他找到了一家做保健品的公司開始接受培訓。培訓完以後,他開始獨自找客戶。剛開始的時候,他見客戶總是緊張不已,害怕客戶不能接受自己介紹的產品,吞吞吐吐總是很長時間才講完產品的信息。期間好多客戶都推脫說:「我還有事」,然後就走開了。過了一段時間後,他開始懷疑自己當初做的決定是否正確,自己是否適合做銷售。
李華便向老員工求助,老員工就告訴他說:「你不要總是以賣東西為目的,你要先了解客戶,從他們的弱點下手,逐步把話題引到你自己的產品上,這樣才可能成功。」
聽了那位老員工的話,李華豁然開朗。當他再次見客戶的時候,總是不慌不忙地先與客戶聊聊家常,然後再討論一下健康,以及客戶對健康的看法。最後,好多客戶都是主動向他詢問應該買什麼,李華再藉此機會趕緊推出自己的產品。很快,李華準備的產品就都被他推銷出去了。
可見,如果目的性太強,反而會讓對方過於緊張,使我們發揮不出真正的實力,可能會導致我們失敗。所以,如果我們做一件事情的過程中遭遇了多次失敗,而且我們還太過於期望達到目標而又難以實現,會讓我們對做這件事情失去信心,從而就不願意再堅持做下去了。
如果我們想要發揮出自己的實力並取得階段性的勝利,就需要我們讓自己的內心時刻處於平靜中,特別是在我們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以後,千萬不要因為過於追求更大的成功而使我們產生「目的性顫抖」。
想要我們的內心時刻都保持平靜,無論做什麼事情目的性都不強就需要做到:
1.目標不要定得太大。很多人之所以目的性太強,往往是因為總是喜歡和別人做對比,總是想要超越別人。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目的性就變得非常強。此時,我們需要考慮的就是:倘若做不成,就會失去面子。這樣內心中就容易產生必須成功的自我要求,內心也就不容易平靜了。
因此,我們需要把自己的目標定得合理。讓目標符合我們的實力以及在我們的能力範疇中,這樣我們做起來內心才會有自信,也就不會因此而心中掀起波瀾了。
2.不要在意別人的眼光。可能你經常會想:如果我做不成這件事情,別人會怎樣看我?這其實是我們常犯的一個錯誤。最好不要在意別人對你的看法,因為別人根本就不了解你。我們不要顧及別人的看法,保持自己內心的平靜,做我們自己就好。
3.多挑戰自己,多經歷一些成功和失敗。有句話說得好:「強大的內心都是被打擊出來的。」所以,如果我們沒有經歷過打擊,我們的內心也就不會那麼堅強。在遇到一些對我們影響比較大的事情時,就容易因為太過於看重目的而使自己的內心顫抖。所以,我們在平時應該多給自己設置一些具有挑戰性的目標,多經歷一些小的成功和失敗。這樣我們內心的承受能力就會有非常大的提升,以後在面臨重大的事情時,就會保持內心平靜了。
綜上所述,如果想要保持內心的平靜,需要我們制定一個合理的目標,讓「目的性顫抖」消失,這樣我們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就不會太過於針對目的而去做,從而使我們更容易堅持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