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天才不被當世人所知
2024-10-09 01:26:31
作者: 叔本華
1. 如果你要評斷天才的價值,不應拿他作品中錯誤的地方或水平稍差的作品作為標準,而是應該拿他傑出的作品作為標準,因為即使在智慧領域內,人性也有固有的弱點和荒誕之處,這是最有才華的人也無法完全避免的。即使在最偉大人物的作品中,也可以找出許多嚴重的錯誤,這就像賀拉斯說的:「荷馬也有打瞌睡的時候。」
使天才與眾不同的因素以及評斷天才的標準,是在時機和心境成熟時天才所能達到的成就,而這種成就是才能平凡的人永遠無法達到的。
2. 在智力的價值方面,最大的不幸是要等待那些只能產生拙劣作品的人去讚揚優秀的作品。其實這種不幸早已存在於下述普遍事實中:優秀作品需要接受人類判斷力的評定,而正如閹割的人沒有生孩子的能力一樣,大多數人也都不具備這種判斷力。他們不知道如何辨別真假,如何辨別精華和糟粕,如何辨別黃金和銅錫,他們感覺不出平凡大眾和英才俊傑之間的極大差距,於是就產生了古詩中所描述的情形:
偉大人物命中注定只有在死後才能為人所知。
3. 在各種科學中,這種缺乏辨別能力的現象也同樣明顯。任何一種科學上的理論一旦獲得了普遍的相信以後,即使存在錯誤,也會繼續公然藐視真理好幾百年。例如,經過一百年之後,哥白尼的日心說還沒有取代托勒密的地心說,培根、笛卡兒、洛克也是很緩慢地才獲得了人們的信任。
牛頓的情形也是一樣,只要你看看萊布尼茨和克拉克在談話中對牛頓萬有引力說所表現出的憎惡和嘲笑,就可以明了這一點了。在《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一書問世後,牛頓還活了大概40年,可是直到他死時,他的理論也只為英國人所承認,而且還是部分地承認。伏爾泰在解釋牛頓理論的序言中告訴我們,在英國以外,相信牛頓理論的還不到20人。而另一方面,在歌德關於顏色的理論問世40年後的今天,牛頓有關顏色方面的荒謬理論卻仍然被人相信。另外,雖然休謨很早就出版了作品,而且他的寫作風格也徹底大眾化,可是他在59歲以前卻一直不為人注意。雖然康德終生著書教學,可他也是在60歲後才成名的。
誠然,藝術家和詩人比思想家的處境好一點兒,因為藝術家和詩人的讀者大眾至少比思想家的讀者多一百倍。然而,莫扎特和貝多芬在世時,人們重視過他們嗎?但丁、莎士比亞在世時,人們重視過他們嗎?如果莎士比亞的同時代人對他的價值有任何認識的話,那麼在那個繪畫藝術非常發達的時代里,他們無論如何都會給我們留下一幅他的可靠畫像了。但實際上,現在我們所得到的只是一些完全不可靠的圖像,一座拙劣的雕像,甚至一座更不真實的墓石半身像。如果同時代的人重視他的價值,那麼今天我們也會擁有他的無數原稿,而不致只有他的兩個法律上的簽名了。除此之外,每個葡萄牙人都以他們唯一的詩人卡蒙恩斯(14)為榮,可是他卻靠別人的施捨為生。每天晚上,他從印度帶回的一個黑小孩會到街上替他把施捨品取回來。
正如陽光必須用眼睛去看才會感受到閃耀,音樂必須用耳朵去聽才會感受到美妙一樣,藝術和科學傑作的價值也必須有識者來欣賞它,只有這種人才具有魔法,可以激發傑作中禁閉的幽靈而使其現身出來。在這方面,無論平庸的人多麼想欺騙自己,然而當他們面對傑作時,都會像面對著一個自己無法打開的魔盒一樣,或者像面對著一件只能發出斷斷續續噪聲的不能演奏的樂器一樣。
一部優美的作品需要感受力敏銳的人欣賞它,一部有思想的作品則需要一個有思想的人去閱讀它,這樣這些作品才能算是真正存在而有生命。
本章節來源於𝕓𝕒𝕟𝕩𝕚𝕒𝕓𝕒.𝕔𝕠𝕞
4. 正如巨大建築物和它們坐落的小塊地方有關一樣,偉大人物也和他們所處的短暫時期有關,你無法完全看到他們的巍峨偉大,是因為你離他們太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