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超越自卑?
2024-10-09 01:21:27
作者: 徐文
自卑最主要的表現就是自我否定,因而自卑的人往往習慣性地將主觀因素誇大,將失敗的因素都歸結於自身,將自己搞得狼狽不堪。這種性格上的缺憾,讓自卑的人無論是在學習、工作,還是在人際交往等方面都會有障礙。如在學習上,對自己的智力、學習能力做出了偏低的評價,總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從而悲觀失望,喪失信心。在工作上,不敢大膽參與和開展各項活動,容易放棄個人的努力和奮鬥,聽憑命運擺布;以各種藉口自欺欺人,為自己的失敗尋找客觀理由,在與其他人的合作中讓人感到無所適從。在人際關係上,自我孤立,不敢主動和同事溝通。
為了讓生活更加和諧,如果發現自卑,就要及時用理性的態度把它剷除掉。如何克服自卑,超越自卑?答案是:戰勝自我。卡耐基說:「世界上沒有一點兒都不膽怯,不會害羞和臉紅的人,包括我自己。人人都有,只是程度不同、持續的時間長短不同而已。」可見,那些不自信的表現都是心理方面的異常現象,是人在後天的成長過程中因某種經歷誘發生成的。既然是後天的,就有辦法克服。
1870年,一個叫阿德勒的男孩出生在維也納一個商人家裡。可是這個男孩卻生來殘疾——患軟骨病,所以他自小行動不便,4歲才會走路,但是依然無法進行正常的體育活動。富裕的家庭並沒有讓他在童年時期感覺到快樂,他不僅被病痛折磨,還被自我折磨,因為身體狀況讓他在身體健康的哥哥面前總感到自慚形穢。他因壓抑而痛苦。之後,厄運似乎總是圍繞著他:他被汽車軋傷過,還患了嚴重的肺炎,甚至連他的家庭醫生也對他絕望了,但是他奇蹟般地挺了過來。為了戰勝對死亡的恐懼,他拼命地汲取知識,希望長大可以做一名醫生。後來他又轉學心理學,並因為一篇論述由身體缺陷引起的自卑感及其補償的論文獲得了聲譽。
他說:「由身體缺陷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自卑,有時能摧毀一個人,使人自甘墮落;但反過來,有時也能使人發憤圖強,力求振作,以補償自己的弱點。」他專注於心理學研究,並創立了一個新的心理分析學派,即以「自卑情結」為中心的個體心理學派。
當然,在超越自卑的路上,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夠成功。那些不得其門而入,或是能力不足的人,因為壓力或許會自暴自棄,他們認為再多的努力都是枉然,乾脆全盤否定、全面放棄。
所以,成功的人拒絕自卑,因為他們知道,自卑會把自己拖垮。一個人若被自卑所控制,創造力也會因此枯竭。
法國化學家維克多·格林尼亞曾與薩巴蒂埃共獲1912年諾貝爾化學獎,他是從自卑走向成功的典範。
格林尼亞出身很好,他的家庭在當地很有名。由於父母的溺愛,加之優越的物質生活,他從小養成了遊手好閒的毛病。他不務正業,只知吃喝玩樂,是當地有名的紈絝子弟。
本章節來源於𝔟𝔞𝔫𝔵𝔦𝔞𝔟𝔞.𝔠𝔬𝔪
整天無所事事的他,到處尋找自己玩樂的目標。在一次舞會上,他發現了一位美麗端莊、氣質非凡的姑娘。於是他走上前去請她共舞,可是被拒絕了,他覺得顏面掃地。當他要發火時,一位好友告訴他:「這位姑娘是巴黎來的著名的波多麗女伯爵。」為了挽回顏面,他打算給自己找個台階下,他走上前向波多麗女伯爵表示歉意。可是回應他的卻是女伯爵的冷漠和譏諷:「請站遠一點,我討厭你這種不學無術的花花公子。」
女伯爵的話讓他羞愧難當,他不禁自問:這些年我到底都幹了些什麼呢?油然而生的自卑感讓他無地自容,他真想找個地縫鑽進去。但也正是女伯爵的話,讓他幡然醒悟,他決定離家做出一番成就。
他來到里昂,在教授的幫助下刻苦讀書,終於以插班生的身份進入了里昂大學。之後,他謝絕一切社交活動,整天泡在圖書館和實驗室里。他的鑽研精神贏得了有機化學界權威菲利普·巴爾教授的器重,於是,其在學習和研究工作上給予了他指導。1901年,他創製了格林尼亞試劑,之後被授予博士學位,並於1912年被瑞典皇家科學院授予諾貝爾化學獎。他一生之中發表論文600多篇,對人類的科學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維克多·格林尼亞後來反省說:「因為從小家境富裕,每當自己有任何好成績時,家人都會為我自豪和驕傲,而其他人則認為那是因為我的家境好,所以沒有人會認為是我自己努力的結果。漸漸地,我對自己越來越沒有信心,不知不覺開始自卑起來,總是拿家裡的錢來滿足自己。直到聽到女伯爵的那句話,我才發現自己是多麼讓人討厭,甚至連自己也厭惡自己。後來我認真反省,終於了解到,如果能正確地對待內心的自卑感,一定能靠著自己的力量,獲得別人真正的肯定。」
阿德勒說:「應付生活中各種問題的勇氣,能說明一個人如何定義生活的意義。」所以想超越自卑的人必須正視自己的內心,正視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想清楚自己的價值,用自己的價值來擺脫自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