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利不等於躺贏
2024-10-09 01:18:22
作者: 謝宗博
複利,是如此之美好,是不是我們只需要投入本金,熬住時間,就能實現「躺贏」了呢?
事實並非如此簡單。
查理·芒格將複利作為最重要的思維模型之一。他說:「理解複利的魔力和獲得它的困難,是理解很多事情的核心和靈魂。」
請注意,芒格提到要理解「獲得它的困難」。雖然表面上似乎很多人懂得這個道理,但理解和運用的深刻程度應該是大不相同的。
首先,收益率的穩定性非常難以實現。在前面計算複利時候,我們講的收益率都是一個固定值,每年都不變。
但是,穩定的增長是非常難以實現的。大家可以看到,經濟增長是有周期性的,隨著周期發生波動,這些波動一旦達到一定程度,是可以把你前期複利增長的成果給吞噬掉的。
比如,周期內的任何一個年度虧損100%,都意味著之前所有積累歸零。你想想,如果好不容易熬滿49年,積累到了巨大的倍數效應,第50年虧損100%,一切前功盡棄,複利的意義又何在?哪怕不是100%,即使虧損只是50%、30%,周期性的出現,也會讓複利的倍數大打折扣。這也正是許多長期投資項目,寧願犧牲一些收益率,也一定要先把穩定收益放在第一位的原因。
其次,時間既是朋友也是敵人。只有時間足夠長,複利的效果才能夠得到更充分的展現,這就需要你為了獲得將來很長一段時間後的獲得感,放棄即時和很長一段時間的滿足感。從財富累積上這是沒錯的,但是未來的獲得感,與人生的即期幸福相比,孰輕孰重呢?比如,現在投入1萬元,100年後哪怕能夠滾存到100億,人都沒了,又有什麼意義呢?
最後,複利的倍數並沒有想像中來得那麼有價值。我們舉個例子吧,比如剛改革開放的時候,「萬元戶」已經是可以被廣泛宣傳的大富翁了。但是如果當時他用全部身家,也就是這1萬元資產,投入到一個「50年回報1000倍」的複利項目中,會發生什麼呢?
本章節來源於ʙᴀɴxɪᴀʙᴀ.ᴄᴏᴍ
從改革開放到現在還不滿50年,但即使他已經拿到1000倍的回報,1000萬元已經不算是有錢人了,甚至在上海連一套好點的房子都買不到。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50年回報1000倍」,看起來很耀眼,其實年化的收益率也只有15%,而同期中國經濟的發展速度已經大大抵消了複利帶來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