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你有選擇,實際上你沒有
2024-10-09 01:12:12
作者: 謝宗博
由於概率的存在,我們的人生看起來會有很多選擇,隻是有些概率隻有0.0001%的選擇,這也能叫選擇嗎?
我們在學概率論的時候,另外一個誤區就是把可能發生的事情都當作會發生。這種時候,我們會看起來手握一把好牌。比如,你已經在聯繫獵頭準備換工作了,那麼做這件事之前,你想過嗎:
你現在公司提供的發展機會,行業內還有多少家能夠提供給你?
到一個新的公司,你需要多久才能適應新的環境?在這期間,你在現在公司又能做出多少展示自己能力的業績?
如果說你還可以去深造的話,你想好新的方向了嗎?找好學校了嗎?多大機會能找到自己滿意的?
深造需要幾年,回來能有更好的機會嗎?
本章節來源於𝖻𝖺𝗇𝗑𝗂𝖺𝖻𝖺.𝖼𝗈𝗆
我想你可能都沒來得及想這些問題吧?這次沒有如你預期般的晉升讓你非常憤怒,你第一時間想到了你還有跳槽、深造等不同的人生選擇,完全不用受制於此。
但是,你這些選擇有多大概率是更好的選擇,新的選擇經過一系列的隨機事件,最終的結果又會走向何方?
我相信,你所在的行業有很多很多公司,但是與你現在這家公司能夠勢均力敵的卻沒幾家。你也許能在這幾家裡迅速選定一家,但是你資歷尚淺,對方能夠給你的,也未必比現在這家公司給你的多。
你離開行業深造幾年,是不是就能獲得更好的崗位?再次以社會新鮮人的身份從學校歸來,你是不是又要重新開始?
這種現象稱之為「選擇的假象」。你看起來擁有無數的機會和選擇權,實際上,你並不了解每個機會的可能性,以及這些機會的價值。
有些機會看起來很好,可惜可能性不大;有些機會可能性很大,卻無太大價值,甚至會帶來傷害。
如果你壓根沒有搞清楚某項選擇的機會成本和價值,相信我,這根本就不是一個選項。
事實上,搞清楚每項選擇的機會成本與價值並不容易。因為,我們大多數的決策,都是不完全信息決策。
如果確定選A就能賺五塊錢,選B就賺不到錢,我們肯定會選A。這種掌握了全部信息的決策,是完全信息決策。
而現實是選A選B具體賺多少錢並沒有準確的數據;A和B之外,還有沒有別的選項也不清楚。
在不完全信息決策的情況下,不是靠你的聰明才智或者努力,就一定能有正確決策的。你再聰明再努力,都有可能是錯的,這個「可能性」,這個失敗的概率來自信息的不完全性。
有時候,我們以為自己掌握了全部信息,實際上我們沒有;我們以為已經窮盡了所有選擇,實際上我們沒有。
比如,你這次錯失晉升機會,你知道真實的原因了嗎?對方是因為僅僅考取了CFA,還是在別的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你看到對方工作很輕鬆,是不是因為對方工作效率高、完成得更好,而不是像你一樣在窮於應付?對方是不是在你看不到的方面有著更優質高效的管理才能?
看起來你並沒有掌握太多信息,你對對方的了解僅限於比你多考取了一個CFA,所以你把他晉升的原因歸結為CFA。也許你也會去考一個CFA來等待下一次晉升,但是下一次晉升的人如果沒有考過CFA,你又會怎麼評判和總結?
信息掌握不全就算了,你窮盡了所有選項嗎?
你給自己的選擇是跳槽和深造,那麼繼續留在現在的公司就不是選項嗎?找上司聊一下晉升另一位同事的決策理由不是選項嗎?表達一下自己想要晉升的願望不是選項嗎?跟上司和同事聊一下自己的不足加以改進不是選項嗎?
也許上司會告訴你,這次沒有晉升你,是因為你工作業績比較突出,所以下個月會選派你到總部鍛鍊,所以這次就沒辦法在本地晉升你了呢?
你看,你既高估了你的選擇權,你也低估了你的選擇權。
因為,你對信息掌握得不夠全面。在信息不全面的時候,你隻能依賴於自己的直覺做出判斷。
而直覺是不靠譜的。雖然我們見到過有些領域的天才,在瞬間憑直覺做出決定而獲得完美結局,其實,我們沒有看到他們在這決策背後的長期訓練。運動員長期的訓練所產生的肌肉記憶直覺,商業人員在長期的實踐操作和數據分析中形成的商業直覺,本質上都是有信息支持的,都是由信息驅動的無意識決定。這種直覺不是「獨立於任何推理過程的」對於真相和事實的直接感知,沒有一個成功者是在不進行任何信息收集、分析和推理的情況下制定決策的。如果你觀察某些成功人士,不管是運動員還是商業人士,都會發現,信息在他的決策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此外,非此即彼的線性思維,也阻礙了你的思路。晉升或者離開,隻能選擇其一嗎?
人生沒有絕對的對與錯,概率的價值就在這裡。所有的事情,都有無數種結果,每種結果都隱藏在不同的概率之中,沒有任何一種結果是絕對的好或絕對的壞,你隻能在儘可能搜索信息的同時,找出各種選擇,從中選出相對更符合你心意的方案。
甚至,那都未必是概率最高的那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