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不對稱無法消除
2024-10-09 01:10:52
作者: 謝宗博
古典經濟學的兩大前提條件就是理性人和完美信息(perfect information),而且這兩者是相關聯的,正是因為信息是完美的,理性人假設才合理。
所謂的完美信息,就是指信息是對稱的(symmetric),說得更明白一點,就是你知道的我也知道,我知道的你也知道,所有的信息都是共同知識(common knowledge)。
而且,所有人獲取信息的時間也是一樣的。正是在這個完美的理性人的世界裡,市場這隻「無形之手」才那麼有效。
但在現實世界裡,並不是所有的選擇都是在完美信息的條件下做出的。在這個看似完美的市場裡,到處存在著不完美的信息。
來自芝加哥大學的經濟學家們最先注意到這個問題。起初他們研究的重點只是生產者和消費者如何搜尋、獲取那些使交易順利完成的信息,隨著研究的深入,他們發現了許多驚人的結論。
喬治·約瑟夫·施蒂格勒(George Joseph Stigle),這位信息經濟學的開創者,在大學的時候由於缺乏信息經常選錯課,於是選了一堆「實用」的商業課程和許多政治學科目。
施蒂格勒從價格歧視中受到啟發,發現人們在交易中,「知識」的昂貴導致了價格的差異。比如,為了買一輛稱心如意的汽車,人們可能要花一整天時間走訪8~10家汽車經銷商進行對比選擇,因此信息不僅不是免費的,甚至要付出高昂的代價。1961年,施蒂格勒發表了著名論文《信息經濟學》,第一次提出了信息經濟學的概念,由此開創了信息經濟學。
不對稱信息在經濟學中占據了重要地位。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了三位美國經濟學家:史丹福大學麥可·斯彭斯(Michael Spence)、加利福尼亞大學喬治·阿克爾洛夫(George Akerlof)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約瑟夫·尤金·斯蒂格利茨(Joseph Eugene Stiglitz),以表彰他們在「使用不對稱信息進行市場分析」領域所做出的重要貢獻。
所謂的信息不對稱,通俗來講其實就是「你知道的跟別人不一樣」,或多或少、或真或假。這裡的「知道」並不是指你的學識和閱歷,而是指你所能獲取的信息。
如果你占據了信息不對稱的優勢,成為那個比別人「知道」的多的人,就可以成為信息不對稱的受益者。
然而現實是,大部分人站在了信息不對稱的弱勢面,成為那個不會獲取信息、不會甄別情報、永遠慢一步的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