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誘餌:有比較才有幸福感
2024-10-09 01:10:04
作者: 謝宗博
假如,你想要買一套新房子,然後房產中介按照預算幫你遴選了三套合適的,帶你去看。
第一套裝修稍微好一些,但是價格比預算高了很多;第二套價格合適,但是裝修稍微有些陳舊,特別是地板有些破損;第三套的價格和裝修跟第二套差不多,但是房主剛剛新換了地板,裝修整體也更新一些。你會選擇哪一款呢?
我們大概率會先放棄那個裝修更好的第一套,因為價格高出太多;第二套和第三套比較下來整體狀況比較接近,在這兩套之間進行選擇,第三套就很容易勝出,因為同樣價格下,整體感覺性價比更高,特別是地板是剛剛新換的,可以省去換地板的成本和精力。
這麼對比下來,選擇顯而易見。而且,我們會篤定地認為,自己做出的決策是正確的,主要原因是我們進行了比較。
雖然在買房之前我們對房價水平一無所知,但是通過不同房子之間的比較,我們會逐步在心理上確定一個標準,然後再通過對比,來選擇更優的方案。
在這三套中,第三套確實是性價比最高的,起碼是我們認為性價比最高的。這個印象是從何而來呢?
首先,第一套的價格,讓我們不僅得出來此類房子的總體價位,更通過對比認識到第二套、第三套房子的價格是不高的;第二套房子的破損地板,印證了第三套房子的新鋪地板是更划算的,這時候選擇就自然而然地出現了。
請記住𝙗𝙖𝙣𝙭𝙞𝙖𝙗𝙖.𝙘𝙤𝙢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但是,如果第一套、第二套都是中介精心設計出來的「價格誘餌」呢?
誘餌效應(decoy effect),是指人們對兩個不相上下的選項進行選擇時,因為第三個新選項(誘餌)的加入,會使某個舊選項顯得更有吸引力。被「誘餌」幫助的選項通常稱為「目標」,而另一選項則被稱為「競爭者」。
我們總是靠觀察周圍的事物以確定彼此的關係,我們不但喜歡將事物與事物進行比較,而且更傾向於那些容易被比較的。因此,商家將「誘餌」放入選擇當中,就可以構建出簡單的、直觀的對比關係,既可以促使消費者儘快做出決定,更可以把消費者的決定導向事先設定好的方案。
也就是說,幾乎沒有人會選擇「誘餌」,因為商家本來就沒打算賣出「誘餌」,但他會使得你更加青睞於可對比的目標方案。
在這三套房子中,第一套是競爭者,是用來確立價格區間的,第二套是誘餌,並非是中介向你推薦的主力,而第三套才是想要賣給你的目標。結果是,你以為是你選擇了第三套房子,其實只是中介讓你選擇了第三套房子。
這類例子比比皆是。比如:
年底了,你最喜歡的一本雜誌開始征訂了,以前這本雜誌只有紙質版,定價是199元。但是今年進行了升級,推出了電子版,定價如下:
電子版:199元;
紙質版:259元;
電子版+紙質版:259元。
你會作何選擇?
我們先來分析一下,如果只有電子版和紙質版兩種,你會是什麼心態?
之前買到手的紙質版只需要199元,現在看不到摸不著的電子版,也要199元,太貴了吧,你省了紙,省了運輸不是應該更便宜嗎?不買!
紙質版呢?紙質版居然漲價了,還貴了那麼多,這不是逼著我買電子版嗎?騙子,今年不看了!
那麼有了電子版+紙質版的組合呢?這居然跟紙質版一個價格,不是電子版白送嗎?雜誌社腦殼壞掉了吧,這誰還單買紙質版啊,必須買電子版+紙質版啊。
(旁人:但是漲價了啊!)
什麼,你說比去年的紙質版漲價了?人家多了電子版啊,你才多花60塊錢,就多了電子版,你看電子版都賣199呢,多划算啊。
你飛快地選擇了電子版+紙質版的組合,其實剛好掉進了雜誌社為你預設好的價格陷阱。
為什麼呢?因為雜誌社今年新推出了電子版,兩個版本內容一致,必然會分流一部分訂閱紙質版的人。
如果花費了成本開發電子版,結果只是讓原有訂閱紙質版的人改訂了電子版,等於沒有增加新的訂閱,還多付出了成本,這必然是不可接受的。
那麼,如何在利用電子版吸引新顧客的同時,讓原有的訂閱者不分流,甚至多付錢呢?
你看,就是這麼順利,不僅你很輕易地就接受了紙質版漲價這件事,還感覺自己占到了便宜。
如果你還沒理解價格誘餌,那就去網上商城中隨便搜個產品試試。大概率每個產品都有好幾個套餐的價格組合,仔細分析一下,總有個別單價,或者是價格組合是很不符合邏輯,你也想不到會有人買的。
沒錯,這個就是價格誘餌,有這個「誘餌」在,你是不是就覺得別的套餐或者價格組合更划算,更值得入手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