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戰國:兵戈200年> 貳拾陸 李斯與韓非 廁中鼠

貳拾陸 李斯與韓非 廁中鼠

2024-10-09 01:04:32 作者: 任超

  呂不韋死後,秦王嬴政對外國人極度不信任。他想把這些外來人都趕走,其中就包括李斯。

  李斯是楚國上蔡人,年輕時是當地管理糧倉的小公務員。有一次,他上廁所,看到裡面有隻老鼠在吃髒東西。看到有人進來,廁所里的老鼠就立刻逃走。後來他去糧倉清點糧食,看到糧倉里也有老鼠,這些老鼠吃著屯糧,長得又大又肥,生活安逸,見到人來了也不躲避。

  李斯不禁感嘆:「都是老鼠,習性之間的差距怎麼就這麼大呢?看來這都是由自己所處的環境決定的。」

  對普通人來說能吃皇糧就不錯了,可是在李斯看來,這與低賤的廁中鼠沒什麼區別,他追求的是位極人臣。

  

  如今天下紛爭,每個君王都想得到一流的人才。只要有才華,就能成為人上人,成為倉中鼠。

  碰巧,大儒荀子曾被春申君邀請來楚國做官,現在退休了,正在楚國養老。李斯就去他那裡求學,提升自己。

  大儒孟子創造了性善論,而荀子與孟子雖然同為儒家,觀點卻與孟子相反。荀子創造了性惡論,認為人性本惡,必須要靠禮來約束。

  荀子一生不得志,他希望自己的學生來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李斯拜入荀子門下後認真學習,這時,韓國公子韓非子也來向荀子求學。

  韓非子出身名門,天資聰慧,從小就受過一流的教育。他來荀子處求學,就是為了提升自己的學術層次,從韓國頂尖,變成天下一流,乃至自創門派,成為一代宗師!

  所以李斯與韓非子,一個是想混得更好當大官,一個是想成為學術大師。兩人的追求不一樣,人生道路也就不一樣了。

  幾年之後,李斯覺得自己已經學成,可以離開了。在選擇求職單位時,他思慮再三,自己雖然是楚國人,可是楚國日薄西山,全天下人都知道秦國遲早要統一天下,就去秦國吧。

  臨走前,李斯向老師荀子辭行:「老師,我打算走了。」

  荀子:「既然你要走,為師也不留你。希望你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對了,你打算去哪裡呢?」

  李斯:「我打算去秦國。」

  荀子:「秦國是虎狼之國,儒家學說不受歡迎。我當年去秦國,見了范雎,見了秦王,他們都沒有重視我。你去那裡,他們會重用你嗎?」

  李斯:「去碰碰運氣吧,人一旦有了機遇,就一定要抓住。現在秦國想吞併各國,這正是我們這些出身平民的人施展才華的大好機遇。地位卑賤,又不想追求富貴,那活得跟牲口有什麼區別。人生中,最大的恥辱是卑賤,最大的悲哀是貧窮。所以我決定去西方秦國求職。」

  荀子滿臉錯愕,自己一生想做大官,是想實現孔子理想的禮制社會,而李斯想做大官,只是為了升官發財。

  看著臉上仿佛寫著「功利」兩個大字的李斯,荀子感到了悲哀。

  他對李斯說:「你走之前,為師送你一句話:『君子之修行也,其未得也,則樂其意;既已得之,又樂其治。是以有終身之樂,無一日之憂。小人者,其未得也,則憂不得;既已得之,又恐失之。是以有終身之憂,無一日之樂也。』」

  這句話的意思是:君子的修行,是在沒有做官時,以追尋自己的內心為樂;在得到官職後,以治理為樂。所以君子一生都很快樂,沒有憂愁。小人在沒有得到官職前,一天到晚愁眉不展;得到之後,又怕把官職丟了,所以小人一生都憂愁,也沒有一天快樂。

  李斯聽完後默不作聲,他已經過夠了清貧的日子,一定要不擇手段出人頭地。可是李斯的一生確如荀子所描述的那樣,從來沒有真正感覺到快樂。他總是怕人奪走他的權力,即便最後爬到了相國的位子,也總是在惶恐與不安之中徘徊,最後死得也極其悽慘。

  渴望變成倉中鼠,可內心卻仍是一隻廁中鼠,這是李斯一輩子甩不掉的宿命。

  李斯來到秦國,正巧秦莊襄王剛去世。李斯拜入相國呂不韋門下,由於他是荀子的高徒,呂不韋給了李斯一個郎官的職務。雖然郎官級別很低,但是可以經常見到秦王。如果能在秦王面前留下好印象,以後一定能飛黃騰達。

  李斯學富五車,經常在少年嬴政面前侃侃而談,給嬴政留下了極好的印象。嬴政先讓他擔任長史,後又封他為客卿。

  但是李斯風光不到兩年,他的後台老板呂不韋就倒台了。這還不夠,一個叫鄭國的水利高級工程師又讓李斯丟掉了飯碗。

  鄭國是韓國人。韓國被秦國持續暴擊之後,知道自己被秦國滅亡只是時間問題,決定再搶救搶救,爭取多活一會兒。於是韓國想出來一個計謀:讓秦國修大型工程,耗光秦國精力。

  歷史上,有些帝國就是因為修建大型工程,加速了自己的死亡進程。譬如秦帝國修長城,隋帝國修大運河。

  韓國想來想去,決定想辦法讓秦國修水利,來耗死秦國。修水利又要花錢,又要徵召百姓,消耗多大呀!

  鄭國作為韓國派出的高級間諜,以水利工程師身份為掩護,悄悄打入了秦國內部。作為外籍專家,呂不韋對他高度重視,希望他能對秦國的建設建言獻策。於是鄭國趁機說:「關中缺水少雨,而涇河流量大,水裡的泥沙肥效好。正好,關中西高東低,可以引涇河水,由西向東注入洛水,沿途可以灌溉四萬餘頃田地。」

  相國呂不韋覺得這個想法很有創意,於是任命鄭國修建水利設施。沒想到,這個工程竟是個無底洞,無數人力、物力、財力投進去修了十年,水利設施還沒有修完。

  後來呂不韋倒台,鄭國作為呂不韋推薦的人也受到了審查。這一查可不得了,他韓國間諜的身份徹底暴露了。

  鄭國對秦王嬴政說道:「我雖然是間諜,但是水利工程本身是好的,如果把它修完,關中將更加富饒。」

  嬴政想了想,覺得反正已經修了一大半了,不好半途而廢,還不如繼續修下去。於是嬴政放了鄭國,讓他繼續修建水利。

  雖然免了鄭國死罪,但是他造成的影響確實惡劣。由於呂不韋、鄭國都是外國人,於是秦國內部掀起了一股排外浪潮。

  當時,東方諸侯國有很多人在秦國擔任客卿,身居要職,而秦國王室宗族很多人因此備受排擠。藉此機會,王族宗室向嬴政諫言說客卿在秦國只會挑撥離間、搬弄是非,應該把他們趕走。

  嬴政覺得很有理,立刻頒布《逐客令》,命令所有秦國客卿在規定時間內必須自行離開,逾期不走將被遣送出境。

  楚國人李斯本來在秦國混得好好的,這下不僅丟了官,還被驅逐。他本來滿心期望能在秦國位極人臣,沒想到理想就這樣破滅了。

  李斯很不甘,他寫了一篇著名的文章《諫逐客書》托人交給秦王,自己收拾行囊走了。

  嬴政收到信後一看,被信中無可辯駁的觀點征服了:

  「秦穆公時期,因為得到了百里奚,兼併二十多國,稱霸西戎;秦孝公時期,商鞅入秦,諸侯臣服,至今國力強盛;秦惠文王用張儀計謀,拆散六國聯盟;秦昭襄王重用范雎,打擊了外戚勢力。這些明君靠的都是客卿的幫助,客卿從來沒有辜負秦國。」通過這段話,李斯是想告訴嬴政,你們秦國靠的就是外國人才發家致富。

  「美女、音樂、珠寶都來自外國,大王您照用不誤。可是對於外國的人才,卻偏偏不用。」李斯想說,嬴政你在玩雙標,分明是故意針對外國人。

  「泰山不嫌棄細小的泥土,這才造就它的偉大。江河不拒絕細流的匯入,這才造就它的深廣。聖明的君主不拋棄他的百姓,才能顯示他的賢德。你把我們客卿都趕走了,這些有才能的人就會去投靠東方諸侯。這等於是把武器送給了敵人,把糧食送給了盜匪!」李斯警告嬴政,國與國之間的競爭就是人才的較量,人才都走了,你秦國還玩什麼大一統啊?

  嬴政看上去兇狠殘酷,可是內心深處卻很明事理。他知道國家利益至上,個人恩怨無足輕重。於是嬴政立刻派人去追李斯。此時李斯已經走到了驪邑,他接到命令後欣喜若狂,立刻返回了秦國,嬴政升任他為廷尉。

  年輕的嬴政認為,這個人以後必將是秦國的棟樑!可是他錯了,他追回來的並不是一個政治家,而是一個政客。

  政治家有著強烈的使命感,他要實現心中宏大的政治藍圖,任何人都不能阻止他。商鞅就是一流的政治家,即使你是地位顯赫的權貴,也難逃他的霹靂手段。而政客追求的只是功利,只要能給他榮華富貴,他就可以毫無底線、放棄原則。李斯就是這樣的人,後來在秦國的幾次關鍵決策上,他起到了掘墓人的作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