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羅煉獄
2024-10-09 01:04:05
作者: 任超
佛教講,世間有六道,其中有一阿修羅道。這一道里戰火連天,只要步入此道中,就將飽受殺戮的痛苦,如同身處煉獄一般,所以又被稱為「修羅煉獄」。
如果人世間真有修羅煉獄,那一定就在長平戰場。
白起在丹河西岸眺望河對岸的趙軍防線。此時,「西方必勝客」白起內心也不禁暗暗讚嘆,廉頗這位「北方無敵手」實在太厲害了,秦軍在長平打了三年也只攻陷了他修建的第一道防線,後面兩道防線仍然屹立堅挺。
白起判斷趙括即將發動進攻,因為趙國會率先沒糧。雖然秦國也鬧經濟危機,但是家裡還有點底子,能比趙軍撐得更久一些。
七月,趙括的內心如同天氣一般燥熱。他手裡有四十五萬大軍,兵力遠超當年閼與之戰時的父親。父親一直是他心中的榜樣,這次他就要超越父親。
趙括下令全軍主力向丹河西岸的秦軍全線出擊。數十萬趙軍翻過丹河防線,如同烏雲一般撲向秦軍,秦軍派出部隊迎擊。
短暫交手後,秦軍立即後撤,趙軍一路追擊,一頭撞向了秦軍在丹河西岸修建的壁壘。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𝐛𝐚𝐧𝐱𝐢𝐚𝐛𝐚.𝐜𝐨𝐦
趙括知道,只要攻破這道壁壘,秦軍必敗無疑。於是他下令全軍進攻,一時間丹河西岸殺得血流成河,靜靜流淌的丹河水也被鮮血染紅了。
當趙軍猛攻秦軍壁壘時,白起意識到包餃子的最佳時刻到了。
他立即命令兩萬五千名精兵迂迴到趙軍後方。這隻奇兵的任務是攻陷防守空虛的百里石長城,截斷趙軍後路。白起又命令另外五千騎兵突入趙軍壁壘之間,切斷趙軍主力與大糧山的聯繫,封鎖其糧道。
打著打著,趙括就發現自己被分割包圍了!
不過,秦軍雖然把趙軍包圍了,但要想吃掉四十五萬人的趙軍,也絕非易事。《孫子兵法》說「十則圍之」,意思是自己有十倍於敵人的兵力,才能圍困敵人。而秦軍的兵力沒有壓倒性優勢,要想吃掉趙軍,必須增兵。
白起寫信向秦昭襄王請求增兵,好全殲趙軍。
收到白起的信後,秦昭襄王一開始極度興奮,可過了一會兒他就冷靜下來了。國內哪還有餘力給白起增兵呢?可如果不增兵,讓好不容易圍住的四十五萬趙軍跑了,怎麼辦?
關中的主力已經被王齕帶走,長平附近唯一還有增兵潛力的地方就是河內(黃河以北太行山以南地區)。
秦昭襄王為了增兵也是拼了,他親自跑到河內,徵發該地所有十五歲以上的男子。要知道,秦國之前入伍的最低年齡是十六周歲,可見此時秦國已經打紅了眼。秦昭襄王為了提高他們的積極性,還沒等他們上戰場,就把所有人爵位升一級。
最終,秦國在長平足足湊了六十萬大軍!
雖然秦軍兵力沒有比趙軍多出十倍,但是白起利用好長平崇山峻岭的地形與攻占的趙國百里石長城,還是圍死了趙軍。趙軍反覆突圍,最終都沒能成功。
趙軍不僅要望著同伴的屍山血海,還要忍受飢餓的折磨。趙軍被圍困了四十六天,軍心也逐漸動搖。活著的人開始自相殘殺,甚至吃起人肉。
趙括組織四支突圍隊伍輪番進攻秦軍包圍圈,可是每次突擊都以失敗告終。眼見包圍圈越來越小,趙括決定孤注一擲,向秦軍發起最後衝擊。
他脫掉鎧甲,赤膊上陣,懷抱渺茫的希望,帶頭沖向秦軍。突然「嗖」的一聲,一支流箭射中了他。趙括倒地不起,身邊的一個老兵背著趙括來到一個山坡上。
年輕的趙括原本想超越自己的父親,可是他最終把趙國大軍帶入了地獄。望著突圍求生的趙軍成排成排地倒下,趙括明白,自己也將和他們一樣,再也站不起來了。
後世人們給這個戰爭小白創造了一個成語——紙上談兵。
其實趙括未必是個只會說不會幹的蠢材,他可能是被潑了兩千多年的髒水。
紙是漢代發明的,離戰國還有幾百年,所以趙括是不可能「紙上談兵」的。
另外,范雎實施反間計的橋段,與後世故事高度雷同。比如我們熟知的《三國演義》中有「蔣干盜書」的情節:周瑜故意讓蔣干偷走偽造的書信,曹操看了信,誤以為蔡瑁、張允二人是間諜,怒殺二人;明朝末年,後金努爾哈赤圍攻北京,袁崇煥率兵來救。明朝的一個太監被後金俘虜,關押在屋內。被俘期間,他聽到隔壁有人說袁崇煥早已和後金串通好了。後來太監被釋放,回到宮裡就向崇禎皇帝告發,最終袁崇煥被凌遲處死。
故事越是有戲劇性,杜撰的可能性越大。「紙上談兵」的故事無非是想說趙孝成王剛愎自用,任用了一個毫無軍事經驗、只會誇誇其談的趙括。但是,如果把你放在趙孝成王的位子上,你也會選用趙括。因為消耗戰打了三年,趙國已經耗不起了,而廉頗死活不進攻,善於大膽進攻的趙奢又死了,後來的名將李牧此時還沒有嶄露頭角,只有任用繼承了老爹敢於進攻優良傳統的趙括最合適。
趙孝成王任用趙括,也是希望能在他身上看見他老爹趙奢的影子,希望趙括能像他老爹一樣逆風翻盤,重現閼與之戰的輝煌。
那麼,趙括的軍事才能真的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差嗎?倒也未必!
趙括到了長平前線後,首先換掉廉頗原先的將領,提拔了和自己一心的將領。趙括這一措施並不是要在軍中培植自己的勢力,而是要確保基層將領能堅決貫徹、執行自己的命令。閼與之戰中,趙括的老爹趙奢為了貫徹軍令,就直接把不服從的人全部斬殺。從趙括的一系列操作看,他還是有一定軍事才能的。只可惜,他的對手是戰國時代名將排行榜上第一位的白起。
將上黨獻給趙國的韓國將領馮亭也和趙括一起陣亡。主帥死了,趙軍沒了頭腦。此時,整個長平屍橫遍野,如同地獄一般,空氣中充滿了令人作嘔的屍臭味。在秦軍的包圍圈內,趙軍四周全是由己方屍體堆積的人牆。
趙軍看不到生的希望,最終放棄了突圍。
白起發現趙軍不再進攻,就做起了思想工作:「趙軍的兄弟們,只要你們投降,秦軍保證你們的生命安全。」
剩下的趙軍眼見求生無望,覺得與其餓死,還不如投降,或許還有一線生機。於是趙軍放下武器,脫去鎧甲,排隊朝秦軍陣營走去。
長平之戰打完了,秦軍勝利了!
打贏了這場史詩級的戰役,可白起卻笑不出來。他縱橫沙場數十年,不僅從無敗績,而且都是以完勝收場。然而在長平之戰中,他不是完勝,而是慘勝。仗打了三年,秦國國力嚴重透支,前線六十多萬大軍死傷達到一半,國內的存糧也快消耗光了,數量驚人的趙軍俘虜該如何處理呢?
給俘虜們糧食吃?不行,秦國存糧已經不多,給俘虜吃了自己就沒得吃;放俘虜回趙國?也不行,把他們放回去,日後又是一支生力軍,秦軍那麼多將士就白死了。
最後,白起決定將俘虜全部殺掉。
白起特意留下二百四十個年幼的趙軍士兵放回趙國。這些年幼的孩子見證了長平地獄般的場景,他們幼小的心靈留下了不可磨滅的陰影,回去之後一定會大肆渲染秦軍的恐怖。
史書記載,秦軍將趙軍俘虜全部活埋。可是趙軍投降就是為了活命,他們難道會束手就擒,自願被埋入坑中嗎?
直到現代,真相才露出水面:趙軍曾經被圍困的地方在如今高平市西北丹河附近。這裡的農民在田間干農活,經常會挖出長平之戰時的屍骨坑。其中最著名的要數永錄屍骨坑,裡面有上百具屍體,死者都是青壯年,身邊沒有武器,反而還帶著戰國時代的錢幣。這些死者有被砍死的,有被箭矢射死的,還有的沒有腦袋。
由此可見,白起是將繳械後的趙軍分到一個個小區域後集體屠殺,最後進行掩埋。之所以要掩埋,是為了避免戰後瘟疫的暴發。長平是秦國的新疆土,秦軍自然要愛惜。
《史記》記載白起埋殺了四十多萬趙軍俘虜,筆者認為沒有那麼多。因為秦軍傷亡都已過半,被圍困的趙軍死傷不會比秦軍少,所以最終投降的人數應在十萬到二十萬之間。
趙國雖然慘敗,但是不表明趙括就是蠢貨,他只是執行了趙孝成王速戰速決的策略,然後當了替罪羊而已。換作其他人,做得未必有趙括好。
廉頗選擇固守長平,雖然不會出問題,但是最後只會耗死趙國,導致趙軍全部餓死在前線。秦軍能以更小的損失拿下長平,從而進攻邯鄲。
擺在趙孝成王與趙括面前的只有兩個選擇:要麼主動出擊,可能大獲全勝,實現逆風翻盤,即使全軍覆沒也能給予秦軍以重擊;要麼繼續固守,最終被秦軍拖垮,兵不血刃地輸掉戰爭。他們會做哪種選擇,結果是顯而易見的。
可惜的是,年輕的趙括遇到的是「殺神」白起。這就如同青銅聖鬥士遇到了黃金聖鬥士。在各項數據不占優勢的情況下,青銅聖鬥士雖然戰敗,卻還是把黃金聖鬥士打成重傷,也很厲害了。
這場戰爭,秦、趙兩國都傾了全國之力。戰國時打的是全民戰爭,老百姓既是民也是兵,當時的動員效率在中國古代是最高的。財大氣粗的秦國即便打贏,也出現了經濟危機。
受了重傷的秦國,對於下一步該怎麼走,不得不謹慎考慮。
長平之戰結束後,白起將秦軍兵分三路。一路作為先鋒進軍邯鄲,一路進軍趙國太原郡,白起則率主力坐鎮上黨,等待秦王派來的增援部隊與糧食。
白起的戰略目標很明確,就是要挾長平之戰的餘威,一鼓作氣滅了趙國。
然而,白起只管前線打仗,對後方吃緊的事情根本不管。仗打到這個地步,地主家也沒有餘糧了!
白起不斷要兵要糧,相國范雎陷入左右為難的境地。國庫里已經沒有糧,國內也已經沒有兵。況且白起還是范雎的眼中釘、肉中刺,白起取得的成就越大,對范雎的威脅也就越大。絕不能讓白起繼續打下去!
范雎對秦昭襄王說:「即使白起滅了趙國,秦國的血也流幹了。東方諸侯如果合縱攻擊秦國,秦國必死無疑!」
秦昭襄王同樣沒有給取得長平之戰勝利的白起五星好評,因為這場慘勝也讓他心有餘悸,感到後怕的他也認為持續三年的戰事不能再打下去了。秦國再是超級大國,帳戶里也沒多少餘額了。這次還能動員河內的百姓上戰場,下次就沒地方動員了,不能靠透支國家的未來維持戰爭!
當白起還在調兵遣將、準備按照自己的計劃滅掉趙國時,使者帶來了秦王的命令:「秦軍停止進攻,就地轉入防守。白起交出兵權,立刻回國!」白起無可奈何,只能交出虎符,隨使者回咸陽。
從此,白起徹底告別了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