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有趣得讓人睡不著的三國史(套裝共3冊)> 沒指揮過多少大戰的羊祜,為何被稱為名將?

沒指揮過多少大戰的羊祜,為何被稱為名將?

2024-10-09 00:55:16 作者: 醉罷君山

  暴君的變態行徑越發令人髮指。

  這次受害者輪到東吳帝國中書令兼太子太傅賀卲。從官職上看,賀卲算得上是東吳數一數二的重要朝臣,但他的下場卻連豬狗都不如,死得非常慘。吳天冊元年(公元275年),賀卲突然中風癱瘓,不能說話,有好幾個月都沒上朝,在家養病。

  孫皓一直比較討厭賀卲,因為他時不時會上書進諫。孫皓懷疑賀卲是因為打心眼裡瞧不起自己,所以故意裝病不上朝——好,你裝病不講話,寡人就要讓你開口。他竟然下令把賀邵關在酒窖里,用鞭子抽打,打了一千多鞭,體無完膚的賀卲還是一句話也講不出來。暴君對自己英明的判斷全然不懷疑,你小子還裝,好,老子玩死你。孫皓髮明了一種酷刑:鋸頭。以前陳聲被他鋸頭了,現在輪到賀卲,鋸子燒得通紅通紅的,滾燙的刀鋸在皮肉上燒出「噝噝」的聲音,賀邵的臉因痛苦而扭曲,喉嚨里發出極度慘烈的悲號。

  堂堂中書令,沒有任何罪狀就被鋸頭了。整個吳國,從朝臣到百姓,沒有人知道自己的腦袋還能掛在脖子上多久。

  這是一個恐怖的時代,任何風吹草動,都會令人魂飛魄散。鎮守京下的都督孫楷便有一種大禍臨頭的不祥預感。原來在幾年前,孫皓遷都武昌後,東部爆發了施但起義,起義很快被鎮壓,但有人告發京下督孫楷作戰不力,首鼠兩端。孫皓想起這件事,便下詔征孫楷赴京。孫楷想起賀卲那慘不忍睹的下場,哪裡敢去?他索性帶著妻子兒女投奔晉國去了。晉武帝司馬炎馬上任命孫楷為車騎將軍,並封為丹陽侯。

  在歷史上,越是殘暴時代,歌功頌德的馬屁精就越多。比如說王莽時,大家把王莽吹捧上天,認為他的偉大功績蓋過伊尹、霍光;比如說魏忠賢時,魏忠賢都被吹捧為與孔子並列的聖賢了。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現象,是因為吹捧才有活路啊,吹捧是政治投機啊。因此,吳國各地紛紛出了祥瑞之兆,某某地方一個淤塞很久的湖突然開通了,某某地方出了什麼石印預示天下即將太平,某某地方有個石頭上刻了「皇帝」兩個大字,等等。

  迷信的孫皓毫不懷疑,自己很快將成為真正擁有天下的貨真價實的皇帝。

  與此同時,北面的晉帝國正緊鑼密鼓地為征吳做最後的準備。

  公元276年,羊祜被提拔為晉帝國征南大將軍,他馬上上書皇帝司馬炎,提出征吳主張。

  

  此時距蜀國滅亡已經過去十三年,晉國遲遲沒有發動平吳之戰,主要有三個原因:其一,晉取代魏,改朝換代,必須要有一個整合期;其二,西北鮮卑之亂,牽制帝國南下作戰;其三,吳國據有江湖之險,晉國軍隊能否突破長江防線是一大考驗。

  羊祜認為,山河之險,只有在雙方勢均力敵時才能發揮作用,倘若雙方實力懸殊,就失去意義。他以伐蜀之戰為例,蜀國雖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地理優勢,然而一戰而亡,可見弱者光憑恃山河之險是不夠的。他進一步指出,吳國的江淮之險不如蜀國的劍閣之險,孫皓的殘暴遠甚於劉禪,吳人之痛苦甚於蜀人。這三點決定了吳國的抵抗力絕不會比蜀國更強。

  為此,羊祜還制訂一個詳細的作戰計劃,具體是:梁州、益州兵團順長江而下攻擊;荊州兵團進攻江陵;豫州兵團進攻夏口;徐、揚、青、兗四州兵團南下直指吳都建業。在數千里戰線上同時發起攻擊,吳國雖有長江之險,也不可能處處抵擋得住。加上孫皓殘暴,君臣離心,將士又豈有死戰之心呢?

  奏疏上達朝廷後,皇帝司馬炎閱罷十分贊同。不過,大多數官員認為擾亂秦州、涼州的鮮卑勢力正盛,難以分兵征服吳國。羊祜再度上書道:「只要平定吳國,胡人自不成問題,應該儘早完成偉大的功業。」除了度支尚書杜預、中書令張華等少數幾人支持外,其餘朝臣均不贊成,其中又以太尉賈充、侍中荀勖、左衛將軍馮

  反對聲最高。

  一心要干出偉大事業以留名青史的羊祜不禁嘆道:「天下不如意事,十常居七八。天與不取,豈不令人扼腕嘆息嗎?」

  其實,朝臣們的反對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西北及北方的胡人叛亂確實非常嚴重。

  公元270年,鮮卑酋豪禿髮樹機能率部叛亂,殺秦州刺史胡烈,緊接著又挫敗安西將軍石鑒的進攻,成為晉帝國的一大外患。鮮卑的叛亂引發一連串多米諾骨牌的倒塌,匈奴以及其他胡人部落也加入反叛之列。正因為如此,晉國政府高層多數官員傾向於先搞定北方,然後再騰出手解決吳國。

  在羊祜上書後的第二年(公元277年),晉軍終於在北方贏得偉大勝利。曾經追隨父親起兵反對司馬氏的文鴦,成為晉帝國的平虜將軍。他仍與年輕時一樣驍勇善戰,統領涼州、秦州、雍州諸兵,大破鮮卑酋豪禿髮樹機能,諸胡部落共有二十多萬人投降。此役令河西的鮮卑勢力大大受挫。

  除了盤踞秦州、涼州的禿髮樹機能(河西鮮卑)之外,東方的鮮卑部落(河東鮮卑)也迅速強大,其中以索頭部落最為強大,首領是拓跋力微。據說拓跋氏的祖先就是漢武帝時代戰敗投降匈奴的名將李陵,他們本來居住在漠北,與中國並不接壤,直到拓跋力微時遷居到樂盛縣,部落逐漸壯大。公元261年,拓跋力微派兒子拓跋沙漠汗前往洛陽,向曹魏帝國進貢,魏國把沙漠汗留下當作人質。六年後,當沙漠汗返回索頭部落時,魏政權已經被晉政權取代。

  公元275年,沙漠汗又一次前往洛陽朝見晉武帝,返回途中,卻被幽州刺史衛瓘以種種理由扣下。衛瓘曾經參加平蜀之戰,此人老奸巨猾,連鄧艾、鍾會這樣的名將都栽在他手裡。衛瓘認為鮮卑的勢力崛起得太快,倘若不剷除,拓跋力微將成為第二個禿髮樹機能,到時河西、河東的鮮卑部落聯手,晉國邊關將永無寧日。他決定搞反間計,讓鮮卑人內部自相猜忌、殘殺。他把拓跋力微的兒子沙漠汗扣留後,用大量錢財賄賂其他鮮卑大人,挑撥他們與沙漠汗的關係。

  兩年後,衛瓘終於允許沙漠汗返回索頭部落。沙漠汗滿心歡喜,但他哪裡想得到,部落重要人物都被衛瓘收買了。鮮卑貴族們聯合起來,構陷沙漠汗,稱他早已被敵人同化,如果他繼承大統,將有害於部落。這時拓跋力微已是百歲老人,腦袋也不太清醒,對自己的兒子疑心頓起。貴族們趁機落井下石,矯命處死沙漠汗。

  不過,拓跋力微很快就後悔了。他本就年邁,再加上內心沉痛,便一病不起。這時烏桓王庫賢煽風點火,對各鮮卑大人說:「可汗(拓跋力微)恨你們讒殺太子,現在他也要殺掉你們的兒子們。」此言一出,諸大人嚇得魂飛魄散。其實烏桓王庫賢只是被衛瓘收買,故意放出風聲,這些鮮卑貴族們果然中計,紛紛出逃。不久後,拓跋力微去世,他活了一百零四歲,可謂長壽矣。但是,索頭部落經此一折騰,勢力四分五裂,不復當年之盛。

  衛瓘大搞反間計,竟然擺平了東部最強的鮮卑部落,皇帝司馬炎不禁眉開眼笑,對他大加嘉獎。

  北方局勢大為改觀,征南大將軍羊祜一再強調,當務之急不是北方問題,而是要抓緊時間消滅吳國。此時他已是重病在身,為了說服晉武帝司馬炎,他上書請求入京面聖,皇帝批准了他的請求。

  到了京城後,司馬炎特許他乘坐轎子上殿,不必行叩拜之禮,以表示對帝國名將特殊的尊重與恩寵。為什麼羊祜會受到如此隆重的待遇呢?翻翻羊祜生平經歷,其實他並沒有指揮過多少大戰,但這並不妨礙他成為一流的軍事家與戰略專家。他坐鎮荊州期間,對吳國邊疆百姓廣施恩信,這種攻心戰法,勝過十萬雄師的威力,故而連陸抗都說:「彼專為德,我專為暴,是不戰而自服也。」不過,羊祜贏得晉武帝的尊重,不全在軍政才能,也因他人品極為高尚,從不結黨營私,並且謙虛謹慎,不愛出風頭。比如說,他推薦別人當官,從來不會宣揚,他認為這是為國家選人才,而不是為了讓別人登門拜謝。

  謁見皇帝後,羊祜開始兜售他的征吳計劃。他指出,吳帝孫皓暴虐到了極點,現在若果斷髮動南征,取東吳易如反掌。倘若孫皓突然死掉,東吳換一位明君,即便有百萬雄師,也未必能跨越長江征服吳國,後患無窮。

  對羊祜的分析,晉武帝司馬炎是很認可的。只是,若發動伐吳戰爭,羊祜自然是總司令的最佳人選,但他現在重病纏身,怎麼辦呢?司馬炎的想法是讓羊祜抱病前往,躺在車上指揮節制諸將。羊祜答道:「攻取吳國,我不一定親自去。我只希望平定吳國後,陛下謹慎挑選一個合適的人去鎮撫東南。」

  或許,羊祜之所以急著發動伐吳之戰,目的並不僅僅是建立不朽之勳業,更重要的是同情吳國百姓,想早早將他們從孫皓的殘暴統治下解救出來。因此,他考慮更多的,是戰後如何安撫吳國百姓,讓他們能有一個清明的政治環境,不至於生活在恐懼之中。

  這一年羊祜五十八歲,他自知重病難愈,時日無多,不可能親自指揮征吳之戰,便向皇帝司馬炎推薦杜預接替其職。不久後,羊祜去世,皇帝司馬炎痛哭流涕。這是真哭,不是假哭,時值冬季,那日天特別寒冷,司馬炎流下的眼淚,沾在須鬢之上,結成晶瑩的冰珠。

  羊祜去世的消息傳到荊州,荊州百姓無不悲泣,大家自覺關閉店面,生意也不做了,用這種方式表達悲傷之情,一時間街頭巷尾,都是一片啜泣聲。不僅是晉國的民眾,就連吳國守邊的將士,聽得敵方主帥去世,亦不覺為之流淚。應該說,羊祜是整個三國史上,最富有人道主義精神的名將之一,他賦予殘酷的戰爭溫情的色彩,給命運悲慘的人民帶來和平的希望。後來,襄陽人在峴山上為羊祜立廟樹碑,每年祭祀,香火不斷,由於人們感念羊祜之功德,更懷念其人,望其碑而不禁墮淚,故而此碑又被稱為「墮淚碑」。

  後世對羊祜的評價相當高。唐代名相房玄齡評價說:「羊公起平吳之策,其見天地之心焉。」孟浩然詩云:「羊公碑尚在,讀罷淚沾襟。」北宋名臣范仲淹也有詩:「休哉羊叔子,輔晉功勳大。……公之仁澤深,風采獨不昧。於今墮淚碑,觀之益欽戴。」陸游有詩:「叔子獨千古,名與漢江流。」叔子就是羊祜的字。

  羊祜雖死,他精心策劃的伐吳戰略,最終被晉武帝全盤接受並施行。日後在平吳戰爭中表現最卓越的兩位將領,杜預與王濬,均是羊祜推薦。從這個意義上說,平吳之事業,羊祜實有不可磨滅之功。

  臨死前,羊祜向晉武帝推薦了杜預,那麼,杜預到底有何不凡之處?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杜預是個百科全書式的人物。政治、經濟、歷史、天文、地理、曆法、法律、數學等,他無所不通。時人送給他一個綽號,喚作「武庫」。武庫不是說杜預武藝高強,實際上他不會武功,甚至騎馬、射箭都不行。「武庫」是說他腦袋像武庫一樣,各種思想武器都有,《晉書》的說法是「無所不有也」。他寫了很多書,代表作是《春秋左氏經傳集解》,全書三十卷,是中國現存最早的關於《左傳》的註解書。

  杜預曾經參加過伐蜀之戰,官職是鎮西長史,是鍾會手下的長史。後來鍾會叛反,對效忠朝廷的幕府參謀人員大加迫害,很多人因此喪命,杜預憑藉自己的智慧僥倖躲過一劫。羊祜推薦杜預時,他正擔任度支尚書,相當於國家財政部長。他擔任尚書時間長達七年,其間大刀闊斧地推行改革。羊祜推薦杜預,除了看中他的能力之外,還有一個原因,杜預是朝廷中為數不多堅決支持南征吳國的官員。要是連這個抱負也沒有,怎麼能完成平吳的歷史偉業呢?

  公元278年年底,杜預出任鎮南大將軍,都督荊州諸軍事。俗話說,新官上任三把火,杜預一到荊州,便把吳軍打了個措手不及。以前羊祜坐鎮荊州時,要打仗就事先跟吳國人約架,幾月幾號,在哪裡幹上一場,說得明明白白。也許是吳國人已經熟悉這一套,習以為常了,哪知新上任的杜預卻不按以往的規矩出牌。晉軍突然發動對西陵的突襲戰,東吳大將、西陵督張政被打得暈頭轉向,丟盔棄甲。

  其實,張政是比較有才幹的將領,所以他才能接替陸抗坐鎮西陵。此番西陵遭偷襲,令張政臉面無光,深感恥辱,便隱瞞損失,沒有如實向朝廷上報。可是紙包不住火,而捅破這張紙的不是別人,正是號稱「武庫」的杜預。既然你向朝廷瞞報,我就揪住這條小辮子做文章,杜預故意大造聲勢,把戰鬥中繳獲的武器交還給東吳政府,這下子張政的敗績被無情戳穿。暴君孫皓勃然大怒,把張政免職召回京師。

  迷信的孫皓不知從哪來的自信,還做著北定中原的美夢,他不知道的是,東吳帝國的末日很快就要來臨了。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