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立嗣難題

2024-10-09 00:52:43 作者: 醉罷君山

  大漢帝國的開國皇帝劉邦曾立下遺囑,非劉氏不可封王。漢代的政治制度是混雜周代的諸侯制與秦的郡縣制,漢初有異姓諸侯王,如韓信、彭越、英布等,後來都被劉邦一一剷除。呂后當權時又封了幾位呂氏諸侯王,後也被消滅。一直以來,諸侯王只能由劉氏家族擔任,這成為漢代政治的一個定例。如今曹操公然稱「魏王」,離皇帝只有一步之遙了。

  既然成了諸侯王,立太子便成為首要任務。

  

  曹操的原配夫人是丁氏,她沒有生兒子,側室劉氏則生了曹昂。在古代,正娶夫人的兒子才能算嫡子,妾的兒子只是庶子,地位是不同的。曹操便把曹昂交給夫人丁氏撫養,實際上便是以曹昂為嫡子。後來曹操征張繡,幹了一件荒唐事,把張繡的嬸娘霸占了。已經歸降的張繡勃然大怒,起兵反叛,在這次叛亂中,曹昂丟了性命。丁夫人把曹昂視如己出,悲慟欲絕,心裡甚恨曹操。曹操一怒之下,把她給休了,趕出家門。

  丁夫人被踹走後,另一名姬妾卞氏上位,成了夫人。卞夫人有四個兒子,分別是曹丕、曹植、曹彰、曹熊。以古代長子繼承的傳統,曹丕理所當然應成為法定繼承人,不過,事情並沒那麼簡單。政壇一向波譎雲詭,立儲一事牽扯到諸多勢力,在魏國高層,有一股勢力企圖扶植曹植為太子,取代曹丕。

  這股勢力的核心人物是丁儀。

  丁儀這個人在政治、軍事上都沒什麼建樹,何以能干涉立儲之事呢?原來丁儀的老爹丁沖與曹操有交情,曹操對丁沖很信任,甚至經常跟他同乘一輛馬車。丁沖死後,曹操挺痛心的,聽說其子丁儀頗有文采,肚子裡有點墨水,便打算把最心愛的一個女兒許配給他。此議遭到曹丕的反對,因為丁儀長得不怎麼樣,有一隻眼睛瞎掉了。曹操一聽,出於愛女的心理,便取消了這樁婚事,只授予丁儀丞相西曹椽的官職。丁儀沒能攀龍附鳳,心裡對曹丕恨之入骨。

  曹操手下的能人很多,丁儀沒什麼資歷,野心卻不小。他既然怨恨曹丕,自然不肯巴結他,而是拼命討好曹植。曹植能詩善賦,是曹操諸子中文學修養最高的一人,在中國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丁儀別的本事沒有,寫詩作賦還是有兩下子的,與曹植可謂是情趣相投,自然成了好朋友。

  如今曹操當上魏王,年齡也大了,立太子刻不容緩。丁儀便動了念頭,何不趁機勸曹操立曹植為太子呢?

  說實話,曹操非常喜歡曹植。別看曹操常年征戰沙場,橫戈馬上,他也是個非常有成就的詩人,寫過「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這樣優美的詩句。曹丕、曹植與父親一樣喜愛文學,不過曹植更加多才多藝,學識豐富,才思敏捷,故而曹操更偏愛曹植。

  人主有喜愛之心,丁儀便看到了機會。

  當然,立儲君這樣的大事,光靠丁儀一個人是無法左右曹操的意志的。他拉了一幫人,其中包括自己的弟弟、黃門侍郎丁廙(yì)以及丞相主簿楊修。楊修出身於名門望族,其家族「四世太尉」,就是連續四代都出過太尉,與袁紹家族「四世三公」相比毫不遜色,他的老爹楊彪曾護駕漢獻帝東返,立了不少功。楊修經綸滿腹,在當時文人中相當有名,曹操也十分器重他。

  丁儀、楊修一伙人經常在曹操面前大讚曹植的人品、學問和才幹,慫恿他立曹植為太子。丁儀等人說的並非假話,曹植不是庸才,況且曹操向來喜愛這個兒子,不由得怦然心動。不過曹操心裡明白,從長幼次序來說,曹植不夠資格,要立他為太子,恐怕難以服眾,得先試探一下眾臣僚的反應。他便以密信的方式私下詢問諸臣的意見,很快便收到答覆。

  尚書崔琰不僅明確表示反對,而且是以公開信的方式表明立場,他說:「春秋大義,立長不立幼,況且曹丕仁孝聰明,應該繼承大統,我崔琰將誓死堅持。」尚書僕射毛玠同樣持反對意見,他說:「當年袁紹就是因為不遵守傳統,嫡庶不分,最終導致家破國亡。廢立太子乃是國家大事,不能不慎重。」東曹掾邢顒上書答覆:「立幼不立長,乃是歷代之大忌,願殿下深察之。」

  丁儀、楊修等想立曹植,崔琰、毛玠等想立曹丕,一向明斷的曹操也失去了主見,猶豫不決。在殘酷的權力之爭面前,親情只能靠邊站。此時最為驚慌失措的人,莫過於曹丕,眼看快到手的太子之位就要失掉,他豈能不心急如焚呢?

  怎麼辦?怎麼辦?

  曹丕如同熱鍋上的螞蟻,這時的他多想能得到高人的指點啊,可惜荀彧、郭嘉都死了,能找誰呢?突然他眼前一亮,想到了一個人:賈詡。雖然賈詡對曹魏的貢獻不如荀彧、郭嘉,但他的智慧絕不在兩人之下。對,就找他!

  曹丕找到時任太中大夫的賈詡,求他指點迷津。此時賈詡雖已上了年紀,深謀遠慮仍不減當年,他對曹丕說:「只要您能有廣闊的胸襟與崇高的德行,放下架子,親自去做寒微士人所做的事,早晚孜孜不倦,不違子道,這樣就行了。」

  在賈詡看來,曹丕是長子,依據立長不立幼的傳統,這就是他最大的資本。在此權力鬥爭之際,最重要的事情,莫過於不要讓丁儀等人抓住任何把柄。曹丕不違孝道,曹操就很難有充足的理由廢其繼承權。這一番點撥令曹丕茅塞頓開。他依賈詡之計,一方面在官僚士人中樹立良好的口碑,另一方面做事更加謹小慎微,以防丁儀、楊修等人陷害。

  賈詡的提醒非常及時,因為丁儀與楊修正千方百計地要逮他的小尾巴呢。丁儀、楊修廣布眼線,只待曹丕稍有疏忽,就將其打翻在地。曹丕百密一疏,差點陰溝裡翻船。

  原來曹丕有個好朋友名喚吳質,當時擔任朝歌地方長官。由於丁儀、楊修等人密謀立曹植,曹丕密召吳質前來商議對策。曹丕時任五官中郎將,負責宮廷禁衛,這種職位,十分忌諱與外地官員私下聯絡,若被發現,往往可以扣上一個陰謀政變的罪名。曹丕不敢明目張胆,而是把吳質藏在大竹筐里,用馬車秘密送到家中。事情做得夠隱蔽的,然而,曹丕還是低估了敵人的能力,這件事居然被楊修發現了。看來曹丕身邊就有丁儀、楊修派去的臥底。

  楊修逮住曹丕的小辮子,大喜過望,馬上告到曹操那兒去,說曹丕暗中勾結外地官員,圖謀不軌。曹操聽後,心裡沒當一回事,畢竟對自己兒子比較信任,也沒急著派人去查。楊修有眼線,曹丕也有情報來源,很快他便知曉告密之事,心裡大恐,慌慌張張地說給吳質聽。吳質聽罷沉吟片刻,道:「這件事不要緊,只需如此如此辦便可。」當下密授一計,曹丕聽了大喜。

  第二天,又有一輛馬車停在曹丕府門口,僕從們扛下一隻大竹筐,送入府內。楊修以為曹丕還蒙在鼓裡,不由心裡竊喜,心想:這下你小子要倒霉了。他又飛快地稟報給了曹操,曹操一聽,覺得事情有點嚴重了,便派人前去搜查。令楊修沒想到的是,曹丕早料到他有此一舉,今天的竹筐里裝的是絹布,根本沒有人!楊修偷雞不成蝕把米,曹操大怒,懷疑楊修故意誣告自己的兒子,挑撥是非。從此,曹操再也不信任楊修,這也為後來曹操殺死楊修埋下了伏筆。

  曹丕之所以能擊敗曹植,保住太子位,得益於兩個人相助,一個是賈詡,一個是吳質。

  賈詡的聰明才智是曹操不能忽視的。一天,曹操召眾臣開會,會後把眾人屏退,只留下賈詡,詢問立曹植為太子的事宜。與其他人一張口便或支持或反對不同,賈詡來了個一聲不吭。這就是他的聰明之處,明確表態是有政治風險的,萬一站錯隊,可能腦袋都保不住。

  曹操頗不爽快地說:「我問你話,你不答,卻是為何?」

  賈詡仿佛剛回過神來似的,答道:「剛才我在想事情,所以沒有馬上回答。」

  曹操追問:「你在想什麼事?」

  賈詡道:「在想袁紹父子與劉表父子的事。」

  果然是個狡猾之徒!曹丕曾向賈詡請教自保之事,賈詡既然點撥了他,應該說是支持曹丕的,但是他並不公開發表意見,沒表現出拳拳忠心的模樣。他知道,倘若他明確表態了,要是曹植當了太子,自己肯定要吃不了兜著走。他拐彎抹角,只是說自己在想袁紹與劉表的往事,十分含蓄地回答曹操的問題。袁紹死後,幼子繼承,結果兄弟相殘,袁氏家族完蛋了;劉表死後,次子繼承,同樣發生內鬥,最後荊州不保。

  聽了賈詡的回答,曹操大笑,卻笑得有幾分尷尬,從此,立曹植的想法便弱了一分。

  當此權力鬥爭正酣之際,曹丕與曹植都不遺餘力地討好老爹。

  有一回,曹操要帶兵出征,兄弟倆都前去送行。曹植是有備而來,早就作了一篇華麗的文章,極力稱頌老爹的功德。眾人聽後,都投以讚賞的目光,文章辭藻優美,富有感染力,曹操聽了也十分開心。這下子風頭都被曹植搶走了,曹丕雖然文學才華也不錯,但與曹植相比還是略遜一籌,怎麼辦呢?他的好友吳質給他出了個主意:「你等魏王將即上路時,痛哭流涕就可以了。」既然文學比不過,就得出奇制勝,你可以用真情打動老爹。

  這一招果然大奏其效。曹丕不用寫詩作賦,不用賣弄文字,他只是跪著哭,哭得傷心欲絕,淚流成河。說實話,這也太做作了,一個大男人,因為老爹外出就哭成這樣,實在不成體統。不過古代人不這樣看,「以孝治天下」是文化傳統,哭證明你重親情,是個孝子,老爹去打仗,擔心父親的安危。應該說,曹丕很會演戲,演得十分逼真,演得自己都被感動了。曹操與左右之人無不被他的誠心與真情打動,都唏噓不已。大家私下議論說,曹植雖然說得天花亂墜,其實對老爹的感情遠不及曹丕。

  這一局,曹丕在吳質的指點下,再得一分。

  平心而論,曹植才是個真性情的人,因為他不會裝。我們不能不說,對唯美的追求是他的一個缺點。何以追求唯美竟是個缺點呢?因為過於唯美的人不適合搞政治。後世的南唐後主李煜,宋徽宗趙佶都是這類人,他們過於注意審美藝術情趣,則顯得輕浮、不夠厚重。這裡說的輕浮並不是說他們浪蕩,而是給人一種不踏實的感覺。曹操與曹丕、曹植在文學史上並稱「三曹」,但風格有所不同。曹操的詩文大氣慷慨,顯襯其英雄本色;曹丕風格則較為樸實,詩品家鍾嶸說他「率皆鄙直如偶語」,就是說如同平常對話一樣,沒有文采;曹植則「詞采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粲溢今古」,就是文采華麗優美。風格體現性格,曹植是性情中人,做事任性,好惡分明,不懂得掩飾自己的內心。與曹植相反,曹丕則善於偽裝,能巧妙地掩蓋弱點,博取眾人的好感。

  在這場太子權力鬥爭中,曹植唯一的優勢就是父親曹操對他的偏愛,除此之外,只有丁儀、楊修等幾個不入流的人支持他。曹丕得到廣泛的支持是意料中的事,曹昂死後,他便成了長子,被立為太子是名正言順的。他有朝中老臣們的鼎力支持,再加上自己搞陰謀詭計也有一套本領,優勢是很明顯的。

  為什麼在東漢末期長子繼承制的傳統被破壞了呢?因為這是亂世,原有的那一套秩序失效了。秩序的建立本來就是為了避免出亂子,長子繼承制不一定合理,歲數大不見得就更有智慧,但至少秩序可以避免紛爭。賈詡等人的看法是有道理的,從中國的歷史上看,幼子繼承引發的動盪要比長子繼承來得多。曹操又不是糊塗蛋,他聽得進別人的話,對此只有默認了。

  經過一番較量,丁儀、楊修的陰謀未能得逞,曹植最終與太子之位擦肩而過,曹丕則如願以償地成為魏的法定繼承人。

  不過,故事尚未結束。

  在政治上,親情是很奢侈的東西,非但兄弟之情靠不住,父子之情也未必可靠。

  曹植失去的不僅僅是權力。性格決定命運,他不像哥哥那樣會逢場作戲,不懂得韜光養晦,不懂得收斂自己身上的狂傲之氣。爭奪太子之位失利,實際上已意味著失寵,可是他並沒有意識到這點。他犯了一個危險的錯誤,竟然置法度於不顧,私自打開宮城的司馬門,駕著自己的馬車飛奔在馳道上。根據禮制,司馬門與馳道是曹操專用的,其他人嚴禁私自出入。如果是放在今天,恐怕沒人把這當回事兒——兒子借老爹的路用一用,有何不可呢?可是王侯之家與普通百姓是不同的,這種僭越是不可容忍的。

  勃然大怒的曹操下令處死負責看管司馬門及馳道的公車令,向諸侯重申禁令。儘管曹植沒有受到懲罰,但他在父親心裡的地位已是一落千丈。曹操很容易把曹植的越軌舉動理解為對沒有爭得太子位的不滿,再聯想到楊修三番五次打曹丕的小報告,他越發覺得曹植背地裡搞了不少陰謀。

  最能證明曹植失勢的一件事,就是他的妻子被曹操賜死。當時曹操發布了一條厲行節約的制命,富有審美情趣的曹植仍然沒當一回事,他的妻子還身穿華麗的綢緞衣服。有一天,曹操登上高台,遠遠望見有個人穿得花枝招展,定睛一看,卻是兒媳婦——曹植的妻子。曹操又一次發怒,曹植這小子帶頭違反我的命令,不教訓一下是不行了。曹操絕非善輩,手握生殺大權的他眼中再次露出殺機。這個可憐的女人被勒令遣返回娘家,曹操還不解氣,又下了一道命令賜其自盡。

  僅僅因為穿一件漂亮的衣服就被殺,這也太沒道理了。與其說曹操是因為衣裳華麗而殺人,不如說他是殺雞嚇猴,是殺給曹植看的。老子還沒死呢,你小子就膽敢違命,不教訓教訓,怎麼能學得乖呢?

  儘管如此,應該說,曹操對曹植還是抱有一線希望的,只是這個希望很快也破滅了。

  經過這兩次打擊,曹植心灰意冷,沉溺於酒色之中。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關羽大舉進擊樊城,曹仁成為瓮中之鱉,中原為之震動。為解樊城之圍,曹操打算讓曹植親自領兵前往,在實戰中鍛鍊他的指揮水平。豈料曹操派人前往曹植府中時,曹植正喝得酩酊大醉,不省人事。曹操不禁大罵曹植不爭氣,從此之後,他對這個兒子越發疏遠。

  曹植恃才傲物,性格清高,他看得上眼的人,只有楊修。

  楊修博學多才,很有些小聰明。擔任丞相府主簿時,他操持內外事務,令曹操十分滿意。楊修的聰明才智,可以從幾個小事情看得出來。

  譬如他任主簿時,相國府正好在修繕大門,曹操前來視察,看完後一言不發,只令人在門上寫了一個「活」字,便轉身離去了。其他人都不曉得這是何義,楊修一看,「門」內寫個「活」字,便是「闊」,曹操正厲行節約,肯定是覺得這個大門修得太大、太闊氣了。後來楊修把門改小了,果然稱了曹操的意。

  又有一回,有人給曹操獻上一杯可口的奶酪,曹操吃了一點,在杯蓋上寫了個「合」字,交給眾人看。大家輪番傳看,不知曹操在搞什麼鬼。傳到楊修手中,楊修把杯蓋打開,舀了一小口吃。眾人不由得大驚,丞相的東西你也敢吃?楊修微微笑道:「合字,就是一人一口,曹公讓我們品嘗,這有什麼可懷疑的呢?」

  曹操與劉備爭奪漢中,楊修隨軍而行。當時曹操面臨兩難選擇,進攻嘛,打不贏劉備,防守嘛,太被動了。手下的將領不知所措,便前來詢問,曹操含糊地答了兩個字:「雞肋。」大家聽了是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不知所云。這時楊修笑道:「雞肋,就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看來曹公是要打道回府了。」果不其然,不久後,曹操便撤兵走人了。

  可以說,楊修聰明過人。不過,他最終也毀於自己的小聰明。在立太子一事上,他與丁儀站在一邊,支持立曹植為太子。為此他還多方打探曹丕的消息,不料陰溝裡翻船,被曹丕將計就計,倒打一耙,從此曹操對他有了戒備心。

  太子爭位戰最終以曹丕的勝利而告終,楊修知道自己的處境相當糟糕,有意與曹植保持距離。只是楊修不主動找曹植,偏偏曹植主動找上門,找他喝酒,談詩論文。再怎麼說曹植也是個公子,楊修不能也不敢拒絕,這層關係讓他最終送了小命。

  當時曹操對曹植頗為失望,有時便發道手令訓訓兒子,依照慣例,曹植得寫一封答覆信。楊修這個人太聰明了,頗能揣測曹操的想法,從其語言中揣測意圖,事先草擬了十幾條答詞,交給曹植。曹操的訓令剛到,曹植便從楊修的答題庫中找到相應的內容,很快便把寫就的答覆信交到父親大人手中。曹操覺得很奇怪,怎麼每次曹植都答得這麼快,仿佛事先早有準備似的。他便悄悄地調查,最後真相大白:正是楊修泄露了他的意圖。

  這下子曹操火了。

  君主最忌諱的事情,便是身邊的人不可靠。以前秦始皇曾因為說過的話被泄露出去,就把身邊的臣僕全部誅殺。泄露人君的秘密,乃是不忠的表現,既然不忠,留之何用!曹操殺意頓起。當然,曹操之所以必殺楊修,還有其他原因。一個原因,前面說過,楊修介入曹植與曹丕的太子爭位戰中,多次打小報告,令曹操生厭;另一個原因,楊修是袁術的外甥。在此之前,曹操為了顯示自己的大度,不計較楊修的出身。然而一旦他認定楊修不忠,很容易就會聯想到這個特殊的身份,畢竟是袁氏家族的人,其心必異啊。

  聰明與智慧有時是不同的,楊修有小聰明,卻沒有大智慧,最終在殘酷的政治鬥爭中被掃出局。他被判處死刑,罪名是泄漏人主之機密。

  楊修是曹植一黨的核心人物,他的死預示著曹植再無翻盤的機會。有人悲,也有人喜,曹丕的權勢更加穩固了,他已隱隱望見君臨天下的那一天。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