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 三雄並立的時代(上) 獅子大開口,劉備討荊州
2024-10-09 00:51:58
作者: 醉罷君山
周瑜的進攻還在繼續。
曹軍撤向江陵後,周瑜、程普的水師尾隨而至。江陵位於長江北岸,是荊州重鎮,由曹仁、徐晃兩名大將鎮守。周瑜的艦隊停泊在南岸,與曹仁隔江對峙。
儘管曹軍在赤壁之戰中遭重創,但畢竟實力不俗,曹仁憑藉高大城牆固守,採取守而不攻的策略,讓士兵們有充分休整的時間。吳軍要攻克江陵,顯然並非易事。
東吳大將甘寧向周瑜提出一個建議:先攻略江陵以西一百公里處的夷陵。夷陵鄰近益州,曹操親征荊州時,勢如破竹,益州牧劉璋大為惶恐,曾派人前去向曹操祝賀。甘寧本是益州將領,後叛逃到荊州,對益、荊兩州的情況十分了解。倘若劉璋頂不住曹操的壓力,歸順朝廷,很可能兵出夷陵,解江陵之圍。當務之急,是切斷江陵與益州的聯繫。
周瑜同意了這個作戰計劃,甘寧遂帶著一隊人馬,突襲夷陵並占據該城。
占領夷陵有個意外收穫,那就是益州將領襲肅率部來降。如何處置降眾呢?周瑜上書孫權,建議把襲肅的降眾合併到呂蒙的部隊。呂蒙有大局觀,他認為襲肅有膽有識,又主動歸降,不宜剝奪他的兵權,應該保留獨立建制。孫權批覆,同意呂蒙的看法。襲肅來降,令周瑜得到一支生力軍,如虎添翼。
甘寧攻取夷陵,仿佛在曹仁背後插了一把刀,曹仁坐臥不安了。很快,一支精銳曹軍從江陵開赴夷陵,包圍甘寧。甘寧部眾原本人數不多,在曹軍的猛攻下,漸漸不支,只得向周瑜求援。
是救援甘寧,還是放棄夷陵?各位將領眾說紛紜。許多人認為,東吳兵力不足,難以派出大軍救援。周瑜的部隊總兵力不過三萬人,與敵軍相比毫無優勢,若分兵救援,曹仁要是渡江進攻怎麼辦呢?
橫野中郎將呂蒙挺身而出,對周瑜、程普兩位主帥說:「依我之見,可以讓凌統守衛大本營,我與你們一同去救援夷陵,不會耗時太長。我敢保證,凌統定能堅守十天以上。」呂蒙認為,甘寧必須要救,而且還要動用大部隊,這樣才能速戰速決。留下凌統守衛大本營,人數是少了點,但曹軍在赤壁大敗後,已經不敢在江面上與東吳軍爭雄。
果然不出呂蒙所料,吳軍主力西上,曹仁也未敢跨江進攻凌統。周瑜、程普和呂蒙的主力部隊在夷陵城下與曹軍大戰,甘寧趁機殺出,里外夾攻,曹軍大敗,灰溜溜地逃回江陵去了。
周瑜班師後,開始策劃對江陵的圍攻。他憑藉水師的絕對優勢,掌控制江權,把堡壘建到長江北岸,戰船游弋於江面,往來巡迴。曹仁的日子越來越難過了。
與此同時,孫權也在東線對曹操展開攻勢。
從實力上說,孫權遠比不上曹操,主動進攻是否合適呢?
應該說,孫權不得不進攻。
東吳六個郡,分布在長江兩側。長江以南諸郡,有大河為天然屏障,自然比較安全;然而長江以北諸郡,如廬江郡,卻無險可守。對孫權來說,最好的戰略,便是把邊界線北推到淮河一線,以淮河作為防線,進可攻,退可守,方可確保無虞。
基於這個戰略考慮,孫權先下手為強,親自率兵包圍合肥,同時派張昭分兵攻略淮河沿岸重鎮當塗。
說到打仗,東吳名將悉數集中於西線,孫權與張昭搞內政還行,行軍作戰確非所長。張昭進攻當塗,沒有取得任何戰果,很快敗下陣來。孫權只得集中力量圍攻合肥,卻遲遲未能有進展。
東吳地處江南,蠻族眾多,這些蠻族時不時就會鬧鬧事,折騰折騰。東吳精銳悉數在外作戰,又有人蠢蠢欲動。丹陽郡再起暴動,陳仆、祖山等集結兩萬人,占山為王,在林歷山一帶打游擊。孫權只好調威武中郎將賀齊進剿。
林歷山地勢險峻陡峭,賀齊圍山一個多月,也找不到突破口。最後,他想了一個主意,他派出一支特種部隊,在夜晚時發動突襲。這些勇士們用手上的鐵戈插入岩石間的縫隙,攀緣而上,爬上山頂後,再放下繩索,把崖下的戰士拉上去。上山後,他們分散到各個山頭,敲起鼓,吹起號角。叛軍大驚失色,以為老巢被攻陷,紛紛放棄扼守要隘,趕回大本營。賀齊果斷髮動進攻,突破敵人防線,順利入山,平定了這次暴動。
有賴於賀齊的出色表現,東吳後方總算沒鬧出大亂子。只是這次鎮壓暴動,分散了孫權的兵力,減輕了合肥守軍的正面壓力。曹操利用這個機會,調兵遣將,大舉南下增援合肥。
建安十四年(公元208年,赤壁之戰次年)三月,已休整數月的曹操率師南下,進抵譙縣。
孫權有點著急了,打算親自率輕騎兵突破合肥守軍的防線。長史張紘趕緊勸阻道:「兵者,兇器也;戰者,危事也。現在您憑著一股銳氣,無視強大且殘暴的敵人,全軍上下,無不為您擔心。斬將搴旗,威震敵場,這是偏將的責任,而不是主帥的。您不該像孟賁、夏育那樣一味逞勇,而應多想想霸王的謀略。」
儘管東吳尚未立國,孫權尚未稱帝,但他實際上已是一個政權的最高領袖,不該把自己置於危險的境地,而應站在戰略高度把握全局。
聽了張紘的勸諫,孫權這才放棄衝鋒陷陣的念頭。不過從這件事也可以看出,孫權著實也是一個勇士——勇氣是君主不可或缺的品質。
合肥被圍數月之久,揚州刺史劉馥憂心忡忡,如果援兵不能及時趕到,情況就會持續惡化。此時曹操已派將軍張喜增援合肥,張喜行動遲緩,未能及時抵達。揚州別駕蔣濟對劉馥說:「我們可以假稱張喜的四萬步騎兵已經抵達雩婁,並派人假裝前去接應。」劉馥一聽,此計大妙,便派三名信使帶著密函前往合肥。其中兩名信使被吳軍俘獲,所謂的「密函」自然也落入孫權手中。一向聰明的孫權竟然也中計,以為張喜統領的四萬援兵已經到來,心中大驚,不敢戀戰,撤圍而去。
這次進攻合肥之役,無功而返。
其實就算孫權不中計,他也很難攻下合肥。即便攻下合肥,也很難堅守。因為不久後,曹操便親率主力入駐合肥。
在長江與淮河一帶,孫權難以抵擋曹操的中原騎兵,故而他把防禦線退縮到長江一線,憑藉長江之險,與曹操抗衡。
孫權發動的東線攻勢受挫,但周瑜在西線取得了重大勝利。
江陵爭奪戰持續了一年之久。劉表坐鎮荊州時,就把江陵建為一個後方補給基地,貯備了大量的糧食、軍械,城防十分堅固,故而曹仁雖被長久包圍,卻能勉強堅守。
江陵久攻不下,還有一個重要原因,便是東吳軍隊的兩大巨頭不和睦。
周瑜與程普分任左、右都督,兩人關係不好。雖說周瑜有實際權力,但程普自恃為元老,不願意受周瑜節制,常常自作主張。究竟要聽誰的命令呢?軍隊的將領們也沒了主意。參加過江陵之戰的呂蒙後來回憶說:「昔周瑜、程普為左右部督,督兵攻江陵,雖事決於瑜,普自恃久將,且懼是督,遂共不睦,幾敗國事。」
為了攻克江陵,周瑜把勇猛善戰的甘寧調到北岸,不時發動進攻。有一回,周瑜親臨前線指揮戰鬥,冷不防一支箭飛射而來,正中他的右脅。這一箭傷得不輕,眾人趕緊將他抬回兵營里。在之後的幾天裡,周瑜臥床不起,情況不妙。
曹仁得悉周瑜受傷的消息,大喜過望,集結一支軍隊,出城列陣,打算趁機反攻。周瑜乃是東吳軍隊的靈魂人物,他生死未卜,兵營內人心惶惶。為了穩定軍心,周瑜不顧傷口復發的危險,裹創而起,巡視兵營、激勵將士。眾人見大都督沒事,大家都放心了,個個摩拳擦掌,要為周瑜報一箭之仇。
曹仁遠遠望見周瑜的身影,心裡不由得慌了,不敢與之交鋒,他改變主意,把排好戰鬥陣形的部隊又拉進城裡。
正當雙方相持不下時,劉備來了。
劉備之前去哪了呢?
在赤壁之戰後,周瑜的軍隊主攻江北,劉備的部隊則掃蕩荊州南部諸郡。說實話,劉備是占便宜的。因為周瑜對付的是精銳的曹師,而劉備對付的是戰鬥力低下的荊州地方部隊。這些地方武裝怎麼是劉備、關羽、張飛、趙雲等人的對手呢?很快便紛紛投降。武陵、零陵、長沙、桂陽四郡全落入劉備之手。
現在,劉備打算助周瑜一臂之力,攻取江陵。他對周瑜說:「曹仁據守江陵城,城中糧食很多,這對我們很不利。我打算派張飛帶一千人助您,請您再撥出兩千人給我,我們一起抄截曹仁的後路,曹仁必定要棄城而走。」劉備的兵力不多,他要兵分兩路抄截曹仁後路,人數不夠用,所以向周瑜借點兵。
曹仁偵察到劉備與張飛襲其後路,大驚失色。光是周瑜就很難對付,現在劉備又插上一腳,看來江陵是守不住了。曹仁領著殘兵敗將,放棄江陵,向北撤退。
江陵之戰持續了一年多,最終以周瑜的勝利而告終。
這也是曹操繼赤壁之戰後的又一次大失利。
戰後,周瑜被任命為南郡太守,坐鎮江陵。
自赤壁一役後,曹操對周瑜刮目相看,有心招降,便派蔣干為密使,前去遊說。
在《三國演義》中,蔣干被描寫為一個自以為聰明、實則愚蠢的人,歷史上真實的蔣干並非如此。他是個非常有才氣的人,史書上稱他「以才辨獨步於江、淮之間」。蔣干是九江郡人,與周瑜有些交情,便以朋友的身份,身穿粗布衣,前去拜訪。
周瑜聽說老朋友前來,親自在兵營門口迎接,一開口便以調侃的語氣道:「老朋友辛苦了,遠涉江湖而來,莫非是當曹操的說客嗎?」一句話,把蔣干說得臉上一陣白一陣青,當然不好意思說勸降的話了。周瑜帶著蔣干參觀兵營,並擺酒設宴,喝酒時,他又說:「大丈夫立身處世,若是遇到能引以為知己的主公,實是幸事。主公對我言聽計從,我們同甘苦、共患難,表面看是君臣,內里卻親似骨肉;就算蘇秦、張儀復生,能說得動我改變立場嗎?」
其實周瑜對蔣乾的來意知道得一清二楚,但他顧念朋友情誼,不等蔣干發問,便自表心聲。蔣干知道無法說動周瑜,所以從頭至尾,一句勸降的話也沒說,只是微笑地聽著。回去後,蔣干對曹操說:「周瑜有氣量,有高遠的理想,不是用言辭就能挑撥離間的。」
前文說過,由於敵人太強大,孫權、劉備仍然維持聯盟狀態,共同對敵。
為了強化盟友關係,孫權把自己的親妹妹嫁給劉備。這是一樁政治婚姻,這時劉備已經快五十歲了,而孫權不到三十歲,他的妹妹年齡就更小了。民間把孫權的妹妹叫作孫尚香,史籍未載其名。孫小妹雖是女流之輩,卻與哥哥們像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她才思敏捷,性情剛猛,不愛紅裝愛武裝,從小喜歡打拳弄棍,堪稱女中豪傑。這種女子,固然令人欽佩,可是娶來當老婆,卻也令人頭疼。孫小妹嫁給劉備,帶來侍婢一百餘人,這些女子居然個個利刃在手。饒劉備乃天下梟雄,每當去見孫小妹時,也不禁心驚肉跳。
孫權當然曉得,對劉備來說,比女人更重要的是地盤。
此時恰逢劉琦去世,兩人便相互表薦。劉備表薦孫權為車騎將軍兼徐州牧,孫權表薦劉備為荊州牧。荊州地盤也被進行了分割,長江以南四郡(武陵、長沙、桂陽、零陵)為劉備地盤,長江以北的南郡(治地為江陵)、江夏(治地為沙羡)則歸孫權。
以劉備的雄心,當然不可能滿足於四郡地盤。隨著劉琮投降曹操、劉琦去世,原荊州將領紛紛投奔到劉備麾下。接納的部眾一多,土地更吃緊了。劉備心想,正好可以此為由,向孫權多要些地盤。
黑老大出身的劉備,顯然把事情想得太簡單了。他與孫權只是盟友,不是朋友。盟友是因為有共同利益,臨時湊合在一起的。你多要一塊地,孫權就得多損失一塊地。天真的劉備動身準備出發,諸葛亮趕緊勸道:這怎麼行呢,就算孫權肯把地給你,他手下那幫虎狼之臣又豈肯答應呢?
劉備不聽。
他本來應該聽的。只是他一直有革命樂觀主義精神,覺得去試試又何妨呢?
劉備跑到京口見孫權,獅子大開口,要求得到整個荊州。在劉備看來,這個要求合情合理,因為劉琦死後,作為劉表麾下最有權勢的人物,他理應繼承這筆政治遺產。
這個要求太大了,孫權還真沒辦法答應。
不過,再怎麼說,劉備是妹夫,孫權還是客客氣氣的,但周瑜就一點也不客氣了。
周瑜對敵人一向不客氣。劉備是盟友,不是敵人。不過在周瑜看來,劉備僅僅暫時不是敵人。在赤壁之戰時,周瑜就不給劉備面子,幾度讓他難堪。周瑜比任何人都知道,劉備絕非善輩,而是東吳潛在的心腹大患。
一封信從江陵飛往京口,在這封寄給孫權的密信中,周瑜寫道:「劉備乃是一代梟雄,又有關羽、張飛這些熊虎之將為羽翼,肯定不會長久地屈居他人之下。我認為最好的辦法,是把劉備扣留在東吳,讓他住宮室,多安排些美女服侍他,使他沉湎於聲色犬馬。接著,再把關、張二人分開,這樣就可以脅迫他們為我效力,如此一來,天下可定矣。若是輕易地把土地割給他們,又讓他們三人聚在一起,恐怕他們就會如蛟龍得雲雨,終究不是池中之物了。」
在周瑜看來,劉備這個人一定得防。因為他不是小角色,而是蛟龍,只是現在尚是「潛龍」,若機會一到,這隻蛟龍就會張牙舞爪,飛上雲端。
除了周瑜之外,呂范也密稟孫權,他的見解與周瑜如出一轍,認為應當扣押劉備。
孫權畢竟是領袖,考慮問題的角度與大將們有所不同。他沒有扣押劉備,因為在他看來,現在劉備還有很大的價值:一方面,曹操實力強大,在北面虎視眈眈,劉備的部隊是支勁旅,可以作為聯合抗曹的利器;另一方面,廣攬人才是孫權與曹操抗衡的重要戰略,要是容不下劉備,恐怕天下英雄也不會來了。
劉備沒能討到地盤,悻悻離去。過了一段時間,他才曉得周瑜、呂范等人的謀劃,不由得嚇出一身冷汗,囁嚅道:「周瑜與呂范的陰謀,孔明都想到了,看來智者所見略同。當初孔明勸我莫要前去,我因為心急,還是去了。現在想起來,真是太危險了,差點被周瑜暗算了。」
對劉備來說,周瑜是最可怕的敵人,甚至比曹操還可怕。曹操遠在千里之外,周瑜卻近在咫尺。特別在得知周瑜暗算自己的陰謀後,劉備更是惴惴不安。
不過,這一次命運之神似乎站在了劉備這一邊——不久後,周瑜竟意外病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