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燒赤壁的真正策劃者
2024-10-09 00:51:55
作者: 醉罷君山
這支三萬人的東吳援軍,由周瑜、程普擔任左右都督(司令),魯肅為贊軍校尉(參謀長)。周瑜與魯肅都是堅定的主戰派,出任左都督與贊軍校尉是合適的,那麼擔任右都督的程普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程普是東吳軍隊的元老級人物。
東吳將領大約可分為兩部分,一是早年追隨孫堅南征北戰的老將,包括程普、黃蓋、韓當等人;一是孫策、孫權時代崛起的後起之秀,周瑜、甘寧、呂蒙等屬於這類。
周瑜是「少壯派」,而程普則是「老人幫」。「老人幫」總會瞧不起「少壯派」,總會說些「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飯還多」「我走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還多」之類的話,誰也不能否認老人閱歷多、經驗豐富,因而老人有時難免會倚老賣老。在東吳老將中,程普年齡最長、資歷最深,被人尊稱為「程公」。他追隨孫堅打天下時,周瑜還是小屁孩一個。可是周瑜卻後來居上,成為軍界一哥,這無疑讓程普十分沒面子。
程普經常找碴兒,一有機會就要羞辱周瑜一番,兩人的關係勢同水火。周瑜知道程普能打仗,人品也不差,不願跟他計較——挨罵就挨罵吧,畢竟有些事,你怎麼解釋也沒有用,只能用實際行動證明。
孫權把周瑜、程普這兩個冤家湊在一起,確實也有苦衷。他既要倚重周瑜這樣的「少壯派」,又得對以程普為首的元老們表示尊重,否則老將們豈不都心涼了。從職位上看,周瑜與程普分別為左、右都督,屬於平級,實際大權則是掌握在周瑜手中。
盼星星,盼月亮,劉備盼來了東吳援軍。
當周瑜的座船出現在樊口江面時,早有人跑去向劉備稟報。劉備大喜,當下派人送去酒肉以慰問,並請周瑜登岸,打算搞個歡迎儀式。
周瑜對來人說:「我有軍務在身,不可以擅離職守。若是劉將軍能屈尊前來,我盼之不得。」
劉備既是有求於人,當然得放下架子,便搭一條小船上了周瑜的座船。
見到周瑜後,劉備拱手道:「今日能聯手對付曹操,這個決定非常明智。不知您帶了多少兵力來呢?」
周瑜微微一笑,答道:「三萬人。」
劉備一聽,不由得露出失望的神情:「唉,太少了。」
曹操有二十幾萬人,周瑜才帶三萬人前來,只是對方的一個零頭,就算加上劉備與劉琦的部隊,也不過五萬人。五萬人要對付二十幾萬人,這怎麼夠呢?
然而周瑜十分自信:「夠用了。您且看我如何大破曹軍。」
說實話,劉備心裡沒底。周瑜對他不夠友好,既不肯下船相見,又說大話,明顯不把他放在眼裡。當然,周瑜前來的目的,並不是拯救劉備,他沒這義務,他的任務是阻擊曹操,確保東吳安全。聯合只是權宜之計,打敗曹操後,劉備就是東吳強勁的對手,所以周瑜並不把劉備當朋友,也沒必要對他客氣。
此時的劉備可以說相當尷尬,他雖然長期寄人籬下,但無論是公孫瓚還是曹操,無論是袁紹還是劉表,對他都客客氣氣,沒讓他難堪。唯獨周瑜著實不給他面子,兩人聊了幾句就聊不下去了。這時劉備便提議說:「不如請魯肅過來一起聊吧。」魯肅性格比較溫和,有他當中間人,不至於把天給聊死。
不料周瑜還是不給面子,只是說道:「軍令在身,他也不能擅離職守。如果您想見魯肅,可以到他的船上去。」
劉備聽後,又愧又喜。愧是羞愧,劉備雖以臉皮厚而著稱,被周瑜輕視未免羞愧;愧之外,也有幾分喜,喜的是周瑜帶兵有方,軍令如山,上至將軍,下至士兵,唯軍令是從,這讓劉備對勝利燃起希望。
此時曹操已控制荊州大部,集結了大約二十三萬人的軍隊,從江陵出發,沿長江水陸並進,過洞庭湖,向劉琦駐守的夏口挺進。周瑜與劉備會師後,從樊口溯長江西上,在夏口與劉琦大軍會合後,繼續向西進發。
兩支艦隊,在一條長江上,一支向東,一支向西,最終必然要相遇。
一場大戰已是在所難免。
分析兩支艦隊的實力之前,有必要說說中國的水戰史。自春秋時代始,水面戰鬥多發生在南方而非北方。原因是北方河流比南方少,且流量小,大大限制了水師的發展。有趣的是,在春秋末期,水師最發達的兩個諸侯國,便是吳國與楚國,如今東吳的地盤,約略是古代的吳國,荊州的地盤,是古代的楚地。吳楚之地的水師,到三國時代仍是中國水師中的精銳。
荊州軍隊原本有十餘萬人,被曹操收降的有七八萬人,包括水面部隊。曹操的如意算盤是利用荊州的水上力量,一舉蕩平劉備與孫權,平定江南。不過他遇到了兩個問題:第一,荊州水師遠不及東吳水師精銳。孫權幾度討伐江夏郡,都是以水師進攻,每戰必勝,可見東吳水師的素質要遠高於荊州。第二,荊州剛剛投降,這些士兵肯定不肯賣力作戰,故而曹操作戰的主力,仍然要以中原部隊為主,而中原部隊又拙於水戰。
反觀東吳水師,有像周瑜這樣卓越的統帥,魯肅這樣聰明的謀士,軍紀嚴明,水戰經驗豐富,戰船性能優越。不僅如此,還有劉備與劉琦的部隊助陣:劉備剩下唯一建制完整的部隊,就是關羽指揮的水軍;劉琦繼任江夏太守,江夏地處要衝之地,其水師向來也是荊州部隊中的精銳。
從雙方兵力來說,曹操居於絕對優勢;但從水上力量來說,周瑜並不十分吃虧。
兩支艦隊在赤壁相遇。
赤壁原本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地方,之所以聞名天下,就是因為這裡爆發了一場改寫歷史的戰爭。
羅貫中在小說《三國演義》中對赤壁之戰大加渲染,固然是因為這場戰役太重要了,同時也是為了突顯主角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與非凡才華。羅貫中的立場是傾向劉備的,因而態度並不十分公正。赤壁之戰的核心人物,並不是諸葛亮,而是周瑜。
周瑜是東吳軍隊的靈魂人物。他長年在外帶兵,打造出一支東吳勁旅。
周瑜打仗一不靠吹牛,二不靠僥倖,靠的是實力。周瑜對情報的分析與判斷十分精準,如他所料,曹操軍隊開始出現水土不服的情況,傳染病蔓延,大批士兵病倒。
不過,曹操並不在意。當年自己兵力居於劣勢,仍大破袁紹,打下了堪稱戰爭史上經典一役的勝仗。一個以少勝多的統帥,在以多打少時,還會被打敗嗎?
在曹操的眼中,劉備不是對手,周瑜不是對手,整個天下沒有一人可以稱得上是對手。與周瑜一樣,曹操是自信的。但自信往往也容易淪為自大。在戰略上可以藐視敵人,在戰術上卻必須重視敵人。曹操是戰術天才,但僅僅只是在陸戰上,在水戰這方面,他是個門外漢——他顯然忘了這點。
兩支艦隊在赤壁附近水域相遇,曹操要給周瑜一個下馬威,立即揮舞大旗,迎上前去。可是他著實沒弄明白水戰究竟要如何打,光憑那支懶洋洋、無心戀戰的荊州水師,如何與東吳水師交鋒呢?至於剽悍善戰的北方戰士,上了船就暈船,上吐下瀉,兩眼抹黑。第一戰的結果,人多勢眾的曹操竟然落入下風,被打得有點難看,趕緊鳴金收隊。
曹操水師撤往北岸烏林,周瑜拋錨於南岸赤壁,兩軍隔江對峙。
慣於騎馬的中原戰士,在顛簸的船上有力也使不出,晃幾下就會暈船,人都站不穩,這仗還怎麼打?看來得先解決暈船這個大問題。曹操智慧過人,這點小問題自然難他不倒。他命人把戰船首尾相接,連在一起,這個辦法十分有用,當戰船相互連接後,戰士們如履平地,個個精神抖擻。
方法好是好,卻有一個大問題。
這個問題,被周瑜的部將黃蓋覷見了。
黃蓋對周瑜說:「敵眾我寡,難以持久作戰。我觀察到曹操一方的戰艦相連,首尾相接,這正犯了兵家之忌,可採用火攻戰術,一把火把敵船燒光。」
火是光明的象徵,古希臘有普羅米修斯盜火的傳說,他成為神話中的英雄人物;中國有燧人氏鑽木取火的傳說,他成為古代的聖人。火給人類帶來便利,同時也是戰爭的利器。對曹操來說,火攻是他的拿手好戲。官渡之戰,他能大勝袁紹,很大程度也得益於他多次火燒敵方的糧食輜重。
我們且來了解一下黃蓋這個人。
黃蓋與程普一樣,是東吳集團的元老級人物。他很小就成了孤兒,備嘗人世艱辛,但他沒有被生活的困難擊倒,反而堅定信念,志存高遠。儘管日子很苦,黃蓋仍然爭分奪秒地讀書學習,鑽研兵法。憑著這股韌勁,他先是在零陵郡當了一名小吏,後因舉孝廉而得到提拔任用。孫堅擔任長沙太守時,零陵爆發大規模民變,孫堅越境作戰,消滅作亂者。黃蓋對孫堅十分仰慕,故而在孫堅興義兵討伐董卓時,他毅然投其麾下,因戰功升為別部司馬。
在東吳將領中,黃蓋以作戰勇猛而著稱,史書上稱他「擐甲周旋,蹈刃屠城」。同時他也是一個很嚴肅的人,為人剛強堅毅,特別長於帶兵。他手下的兵士們都樂於為其效命,每有征伐,大家都爭先恐後。
火攻戰術確定下來了,具體要怎麼做呢?
要焚燒曹操的戰船,用火箭是沒有用的,火太小,一下子就會被撲滅。最好的方法是使用火船,然而火船守備很弱,要靠近敵方艦隊,顯然不容易。想要出其不意、攻其無備,就必須有新思路,於是周瑜與黃蓋策劃了一個詐降計劃。
黃蓋炮製出一份詐降書,派人交到對岸曹操手中。這封信是這樣寫的:
「我黃蓋蒙孫氏的厚恩,被擢升為將帥,所受的待遇不薄。然而放眼天下,大勢已定。以區區江東六郡之地,抵抗中原百萬雄兵,眾寡懸殊,天下人都看得出來。江東的將領官吏們,不管是蠢材還是聰明人,都知道不能這樣做,只有周瑜、魯肅這兩個傢伙,淺薄又魯莽,一根死腦筋,以卵擊石。我想來想去,最實在的辦法,還是儘早歸降。至於周瑜的部隊,很容易搞定,等到交戰的那天,我會被派為前鋒,到時我隨機應變,改旗易幟,為您效命。」
曹操看了信後,心中有所懷疑。僅憑一封信,很難確定黃蓋是真降還是假降,他決定從信使身上下手。他命人把黃蓋派的信使喚來,旁敲側擊,詳加查問。信使一一作答,滴水不漏,無懈可擊。
判斷黃蓋是否真心投降,要看他的理由是否充足。從這點看,是沒什麼問題的。因為他說的是實情。東吳內部,抵抗派絕對只是少數,多數人是傾向投降的。多年的政治經驗讓曹操明白一件事,人是善變的,特別在生死存亡的關頭,人總是趨利避害。因此黃蓋的說法完全站得住腳。
曹操對信使說:「我只是怕你們使詐罷了。黃蓋說的倘若是真的,我將給他加官進爵,封賞會超過其他人。」這個承諾不是隨便給的。有時候敵方陣營的一個叛變者,將直接影響戰爭的勝負。官渡之戰,許攸投降直接導致袁紹戰敗;河北戰爭,袁譚投降直接導致袁尚戰敗。若是黃蓋投降,周瑜必敗;周瑜一敗,劉備、孫權都要完蛋。這一戰是決定天下命運的一戰,黃蓋臨陣倒戈,理應獲得比別人更多的獎賞。
信使裝作很高興的樣子,唯唯而去。
此時黃蓋正在對岸做火攻的準備,他把艨艟戰船改造為火船。一來艨艟戰船比火船大,燒起來更猛;二來要作出投降的樣子,當然不可能搭乘火船。經過改造的艨艟戰船有數十艘,船內堆滿木柴、乾草,灌進膏油,外面用帷幕遮住。為了迷惑曹操,船上還升起牙旗,看上去像是一艘真正的戰船(其實是經過巧妙偽裝的大火船)。每艘大船後面還拖著幾艘小船,以作逃生之用。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在《三國演義》中,有草船借箭、孔明借東風等膾炙人口的故事,這些畢竟是小說,不能當歷史來看。
周瑜確實在等待東風的出現。所謂東風,實際上是東南風。赤壁戰場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冬季一般是西北風,夏季盛行東南風。時值農曆十月,已是初冬,風向以偏北風為主,而不是偏南風。也就是說,風向對周瑜是非常不利的,倘若在偏北風下發動火攻,那麼火勢將向南蔓延,不僅不能重創曹操船隊,甚至還可能毀了東吳水師。
可以肯定的是,在這個季節,東南風持續的時間一定不會很久。因此,一旦風向轉為東南風,必須果斷、快速地投入戰鬥,否則誰也不知道風向什麼時候會逆轉。
起風了,東南風。
必須馬上行動!
黃蓋把數十艘改裝為火船的艨艟戰艦集合起來,掛上自己的旗號,向江心奔去。到了江中,黃蓋下令把風帆升起,此時風力正勁,揚帆的艨艟戰艦行進速度更快。黃蓋讓戰船上的眾兵士衝著對岸大喊:「我們是來投降的!」一時間喊聲震天。曹軍將士聽說東吳人來投降,誰也沒做戰鬥準備,紛紛探頭觀望,指指點點,談笑風生——誰也沒懷疑這將是一場輕鬆的戰爭,這不,敵人不戰而降了。
艨艟戰船離曹操艦隊越來越近,此時黃蓋親率十艘大船行駛在最前面,後面還跟著一二十艘。大約距曹營兩里時,黃蓋手持火把,把上了膏油的木柴乾草點燃,迅速撤向小船。很快,數十艘船變成數十座移動的火堆。東吳士兵們棄了大船,大船在風力和慣性的作用下仍繼續前行,直衝向停泊在北岸的曹操艦隊。
看熱鬧的曹營士兵一下子傻眼了,誰也沒想到他們迎來的不是投降的東吳士兵,而是一艘艘烈焰沖天的火船。他們眼睜睜地看著火船撞上來,卻無法閃躲,因為他們的船左右相貫,首尾相連,根本不可能拔碇而走。
曹操不禁大叫道:「不好,中計了!」
可是已經遲了,悲劇不可避免。
所有的戰船都是木製的,被熊熊烈火一燒便著,在東南風的助力下,一艘接一艘地燒了起來。許多士兵被活活燒死,還有許多人跳入冰冷的江中,不是被淹死就是被凍死。不僅如此,火勢還蔓延到江岸,把曹軍設在江邊的大營也燒個精光。大家都知道,在火災中,很多人不是被燒死的,而是被煙燻死的,所以跑得慢的人,即便沒有引火上身,也可能斃命。
周瑜可不會僅僅滿足於一把火。
他早有安排。火燒曹營的同時,他已經集結了一支精銳部隊。曹操的軍隊是從西向東進軍,逃跑時定會向西逃竄。此時曹操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也無法制止軍隊的潰逃了。周瑜立即出動水師,向西挺進,截擊曹軍。
老將黃蓋寶刀不老,不願錯過殺敵的機會,也乘著小舟跟著衝鋒。小舟沒有什麼防護能力,曹軍在岸上放箭,有一支箭飛來,射中黃蓋,黃蓋一個踉蹌,掉入江中。東吳的搜救船把他從水裡撈上來。由於黃蓋成了落湯雞,又受了傷,渾身哆嗦,說不出話,士兵們沒認出他來,只是把他當作普通老兵,帶上岸後隨便安置在廁所旁的一個坐床上。您想想,黃蓋年齡本來就大,又受了箭傷,還掉進冰冷的水中,若不及時救護,恐怕要一命嗚呼。恰好大將韓當來上廁所,黃蓋使出全身力氣,猛地吼了一聲:「韓當——」韓當也是吳軍老將,正在為黃蓋下落不明而焦急,忽聽得有人叫喚,一眼望去,就看到了渾身濕漉漉、半死不活的黃蓋。他一時激動,眼淚嘩地掉下來,趕緊上前給黃蓋換了一套乾衣服,又找來醫生,總算保住了英雄的性命。
此時,周瑜正急速追擊,擴大戰果。
周瑜以輕型戰船從水路追擊,劉備也把關羽的精銳部隊投入戰鬥。原本已經混亂不堪的曹操大軍,完全失去戰鬥力,一路棄屍累累。這時曹操的艦隊基本覆沒,他無法沿長江北岸撤退,因為那樣只有被周瑜追著打的份兒。無奈之下,他只得選擇一條狹窄難行之路以擺脫追兵。
這條路就是華容道。
當然,歷史上的華容道不曾發生過「關羽義釋曹操」的故事。
但華容道還是成為曹操的心頭之痛。
華容道不僅狹窄,還有大片沼澤地,泥濘難行。十餘萬大軍進入後,幾乎無法通行。更糟的是,天公不作美,竟然狂風大作。莫非一代梟雄就要被困死在這荒郊野嶺?曹操自然不肯束手待斃,無論代價多大,都要想法子突圍才行。他下了一道狠命令,以老弱殘兵開路,讓這些人背著薪草填平沼澤,為後續部隊鋪路。這些人本來就體力不支,不小心就陷在沼澤中,死者不計其數。
不僅如此,周瑜與劉備的追兵還在不停地騷擾、追殺。曹操且戰且退,終於逃了出來,一路狂奔,撤退到南郡,依城固守,總算驚魂稍定。
曹操仰天長嘆,知道攻略江南的機會已經喪失,他垂頭喪氣地返回許都,留下征南將軍曹仁、橫野將軍徐晃留守江陵,折衝將軍樂進鎮守襄陽。
在赤壁之戰的整個過程中,曹操軍隊被燒死、淹死、殺死、餓死、病死以及被踩踏而死者,超過總人數的一半。曹操自稱有八十萬人馬,以周瑜的估計是二十三四萬。保守算來,曹操軍隊的死亡人數超過十二萬人。在曹操的軍事生涯中,這是從未有過的大敗戰。
赤壁之戰終於以孫、劉聯軍的勝利而告終。
這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一次會戰,也是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之所以經典,在於對手是偉大的曹操。有偉大的對手,才有偉大的傳奇。在數年前,曹操指揮的官渡之戰,同樣創造了以弱勝強的奇蹟,那一次戰役,同樣入選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戰例。只是風水輪流轉,這次輪到曹操倒霉了,他遭遇了生平最大的恥辱。
同樣,這一戰也成就了周瑜一代名將的美名。「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他的睿智、膽略、從容,無不令人欽佩。
赤壁之戰的意義不僅僅在於此。
此役打破了曹操一統天下的美夢,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在此之前,曹操橫行北方,摧強折銳,所向無敵。他挾中原雄兵猛將、驅荊州降兵,以雷霆之勢,直取江夏、進窺東吳,卻遭當頭一棒,擴張勢頭也戛然而止。
憑藉水師的優勢,東吳挫敗曹操的南侵,孫權得以保住自家地盤;劉備因禍得福,由於劉琮的投降,他也可以肆無忌憚地攻取荊州之地,將其據為己有。赤壁之戰後,由於強敵尚在,孫、劉兩大勢力仍然保持聯盟態勢,南北對峙的局面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