膨脹的權力:曹操殺孔融
2024-10-09 00:51:48
作者: 醉罷君山
在曹操眼中,天下已經沒有對手,取代漢室已是指日可待。
謀權篡位者大抵都有一個模式,就是先不斷地提升自己的尊號,等到水到渠成之時,就是改朝換代之日。
袁紹在世時,曹操尚有所收斂,自命為「司空」。司空是「三公」之一,「三公」的另兩個位置——太尉與司徒卻長期空缺。雖說曹操的權勢已無人能及,但司空的名頭對他來說還是小了些。現在袁紹死了,他的繼承者們也死了,曹操是時候提高尊號了。於是朝廷廢除了「三公」,恢復丞相舊制,曹操理所當然成為丞相的不二人選。
權力使人陶醉。
一個人的權力越大,對敢於挑戰權力者的容忍度就越低。
有一個人不識好歹,這個人就是孔融。
對曹操來說,孔融就是個沒有實幹能力的清談家,可有可無。他之所以表面上裝作尊敬的樣子,是因為孔融的名氣很大,在知識分子中有影響力。但孔融是個「老憤青」,對曹操總是冷嘲熱諷。特別是曹操借劉表之手除掉他的好友禰衡後,孔融的怨氣更大了,時不時發表一些侮辱曹操的言論。曹操心裡討厭他,但為了保持自己禮賢下士的形象,曹操一再忍氣吞聲。可是,當他發現孔融得寸進尺後,他忍無可忍了。
孔融竟然染指政事!
孔融給傀儡皇帝上了一道奏摺,寫道:「應遵照古代的王畿制度,京師周圍千里之內,不可以封建諸侯。」
古代的王畿制度,出自《禹貢》。這裡所講的千里之內,並不是從首都向四面延伸一千里,而是延伸五百里,即以首都為中心,東西各五百里,南北各五百里,這塊區域是天子的領地,稱為甸服;甸服再往四周延伸五百里,稱為侯服,這才是諸侯的領地。
這道奏摺,讓曹操氣歪了鼻子。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後,被封為武平侯,食邑四萬戶。武平距許都並不遠,屬於古代王畿制度中的甸服,即天子領地。按孔融的說法,曹操你違背古制,你得把封地交出來才行。這不明擺著是在挑戰曹操的權勢嗎?
老子的權力,是你一個書呆子能動搖的嗎?
曹操火了,目露殺機。
有一個人看到了曹操眼中的殺機。這個傢伙名叫郗慮,他與孔融是死對頭。除掉死對頭的機會來了,不可錯過。欲加之罪,何患無辭!郗慮開始處心積慮收羅孔融的罪證,總計三條:
第一,孔融擔任北海相時,看到皇室動盪不安,就招羅黨徒,圖謀不軌。
第二,接見孫權使者時,譏諷誹謗朝廷。
第三,以前與草民禰衡交往時,言行浪蕩不檢點,二人相互吹捧。禰衡吹捧孔融是「仲尼不死」,孔融吹捧禰衡是「顏回再生」。
郗慮的結論是:孔融大逆不道,應處以重刑。
以上三個所謂的罪證,簡直可笑之至。皇室動盪時,孔融也起兵加入關東義軍,雖說沒真正出什麼力,比起絕大多數地方軍閥,表現還是略好的;至於後面兩條罪證,無非就是發發牢騷罷了,算什麼罪大惡極呢?
殺一個人,並不需要太多理由。
真正的理由只有一個:曹操已經容不下孔融了。
孔融的下場十分悲慘,不僅被斬首示眾,連他的妻子兒女也未能倖免,一同被處決。曹操是個心狠手辣的人,他十分明白人的心理,要統治群倫,就必須讓人敬畏。光贏得尊敬是沒有用的,還得讓人畏懼,這樣才能時時刻刻提醒眾人,我曹操掌握著所有人的生殺大權。
殺雞是為了嚇猴。
孔融不僅是個名人,還是朝廷重臣,在政壇上有一定的影響力,卻像一隻螞蟻一樣被輕易地踩死了。權力愈大,曹操殺戮愈多。數年前,他想殺禰衡,尚且要借他人之手,而禰衡不過是個草民;現在,他殺孔融卻乾淨利落、斬草除根。前文我們說過,曹操的氣量更多的是出於一種權謀之術,當他以為天下大局已定時,便不需要偽善了,不需要裝腔作勢以彰顯自己的慷慨與仁慈了。
只要再奪取荊州這塊戰略要衝之地,便可風捲殘雲,掃平東南與西南。曹操的臉上浮現出一抹志在必得的笑容。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七月,曹操大舉南征荊州。
屋漏偏逢連夜雨。
黃祖被殺,曹操南侵,劉表本就焦頭爛額,不料這時內部權力鬥爭又起。一時間,荊州風雨飄搖。
劉表老矣。
老了,就要面臨接班人的問題。接班人本不成問題,只要遵循傳統,以長子為接班人,一切都平安無事。可是現實並沒有這麼簡單,複雜的原因,總在老婆身上。
劉表有兩個兒子,長子劉琦,次子劉琮,均是原配夫人陳氏所生。陳氏死後,劉表娶蔡氏為妻。蔡氏的侄女嫁給了劉琮,因為這層關係,蔡氏自然想讓劉琮繼承家業。於是歷史上反覆上演的一幕又開演了。蔡氏拉攏弟弟蔡瑁與劉表的外甥張允,天天講劉琦的壞話,時間一久,謊言也成真了。
劉琦本能地察覺到威脅,年邁的父親對他越發疏遠,自己的地位岌岌可危。
該如何是好?
他突然想起,劉備最近招攬了新人,聽說那個諸葛亮有些能耐,不如去請教一番。他便前去拜訪諸葛亮,請他幫著出謀劃策。
諸葛亮卻一言不發。
為什麼他不吭聲?我想諸葛亮既然想幫劉備奪荊州,自然巴不得劉氏兄弟窩裡鬥呢。
劉琦很失望,但沒放棄。過了幾天,他請諸葛亮到高樓上喝酒。諸葛亮上了樓,劉琦讓人把梯子撤掉。現在只剩下他二人,再無他人,劉琦叩頭道:「今天上不著天,下不著地,話從你口中出,從我耳中入,您可以說了吧?」
諸葛亮沒法再沉默,只得說:「你還記得春秋時晉國的故事嗎?晉國太子申生留在國內,最後被害;公子重耳逃到國外,才得以保住性命。」
諸葛亮的意思說得很明白:你壓根兒就不是蔡氏一伙人的對手,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劉琦一聽,覺得沒錯,還是先保住小命要緊。要去哪呢?恰好此時孫權擊殺黃祖,劉琦便向父親提出,希望可以前去接任江夏太守。劉表一聽,正合心意,便派劉琦去了。不料劉琦剛走不遠,就聽說父親病危,他趕緊返回襄陽。
此時襄陽早已被蔡瑁、張允一班人把持,豈肯讓劉琦探視父親呢?萬一劉表臨死前,要讓劉琦當接班人怎麼辦?兩人把劉琦擋在門外,不讓他進去,還斥道:「主公讓你鎮守江夏,任務相當艱巨,你這樣隨隨便便跑回來,會引發眾怒的。你父親要是看到你這樣做,一定會生氣,病情就會加重,這可不是為孝之道。」
劉琦沒有辦法,只得含淚離去。
不久後,劉表去世。他死的時候,曹操正大舉發兵,荊州危如累卵,在這個時候死去,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至少可以避免呂布、袁術那樣的下場。他自從擔任荊州牧以來,也算恪盡職守,安定一方,成為中國重要的地方軍閥,只是他胸無大志,終究幹不成大事。
劉表臨死前,託孤給劉備,希望他輔佐自己的兒子。其實劉表心裡很清楚,就他兒子那點本領,怎麼抵抗得了曹操的入侵呢?他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劉備身上,但願劉備能有辦法阻止曹軍蹂躪荊州。
荊州牧劉表剛死,蔡瑁、張允便匆匆立劉琮為接班人,作為長子的劉琦僅僅被授予一枚侯印。兄弟爭權,荊州的故事,猶如冀州故事的翻版。劉琦聞訊大怒,狠狠地將大印扔在地上,打算以奔喪的名義,起兵討伐劉琮。
兄弟間的戰爭還沒開打,曹操大軍已突入荊州,荊州的局勢更加複雜了。
面對虎狼曹操的步步緊逼,劉琮的荊州政權是戰是降呢?
章陵太守蒯越等人認為應當投降,理由很簡單:以弱敵強,自找死路。
劉琮遲疑了,因為父親臨終前有遺言:有事找劉備。
蒯越說:「劉備鐵定不是曹操的對手,況且將軍想想,您比起劉備如何?若是劉備抵擋不住曹操,您也無法憑自己的力量生存;若是劉備擋得住曹操,那麼他豈甘心屈居將軍之下?」
除了投降,劉琮沒有選擇。
曹操大軍一路挺進到新野,劉琮獻上符節投降。
贏得如此輕鬆,難免讓人心裡不踏實,曹軍諸將滿腹狐疑,生怕其中有詐。只有婁圭說:「天下紛爭不斷,各路軍閥都想以王命的名義擁兵自重,如今劉琮把象徵王命的符節獻出,必定是真心投降。」
劉琮不戰而降,荊州門戶洞開,劉備完全被蒙在鼓裡。不過,劉備的嗅覺還是靈敏的,自曹操進軍荊州以來,怎麼前線都沒傳來戰報呢?這顯然不對勁。他派人去詢問劉琮,劉琮不得已之下,派特使宋忠去見劉備,實言相告。
這時探子來報,曹軍的前鋒已到新野,近在咫尺!劉備聽罷如五雷轟頂,指著宋忠的鼻子罵道:「你們怎麼能這樣,不早告訴我實情,現在大禍臨頭了才說,太過分了!」他越說越生氣,竟然拔出腰中的佩刀,對準宋忠。宋忠早嚇得面如土色,瑟瑟發抖,劉備見狀嘆了一口氣,道:「今天就算砍了你的腦袋,也難解我心頭之恨,況且男子漢大丈夫,我也不屑於殺你這種人。」
劉備畢竟是英雄,是大丈夫。
曹軍已經逼近,如何是好?劉備緊急召集諸將商量,諸將一聽,都大罵劉琮不講信用,建議劉備出兵進攻襄陽,推翻劉琮,自領荊州牧。
劉備搖搖頭說:「州牧劉表臨死前託孤給我,背信棄義的事,我是不能做的,否則就算死,九泉之下也沒有臉面見他。」
在三國群雄中,劉備是比較重義氣的一個人,這與他的出身有關。他是在江湖上混出來的,靠的就是信義二字。你看他對朋友,像關羽、張飛、趙雲這些人,都像是自家的親人。這種江湖義氣,在孫策身上也可以看到一些,但劉備身上更多,更典型。
在諸葛亮的「隆中對」計劃中,實現三分天下的第一步,就是占據荊州。樊城緊挨著襄陽,若突然出兵,閃擊劉琮,要取得勝利並不難。劉備不想突襲襄陽,除了講義氣之外,也有現實因素。曹操大軍就在眼前,劉琮所部已投降,就憑自己那點兵力,占領襄陽也守不住。既然守不住,不如不占領。
不能戰,不能守,只能撤。
撤,還能保全實力。
要撤到哪呢?荊州南部的江陵城有充足的糧食武器儲備,劉備決定先撤到那裡,看看時局變化再做下一步打算。當軍隊行經襄陽城時,劉備在城下喊話,要與劉琮出來相見。劉琮心裡有愧,傷不起面子,索性拒見。
荊州百姓知道劉琮投降的消息後,紛紛追隨劉備南撤。行至當陽,追隨者已達十幾萬人,運載輜重的車輛有幾千輛。這些人多數是老百姓,其中不乏老幼婦孺,走起來拖拖拉拉的,隊伍越走越慢,最後一天只能行進十幾里路。
儘管當陽離江陵不是很遠,但依這種速度行進,遲早要被曹軍追上的。有人便提議說:「應該加速行軍,保住江陵,我們隊伍人數雖多,戰士卻很少,若曹操追上來,如何擋得住?」
劉備答道:「做大事業要以人為本,這些人前來投奔我,我怎麼能忍心拋棄他們呢?」正所謂得人心者得天下,若把百姓拋棄了,怎麼得人心呢?
話是這麼說,可軍情緊急,不想個辦法是不行的。
劉備決定分兵,先派小老弟關羽率數百艘船先行,控制住江陵,等會師後,再從長計議。
自劉琮宣布投降後,曹軍長驅直入,進抵新野,距樊城、襄陽很近。由於投降的具體細節還要商談,故而曹軍原地休整幾天,這就給了劉備有比較充裕的逃跑時間。不過,曹操很快就得知劉備逃走的消息。別人逃跑就沒關係,劉備可不行,這可是潛在的對手,一定不能讓他跑了。
在追擊劉備前,曹操必須先拿下襄陽,確保劉琮是真投降。於是他親率一支輕騎兵,趕往襄陽。
不是所有的荊州將領都願意投降,王威就是其中之一。王威得知曹操只帶著輕騎兵前來,便向劉琮進言道:「請讓我帶上幾千名精兵,埋伏在險要之處,突襲曹操,定可將他活捉。只要抓住曹操,不僅僅能保住荊州,還可以威震四海。」
若是劉琮聽從王威的建議,歷史或許能就此改寫。只是一向懦弱的他,怎麼可能因為幾句話而變得堅強?
曹操親自前來,劉琮就舉白旗投降了。占領襄陽後,曹操火速派五千名騎兵南下,晝夜兼行,以一天三百里的速度急行軍。劉備的隊伍一天走十幾里,曹操的騎兵一天走三百里。僅僅一天的工夫,曹軍就追上了劉備。
事到如今,劉備只能硬著頭皮作戰。他的部隊本來就不多,又被關羽帶走一部分,哪裡能抵擋得住曹軍五千騎兵潮水般的進攻呢?本想當人民的救星,最終只能當逃兵。雙方在當陽長坂展開決戰,劉備大敗。不僅部隊被衝散了,劉備的妻子兒女也下落不明,他與諸葛亮、張飛、趙雲等人帶著幾十名騎兵左衝右突,殺出重圍。十餘萬百姓以及幾千輛輜重車,悉數落入曹軍之手。
真是一次徹頭徹尾的慘敗。
不僅如此,與劉備一起突出重圍的謀士徐庶,也投奔曹操去了。徐庶投降,並非對劉備失去信心,而是因為他是孝子。他的母親被曹軍俘虜,如果不回去,誰來照顧年邁的母親呢?他思索良久,終於下決心離去。
徐庶向劉備辭行,他指著自己的心窩,以沉痛的語氣說:「我本想與將軍共圖王霸之業,靠的就是這顆心;現在老母親被抓,心已亂了,留下來也幫不上忙,只好就此與將軍道別了。」
誰沒有母親?劉備想起當年母親含辛茹苦,編織草鞋,勞苦終日以撫養自己,不禁為徐庶的孝心所打動。雖說此時此際,他十分希望徐庶能留下來,與自己共渡難關,但是他不能勉強,他是有江湖義氣的人,也正是這種江湖義氣,才讓很多人願意追隨他。
徐庶走了,劉備繼續逃命,狼狽不堪。
一行人逃到河邊,河面上有一座木橋,大家過了橋,張飛自告奮勇斷後。他帶著二十名騎兵,把木橋給拆了,據守在河岸。此時曹操的追兵已到,張飛橫矛馬上,雙目怒睜,衝著對岸喊道:「我乃張翼德是也,有種的過來決一死戰。」
張飛有一身蠻力,武藝高強,與關羽可謂是當時的兩個絕頂高手。
我們可以看看三國時代的人物對關、張兩人的評價。曹操手下第一謀士、已經過世的郭嘉說:「張飛、關羽者,皆萬人之敵也。」曹軍大將程昱也說:「關羽、張飛皆萬人敵也。」東吳名將周瑜說:「關羽、張飛熊虎之將。」可見,張飛、關羽的勇武絕倫,在當時已是聞名天下。
曹軍騎兵們一聽說對岸這個黑臉大漢就是「萬人敵」的張飛,誰想搶著渡河送死呢?大家你看我,我看你,誰也不願意過河去,雙方就在河的兩岸對峙。張飛以區區二十名騎兵,竟然震懾住人數要多得多的曹軍士兵,其威猛可見一斑。
相持一段時間後,眼看曹軍人數越來越多,張飛估摸著劉備已經走遠了,這才撤退離去。
逃了一段路後,劉備停下來清點人數,發現趙雲不見了。這時有人說:「趙雲已向北逃走,估計投降曹操去了。」劉備一聽,勃然大怒,操起一把手戟,往那人的方向扔過去,大聲斥道:「胡說八道!趙雲絕不會棄我而去的。」對趙雲的人品,劉備再清楚不過,他能在劉備最困難的時候前往冀州投奔,就絕不會在這個時候貪生怕死逃跑。這就叫信任。
我們可以對比一下曹操與劉備。
曹操素來有招賢納士的美名,對待願意歸降的人才,他幾乎來者不拒,有胸襟有氣度。然而,在他內心深處,恐怕沒有真正信任過誰。如果說曾經有的話,也只有張邈一人,只是張邈最後竟然叛變了,差點讓曹操陰溝裡翻船。劉備則不同,他出身寒微,從最底層奮鬥起,以一介草民崛起為一方軍閥,靠的就是一幫朋友與死士,沒有義氣二字,他絕不可能走到今天。所以他把部下當作朋友,當作兄弟,甚至比兄弟更親,因為兄弟也會互相仇視,但劉備與他的鐵哥們卻絕不會,他們只會生死與共。這就是劉備身上吸引英雄豪傑的魅力所在。
那麼趙雲跑哪去了呢?
他本是與劉備一起逃出來的,殺出重圍後,卻發現劉備之子劉禪不知去向。趙雲推測劉備已脫離險境,便自己返回戰場,尋找劉禪。他運氣不錯,還真找到了,他便帶著小阿斗上馬,一路過關斬將,終於與劉備會合。後來劉備說:「子龍一身皆是膽也。」這種評價,可謂恰如其分。
劉備一生遭遇挫折無數,換作別人,早就灰心喪氣了。他屢戰屢敗,又屢敗屢戰,這種不屈的精神,實在令人稱道。
幸好他還有一支生力軍,就是關羽的水師。
關羽在江陵城補充好糧食、武器、兵員後,與劉備的殘兵敗將會合。劉備總算能喘口大氣,但江陵遲早也是守不住的,要往何處去呢?此時襄陽的劉琮雖已投降,據守江夏的劉琦卻沒投降,為今之計,便是投奔劉琦,聯手對付曹操。
劉備渡過沔水,向東而去。這時劉琦親率一萬多人前來接應,兩軍會師後,撤退到夏口,做好與曹軍決戰的準備。
可是,就憑這支弱小的部隊,能頂得住曹操的虎狼之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