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弱女子,完成了三國時代最富傳奇色彩的一次復仇
2024-10-09 00:51:45
作者: 醉罷君山
我們先來回顧一下,這些年孫權都做了什麼。
孫權上台後,江東政局動盪,堂兄孫輔陰謀叛反,廬江太守李術作亂,這些都使東吳元氣大傷。
與此同時,北面的曹操虎視眈眈。由於孫權年齡還不到二十歲,曹操打算採取嚇唬加威脅的手段逼其就範。公元202年,曹操以朝廷的名義發了一道命令,要孫權派弟弟或兒子到京城做官——實際上就是當人質。怎麼辦呢?孫權召集群臣商量。
負責內政的張昭猶豫不決:送人質去吧,恐有不測;不送吧,要是曹操大舉南征,以東吳的實力,肯定頂不住。孫權一想,張昭就是個文人,這事還得聽周瑜的意見。另外,若是要送自己的弟弟去當人質,也得母親吳夫人同意才行。於是他召周瑜前來,二人一同去拜見吳夫人。
周瑜的觀點十分明確,那就是人質不能送,他說:「以前楚國剛剛立國,土地不到百里,但繼承者明君輩出,他們開疆拓土,據有現今荊州、揚州之地,傳國九百年之久。如今將軍(孫權)繼承父兄事業,擁有六郡之地,兵精糧多,將士效命,鑄山為銅,煮海為鹽,境內富饒,人心不亂,有什麼理由送上人質呢?一旦送上人質,就不得不被曹操牽著鼻子走,他一徵召,就不能不去。這樣的話,是受制於人。就算曹操大發慈悲,最多也不過是給封個侯,有僕人十幾名,馬車數輛,馬數匹,這種待遇,與南面稱王豈可同日而語?!不要送上人質,我們靜觀其變。要是曹操果真是想匡正朝廷,以後再歸順他也不遲;若他圖謀不軌,只會自取滅亡,自顧不暇,哪能害人!」
聽到這裡,吳夫人以欣賞的眼光望著周瑜,點點頭道:「周瑜說得好啊。」接著她又轉頭對孫權說:「周瑜與你哥哥同年出生,只是小一個月,我把他看作自己的親兒子,你也應該把他當作兄長對待。」
當年周瑜把孫策一家接到自己的家鄉,還騰出豪宅讓吳夫人住,與孫策一家非常熟,如同親人。吳夫人也不把周瑜當外人,而是當自家人看。
孫權自然謹聽母親教誨,拒絕遣送人質前往許都。
曹操收到孫權的回覆後,十分不高興,不過他的戰略是先北後南,先征服袁氏集團,再討伐孫權,故而也只能幹瞪眼,此事就不了了之了。
本書首發ʙᴀɴxɪᴀʙᴀ.ᴄᴏᴍ,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曹操終於發動對袁尚的戰爭,東吳也暫保無虞。
孫權獲得喘息之機,開始籌劃討伐黃祖。公元203年,東吳軍隊大舉西征,在水戰中大破黃祖舟師。不過孫權還是略顯急躁,因為此時江東諸郡仍不安定,山賊眾多,風聞大軍西征,又跑出來打家劫舍。攘外必先安內,山賊不掃平,孫權無法集中精力消滅黃祖。
很快,孫權發動規模空前的討伐山賊之戰。征虜中郎將呂范征討鄱陽、會稽山賊;蕩寇中郎將程普討伐樂安;太史慈清剿海昏;黃蓋、韓當、周泰、呂蒙等將領討伐山越。這一系列戰鬥,全都取得勝利。與此同時,建安、漢興、南平諸地也發生民眾起義,各有萬餘人,被南部都尉賀齊逐一擊破。
經此掃蕩,東吳混亂的局面總算得以穩定。
然而不久後,一個悲劇發生了:孫權的弟弟孫翊被部將媯覽、戴員刺殺身亡。
媯覽和戴員是前吳郡太守盛憲的部下,盛憲頗負盛名,與孔融是好朋友。孫策平定吳郡後,盛憲不願意效忠,孫策雖沒殺他,但心裡對他頗為忌憚。孫權上台後,孔融建議曹操徵召盛憲入京。曹操於是以朝廷的名義發了詔書,拜盛憲為騎都尉。孫權得知後,不等詔書到達,就處死了盛憲。
盛憲一死,媯覽、戴員二人擔心受牽連,便逃入山中。孫翊任丹陽太守後,廣招賢才,非但沒治媯覽、戴員的罪,還邀請兩人出山,授予要職,以媯覽為丹陽大都督,戴員為郡丞。誰知孫翊好心沒好報,媯覽、戴員一心想為主公報復,竟然痛下殺手,刺死孫翊。
政變發生後,將軍孫河第一時間趕赴宛陵(丹陽郡政府所在地),被媯覽、戴員派兵截殺。這樣,丹陽郡完全控制在叛軍手中。
媯覽、戴員心裡明白,殺了孫翊,孫權絕不會善罷甘休。兩人早已想好出路,火速派人聯絡揚州刺史劉馥,請求他出兵歷陽,到時宛陵將舉城投降。
政變很成功,計劃很縝密,幾乎滴水不漏。
但也僅僅是幾乎,因為一個女人,一個漂亮的女人,毀了他們的計劃。
這個女人是孫翊的妻子徐氏。
孫翊是孫權的弟弟,東吳第二號人物,他的妻子自然漂亮。漂亮的女人總讓男人動心,媯覽是男人,他也動了心。他突發奇想,要娶這個漂亮的女人。
死了丈夫的女人,是柔弱的女人。柔弱的女人面對這個色眯眯卻強勢的男人,如同一根在風中飄蕩的蘆葦,沒有力量。女人無法抗拒,只得假意答應,但她提了一個要求,須等到她把丈夫的後事辦了。
這個要求很合理,媯覽沒理由拒絕。徐氏以辦後事為藉口,暗中聯絡了丈夫的舊將孫高、傅嬰,密謀復仇之計。孫高與傅嬰本不是英雄,主公被弒,他們沒敢復仇,因為人都怕死。徐氏的所作所為激起了他們的鬥志——女人都可以豁出去,拿命一賭,男人怎麼好意思退縮?傅嬰、孫高被徐氏堅定的決心打動,就算死,那就死吧,至少要死得像個堂堂正正的男人。
日子到了,媯覽準備迎娶漂亮的女人。女人沐浴更衣,換上新娘的盛裝,笑靨如花。所有人都驚呆了,尊貴的孫翊夫人在丈夫被殺不久後,就要嫁給仇人?有些人悲傷,有些人嘆氣。
媯覽是老江湖,自然小心謹慎,他先派人前往察看,徐氏神色自若,毫無悲戚。女人果然是水性楊花,媯覽放心了。
迎親的轎子到了,新郎官媯覽滿面春風,哼著小曲進了徐氏的房間。花枝招展的徐氏比任何時候都漂亮,她見媯覽進屋,便假意上前迎拜。朝思暮想的女人就在眼前,媯覽心花怒放,可沒想到,女人忽然開口了,她用冷冰冰的語氣說道:「二位將軍,可以動手了。」話音剛落,埋伏在一旁的孫高、傅嬰拎著刀猛躥出來,不容分說朝媯覽腦袋上劈去,媯覽還沒明白怎麼回事,就一命嗚呼了。
媯覽死了,戴員還在門外,這時二十幾個如狼似虎的壯士從兩旁殺出,很快戴員就與媯覽相會於九泉之下。這二十幾個壯士,正是孫高、傅嬰的手下健兒。
這是三國時代最富傳奇色彩的一次復仇。美麗的女人絕不可以輕視,因為她們有翻江倒海的本領。徐氏脫下新娘服,再次換成喪服,以媯覽、戴員二人的腦袋祭奠丈夫。
一個弱女子,憑自己的本領,把丹陽郡從叛軍手中奪回來了。
當孫權急匆匆地率軍趕到丹陽時,驚奇地發現叛軍首領已被誅殺。他沒有放過媯覽、戴員的爪牙,將他們統統處死,而功勞卓著的孫高、傅嬰則升遷為牙門將。
經歷剿山匪、平內亂後,東吳政局總算風平浪靜。
西征江夏、消滅黃祖又被擺上議事日程。
公元207年,孫權再度大舉用兵江夏。這次出擊差一點就逮到了黃祖,豈料半路殺出個程咬金,甘寧一箭射死凌操,救了黃祖一命。這時孫權接到母親病危的消息,不得不撤兵而去。孫母吳夫人是個出色的女人,丈夫孫堅南征北戰時,撫養孩子的重擔就落在她身上,她教子有方,兒子們個個出類拔萃。不僅如此,吳夫人還是一位老成持重的女政治家,在孫策死後,孫權遇到大事時,總要向母親請教。吳夫人臨死時,孫權不在身邊,周瑜也沒在身旁,她召來張昭,囑咐後事,希望他能盡心輔佐孫權。
東吳兩次征討黃祖,都半途而廢。就在這個時候,一個關鍵人物出現了,他就是從江夏前來投奔東吳的甘寧。
甘寧在荊州待了十來年,又在黃祖手下當差三年,對江夏的情形了如指掌。他向孫權提出一個戰略主張:
「如今漢室衰微,曹操必定會篡位奪權。荊州地形險要,實可作為西面的屏障;依我觀察,劉表這個人沒什麼深謀遠慮,兒子們個個不成器,不能繼承家業,主公應該及早圖謀,不能落在曹操後面。要圖謀荊州,必先消滅黃祖。黃祖老了,他手下那幫人又很貪婪,吏民士人都心有怨言。江夏郡缺糧缺錢,不僅農業荒廢了,戰船武器也都陳舊不堪,軍隊更是毫無紀律。主公若大舉發兵,黃祖必敗無疑。只要擊破黃祖,一路西進,占據楚關,擴張勢力,便可進一步窺視巴、蜀之地了。」
甘寧的戰略,與諸葛亮的「隆中對」有異曲同工之處。只不過諸葛亮的意圖是占據荊、蜀,以求三分天下,而甘寧的意圖則是吞併荊、蜀以實現南北對峙。
孫權聽完後拍手叫好,坐在一旁的張昭卻潑冷水說:「現在東吳民心尚未穩定,倘若大舉西征,恐怕後方要出亂子。」
自孫權上台以後,東吳發生數起叛亂、兵變,連孫權的弟弟孫翊都死於非命,還有數不清的山賊剛剛被鎮壓下去,若是攻荊州繼而取巴蜀,後方豈不又要生變?
聽了張昭的話,甘寧挖苦道:「主公把您當蕭何對待,您留守後方,卻擔心發生叛亂,怎麼能效法古代名臣呢?」這話說得夠尖銳刻薄。當年楚漢爭雄時,劉邦征戰於外,蕭何留守後方,蕭何不僅把後方治理得井井有條,還源源不斷地提供糧食、兵力支援前線,是劉邦最終打垮項羽的大功臣。
張昭聞言,臉色變得十分難看。
孫權倒了一杯酒,遞給甘寧,說道:「今年定會出兵討伐,就像我給你這杯酒一樣,這件事就託付給你了。你只管努力擬定作戰方案,能滅掉黃祖,就是你的功勞,何必太在意張長史的幾句話呢?」
其實孫權心裡也明白,張昭搞內政可以,若論軍事,自己還是得倚重周瑜、呂蒙、甘寧這些人。甘寧在劉表、黃祖手下就是個無足輕重的小人物,孫權卻把他當作大人物,讓他當參謀長,制定戰略總計劃。從這點看,孫權比起劉表、黃祖,不知要高明多少。
黃祖老了。
射殺孫堅,成就了他的威名,也令他背負了一生的債。
冤有頭,債有主。該來的,終究會來。
孫權第三次出兵江夏,這一次他志在必得。
東吳的水師在戰爭中迅速成長壯大,屢屢擊破江夏水師。黃祖帶兵多年,也不是吃素的,吃過幾次虧後,他研究出一種新戰法。這種戰法,就是在江面上建起兩座浮動堡壘,阻止東吳水師西進。
黃祖在沔口(今湖北武漢)建了一道水上防線,他派人用堅韌的繩索綁住巨石,拋入江底作為碇(錨),兩艘艨艟巨艦被固定在江面上,成為浮動碉堡,每艘巨艦上有一千名士兵,以密集箭雨阻擊東吳艦隊。孫權的軍隊被擋住了,無法前進。
要打敗黃祖,就得摧毀這兩座江上堡壘。浮動堡壘雖然堅固,卻有一大弱點:它們全靠巨石與大繩索固定,如果繩索斷了,就只能隨波逐流。
有兩個人自告奮勇,請纓出戰,一個是偏將軍董襲,一個是別部司馬凌統。兩人各帶一支一百人的敢死隊,乘大船逼近艨艟巨艦。敵人火力太猛,箭如雨下,敢死隊員不得不身著兩副鎧甲,以增強防護力。兩艘船瘋狂地衝上去,董襲拔出佩刀,奮力砍向固定艨艟艦的兩條大繩索。繩索原本是以棕毛所制,極為堅韌,不想董襲神力過人,幾刀下去就砍斷了。艨艟巨艦一下子失去牽引力,再也無法固定在江面,隨著江水漂走了。孫權趁機命水師逆流而上,突破敵方封鎖,向上游挺進。
黃祖大驚,急派都督陳就率江夏水師迎戰。甘寧早說過,江夏水師的戰船大多年久失修,就是些破爛貨,如何是東吳水師的對手?在接舷戰中,平北都尉呂蒙勇冠三軍,衝鋒在前,手刃敵方主將陳就。江夏水師群龍無首,頓時崩潰。
東吳將士水陸並進,趁勢席捲,直抵黃祖老巢。在與東吳的多次戰爭中,江夏的精銳部隊早就損失殆盡,很快老巢便被攻陷。對孫權來說,黃祖是殺父仇人,怨恨太深,以致他不僅將怒火發泄在一人身上,也遷怒於江夏郡軍民。東吳軍隊入城後,大肆屠殺,一時間屍橫遍野。
在大屠殺發生時,黃祖逃出城了。可是他老了,行動比較遲緩,沒跑多遠,便被東吳士兵追上。當年他拿著孫堅的人頭向劉表邀功,如今別人也要借他的人頭向孫權領賞。一道寒光閃過,伴隨著噴涌而出的鮮血,黃祖的腦袋飛了出去。
從春秋戰國時代始,南方吳越之地便有復仇的傳統。伍子胥為父報仇,鞭屍三百;越王勾踐復仇,臥薪嘗膽。到了三國時代同樣如此,許貢門人為許貢復仇而射殺孫策,媯覽為盛憲復仇而刺死孫翊,孫翊夫人為夫復仇而巧施美人計,如今孫權也終於完成為父復仇的心愿。
孫權帶來兩個木匣子,這是為兩顆腦袋準備的。一顆是黃祖的腦袋,已經裝進匣子裡了;另一顆是蘇飛的腦袋,還沒裝進去,但也快了。蘇飛是江夏都督、司令長官,多次阻擊東吳入侵,孫權也給他準備了一個木匣子,只等慶功宴後,就請他的腦袋入匣。
慶功宴上,大家喜氣洋洋,觥籌交錯。作為策劃作戰方案的甘寧卻眉頭緊鎖,他有心事,蘇飛是他的恩人,他怎能坐視恩人被殺呢?但蘇飛又是「反動派頭頭」,能為他說情嗎?
義之所在,不能不說。
大家都喝得醉醺醺時,甘寧走下座位,走到孫權跟前,拼命磕頭,磕到腦門都出血了。這一異常舉動把大家嚇呆了:甘寧是不是喝高了?腦袋不清醒了?不,甘寧很清醒,他涕淚四濺,說道:「我甘寧若不是遇到蘇飛,今天早就暴屍在溝壑之中,豈能效命於您的麾下?蘇飛有罪,本應處死,希望將軍能饒他一命。」
孫權看著滿腦門都是血的甘寧,內心不禁大為感動,這種亂世,過河拆橋的人多了去了,甘寧卻這樣重情重義,實在是性情男兒。孫權沉吟片刻道:「我可以不殺蘇飛,不過他若逃跑怎麼辦?」
甘寧一聽蘇飛可以不死,趕緊又磕了幾記響頭,答道:「蘇飛能免於殺身之禍,受您再生之恩,就算要趕他走,他也不一定走,更何況是逃跑呢?如果他真的逃了,就把我甘寧的腦袋裝入那個匣子裡吧。」
好一個甘寧!為報知遇之恩,甚至不惜自己的性命,這便是三國時代的忠義之氣。中國歷史上亂世很多,比如後來的南北朝、五代十國等,為什麼大家更津津樂道於三國呢?或許正是因為,三國時代的那種凜然之氣,是後世所缺少的。
因為甘寧的緣故,蘇飛保住了一條性命。當初他因惜才放走甘寧,如今甘寧給了他百倍的回報,更確切地說,這種回報是無法用數量來估算的,因為一顆腦袋,無論多少錢,也沒有人想賣的。甘寧不僅救了蘇飛,還以自己的腦袋替他擔保,為朋友兩肋插刀,實是仁至義盡。這種擔保是有風險的,若蘇飛真的逃跑了,就算孫權不殺他,也有一個人要殺他,這個人就是凌統。
孫權報了殺父之仇,凌統卻報不了仇。因為他的殺父仇人甘寧搖身一變,從東吳的敵人變成東吳的功臣,又有孫權罩著,凌統只能吹鬍子瞪眼睛。一心想報仇的凌統揣了一把刀,想找機會幹掉甘寧。孫權當然不允許這樣的事發生,他一面嚴厲警告凌統不得輕舉妄動,一面把甘寧調到他處,遠離凌統。
誰說當領導容易呢?當領導真的不容易。
此時的荊州如同火藥桶,孫權已攻入江夏郡,劉備在諸葛亮的慫恿下密謀荊州,而北方的曹操更是虎視眈眈。
天下人的目光,都凝聚在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