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有趣得讓人睡不著的三國史(套裝共3冊)> 「病貓」變「雄獅」,以隱忍應萬變

「病貓」變「雄獅」,以隱忍應萬變

2024-10-09 00:51:33 作者: 醉罷君山

  袁譚死了,還有個袁熙。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𝚋𝚊𝚗𝚡𝚒𝚊𝚋𝚊.𝚌𝚘𝚖

  袁熙還沒來得及撲騰幾下,就垮了。

  本來他還有幾萬人馬,不算多,也絕不算少。只是他發現自己雖名為幽州刺史,實際上早已大權旁落了。先是涿郡(劉備老家)被漁陽人王松占了,王松改旗易幟,投降了曹操。緊接著袁熙手下兩員大將——焦觸與張南,竟然起兵叛變。如今袁氏氣數已盡,識時務者為俊傑,焦觸自領幽州刺史,傳令諸郡縣,一起反了,投降曹操去了。他以威脅的語氣說:「若有違抗者,殺無赦。」一下子幾萬人馬全都叛變了,轉眼間袁熙幾乎成了光杆司令。

  焦觸、張南率叛軍圍攻袁熙,袁熙哪抵擋得住,只得落荒而逃。跟著袁熙一起逃的,還有前來避難的袁尚。兄弟倆狂奔到遼西,投奔烏桓王蹋頓。

  不過,袁氏統治幽州時日既久,效忠者仍大有人在。趙犢與霍奴振臂一呼,拉起一支軍隊,連破叛軍,居然奇蹟般地掃蕩幽州,殺死自命為幽州刺史的焦觸與涿郡叛亂者王松。與此同時,烏桓部落也起兵相助,進攻效忠於朝廷的右度遼將軍鮮于輔。

  烏桓為什麼會蹚此渾水呢?

  事情是這樣的。當年幽州牧劉虞坐鎮幽州,力主與烏桓和解,而公孫瓚則力主剿滅。對烏桓人來說,公孫瓚是可怕的敵人。後來劉虞為公孫瓚所殺,烏桓當然沒有好日子過。所幸袁紹拯救了烏桓。在袁紹與公孫瓚的戰爭中,烏桓部落旗幟鮮明地站在袁紹一方,為袁紹提供軍事支援,其中表現最賣力的就是蹋頓。

  蹋頓本是烏桓王丘力居的侄兒,他勇武善戰,深得部眾的愛戴。丘力居死後,蹋頓成為烏桓的首領,統領三郡的烏桓部落,這三郡部落酋長分別是上谷大人難樓、遼東大人蘇仆延與右北平大人烏延。由於袁氏有恩於烏桓,烏桓知恩圖報,在袁紹死後,仍效忠於他的兒子們。如今袁尚、袁熙亡命前來,烏桓王蹋頓義不容辭地出手相救。

  趙犢、霍奴的逆襲以及烏桓的出兵,令幽州風雲突變。

  投降曹操的焦觸、王松先後敗亡,鮮于輔被烏桓圍攻,曹操不能有半點遲疑,必須馬上出手,在袁尚勢力轉強之前將其摧毀。

  曹軍很快殺入幽州,擊破趙犢,趙犢戰死。曹操隨即擴大戰果,再戰烏桓騎兵。烏桓人不是曹軍的對手,遂放棄攻打鮮于輔,退到塞外。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并州刺史高幹是袁譚、袁尚的堂兄弟,他表面上歸順朝廷,實際上只是在靜觀時局變化。當他得悉曹軍精銳悉數進入幽州後,馬上率部叛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奪取上黨,俘其太守,屯兵於壺關口,與曹操分庭抗禮。

  并州緊挨著關中,自從獻帝東遷後,原董卓一系的將領差不多都死光了,這裡秩序混亂,割據勢力雲集。聽到高幹起兵的消息,關中諸將更是蠢蠢欲動。先是張晟糾集一萬多部眾,抄掠崤山、澠池一帶;緊接著張琰在弘農郡起兵,與張晟遙相呼應。

  叛亂擴大到曹操控制下的河東郡。當時朝廷徵召河東太守王邑入京師,河東郡掾衛固、中郎將范先以挽留王邑為名,擁兵自重,暗地裡與高幹往來,密謀叛亂。

  在關中擁有崇高威望的司隸校尉鍾繇判斷衛固必定會謀反,便秘密地給曹操去了信,請求朝廷派一個精明強幹的人出任河東太守,以遏制衛固的野心。

  遠在幽州的曹操對西線變局憂心忡忡,他一面派部將樂進、李典進擊高幹,一面與智囊荀彧商討平亂的計策。

  曹操對荀彧說:「關西諸將表面上順從朝廷,實際上心懷二志。張晟襲擾崤、澠,與荊州劉表聯合;衛固等蠢蠢欲動,後患無窮。河東郡地處天下要衝,你推薦一個有能力的人去鎮守河東吧。」

  荀彧想了想,答道:「西平太守杜畿可以擔此重任。他智勇雙全,足以應付變化莫測的局勢。」

  就這樣,杜畿在荀彧的推薦下,赴任河東太守。

  衛固得知朝廷任命了新太守,他便設置種種障礙,阻止陸畿前來。他派出幾千名精兵封鎖陝津渡口,揚言只要老太守,不歡迎新太守。杜畿行至黃河,沒法過河,只得逗留於南岸,這一逗留便是幾個月。

  曹操有點沉不住氣了。幾個月過去了,杜畿卻毫無進展,看來不動武是不行了。他立即下令,由夏侯惇率一支軍隊西行,討伐衛固。

  河東之戰一觸即發。

  杜畿聽到消息後,趕緊派人快馬加鞭送信給曹操,提出自己的看法:「衛固雖有反叛之心,但沒有公開叛變,只是以挽留老太守為藉口,發兵阻斷交通。河東共有三萬戶人家,並不是所有人都想叛反,若是我們貿然用兵,他們勢必會因恐慌而聽命於衛固。倘若衛固大權獨攬,我們出兵卻沒打贏,河東之禍無止境;若是我們打贏了,河東百姓勢必也要付出慘重的代價,這樣做是殘害全郡人民。倘若我單槍匹馬前往,衛固一定會十分意外,他為人詭計多端卻沒有決斷力,肯定不會殺我,而是會假裝接納我。只要給我一個月的時間,我定會想出辦法穩住他。」

  新太守上任,當然會帶著一幫親信隨從,人一多行動就暴露了,因而他們才遲遲過不了河。現在形勢吃緊,杜畿打算冒險單身前往。一個人走,風險當然很大,衛固本就不懷好意,若查知其行蹤,只消派幾個殺手就搞定了。但是,一個人走,如果喬裝打扮一下,卻也不容易被認出。

  杜畿走小道,找了一處偏僻的渡口過了河,一個人到了郡城。入了城後,杜畿才亮出太守印信。衛固等人一瞧都懵了,他們沒想到杜畿居然孤身赴任。衛固雖然與高幹通謀,實則是想坐山觀虎鬥,所以沒有急著扯起叛亂的旗幟。現在新太守杜畿來了,怎麼辦?是殺了新太守,公然與曹操決裂,還是先虛與委蛇呢?

  中郎將范先力主殺掉杜畿,反了。衛固卻遲疑不決,他與范先商量後,決定先採取一些手段,讓杜畿知難而退,灰頭土臉地自行離去。他們把郡主簿以下三十多人抓起來,扣上罪行,在郡府門前斬首示眾。這明擺著是給杜畿一個下馬威:識相的還是快滾蛋吧。不料杜畿竟然神情自若,一副毫不在乎的樣子。

  怎麼辦?衛固對范先說:「殺了杜畿對咱們沒好處,只會讓人抓住把柄,招來罵名。現在他被控制在咱們手心裡,諒他也不能做什麼。」

  看上去杜畿真的一點威脅也沒有。

  衛固等人既不殺杜畿,就擺擺樣子,把他尊為泥菩薩。杜畿以討好的語氣說:「衛氏與范氏都是河東名門望族,我當太守,還得仰仗你們才行。以後有什麼大事,還得請你們一起商議。」按理說,太守是一郡最大的官,杜畿卻一臉謙恭,衛固、范先當然十分得意。不僅如此,杜畿又委任衛固為都督,總攬全郡軍事,同時代理郡丞一職,軍政一手抓;至於城內將校官兵三千多人,全部由范先指揮。

  不就是個軟腳蝦嘛!衛固、范先兩人偷著笑,誰也不把杜畿放在眼裡。

  杜畿有自己的打算,先當好人,先服軟,衛固、范先多少要賣他點面子。

  這不,衛固打算在全郡範圍內實施強制徵兵,杜畿勸道:「這是擾民啊,還是得慢慢來,我看還是用募兵制好。」衛固一聽,好像有道理,便改為募兵,結果應募者寥寥。杜畿是揣著精明裝糊塗,過了不久,他又裝作體恤民情的樣子,對衛固說:「念家是人之常情,可以讓諸將校、官吏輪流休息,有需要的時候,再把他們召集過來。」此言一出,諸將吏當然紛紛舉雙手贊成,衛固若是反對,恐怕會惹來眾怒,只得勉強同意。

  不得不說,杜畿著實高明,經他一番忽悠後,衛固的部隊非但沒有增加,反而減少了。杜畿的算盤還不止於此,他暗中考察諸將,對正直的人加以籠絡,把他們調出郡城,作為一支預備隊;對投機倒把的人則想方設法解除軍職,遣散回家。

  沒過多久,杜畿就在衛固的眼皮底下發展自己的勢力,有幾座縣城已成為他的秘密基地。

  儘管看上去河東郡還很平靜,但誰都知道,暴風雨就要來了。

  并州刺史高幹的軍隊已逼近河東,進屯濩澤(今山西陽城西)。杜畿心裡明白,過不了多久,衛固一定會聯合高幹,起兵叛亂。他趁衛固不備,悄悄地溜出河東郡城,前往一座效忠朝廷的縣城,據城固守。由於杜畿是朝廷委派的太守,他振臂一呼,許多縣城都響應,短短几十天,他就集結了一支四千多人的武裝。

  這下子衛固傻眼了,他一直以為杜畿是只病貓,豈知竟是一頭雄獅。事到如今,他也不能再等了,便正式起兵叛亂,與并州刺史高幹、游寇頭目張晟結為同盟。只是太遲了。在杜畿周旋於河東的這段時間裡,曹操已密令議郎張既遊說關中諸將,馬騰等人權衡利弊後,選擇站在曹操一邊。

  馬騰等關中軍與杜畿聯手,大破衛固、張晟聯軍。衛固機關算盡,最後落得個身首異處的下場。杜畿沒有趕盡殺絕,他赦免其黨羽,將他們遣送回家。

  河東叛亂,對曹操的許都政權是一次巨大的威脅。若不是杜畿機智過人,一旦衛固先發制人,與高幹、張晟聯手,曹操與關中的聯繫便會被截斷。河東若失,關中諸將恐怕將不再聽命於許都,那麼曹操一統北方的事業,將遭到重大挫折。

  這裡附帶說一下,杜畿在三國史上並不是一個非常有名的人,但他的孫子杜預卻是一代名將,為西晉一統中國、結束三國紛爭立下卓越的戰功。

  此時此刻最鬱悶的人當屬高幹。

  他本想與衛固、張晟聯合,構築起一個反曹三角同盟,哪知衛固如此不爭氣,一戰便敗亡。得知河東危局已解,曹操懸到嗓子眼的心才算落下。現在是清算高幹的時候了。

  曹操親自點兵,西征并州。

  在此之前,高幹便遭到樂進、李典的頻頻打擊,有點吃不消了。曹操親率生力軍投入戰場,包圍并州軍事重鎮壺關。經過兩個月的包圍戰,壺關守軍投降。在曹操的窮追猛打下,高幹走投無路,只得向南匈奴求援。

  不過,這次南匈奴並沒有施予援手。兩個原因:其一,南匈奴被曹操打怕了。上次南單于夥同郭援、高幹入侵河東郡,結果郭援被擊斃,南匈奴軍被包圍於平陽,被迫向曹軍投降。其二,袁氏已垮台,南匈奴不再效忠袁氏。在袁紹時代,南匈奴歸附冀州,多次充當馬前卒與打手。如今袁氏集團垮了,匈奴人才不願為了高幹去得罪曹操。

  高幹盼不來援軍,只得向南逃竄,打算去投靠荊州牧劉表。這時高幹精銳盡失,只剩下數名貼身騎兵,是名副其實的光杆司令。他的運氣著實太差,才逃到上洛,被當地都尉王琰捕獲,當即被梟首示眾。

  人最容易犯的一個錯誤,就是看不清自己。像衛固、高幹等人,實力並不強大,為什麼要鋌而走險,走上一條不歸路呢?其中的原因,總在於自視過高。世上往往有兩種人,一種人是妄自菲薄,覺得自己什麼都不如別人;另一種人是過於自負,認為自己比誰都強。

  有一個人早就預見到高幹的失敗。

  這個人名叫仲長統。

  仲長統是個有智慧且博學的人,他遊學天下,來到并州。高幹聽得此人肚子有墨水,對他十分尊敬,推為上賓,不時向他請教,詢問天下局勢變化。過了些時日,仲長統發現高幹有很大的缺點,他直言不諱道:「您有雄心卻無雄才,好士卻不能擇人,應該要深以為戒。」

  高幹向來自以為是爭雄天下的英雄人物,豈料仲長統說他沒本領,心裡就來氣了。其實仲長統這樣說,無非是看到他那顆不安分的心,勸他要找準定位,別冒冒失失地做傻事。高幹顯然不領情:我敬重你,你居然瞧不起我,這是哪門子道理。於是乎開始冷落仲長統,仲長統知他必敗,便離開并州,遠走他鄉去了。

  高幹死後,袁氏的四州之地,即冀州、青州、幽州、并州,全部被曹操吞併,曹操統一北方之勢已定。只是袁尚、袁熙兩兄弟亡命烏桓,這兩人不除,曹操不放心。

  北伐烏桓,很快被提上議事日程。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