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大決戰拉開序幕
2024-10-09 00:50:59
作者: 醉罷君山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二月,袁紹發布討伐曹操的檄文,告示諸州郡,歷數曹操的滔天罪行,大兵壓境,駐屯黎陽。
在戰略上,袁紹屬於進攻一方,擁有十萬精兵,而曹操則是防禦一方。與袁紹相比,曹操的軍隊並不多,只有數萬人。
曹操發展多年,軍隊數量卻不多,這與他的精兵策略有關。
在那個戰亂時代,要拼湊一支軍隊並非難事,如荊州劉表便擁兵十萬,劉備逃出許都後,很快也擴充到數萬人。數量並不能說明什麼,如同黃巾軍一樣,動輒數十萬,卻沒有什麼戰鬥力。曹操寧可把人力用於農業生產,也不願拼湊烏合之眾,因為軍隊人數越多,吃糧餉的人也就越多。
這種精兵策略有優點,也有風險。一旦與強敵開戰,便面臨兵力不足的風險。譬如曹操以前的老巢鄄城,守軍只有七百人。曹操憂心忡忡,打算加派一支兩千人的部隊入防。守衛鄄城的程昱拒絕了,他向曹操上言道:「袁紹擁兵十萬,自以為所向無前,他若見我的兵力稀少,就會忽視我的存在,不會前來攻打。倘若派兵增援,袁紹必定要來進攻,到時城池必被攻陷。因此,增兵一點好處也沒有,希望主公別擔心。」
程昱能做出這樣的分析,是因為他看清了袁紹的戰略企圖。袁紹與曹操並不是要爭地盤,而是要爭奪朝廷的控制權。鄄城地處兗州,並非袁紹的戰略重點,屬於可攻可不攻的城池。若鄄城兵少,根本不能威脅袁紹,反倒是安全的,倘若增兵了,袁紹就非得拔除這個潛在的威脅。如果袁紹真的率十萬大軍前來,兩千人與七百人的守軍是一樣的,都不可能抵擋得住。
在這裡,我們不能不為程昱的膽略所折服。分析判斷是一回事,風險總是巨大的,一旦誤判,程昱的腦袋立馬要搬家。因此,程昱的主張不僅需要智謀,也需要超凡的勇氣。後來袁紹打探到鄄城守備空虛,果然置之不理,鄄城因弱而得以保全。曹操曾在賈詡面前稱讚道:「程昱的勇敢,要超過孟賁、夏育(古代著名的勇士)。」
白馬之戰拉開了中原大戰的序幕。
請記住𝓫𝓪𝓷𝔁𝓲𝓪𝓫𝓪.𝓬𝓸𝓶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袁紹進攻的首個目標是東郡,他派大將顏良率兵進抵白馬,與東郡太守劉延對峙。在沮授看來,顏良有勇無謀,不適合打頭陣,他勸阻袁紹說:「顏良心胸狹隘,雖然驍勇,卻不能獨當一面。」袁紹不理會沮授,依然我行我素。
曹操欲救援劉延,荀攸獻策道:「敵眾我寡,難以克敵制勝,必須要分散敵人的兵力才行。主公可率軍先行抵達延津渡口,做出要渡河攻擊袁紹後方的樣子,袁紹必定分兵西進。我們便可趁此機會掩襲白馬,攻其不備,顏良可手到擒來。」與袁紹相反,曹操從諫如流,依荀攸之計而行。
袁紹偵察到曹軍正在延津渡河,果然分兵前往阻擊。成功調動敵人後,曹操虛晃一槍,以輕兵疾進,直插白馬。在距離白馬十餘里時,顏良得悉曹操主力前來,大驚失色,趕忙列陣迎敵。曹操派出兩員猛將出擊,這兩人一個是張遼,一個是關羽。
張遼原是呂布手下悍將,呂布死後遂投降曹操;關羽是在下邳之戰中被俘的,曹操惜其勇武,不忍心誅殺,希望收為己用。關羽因此得以不死,暫且寄其籬下。曹操頗有籠絡人的手段,為了顯示自己用人不疑,他大膽使用張遼、關羽為先鋒。應該說,曹操是冒了一定的風險。如今劉備是袁紹的座上客,讓關羽領兵去打袁紹,萬一他臨陣倒戈怎麼辦?曹操敢這樣做,在於他了解關羽,關羽最重信義,信義高於生命。曹操對關羽有不殺之恩,有知遇之恩,關羽怎麼會臨陣倒戈、恩將仇報呢?
果不其然,關羽非沒有臨陣倒戈,反倒以漂亮一擊報答曹操的不殺之恩。白馬戰場,關羽勇冠三軍,如戰神降臨。當時他橫刀立馬,遠遠望見敵方陣營中旌旗飄飄,中央有華麗的戰車,車上還撐著傘蓋,料知是主將顏良,便策馬前奔,衝殺過去。就憑他一個人敢獨闖敵陣,這種勇氣,實不輸給任何一位春秋戰國時的武士。只見他手持長刀,策馬直踏敵陣,左劈右砍,如入無人之境,擋之者死,袁軍大駭。轉眼之間,他竟一鼓作氣衝到顏良跟前,顏良哪裡是武聖的對手,關公大刀砍下,顏良的腦袋就如同皮球一樣,在地上亂滾了。
我們常用「於萬軍之中取上將軍首級」來褒獎一個人的勇氣,而對武聖關公來說,他真真實實是在千軍萬馬之中,把敵方主將給砍了。
主將一死,袁軍大亂,紛紛鼠竄而逃。關羽幾乎是憑一己之力,就解了白馬之圍,讓袁紹損兵折將,遭到重創——無怪乎後人會對關羽的神勇大為拜服,對其加以各種神化。
此役之後,曹操考慮到袁紹很快又會捲土重來,便下令讓這一帶的民眾統統沿著黃河向西遷移。
心高氣傲的袁紹遭到當頭一棒,惱羞成怒,馬上下令大軍出發,渡過黃河,欲與曹操一決死戰。
沮授又一次勸阻道:「勝負變化之局勢,不可不詳加考察。依我之見,應該駐兵於延津渡口,並分派一部分兵力進攻官渡。倘若攻克官渡,大軍再渡河南下也為時不晚。若是早早南下,假使戰敗,就沒有退路了。」
袁紹打心眼裡不喜歡沮授,因為他的預言每每會成現實,豈非反襯自己的無能嗎?袁紹不信這個邪,自從被董卓逼出洛陽,他白手起家,如今據有四州之境,雄視天下,業績都擺在那裡,足以證明自己乃是英明領袖。沮授的話,袁紹一句也聽不進去,他要讓沮授瞧瞧他的本領,於是下令全軍南渡黃河。
沮授站在黃河岸邊,望河興嘆道:「上面的人驕傲,下面的人貪功,唉,悠悠的黃河水啊,我還有機會北返嗎?」他越想越悲哀,萌發去意,以生病為由,向袁紹遞交辭呈。袁紹不用沮授之謀,也不批准他離去,而是把他的軍隊統統劃撥給郭圖指揮。沮授被剝奪兵權,成為光杆司令,卻又不得不繼續追隨袁紹南渡。袁紹留著沮授,就是要讓這小子看看自己是如何打敗曹操的,讓他知道自己才是最有智謀的人。
袁軍渡過黃河,推進到延津以南。
曹操駐軍於南阪下,派偵察兵登高遠眺,觀察敵人動靜。袁紹的軍隊出現在水平線上,偵察兵來報:「可以看到五六百名騎兵了。」過了不久,又報導:「騎兵數量更多了,步兵則數不勝數。」
曹操穩坐不動道:「知道了,不必再報了。」
袁軍騎兵多達五六千人,而曹軍騎兵只有六百人,數量上居於絕對劣勢。自戰國後,騎兵逐漸成為野戰中最重要的兵種,戰鬥力要遠強過步兵。敵強我弱,曹軍將領多數主張應避敵鋒芒,先退回營地再商量對付敵人的辦法。
這時,遠處又出現一支車隊,原來是曹軍從白馬撤下來的輜重車隊。前面說過,白馬之戰後,曹操把當地居民統統西遷,這支輜重車隊所運載的就是老百姓的生活用品。見此情景,謀士荀攸眼中一亮,進言道:「正好可以以此作為誘餌讓敵人上鉤,怎麼能撤退呢?」這個主意與曹操不謀而合,以輜重車隊為誘餌,吸引袁軍前往截擊,只要敵人一分兵,曹軍就可以全力反擊,一鼓作氣擊敗之。
果不其然,袁軍大將文丑聽說曹操的輜重車隊將近,大喜過望,馬上派出精銳騎兵前往抄截。文丑想當然地認為,曹操為了保護輜重,必定會派兵增援,到時可一戰殲滅之。然而,文丑做夢都不會想到,車隊運載的根本不是軍資糧食,而只是普通生活用品罷了。
文丑把精銳騎兵派去搶奪輜重,正中了曹操之計,曹操當即下令出擊。於是曹軍傾巢而出,置輜重車隊於不顧,猛撲向文丑。是役袁軍大敗,大將文丑被殺。文丑與顏良號稱驍將,豈料戰爭剛開打,兩人都落得個身首異處的下場,實是不堪一擊。看到驍勇戰將都如此輕而易舉地被斬殺,士兵們無不膽寒,原本來勢洶洶的袁軍,一下子便如泄氣的皮球一樣蔫了。
在擊破文丑之役中,關羽仍表現神勇,再立殊功。不過,對關羽來說,這場戰爭令他內心矛盾,老大劉備就在對面的袁軍陣營。是要選擇舊主劉備呢,還是追隨新主曹操呢?對關羽來說,他永遠只有一個老大,便是劉備。
曹操知道關羽十分講義氣,正是這點讓他很欣賞。為了挽留關羽的人,更為了挽留關羽的心,曹操曾派張遼去做關羽的思想工作,因為這兩人有相似的經歷。當時關羽毫不含糊地對張遼說:「我知道曹公待我十分優厚,然而劉備對我恩重如山,我發過誓要與他同生共死,不可違背自己的諾言。我不會長久留在這裡,但在離開前,我會先在戰場立功以報答曹公。」
果不其然,關羽先是在白馬之役中斬殺顏良,後又大破文丑。敵方兩員大將均已斃命,關羽也算對得起曹操了。他踐行了自己的諾言,現在該去投奔大哥劉備了。關羽把曹操所賞賜的金銀財寶全部封起來,沒帶走一金一銀,留下一封書信後,不辭而別,騎上馬向劉備陣營飛奔而去。曹軍將領聞訊,想要去追,曹操嘆了一聲道:「算了,他也是各為其主,不要追了。」
其實曹操早看出關羽去意已決,不會久留於自己麾下。若是換作別人,部將心有異志,不能留之,勢必要除之,豈可為自己多一勁敵呢?然而,曹操卻捨不得殺關羽,一方面是惜才,一方面確為關羽的忠義精神所折服。
在曹操、袁紹大打出手時,其他大大小小軍閥們也要見風使舵,選擇立場。
對袁紹來說,壞消息傳來:幽州兩位重要軍政人物倒向曹操。這兩人,一個是烏桓司馬閻柔,他在烏桓、鮮卑等遊牧民族中有極高的威望;另一個是被朝廷委以「都督幽州六郡」的鮮于輔。鮮于輔、閻柔起兵討伐公孫瓚,曾得到袁紹的大力支持,按理說應該倒向袁紹才對。但是別忘了,曹操乃是代表朝廷,投靠朝廷,在道義上總是說得過去的。曹操不失時宜地對兩人加官進爵,閻柔被提拔為烏桓校尉,鮮于輔為右度遼將軍。在漢代軍制中,鎮守邊疆有四大巨頭,分別稱為度遼將軍、護羌校尉、烏桓校尉、使匈奴中郎將。閻柔與鮮于輔一躍成為邊疆最重要的軍政人物,倘若沒有挾天子的資本,曹操哪裡去弄這麼多的官銜呢?
對於曹、袁兩人的戰爭,除了極少數遠見卓識的人看好曹操外,絕大多數人還是看好袁紹。畢竟兵力就擺在那裡,袁紹占有絕對的優勢。
曹操控制下的郡縣出現恐慌與騷動。首先是汝南郡的黃巾軍頭目劉辟歸附袁紹,袁紹大喜,派劉備前往支援。劉備所到之處,各郡縣紛紛改旗易幟,宣布效忠袁紹。一時間,袁紹勢力大為擴張。
曹操控制下的郡縣紛紛背叛,實有深層原因。
挾天子固然在政治上占據制高點,但也有負面影響。首先是吃閒飯的人多,宮廷開支巨大,地方諸侯頂多象徵性地進貢,其他衣食住行都要靠曹操;其次要籠絡諸方,除了加官進爵之外,不免要附帶點薄禮,也是一筆費用;其三,以天子名義討伐不臣,戰事不斷,開支自然不少。
儘管曹操大力發展經濟,仍不免捉襟見肘,只得增加賦稅。史書上是這樣說的:「時操制新科,下州郡,頗增嚴峻,而調綿絹方急。」各種苛捐雜稅,令老百姓大為不滿。這也是袁紹一起兵,諸州郡就紛紛叛變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一片背叛朝廷的浪潮中,陽安郡卻巋然不動。陽安都尉李通並沒有隨大流,仍然高舉朝廷之旗幟。袁紹派人前往勸降,欲收買並委任他為征南將軍;非但是袁紹,荊州牧劉表也想蹚這渾水,同樣派人遊說李通,想與之結盟。對此,李通統統拒絕了。有人勸李通說,如今袁紹強大,應該歸附他。李通大怒,按劍斥道:「曹公英明蓋世,必定能一統天下,袁紹雖強,也只是當俘虜的命。我寧死也不會背叛的。」
儘管李通對朝廷忠心耿耿,拒絕叛變,可是苛捐雜稅著實令民眾心生怨氣。李通手下的朗陵縣令趙儼寫了一封信給尚書令荀彧,強烈要求朝廷減輕賦稅。荀彧把此意見轉達給曹操,曹操為了穩住陽安郡,下令把徵收的綿絹歸還百姓,是以百姓心安。這一政策十分重要,李通陸續打敗地方反叛武裝,平定淮、汝之地,對穩定曹操大後方起到重要作用。
仍有一個人令曹操十分不安,此人便是劉備。
劉備率一支軍隊支援叛軍,在汝、穎之間縱橫出沒,許都以南的郡守寢食不安。袁紹的主力部隊施壓於前,劉備的游擊隊襲擊於後,確實令曹操頭疼。
要不要分兵出擊劉備呢?有些將領認為兵力本就不如袁紹,若分兵攻打劉備,不能速戰速決,則形勢將十分不妙。曹仁卻說:「劉備指揮的是袁紹的軍隊,還未能磨合,現在攻打他,可一舉擊破。」曹操覺得有理,便把精銳騎兵部隊交給曹仁,曹仁果然馬到成功,一舉擊破劉備,收復叛亂諸縣。
劉備是有大志向的人,夾在曹、袁之間小打小鬧,未免屈才。敗回袁軍大本營後,他開始考慮自己的出路。袁紹非真英雄,劉備豈能看不出來?投靠他只是形勢所迫,要是這樣纏鬥下去,自己非拼光血本不可。最好的辦法,是離開袁紹,另謀出路。於是劉備找了個理由,遊說袁紹,表示自己願意前往荊州,說服劉表共同討伐曹操。袁紹深以為然,便把劉備的舊部交還他指揮,讓他再次南下。劉備又一次挺進汝南,與一支由龔都領導的變民武裝會合,人數也只有幾千人。曹操得悉劉備再略汝南,派部將蔡陽截擊,然而蔡陽一戰便被斬殺。
這邊劉備腳底抹油溜了,那邊袁紹集團內部還在為戰略選擇而爭議不休。
咄咄逼人的袁紹挺進到陽武,被解除兵權的沮授又一次進言:「我軍人數雖多,但戰鬥力不及曹軍。然而曹軍糧食少,且軍資儲備不及我軍,他們利於速戰速決,而我則利於持久作戰。應該要採取持久戰原則,假以時日,曹軍必被拖垮。」
儘管曹操推行屯田政策,取得巨大成效,然而一方面所轄郡縣紛紛叛變,另一方面為了安撫民心,不得不減輕賦稅,這便使得曹軍的糧食問題日益突出。
對於沮授的提議,袁紹一如既往地嗤之以鼻,不接受。他不僅想贏得戰爭,而且想贏得酣暢淋漓。
袁軍繼續向前推進到官渡,以沙丘為依託,連營數十里。針對袁軍的軍事部署,曹操同樣把軍隊一字排開,防禦線向兩側拓展,與袁軍對峙。
曹軍率先出擊,進攻袁軍營地,無功而返。於是曹操下令堅壁清野,不再主動出擊,以保全實力。
袁紹則使用塔樓戰術。他下令士兵堆起土山,修築塔樓,居高臨下以密集箭雨攻擊曹營。曹軍大吃苦頭,連在營內行走都得用大盾牌掩護。但是這種塔樓箭攻的戰術很快就失效了,曹操火速派工匠大造霹靂車。所謂的霹靂車就是投石車,投出的巨石把袁紹搭起的塔樓一一摧毀。
一計不成,袁紹再施一計,改用地道戰術。地道戰乃是袁軍所擅長的,當初袁紹擊破公孫瓚之役,便是採用地道戰術,這種戰術隱蔽性強,往往有出奇制勝的效果。但是曹操乃是一代名將,豈能讓袁紹鑽空子呢?作為反制手段,他命人在兵營內挖掘既寬且深的長溝,袁軍只要挖到這裡就暴露了,即使從地洞中爬出來,也難爬上溝塹,只能成為曹軍的射殺目標。
幾度交鋒下來,袁紹絲毫沒有占到便宜。
然而對曹操來說,比袁軍進攻更糟糕的問題是糧食開始緊張了。一方面袁軍攻勢如潮,一方面糧食不足,曹操深以為患,他寫信給留守許都的荀彧,商討撤軍回許都的計劃。曹操的想法是,以撤軍手段調動敵人,誘敵深入,再尋機殲敵。
很快,荀彧回信,明確反對退兵,他寫道:「袁紹重兵都集結於官渡,擺開架勢欲一決勝負。您以弱當強,如果不能取勝,勢必會被敵人所制,現在可以說是決定天下歸屬的關鍵時刻。袁紹這個人,能招羅人才卻不能用,而主公英明神武,輔佐天子,名正言順,誰人可以抵擋呢?」荀彧又舉了秦末戰爭的例子,當年劉邦與項羽爭奪天下,相持於滎陽、成皋一線,雙方糧食都極度緊缺,但誰也不肯撤兵,因為一旦撤軍,形勢就失控了。接著他說:「您的兵力只有袁紹的十分之一,卻能堅守半年之久,令袁紹無法深入。現在已經到了轉折點,只要堅持,戰局一定會有變化的,這是出奇制勝的良機,不可放棄。」
與袁紹的剛愎自用不同,曹操總能從諫如流,看了荀彧的信後,他決定堅守,等待戰機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