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堅:一個人戰鬥在反董前線
2024-10-09 00:48:38
作者: 醉罷君山
在關東軍虛張聲勢之時,有一個人卻是實實在在地投入到反董卓的戰爭中。
這個人便是孫堅。
我們可以把反董卓的陣營分為兩大類,其一是以袁紹為首的關東聯盟,包括韓馥、曹操、王匡、孔伷、劉岱、張邈、鮑信等;其二是一些獨立勢力,如袁術、孫堅等。
我們先來看看孫堅這幾年都做了些什麼事。
公元185年,孫堅追隨車騎將軍張溫討伐涼州的邊章、韓遂。當時董卓驕橫傲慢,孫堅建議張溫處死董卓以絕後患,張溫沒同意。從前線返回來,朝廷任命他為議郎,這也是個閒職。兩年後,長沙爆發農民起義,起義軍首領區星自稱將軍,聚眾萬餘人,攻城略地。朝廷緊急任命孫堅為長沙太守,鎮壓叛軍。
孫堅到了長沙後,並沒有馬上鎮壓叛軍,而是整飭吏治,淘汰了一批貪官污吏,起用了一批正直的官員。他的雷厲風行不遜於曹操,據史書載:「堅到郡,郡中震服。」
磨刀不誤砍柴工。孫堅很清楚,農民起義的一個重要誘因就是官逼民反,官府清正廉潔才是平亂的根本。果然,吏治清明了,農民起義軍的支持者便少了。孫堅親自指揮郡中將士,制定縝密的作戰計劃,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便擊破區星的農民軍,徹底平定長沙之亂。
在區星起義的同時,與長沙相鄰的零陵、桂陽二郡也爆發大規模農民暴動,當地郡守無力平亂。孫堅自作主張,親自率領長沙士兵越境作戰。
當時主簿提醒他:「零陵、桂陽二郡不在長沙太守的管轄範圍,擅自越境作戰,恐怕會獲罪。」
孫堅慨然答道:「我興兵越境攻伐,是為了保全鄰郡,倘若因此被朝廷責罰,我也問心無愧。」他果斷出兵,迅速肅清零陵、桂陽的叛亂。至此,長沙、零陵、桂陽三郡恢復秩序。朝廷非但沒有責備他的越權行動,反而大加表彰,封他為烏程侯。
那一年,孫堅三十二歲,正年富力強。
靈帝死後,董卓擅政,關東諸州郡興義兵,欲討伐董賊。孫堅想起當年自己力諫張溫處死董卓的舊事,不禁慨然嘆道:「張公以前若是聽我的勸告,朝廷怎麼會淪落到今天的地步呢?」
慨嘆歸慨嘆,責任還是要義不容辭地肩負起來。孫堅在長沙誓師勤王,率領隊伍奔向洛陽,討伐董賊。途中,他還幹了一件事:殺死荊州刺史王睿。
為什麼要殺王睿呢?
當初孫堅討伐零陵、桂陽二郡賊寇,立下汗馬功勞,連朝廷都封爵進賞。荊州刺史王睿卻很瞧不起孫堅,覺得孫堅不過是一介武夫,整天喊打喊殺的,簡直斯文掃地。有幾次,孫堅前去拜見刺史大人,王睿在言談舉止之間,總是有意無意地流露出蔑視。孫堅是個十分爭強好勝的人,很好面子,視聲譽重於生命,豈能吞下這口惡氣?
心高氣傲的王睿不僅得罪孫堅,與武陵太守曹寅也鬧得不可開交。王睿曾經一時衝動,揚言要殺死曹寅,這可把曹寅給嚇壞了。曹寅聽說孫堅誓師北伐董卓,他靈光一現,孫堅不是與王睿結怨了嗎,何不借刀殺人呢?
東漢末年,有一些州已經不叫刺史,而叫州牧,比如冀州牧、益州牧等。有一些州仍稱為刺史,比如荊州刺史、兗州刺史、豫州刺史等。一般說來,刺史的權力比州牧要小,但比郡太守要大一些。孫堅與曹寅都是郡守,擅殺刺史豈非以下犯上?
為了除掉荊州刺史王睿,曹寅精心炮製了一份朝廷特派巡視員的密函。東漢時代監察制度是很嚴密的,比如說刺史就是監察郡守,朝廷也時不時派出特派員巡視各州,收集官員違法亂紀的罪證。當時朝廷派光祿大夫溫毅巡查地方,曹寅便偽造了一份密函,以溫毅的名義交給孫堅。
這份偽造的密函里,寫的統統是王睿的種種罪行,並以朝廷的名義,密令孫堅誅殺王睿。
接到這份所謂的密函後,孫堅有沒有懷疑其真實性呢?說實話,他肯定是懷疑的。刺史這一級別的官員,乃是地方大員,身份不低,豈是一個朝廷巡視員說殺就可以殺的呢?這顯然不合常理。
可是孫堅對這道密函非常感興趣。管它是真是假,既可以除掉王睿這個混蛋,又可以把責任推卸得一乾二淨,豈不是一舉兩得?
孫堅馬不停蹄,率軍直奔王睿所在的城池。王睿聽說孫堅到來,覺得奇怪,便登上城樓,衝著孫堅喊道:「孫太守怎麼跑到這裡來了?」
孫堅回話說:「士兵們行軍日久,十分勞苦,所得的餉銀還不夠買衣服,特地前來向刺史討點物資。」
王睿一聽,也對,孫堅為了國家,興兵討伐董卓,他這個當刺史的,得表示一下支持才行。王睿下令打開城門,放孫堅的部隊進城。
城門一開,長沙兵團一擁而入。
王睿感到有點不對勁,居高臨下地質問孫堅:「你到底想幹什麼?」
孫堅冷笑幾聲,掏出密函,厲聲喝道:「接到使者的命令,要我將你就地處決!」
王睿這時才察覺到大事不妙,他面如土色,強撐著說:「我有何罪?」
孫堅殺心已起,不想跟他多廢話,便答說:「你犯了無知之罪。」
什麼叫無知之罪?朝廷有定這個罪嗎?
說實話,王睿雖然心高氣傲,看不起赳赳武夫,可是罪不當死。只是如今天下大亂,武夫自雄,有兵才是草頭王。王睿顯然沒有明白這個道理,孫堅說他無知,倒不是沒有道理。輕視他人,有時是要付出代價的。王睿見孫堅殺意已決,心知無可逃避,與其被殺,倒不如自行了斷,他喝下一杯金屑酒後,倒地身死。
王睿死了,孫堅終於出了一口惡氣。他沒有逗留,繼續揮師北進,沿途又收編了不少軍隊,到了南陽郡,部隊已經有數萬人之多。
人多當然是一件好事,可糧食供應卻成了大問題。
孫堅是個很有心計的人,他先給南陽太守張咨送上些禮物,張咨一看,對方與自己是平級,都是郡守,這個禮得回,便親自到孫堅兵營答禮。孫堅擺了酒席款待,酒意正酣時,便提出要向南陽郡「借」糧食。張咨心想,你在長沙當官,我在南陽當官,風馬牛不相及,借糧給你,豈非有借無還?
不借!他一口拒絕了孫堅的要求。
孫堅大怒道:「我等為朝廷清君側,你卻故意阻撓我行軍,令我不能如期討伐逆賊,該當何罪!」
此時,站在一旁的主簿上前道:「當斬!」
這個「斬」字一說出口,張咨嚇得魂飛魄散,還沒來得及反應,便被兩旁的刀斧手拖出帳外。不一會兒工夫,只聽得一聲慘叫,張咨已經人頭落地。
自出長沙後,孫堅連殺荊州刺史王睿、南陽太守張咨,毫無顧忌,令天下人聞之變色。南陽全郡震動,其他大大小小官員,哪裡敢違背孫堅的命令呢?孫堅想要的糧秣物資,很快就備足了。此時關東群雄與朝廷對峙,朝廷政令形同廢紙,各州郡擁兵自重,只有強權,沒有秩序可言。
備好糧秣,孫堅繼續前行,在魯陽與袁術會合。
自從袁術逃出洛陽,在南陽遭到太守張咨的排擠,只得待在魯陽小縣城裡,拉起討伐董卓的旗幟,與關東義軍相呼應。他心裡很鬱悶,要是老待在魯陽這個小地方,事業能有什麼起色?
正當此時,一個好消息傳來:孫堅殺了張咨!
袁術馬上意識到好運降臨了。
張咨一死,南陽就是一塊無主地,這裡豈不是成了自己的地盤嗎?不僅如此,他還想把孫堅這支數萬人的軍隊收為己用。老實說,現在的袁術挺落魄的,除了有顯赫的家族背景以及一個「後將軍」的虛銜外,幾乎一無所有。如今朝廷已經控制在董卓手中,袁氏家族遭滅頂之災,他的家族背景甚至也稱不上是優勢了。
只是,要想將孫堅的數萬人馬收為己用,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您還別說,袁術這人有頭腦,他打算和孫堅做個交易。
孫堅固然兵強馬壯,可是他缺少頭銜。郡守雖說官秩不低,卻也只是區區一郡之長,若想在全國的政治舞台上有更大的表演空間,郡守這個頭銜顯然不夠。既然孫堅有需求,袁術就可與之交易。正好此時豫州刺史孔伷病逝,袁術立馬上表朝廷,推薦孫堅擔任豫州刺史兼破虜將軍。
這個行為看似很不合理,大家想想,這時中央由董卓掌權,袁術、孫堅都是反董卓的,朝廷能批准嗎?其實袁術根本不需要朝廷的批准,他不過是做個樣子,如今中央的政令已經難以下達到地方,上完表後,也不管朝廷同不同意,反正孫堅就以豫州刺史、破虜將軍自居了。
這次交易令袁術與孫堅兩人皆大歡喜。孫堅撈了名,袁術則撈了利,整個南陽郡都成了袁術的地盤,孫堅在名義上也成了袁術的部下。
南陽郡成了反董卓陣營的一個據點,這令董卓十分不安,因為南陽距離洛陽不遠。董卓想收買袁術,便派少府陰修前往魯陽勸降。陰修一到魯陽,袁術二話沒說,立即將他逮捕,梟首示眾,與示旗幟鮮明的立場。
董卓聞訊大怒,派遣數萬人馬,直撲魯陽。
涼州兵團抵達魯陽時,孫堅正在魯陽城東郊為諸將領舉辦宴會,敵軍的忽然來襲讓全軍上下大為驚恐。
考驗一個將領心態的時候到了。此時若是亂了分寸,只怕就要潰不成軍,甚至被董軍殲滅在城外。
孫堅沒有表現出絲毫的驚慌失措,他穩坐在位置上,屁股都沒挪動一下,依然談笑風生,向諸將領敬酒。他手下的將領雖然十分慌張,可是主將都沒動,他們哪裡敢逃呢,只得硬著頭皮陪酒。孫堅一面繼續他的酒宴,一面命令士兵們做好戰鬥準備,嚴陣以待。等到全體士兵進入一級戰備時,他這才慢慢地站起身來,率領眾將士徐徐入城。
董軍見孫軍戒備森嚴,也沒敢輕舉妄動。
入城後,孫堅笑著對諸將說:「我剛才之所以安坐不動,是怕大家過於驚慌,一驚慌難免會發生混亂局面,那樣的話,我們恐怕永遠進不了城。」諸將聽後,對孫堅的沉著冷靜大為贊服。
董軍偷襲未成,只得悻悻而退。
冬去春來,時間已是漢獻帝初平二年(公元191年),正是春暖花開的季節,經過一個冬天的休整,孫堅的反擊開始了。
此時關東協軍早已作鳥獸散,可以說,孫堅是以一己之力對抗董卓。他的軍隊推進到梁縣以東,與董卓部將徐榮相遇。徐榮在漢末三國史上並非一個有名的人物,可這個人絕不簡單。上一次打敗曹操的正是此人。這次他居然又把孫堅打敗了,看來涼州兵團的戰鬥力,確實不是吹出來的。
孫堅敗得很慘,主力被徐榮擊潰,自己也落荒而逃。徐榮乘勝追擊,孫堅身邊只剩下十幾名騎兵,一旦被追上,只能束手就擒。想要在千軍萬馬中認出孫堅其實很容易,因為他頭上戴著一塊紅色頭巾,十分顯眼,涼州兵認準紅頭巾,緊追不捨。為了擺脫敵人的追擊,孫堅把頭巾解下,讓自己的親信祖茂戴上,沿著大路急馳。涼州騎兵把頭戴紅巾的祖茂當作孫堅,一路尾隨。孫堅趁機拐進一條小道,策馬狂奔,僥倖得以逃命。
祖茂呢?他居然也死裡逃生。
當時祖茂被涼州騎兵追得精疲力竭,心想照這麼下去,肯定難逃一死。此時他看到路邊有一片墳地,心生一計,跳下馬背,往馬屁股一拍,馬兒繼續向前奔馳。祖茂跑向墳場,故意把孫堅的紅頭巾系在一根柱子上,自己則找了個草堆躲起來。涼州騎兵遠遠望見紅頭巾,便衝著墳場奔來,到了近處,只見紅巾不見人,便思忖這定是孫堅的伎倆,他定是卸了紅巾,自個兒騎馬跑了。涼州騎兵繼續向前飛馳,很快跑得無影無蹤。就這樣,祖茂僥倖撿得一條小命。
第一次與董軍交手,便大敗而逃,孫堅內心頗為沮喪。
孫堅回營後,潰逃的殘兵敗將也陸續返回,全軍上下瀰漫著悲觀的情緒。這個時候,孫堅急需以一場勝利來挽回低落的士氣。對於董卓與涼州兵團,孫堅是相當熟悉的。當年他追隨張溫西征,涼州騎兵的驍勇善戰就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要打敗董卓,重點在於避強擊弱。
孫堅制定了一個新的戰略,避開精銳的徐榮兵團,把攻擊目標對準距魯陽百里之外的陽人。董卓急令東郡太守胡軫率地方部隊迎擊,為了減輕胡軫的壓力,他還派呂布擔任騎督,率領一支騎兵增援胡軫。
可這一次董卓著實幫了個倒忙。
按道理,胡軫是前線總指揮,呂布得聽從他的調遣。可是呂布自恃勇猛過人,又是董卓的親信,根本不把胡軫放在眼裡,我行我素。胡軫拿他沒辦法,兩人各自指揮自己的軍隊,根本無法協同作戰。
董軍內部指揮系統出現混亂,孫堅覷准這個機會,果斷髮動進攻。呂布雖然驍勇,奈何胡軫不配合,終究打不過江東之虎孫堅,一溜煙逃了。孫堅緊接著猛攻胡軫,胡軫哪裡是他的對手,被殺得鼠竄而去。
在此役中,孫堅勇不可當,陣斬董卓手下大將華雄。《三國演義》中繪聲繪色地描寫關公溫酒斬華雄,其實那只是虛構的故事,華雄實際上是死於孫堅之手。
陽人之戰,是群雄起兵反董以來取得的最大勝利。
正當孫堅打算一鼓作氣兵進洛陽時,意外發生了。
正所謂「功高震主」,孫堅打了大勝仗後,就有小人向後將軍袁術進讒說:「孫堅是一員虎將,倘若他真的攻下洛陽,將軍恐怕就再也控制不住他了。真可以說是去了豺狼,又來了虎豹。」「豺狼」說的是董卓,「虎豹」指的則是孫堅。
這話的殺傷力很大。
袁術與孫堅的上下級關係原本就十分脆弱,袁術只是以官職虛銜來籠絡孫堅,論軍事實力,他尚且不如孫堅。聽到小人的報告,袁術起了提防之心,他下了一道命令:停止對孫堅部隊提供糧草補給。
有軍事常識的人都知道,軍隊打仗,糧食補給就是生命線,沒飯吃怎麼作戰呢?孫堅得悉此事,大驚失色,連夜騎快馬奔回魯陽。見到袁術,他情緒激動地說道:「我和董卓之間沒有任何私人恩怨,我之所以這麼拼命,上則是為國家討伐逆賊,下則是為將軍報家門之仇(洛陽袁氏被董卓滅門)!可如今,將軍卻聽信讒言,懷疑到我頭上來了!」
一番話說得袁術面有愧色。
當初若是孫堅沒有殺南陽太守張咨,袁術現在還無立身之地呢。他非但沒有報答孫堅之恩,反倒在背後搞小動作,實在有失英雄本色。想到這裡,袁術趕緊賠笑道:「這都是誤會,我馬上下令恢復對軍隊的後勤供應。」
得到袁術的保證後,孫堅快馬加鞭趕回兵營。此時兵營里卻來了一位不速之客。
這名不速之客叫李傕,是董卓手下大將。
李傕是帶著秘密使命來的,這個使命便是策反孫堅。
不知董卓是怎麼想的,在此之前,他派往勸降袁紹的人被殺了,派往勸降袁術的人也被殺了,如今,他又派李傕來勸說孫堅易幟投誠。董卓對孫堅很了解,兩人曾在涼州共事過,董卓知道他有本事,想拉攏他。怎麼拉攏呢?董卓打算把女兒嫁給孫堅,與之結為姻親,再安排孫堅的親戚擔任刺史、太守。
李傕的話還沒說完,孫堅就虎目一睜,怒不可遏地說:「董卓逆天無道,若不夷他三族、懸首示眾,我死不瞑目!怎麼會跟他和親?」
還好,比起袁紹、袁術,孫堅更有英雄氣概,他不屑於殺死來使,把李傕給放回去了。
在討伐董卓的戰爭中,最積極的參與者就屬孫堅與曹操。他們二人之所以能成就偉大的事業,有一點是相同的,就是勇於任事,遇到困難也不退縮。
斥退說客後,孫堅率軍挺進到大谷關,距洛陽九十里。
董卓親自率領大軍迎戰,這兩個以前在西北戰場上的同僚,如今成了冤家對頭。雙方在皇室陵園一帶展開激戰。正所謂兩軍相遇勇者勝,首都洛陽就在眼前,孫堅兵團士氣高漲,如猛虎下山,而董卓這邊的心境就截然不同,他們早就做好遷都長安的打算,後路都準備好了,如何能有頑抗到底的決心?因此涼州兵團雖然剽悍善戰,卻沒有占到絲毫便宜。
在孫堅的猛攻之下,董卓的涼州兵團被打敗了。
董卓心想,反正洛陽已經燒得差不多了,就留座死城給你吧。他帶著殘兵敗將,向西引退,退到澠池,在陝縣一帶布防,把洛陽丟給了對手,同時派悍將呂布留下一部分人馬,監視孫堅行動。
孫堅手底下的那些士兵大多沒有到過首都,他們興奮地踏入洛陽城,卻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傳說中的繁華帝都,宛若一座殘敗的廢墟。沒有金碧輝煌的宮殿,有的只是殘垣斷壁;沒有熙熙攘攘的人群,有的只是滿地橫七豎八的屍體。除了一些饑民,整個城市空蕩蕩的,幾處未滅的火堆升起裊裊青煙,不時有烏鴉在上空盤旋,啼鳴聲令人毛骨悚然。
洛陽城完全被毀了,不是毀於兵災,而是毀於董卓的殘暴。
攻占洛陽,並不意味著勝利。
在洛陽城附近,呂布的軍隊仍是一大威脅。稍事休整後,孫堅對呂布發動攻擊。雖然《三國演義》中把呂布描寫得所向披靡,但孫堅也算得上是他的克星了。繼陽人之戰後,呂布再次被孫堅打敗,只得向西鼠竄。
儘管屢戰屢勝,孫堅的部隊也已疲憊不堪,想要一鼓作氣攻到長安,並不現實。孫堅很聰明,強攻不行,我派人騷擾你還不行嗎?他派出幾支部隊,襲擾新安、澠池,讓董卓不得安寧。
董卓知道遇到對手了。他對親信劉艾說:「我不擔心袁紹那些關東叛軍,他們屢戰屢敗,對我怕得要命,料想也無所作為。只有孫堅這小子有點能耐,頗能用人,你去告訴諸位將領,對這小子提防點。」
對於孫堅在兵略上的才華,董卓早就心中有數。
還記得當年西征韓遂、邊章的事嗎?
當時孫堅曾經建議周慎切斷韓遂、邊章的運糧通道,讓敵人不攻自破。這個建議,周慎沒有聽進去,董卓對此卻印象深刻。回想起舊事,他不禁心生感慨:「當年孫堅只不過是個佐軍司馬,在兵略上的見解卻不在我之下,確是可用之才。若是周慎採納他的建議,涼州之亂早就平定了。只是他跟隨袁術那傢伙,早晚會被害死。」
從董卓的話中,可以看出他對孫堅是又恨又惜。
論兵略,董卓遠不及皇甫嵩,但他也不是平庸之輩,畢竟他早年追隨名將張奐左右,多多少少學到些兵法謀略。他看不起袁紹、袁術這些浪得虛名之徒,認為他們名不符實。他對孫堅卻是另眼相看,頗有愛才之心,還曾派李傕前去勸降。
只是道不同不相為謀,朋友是做不成的,他們只能成為敵人。
為防孫堅西進,董卓加大了守備力量,派東中郎將董越駐守澠池,中郎將段煨駐守華陰,女婿牛輔駐守安邑。自己則返回長安,繼續當太上皇。由於董軍戒備森嚴,洛陽城又無險可守,孫堅遂撤回大本營魯陽休整。
戰爭進入相持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