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劭評曹操:英雄還是奸雄?
2024-10-09 00:48:10
作者: 醉罷君山
真正的英雄,往往突破常規,趨於極端。
所謂趨於極端,就是不循規蹈矩,行人之所不能行,為人之所不敢為。腳踏在大地之上,心卻翱翔於九天之外。他們有雄心,有毅力,果敢而有決斷力,故而能把握轉瞬即逝的機會。他們的人生道路從來不是平坦的,但他們始終能堅定不移地朝著既定的目標奔去。
我們總以為英雄是成功者,事實上他們遭到的失敗不可勝數,平庸的人生或許不曾有過失敗,但也不會擁有成功。
我們且來看曹操、孫堅、劉備三人是如何踏上英雄之路的。
先來說說曹操。
在三傑之中,曹操的出身最好,他是富二代、官二代。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𝖇𝖆𝖓𝖝𝖎𝖆𝖇𝖆.𝖈𝖔𝖒
他的父親叫曹嵩,是大宦官曹騰的養子。
宦官本來地位低下,自從東漢中期始,宦官多次幫助皇帝發動政變,故而權力日益增長,封侯的現象十分普遍。可是宦官沒有子女,死了之後,其爵位、財產無人繼承。公元135年,漢順帝出台一個破天荒的政策,允許宦官的養子繼承爵位、財產,從此以後,宦官收養子的現象就變得十分普遍。
曹騰是東漢非常重要的一名宦官,曾經侍奉過四位皇帝,深得漢順帝的寵幸。他也是謀立漢桓帝的關鍵人物,因為擁立皇帝有功,被封為費亭侯,升任大長秋(負責皇后長秋宮的大太監),權力很大。從史料的記載來看,曹騰這個人,並無太多劣跡,在大太監里算是比較正直的一個人。
曹嵩是曹騰的養子,來路不明,《三國志》里稱「莫能審其生出本末」,就是說不知曹騰是從哪抱養來的。有人說曹嵩是曹騰的侄兒,也有人說他原本是夏侯家的。有了曹騰這麼個大靠山,曹嵩的仕途一路順風順水,到了桓帝末年,他當上了司隸校尉。
熟悉東漢史的讀者對司隸校尉這個官職應該不陌生,其職責乃是監察京師一帶百官,手握生殺大權,東漢許多著名人物,包括李固、李膺、陽球以及後來的袁紹、曹操,都擔任過司隸校尉。
曹操便出生在這樣的官宦之家。他從小衣食無憂,沾染了不少紈絝子弟的壞作風。他還渴望遊俠的生活,《三國志》里說他「任俠放蕩」,只是遊俠沒當成,痞子習氣倒日漸增長。他老爹曹嵩是個大忙人,對他無暇理會,所以管束他的重任,便落在了其叔父身上。
他叔父是個刻板的人,總是把小阿瞞(曹操小名)的劣行一五一十地匯報給曹嵩。小阿瞞不喜歡這個叔叔,很想給他一點顏色瞧瞧,只是自己年齡還太小,如何報復?
他想了很久,終於機會來了。有一天,他在路上遠遠看見叔父走過來,便裝出口歪眼斜的樣子,叔父見狀感到奇怪,便問道:「你怎麼了?」小阿瞞吃力地答說:「我中風了。」叔父心裡焦急,趕緊將此事告知曹嵩。
曹嵩大吃一驚,當他見到兒子時,卻愕然發現小阿瞞一點事也沒有。沒想到小阿瞞乘機誣告叔父:「我本來就好好的,只是叔父看我不順眼,故而說我壞話。」曹嵩當然情願相信自己兒子的話,後來便對弟弟的小報告不理不睬了。
曹操小小年紀,就想出這樣的辦法,往壞處說,叫喜歡搞陰謀;往好處說,叫善於洞察人性的弱點。人都有弱點,只是有些人藏得深,有些人藏得淺。洞悉他人的弱點,就能控制他,進而打敗他。曹操是富二代、官二代,富貴者的優勢顯而易見,打小時候起,他便能接觸到形形色色的人,特別是官場上的人,看多了,聽多了,就洞悉了遊戲規則。
古代社會與當代社會一樣,對曹操這種富二代公子哥的浪蕩行為沒有好感。文武百官都知道曹嵩有這麼一個兒子,大多數人對他都嗤之以鼻,不認為這傢伙有什麼翻江倒海的能耐,但有一個人不這樣看。這個人叫橋玄,乃是東漢晚期政壇上的一個重量級人物。他當過司空、司徒、太尉(這三個官又稱為「三公」,是朝廷中最具實權的三個職位),是當之無愧的國家重臣。
橋玄見多識廣,對識人有一套本領,他看出曹操表面上放蕩不羈,實則有過人的才華。比如說,曹操動的時候活蹦亂跳,靜下來時,卻能博覽群書,特別對兵法情有獨鍾。他收羅了自春秋戰國以來的各家兵法書,專心致志地研讀。他不僅讀書,還抄書,不僅抄書,還擇其精要,批寫注文。後來,曹操還細注了《孫子兵法》,並把自己的心得體會寫入書中。
《孫子兵法》是古代兵學經典,注者甚多,在古代彙編有《十一家注孫子》,其中曹操注本當屬最有價值。其他注者多是學者,沒有實戰得來的經驗,而曹操本人就是第一流的名將,對兵法有更深刻的見解。同時,該注本也是研究曹操軍事思想的珍貴資料,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
曹操還能寫一手好文章,詩文水平堪稱一流,這不是一個普通的浪蕩公子所能做到的事,得有真才實學才行。
當然,在整個社會充滿危機的時代,一個人光有知識、文才是不夠的。倘若戰爭爆發,就是武夫爭雄,手無縛雞之力的人勢必無法領袖群倫。曹操打小對行俠仗義的江湖精神十分仰慕,學了一身好本領,體格強壯,武藝高強。可以說,曹操就是個文武雙全之人,頑皮搗蛋只是他隱藏內在雄心的煙幕彈罷了。
有一天,橋玄見到曹操,說了一句令曹操終生難忘的話:「天下就要大亂了,若沒有不世之才,不能拯救天下。能夠安邦定國的人,大概就是你了。」(天下將亂,安生民者其在君乎!)
此時的曹操未滿二十歲,也沒有幹過什麼轟轟烈烈的事情,卻得到「三公」橋玄的讚賞與肯定,他受寵若驚。我們可以說橋玄是慧眼識英雄,也可以說這是激勵曹操的一種手段,在他內心深處埋下一粒潛意識的種子,讓他樹立更高遠的人生目標。
橋玄還給了曹操一個建議:「你現在還沒有什麼名氣,應該先去結交許劭。」
許劭在當時可是一個赫赫有名的人物,他的本領就是點評當世人物,每月一評,初一發布,故而被稱為「月旦評」。其實就是東漢晚期上流社會搞的一個「娛樂節目」,就像現在鋪天蓋地的歌手選拔節目一樣,許劭就是節目的評委。每到月末,大家都眼巴巴地等待許劭出爐新的品評報告。得到許劭好評的人,自然名聲大噪,身價百倍,出人頭地的機會就大大增加了。
橋玄要曹操去結交許劭,就是想讓他通過這位品評大師的推介,以最快的速度撈取名聲。
曹操果然去拜訪許劭了,他的目的並不是想藉此成名,而是想聽聽品評大師對自己的真實看法。
剛開始,曹操又是送厚禮,又是言辭謙恭。許劭不知出於什麼緣故,並不喜歡他,甚至有點鄙視他、厭惡他,拒絕評判。不過許劭在看人上確實有獨到的眼光,他看出曹操這個人不簡單,有氣場、有能量、有野心。
曹操起初對許劭恭恭敬敬的,但許劭的態度激怒了他——軟的不行,就來硬的。他便採取恫嚇、威脅的手段逼問,許劭只得答道:「君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還有另一種說法是:「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以上兩種記載,看起來似乎差不多,其實意思差別很大,甚至截然相反。
第一種說法是說曹操在和平時代是奸賊,在亂世是英雄;第二種說法則說他在和平時代是能臣,在亂世是奸雄。
注意,這個「奸」的位置是不同的。我比較傾向於第一種說法(也就是《後漢書》里的說法)更接近許劭的原話。史書上說,曹操聽後大喜過望,告辭而去——這時有識之士都已看出東漢氣數將盡,亂世將來,所以曹操聽許劭說自己將是「亂世之英雄」,當然心滿意足;試問有哪個人被稱為「奸雄」還能興高采烈呢?
橋玄與許劭的話,讓曹操立下了一個遠大的目標:要成為蓋世英雄。
人的才能固然是成就事業的前提,但這種才能倘若沒有明確的目標與之匹配,最終還是會一事無成。
幸運的是,曹操在青年時代便確定了與他的才能相得益彰的人生目標。
曹操二十歲時(公元174年)正式踏上仕途。
這一年,他因舉孝廉而為郎官。舉孝廉是漢代選拔官吏的一種制度,就是由各地向朝廷推薦有孝行、廉潔自律之人為官,當然這種制度後來也流於形式。不久後,曹操出任洛陽北部尉,負責首都北部的治安。別看曹操不過是個二十出頭的小青年,他很快以雷霆手段聞名京師。
洛陽乃是東漢首都,官宦豪強富商雲集,這些人都是有權有勢,不好得罪的。在曹操就任前,前幾任治安官都不敢輕易去觸犯豪強,因而首都北部地區治安很差。
曹操在辦事廳門口左右兩側各掛十來根五色大棒,有人違法犯禁,不論是誰,只要是他職權內管得著的,一律嚴辦。有些人自恃有豪強達官撐腰,仍舊我行我素,無法無天。不過這次他們大錯特錯,曹操大開殺戒,五色大棒無情掃去,將這些人棒殺棍下。
他甚至敢於挑戰當時一手遮天的宦官勢力。
漢靈帝有個寵愛的宦官,名為蹇碩,蹇碩有個叔叔,自恃宮中有人,有一回犯禁,落在曹操手上。要知道曹家與宦官關係非同一般,可曹操毫不給面子,依例棒殺了蹇碩的叔叔。京師豪強聞之,莫不膽戰心寒,誰也不敢在曹操治下的轄區干非法勾當。
有人會問,曹操得罪這麼多人,難道就不會遭到打擊報復嗎?
沒錯,有許多人想置曹操於死地。只是曹操是有背景的人,他的父親是當朝大官,身為「三公」的橋玄十分器重他,在宦官里也有不少曹騰的舊屬,要整死曹操可不是容易的事。怎麼辦呢?這些豪強最後想了個主意:不如給曹操升個官,把他調出京城。就這樣,大家紛紛上書,說曹操政績卓著,應該升遷。於是朝廷把曹操遷為頓丘縣令,相當於從縣級公安局長升為縣長。
正當曹操躊躇滿志時,卻因受到一起事件的牽連而丟了官。
原來曹操有個堂妹夫名叫宋奇,宋奇的妹妹正是漢靈帝的正娶夫人宋皇后。這本是一樁攀龍附鳳的婚姻,但是東漢的宮廷鬥爭比現在電視劇裡面演的還要殘酷,這位宋皇后並不受皇帝的寵愛,其他寵妃便趁機與宦官聯手,誣告宋皇后在宮中搞巫蠱。
「巫蠱之術」就是一些旁門左道,是皇帝最忌憚之事。在漢武帝時,「巫蠱之禍」最為慘烈,死了數萬人,包括太子、公主、宰相在內。漢靈帝本來就不喜歡宋皇后,又聽聞她搞巫蠱,大怒之下廢了皇后,宋氏一家遭到了族誅的悲慘命運。曹操是宋奇的妻舅,兩人關係又不錯,於是受到牽連,縣令也當不成了。
這是曹操生平遭遇的第一次大挫折。
丟了官後,曹操回到老家譙縣,過了幾年清靜的生活,讀讀書,練練拳腳,耍耍棍棒刀槍。幾年後,公元180年,皇后巫蠱事件風平浪靜了,朝中有人便舉薦曹操,說他熟悉古書典籍,有學問。於是曹操重新回到京城,當了一名議郎。
議郎是個閒職,據史書所載:「掌顧問應對,無常事,唯詔令所使。」用現在話說,就是一名顧問,平常清閒無事,沒有實權。
剛開始時,曹操一腔熱血,向皇帝提出不少建議。只是漢靈帝本來就是個昏君,熱衷於聲色犬馬,對政事不太關心,朝廷的腐敗日甚一日。曹操知道自己位卑言輕,又沒有實權,沒有能力改變現狀,索性不再進言。但他知道,如此腐敗的政治,終究無法日日笙歌,大動盪隨時會來臨,他必須做好應對的準備。
果不其然。四年後,黃巾起義爆發了!
曹操卸去文服,換上軍裝,以騎都尉的身份,參加了討伐黃巾軍的戰爭。
潁川之役中,在朱儁兵敗、皇甫嵩被圍的不利情況下,曹操果敢地率領一支軍隊前往解圍,與皇甫嵩里外夾擊,大破黃巾軍。在此之前,曹操雖熟讀兵法,卻沒有實戰經驗。黃巾戰爭給了他實踐兵法思想的機會,日後他用兵果斷、敢於兵行險招的特點,在潁川之戰中已初見端倪。如果說《孫子兵法》教給他軍事的基本原則,那麼皇甫嵩則教會他如何活學活用、如何因勢利導。
這是他軍事生涯的起點,這一年,曹操三十歲。
由於鎮壓黃巾起義有功,曹操升遷為濟南相。
濟南是濟南王的封國,濟南相是封國的行政長官,管轄治下的十來個縣。當時濟南的吏治十分糟糕,地方官員貪贓枉法之事比比皆是——正所謂上樑不正下樑歪,連首都洛陽都黑暗腐敗,遑論地方呢?歷任濟南相知道不好管理,索性睜一眼閉一眼,加劇了吏治的敗壞。
曹操即將赴任的消息傳出後,濟南大大小小的官員無不面如土色——曹操任洛陽北部尉時的霹靂手段令他們記憶猶新,有些人主動請辭,有些人離開濟南,竄入其他郡縣,避曹操如避瘟神。
果然,曹操到濟南後,再次展露其不畏強權的英雄本色,連上奏章,一口氣罷免了八個長吏。在他的鐵腕治理下,濟南「政教大行,一郡清平」。
雖然曹操政績不凡,但他得罪的人太多了。他擋人財路,擋人官路,不管到哪裡,都不受貪官污吏們的歡迎。而貪官污吏又太多了,大家想辦法把曹操擠出濟南,於是曹操被調到東郡當太守。
一向洞察力敏銳的曹操很快嗅出一股濃重的硝煙味,與十年前相比,他雖然仍保持昂揚的鬥志,但更加成熟老練。這十年是帝國迅速衰落的十年,皇帝甚至給朝中職位標上不菲的價格,公開拍賣,這無疑把清廉忠直之臣排除在權力核心之外,帝國頹勢已難挽回。
曹操不能不仔細考慮自己的前程,他有才華有能力,但並非愚忠之臣,若是前往東郡就任太守之職,勢必又要得罪一批權貴。就算他不計自己的安危,也不能不考慮曹家可能面臨的災禍。
思來想去,曹操最後下定決心:俺辭官不幹了,回老家去。
他藉口身體有病,不到東郡就任,返回老家譙縣。
曹操在縣城外蓋了一座房子,過上閒雲野鶴的生活。生活雖閒,內心卻一點也不閒。春夏時節,他躲在家裡讀書;秋冬時節,他外出遊獵,強筋健骨。其實曹操並非想遠離塵囂,亂世已來臨,哪裡有一個地方能躲避呢?他只是蟄伏,身在譙縣,眼睛卻無時無刻不打量著世界。
他知道,機會一定會到來,磨刀不誤砍柴工,耐心是必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