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沒幾年,唐高祖李淵為什麼想遷都?
2024-10-09 00:24:02
作者: 唐俑
歷史上曾有一個民族很有意思,打得贏就繼續打,變本加厲地來侵犯,打不贏就趕緊求和,然後積蓄力量捲土重來,一旦吃了敗仗又趕緊求和,如此反覆不斷。這個民族就是突厥族。
不習慣這種行事風格的人一定很奇怪:竟然還能這樣?好意思嗎?有什麼不好意思的,人家不以為恥反以為榮——我這是能伸能屈的大丈夫,你不屑這樣,只能說明你傻。
隋朝就吃過這種苦頭,隋朝滅亡後,接下來是唐朝。當時的突厥人頭領是頡利可汗,東突厥汗國最後一任可汗。
據《新唐書》,頡利可汗名叫咄苾,是啟民可汗第三子,處羅可汗的弟弟。武德三年,處羅可汗去世了,本該其子奧射設繼位,但處羅可汗之妻義成公主(隋朝的和親公主)認為奧射設又丑又弱,而時為軍事統帥的咄苾還行,就讓奧射設哪裡涼快哪裡待著,立咄苾為可汗,號頡利可汗。
頡利可汗繼位時,雖然唐王朝建立三年了,但遠未統一,到處都是割據勢力,竇建德、薛舉、劉武周、梁師都、李軌、王世充等群雄,都臣服於突厥,可見其勢力之大。
阻止唐王朝統一,便成了頡利可汗令唐高祖李淵最頭痛的事情。憑藉兵強馬壯,頡利可汗年年侵擾唐朝,同時對唐朝大肆敲詐勒索,「求請無厭」,天下初定的李淵除了有啥給啥,別無選擇,但即使是這樣,也無法滿足其貪婪之心。頡利可汗阻止唐王朝統一還有一個目的,那就是效法北魏道武帝入主中原——你若統一了,還有我的戲嗎?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𝖇𝖆𝖓𝖝𝖎𝖆𝖇𝖆.𝖈𝖔𝖒
據《舊唐書》等記載,武德四年,頡利可汗就給了唐朝一個下馬威,他親率一萬多人,與歸附突厥的馬邑人苑君璋的六千多人,聯合攻打雁門。雖然被定襄王李大恩擊退,但頡利可汗卻耍起了無賴,把唐朝使者漢陽公蘇瑰、太常卿鄭元璹、左驍衛大將軍長孫順德等人抓了,李淵以牙還牙,也扣留了突厥不少使者。
頡利可汗見占不到便宜,便轉而入侵代州,雖然打敗了行軍總管王孝基,並穿越了延州要塞,但此次「試探」,也使他領教了唐軍的厲害。掂量了一下敵我雙方的斤兩後,頡利可汗害怕唐軍反擊,自己吃虧,主動把抓走的人送還唐朝,請求和解,還獻魚膠為禮。魚膠這玩意兒可是「八珍」之一,與燕窩、魚翅齊名,他把這玩意兒獻給李淵,可不是給他做菜吃的,而是兩國和解後,用來粘牢兩國關係的,儘管他知道這玩意兒不是膠水。
那時候的李淵,還不知道突厥人有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求和這個套路,真以為是調皮的孩子學乖了,不但「來而不往非禮」地放還了對方的人,還用物質獎勵的方式,對頡利可汗的「迷途知返」點了個贊——高祖嘉之,放其使者特勤熱寒、阿史德等還蕃,賜以金帛。
上次擊退過突厥人的定襄王李大恩,卻建議李淵趁突厥發生饑荒之機奪取馬邑,李淵說好吧,這倒是個機會,那麼你就和殿中少監獨孤晟一起,先弄死苑君璋那個認賊作父的龜兒子吧。沒想到獨孤晟誤期,未能及時趕來會合,李大恩不敢獨自進兵,把部隊駐紮在新城,結果被頡利可汗與劉黑闥包圍,李大恩戰死,還損失了數千士兵。在新城占了便宜後,頡利可汗等人乘勝攻打忻州,卻被左武衛大將軍李高遷擊敗。頡利可汗又玩老套路,此地不歡迎爺,自有地方歡迎。他親率十五萬人馬,轉而進入雁門,攻打并州、汾州、潞州,搶了五千多人後,又去劫掠原州、靈州等地。
沒想到這一次捅了馬蜂窩,把李建成和李世民都「驚動」了,他們分別兵出豳州道和蒲州道迎擊,其後部又被右武衛將軍李子和掩殺。害怕碰到李世民的頡利可汗,在汾東被幹掉五百多人、損失兩千匹馬,在汾州損失了五千人馬,在弘州損失幾千馬匹、駱駝後,聽說李世民要來,慌忙溜之大吉。
老實了不到一年,武德六年,頡利可汗就與劉黑闥、苑君璋等人一起,再次侵擾唐朝定、匡、原、朔等州。雖未造成大麻煩,但邊境總是被騷擾,李淵煩得要命,做什麼都靜不下心來,更無法集中精力搞建設,迫使他不得不「舍」出兩個最能幹的兒子李建成和李世民,屯守北部邊陲。
這兩位的厲害,頡利可汗心中是相當有數的。雖然沒有跡象顯示他們有反攻突厥的打算,但為了避免這個可能,他又向唐朝請和,並把剛奪走的馬邑還給了唐朝。正當李淵以為可以鬆口氣時,沒想到第二年這傢伙又來了,先是親自帶兵攻打原、朔二州,又與苑君璋沆瀣一氣,合攻隴州以及陰般城,并州也遭攻擊。
一時間,原州、朔州、忻州、并州等地,到處出現突厥兵和苑君璋的軍隊,上述各州慘遭擄掠、騷擾,日夜不得安寧。當年八月,甚至發展到突厥人舉國入侵,而且頡利可汗親自打頭陣,從原州一路南下。此次危機,雖然被李世民利用頡利可汗與突利可汗(頡利可汗任命的小可汗)的矛盾化解,但年年遭突厥人侵擾,朝廷不得不動用大量人力物力對付,把李淵搞得都快崩潰了。
有什麼辦法能夠避開這個禍害就好啦!還真有人想到了這樣的辦法,至於是誰,《新唐書》未透露其大名,只是記載了這件事。那人對李淵說,突厥人不停地來搞事,是因為這地方有府庫和美女,我們如果離開長安(把府庫和美女帶走),他們就會死心啦。離開長安,這不是遷都嗎?這麼大的事,李淵竟然不與大臣們商量就不假思索地說,這個可以,而且真的派中書侍郎宇文士及,翻過終南山到樊、鄧一帶去考察、選址。
對於李淵的決定,眾大臣也都贊成。看來他們也被突厥人搞得頭大,覺得離這個禍害越遠越好,只有李世民堅決反對:「有邊患是正常的,自古以來哪個朝代沒有邊患?可是你們聽說過有邊患就遷都的朝代嗎?反正我沒聽說過。如能給我幾年時間,我一定能把頡利可汗那小子生擒活捉!」這個老二的本事,李淵心中也是相當有數的,他相信他能做到,便打消了遷都的念頭,並將當初因崇尚文治而撤銷的十二軍,重新組織並操練,專門用來對付突厥人。
時間一晃就到了貞觀四年,又經過無數次拉鋸似的交鋒,頡利可汗終於玩過了頭,當實力已不如從前的他又想玩兒求和的老把戲時,被討賊總指揮李靖趁機襲擊,頡利可汗隻身一人逃走,途中被行軍副總管張寶相抓了活口,東突厥也宣告滅亡。
頡利可汗被押送到長安,唐太宗李世民對他可謂仁慈之至,不但賜以田宅,還授了他一個右衛大將軍的官職,養了他和他的家屬整整四年,直到貞觀八年,頡利可汗死於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