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有趣得讓人睡不著的大唐史> 一個盜墓者的奇遇:盜掘武則天乾陵時,天象突變

一個盜墓者的奇遇:盜掘武則天乾陵時,天象突變

2024-10-09 00:23:50 作者: 唐俑

  史上因盜墓,而不是因其他事跡而青史留名的,除了溫韜沒有第二個。

  溫韜,後改名李彥韜,五代時梁國人,出生於今陝西耀縣,曾任耀州、崇州、裕州等地節度使,鎮轄關中地區。

  據《新五代史》記載,溫韜小時候就喜歡偷盜,並一直保持著這個愛好,長大了繼續偷盜,只不過偷雞摸狗再也滿足不了他的欲望了,盜墓,不但成了他長大成人之後的最大愛好,他甚至還以此為第一職業。

  民間有個傳說,說是溫韜從娘肚子裡剛掉出來,一顆「匪星」就從天而降,而且剛好落在昭陵所在地區的嵯峨山,這也是他後來與唐朝皇陵如此「有緣」的原因——在長安擔任行政長官的七年中,關中地區幾乎所有的唐朝皇陵,都被他盜了個遍:「韜在鎮七年,唐諸陵在其境內者,悉發掘之,取其所藏金寶……」

  本書首發𝚋𝚊𝚗𝚡𝚒𝚊𝚋𝚊.𝚌𝚘𝚖,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舊五代史·溫韜傳》和《資治通鑑》同樣記載了他的惡行:「唐諸陵在境者悉發」「華原賊帥溫韜聚眾,唐帝諸陵發之殆遍」。

  據有關史料,溫韜是史上盜掘帝王陵最多的人,僅唐朝位於關中的「關中十八陵」,就被他盜了十七座!這傢伙不但是史上盜掘帝王陵最多的人,也是為害最大的盜墓者,因為他雖然熱衷於盜墓,卻不識貨,除了金銀珠寶,其他什麼都看不上。那些極其珍貴,比金銀珠寶價值大得多的文物,比如古籍、字畫,在他眼裡都如糞土一般,棄之如敝屣。

  昭陵,唐太宗李世民與文德皇后長孫氏的合葬陵,是唐朝「關中十八陵」中規模最大的一座,占地200平方公里,僅陪葬陵就有180多座,也是陪葬陵最多的一座。除了規模宏大,昭陵還是最堅固的一座陵墓,但仍然未能逃脫溫韜的魔爪,當他挖開墓道,從墓道進入墓室,看到的是富麗堂皇、可與人間媲美的「宮室」——「中為正寢,東西廂列石床,床上石函中為鐵匣,悉藏前世圖書。鍾、王筆跡,紙墨如新……」後人據此推測,這個「鍾、王紙墨」的「王」,指的就是東晉大書法家、有「書聖」之稱的王羲之。

  看到「鍾、王筆跡,紙墨如新」這樣的字眼,我們有理由相信,困擾了人們一千多年的一個大謎團,終於被揭開了!這個謎團就是:為什麼王羲之名作《蘭亭集序》的真跡,突然從這個世界消失了?

  眾所周知,李世民酷愛書法,他自己也是個水平極高的書法家,在書法史上的地位也不低,為唐代書法的繁榮還做出過不小的貢獻,非常重視文化建設的這個皇帝,對書法也是大力提倡,甚至還在貞觀元年辦了個書法培訓班,「詔京官職事五品以上子弟嗜書者二十四人,隸館(弘文館)習書,出禁中書法以授之」。

  作為一個書法家,李世民學的就是王羲之,他做夢都想得到王羲之的精品力作《蘭亭集序》。然而這幅絕世精品,卻在浙江永欣寺僧人(王羲之第七代孫僧智永嫡系的再傳弟子)辯才手裡,哪怕李世民以皇帝身份高價購之,辯才也不肯割愛,還謊稱在戰亂中丟失了,只給了李世民《千字文》等兩三幅王羲之作品。這些作品雖然都是王羲之真跡,但怎能與《蘭亭集序》相比?李世民的失望,可想而知。

  這種時候,為領導分憂的下屬就有用武之地了,宰相房玄齡說,領導別著急,臣推薦一個人,讓他想辦法。房玄齡推薦的這個人,是監察御史蕭翼。最後蕭翼真的成功拿到了《蘭亭集序》的真跡,獻給了李世民。

  蕭翼謀取《蘭亭集序》獻給李世民的故事,還被大畫家閻立本畫成了畫,題目就叫《蕭翼賺蘭亭圖》。心肝寶貝到手後,李世民愛不釋手,吃飯睡覺都想著它,還命書法家褚遂良、歐陽詢、馮承素等人臨摹,「分賜臣下」,臨得最好的,卻不是褚遂良,也不是歐陽詢,而是馮承素。

  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蘭亭集序》,都是臨摹的,都不是王羲之真跡。而《蘭亭集序》的真跡,早就隨李世民去了地下,作為李世民的陪葬品,成全他「死也要愛」的心愿去了。

  兩百多年後的五代十國時期,《蘭亭集序》的真跡終於重見天日,卻是拜一個盜墓者所賜。然而,其重見天日之日,也是它徹底從這個世界上消失之時。盜墓者溫韜雖然當過耀州節度使,卻是個不通文墨的大老粗,盜掘昭陵、把一大批書畫作品帶出去後,他真實地上演了「買櫝還珠」的故事,把裝裱在外的華美綢緞(時間過去了兩百多年,那些綢緞居然完好如初)當寶貝,卻讓手下把價值連城的書畫撕下來,當垃圾扔了。

  史學界因此推測,那些被扔掉的書畫作品,其中就有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也有史學界人士懷著美好的願望,希望這不是真的,因為溫韜有個習慣,所盜得寶物,都要逐一登記,而他登記的寶物中,卻無此物。甚至更有人希望,《蘭亭集序》的真跡,不是在李世民的昭陵中,而是在武則天和李治同葬的乾陵中。

  武則天的乾陵,也是唯一逃過溫韜毒手的唐朝皇陵。實際上,溫韜並未因乾陵裡面埋了個女人就網開一面,他也打過乾陵的主意,而且已經開始行動了,只不過老天爺幫了乾陵的忙,無意中成了乾陵的保護神——據宋人程大昌《考古編》,溫韜盜掘乾陵時,原本天氣很好,卻突然電閃雷鳴,隨即狂風大作,暴雨驟至,溫韜感覺這是老天爺要懲罰他,嚇得落荒而逃,從此再也不敢打乾陵的主意。

  程大昌是宋代人,不可能見過唐朝的事,他記載的也許是個傳說,他想表達的,只不過是自古以來人們的一個樸素思想:壞事做多了,老天爺也要懲罰你!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