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死,我什麼都不要」
2024-10-09 00:19:04
作者: 唐俑
01
中國的民族英雄大多是武將,作為文官的文天祥是個少有的例外。
南宋的存亡本來與文天祥沒有多大關係,因為這個被宋理宗欽點為狀元,時為軍器監(掌管武器製造)、崇政殿說書(為皇帝講解書史、經義)等職的「年輕人」,37歲就已「退休」,原因是剛直不阿的他得罪了隻手遮天的權臣賈似道,被免去所有職務。
本書首發𝑏𝑎𝑛𝑥𝑖𝑎𝑏𝑎.𝑐𝑜𝑚,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那是咸淳六年(1270)九月的事情。被免官回到家鄉後,深感「人心險惡,世道污濁」的文天祥基本上已萬念俱灰,與其管「閒事」自尋煩惱,不如寄情山水。於是他在家鄉修了一座山莊,作為隱居之所,寫詩作文度日。
「兩耳不聞窗外事」其實不是文天祥想要的,要讓從小就在心裡播下愛國種子的他不再關心國家大事是不可能的。表面平靜,貌似「天塌下來也與我無關」的文天祥內心一點兒也不平靜,哪怕看到一片落葉也會引發他的憂國憂民之情。
逍遙自在的日子僅僅過了3年,他就被朝廷重新起用,任命他為掌管獄訟的湖南提刑。推辭未果後,他只得走馬上任。
咸淳十年(1274),朝廷把文天祥從湖南調到江西贛州,任命他為贛州知州。這個緊鄰他家鄉吉安的地方,很快被他治理得井井有條,他「對人民少用刑多用義理」的主張得到廣泛擁護。老天爺似乎也對他和他的人民格外關照,當年風調雨順,稻穀豐收,百姓安居樂業。
然而,好日子沒過多久,就被無情地破壞了。文天祥擔任贛州知州不到一年,蒙古軍隊就大舉南侵,南宋軍隊節節敗退,人民慘遭屠戮,國家就像大風大浪中的一葉扁舟,隨時都有傾覆的危險。
02
雖然是一名文官,手無縛雞之力,但在國家有難的危急關頭,這位文弱書生義無反顧地走上了抗擊侵略者的戰場。文天祥拿出自家財產招兵買馬,很快組成一支3萬人的抗元隊伍。事情上報朝廷後,朝廷即命令他以江南西路提刑安撫使的名義率軍入京勤王。
一個朋友勸他別去以卵擊石:「蒙古三路大軍南下,一路勢如破竹,連京郊都被他們占了,很快就會占領其他地方。你臨時招募的這些人,不過是些烏合之眾,你讓他們去打仗,等於讓他們去送死,和讓羊群與猛虎相鬥有什麼區別?」文天祥正色道:「這道理我何嘗不明白?可是,國家養育了我們這些臣民,到了需要我們的時候,卻沒有多少人願為國家出力,豈不讓人痛心?自不量力也罷,自取滅亡也好,只要能帶動天下忠臣義士奮起抗敵,以身殉國又有何妨!」
雖然文天祥明白,憑他手中的這點兒力量,不足以和蒙古大軍抗衡,但他扭轉戰局的希望從來沒有破滅過。所以從起兵日起,他就積極要求奔赴抗蒙前線,卻遭到朝廷內部投降派權臣阻撓。有人為了給他製造麻煩,甚至誣告他的軍隊搶劫老百姓財物。不願蒙受不白之冤的文天祥上書抗辯,社會輿論也站在他這一邊。投降派的無恥行徑把太學生也給激怒了,他們紛紛上書抨擊。朝廷終於排除各方干擾,頒旨讓文天祥領兵入京。
德祐元年(1275)八月,文天祥率部抵達首都,一路秋毫無犯,用鐵的事實洗清了投降派潑在身上的髒水,也為他和他的軍隊贏得了極大的聲望。
兩個月後,常州告急,朝廷派張全增援常州。已被朝廷派去保衛平江(位於湖南東北部)的文天祥考慮到張全只有兩千人,就從自己的義軍里撥了3千人馬給張全。不料張全既膽小怕事又卑鄙無恥,當3千義軍將士浴血奮戰時,他卻在一邊看熱鬧,坐視不救,後來乾脆當了可恥的逃兵。文天祥撥給他的義軍立時限於孤立無援的境地,幾乎全軍覆沒。文天祥請求殺掉張全,卻遭到丞相陳宜中阻攔。
話說這個陳宜中,戰爭一開始就對抗戰失去了信心,後來又策劃「議降」,成了主和派的代表人物。在他的影響下,太皇太后也有了投降的打算,「降書稱臣」「乞存境土」「封為小國」,致使江萬載、文天祥、張世傑等主戰派聯名奏請朝廷背城一戰的舉動淪為一個「笑話」。
德祐二年(1276)一月,三路蒙古鐵騎把臨安圍了個水泄不通,南宋文武百官幾乎全部投降,沒有投降的也逃了個一乾二淨。太皇太后安排江萬載保護益、廣二王(趙昰和趙昺)逃出臨安後,又任命文天祥為右丞相兼樞密使,命他以此身份出使蒙元大營,正想一窺蒙元虛實的文天祥沒有推辭。
來到蒙元大營後,文天祥千方百計套取情報。交涉過程中,他的浩然正氣激怒了蒙古統帥伯顏,被其扣留。太皇太后失去最後的依靠,被迫和5歲的宋恭帝投降,於當年五月被押至元大都(今北京)。
文天祥被扣留後,伯顏想了很多辦法,都未能讓其歸順。拿他毫無辦法的伯顏只好扔掉這個「燙手山芋」,把他押送到元大都。途經鎮江時,文天祥尋機逃走。
德祐二年(1276)五月初一,益王趙昰在福州登基,是為宋端宗,改元景炎。江萬載仍按謝道清(太皇太后)囑令暗中攝行軍中事,文天祥任樞密使兼都督諸路軍馬。
景炎元年(1276),福州陷落後,小朝廷逃到海上,成為流亡政府。文天祥雖然指揮各地義軍進軍江西,收復了會昌、雩都、興國、分寧、武寧、建昌等地,卻獨木難支。在蒙古鐵騎的大規模進攻下,文天祥不幸於祥興元年(1278)十二月二十日遭元軍偷襲被俘。他吞下兩顆龍腦毒藥,不料藥力失效,自殺守節的心愿未能實現。
導致南宋最後一個皇帝——時年8歲的趙昺投海自盡、南宋滅亡的崖山之戰過後,文天祥被押送至元大都。下定「惟可死,不可生」決心的文天祥一路上又是服毒又是絕食(絕食時間長達8天),始終未能如願。
03
蒙古人卻不讓他死。他們要征服他,而征服他的最好方式就是讓他投降。
為了讓他投降,蒙古人可謂費盡了心機,先是勸降,勸降不成就逼降,逼降不成又誘降,各種招數都用上了。
文天祥被俘後,他的妻子和兩個女兒柳娘、環娘也被元軍俘虜。蒙元征服者令她們給她們的父親寫信,想用骨肉親情軟化文天祥。文天祥接到年僅14歲女兒的信,頓時心如刀絞,卻堅定地說:「人誰無妻兒骨肉之情,但事已如此,於義當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
國既破,家亦不能全——孩子們,原諒父親吧!
親情軟化不行,就用酷刑。文天祥原本被軟禁在一間旅社裡,雖然沒有行動自由,但好吃好喝還是有的。自從讓其女兒勸降失敗後,惱羞成怒的蒙元統治者給他戴上木枷,把他轉移到一間最糟糕的土牢里。土牢陰冷潮濕,又髒又臭。他們折磨他的方式是每天都不給他吃飽,睡覺的木板高低不平,一個時辰不到就全身疼痛。這樣當然不夠,他們又讓獄卒對他進行精神折磨,不是狂呼就是辱罵。疾病纏身的文天祥生不如死,蒙元丞相孛羅一不高興就來兩句:「想死還不容易,可我偏不讓你死,就是要讓你坐牢,讓你把牢底坐穿!」文天祥報以冷笑:「我死都不怕,難道還怕坐牢?!」
這個俘虜,把忽必烈都驚動了,他許以文天祥高官厚祿,派投降元朝的宋臣王積翁去向文天祥傳達所謂的「聖旨」。文天祥說,既然國家亡了,我除了以死報國,沒有別的選擇,你們就別枉費心機了。
但忽必烈不死心,也許優待他一下,他就會回心轉意吧?於是他下令給文天祥的吃喝,都要是最好的。文天祥一點兒也不買帳,說,我已經多年不吃官飯了,把它拿走吧,別浪費了。
忽必烈並不是個有耐心的人,但是這一次,他的耐心出奇地好。他親自出馬,召見文天祥,說,只要你點個頭,宰相、樞密使這些職位,任你選。文天祥說,除了死,我什麼都不要。忽必烈臉色鐵青,看著這個看起來十分柔弱的宋人,像看一個怪物。此時此刻,他真想挖出他的心來看看,看看是什麼做的。
……
文天祥英勇就義的日子,是在至元十九年(1283)。舉止安詳的文天祥問明方向,向南方拜了幾拜,就要行刑了,劊子手對他說:「現在後悔還來得及,不僅可保性命,而且還能當丞相。」文天祥一言不發,從容就義,終年47歲。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