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末年長沙保衛戰

2024-10-09 00:18:19 作者: 唐俑

  01

  1234年5月,隨著蔡州被攻克,金國最後一任皇帝金哀宗自縊身亡,金國滅亡。

  這是南宋聯合蒙古人幹的最大的一件蠢事——金國滅亡後,南宋失去屏障,一下子把自己置於蒙古鐵騎面前,面臨比金國更大的威脅。

  在此之前的1232年12月,當蒙古人遣使與南宋商議、欲與南宋夾擊金國的消息傳來,金哀宗就急忙派使者來到南宋,苦口婆心地向宋理宗陳說利害,提醒他別忘了「唇亡齒寒」的道理。大臣趙范主張,咱們不但不能聯蒙攻金,相反還應吸取海上之盟的教訓,派兵支援金國,因為這個籬笆牆不能倒。

  趙范明白,最穩固的關係是三角關係,如果失去金國這一角,面對另一隻角的壓力,大宋就會獨木難支。

  然而,宋理宗忘不了金人滅掉北宋的深仇大恨,加上主張聯蒙攻金的大臣占了絕大多數,他竟然答應了蒙古人的要求。

  本章節來源於𝗯𝗮𝗻𝘅𝗶𝗮𝗯𝗮.𝗰𝗼𝗺

  結果就像趙范預料的那樣,金國一滅亡,蒙古人就盯上了南邊這塊肥肉,拋棄之前聯合對敵的革命友誼,揮師南下。1253年秋,忽必烈更是率軍從六盤山等地出發,長途奔襲幾千里,第二年一月就占了大理城。隨著立國300多年的大理國的消失,蒙古人也完成了對南宋的戰略包圍。

  02

  蒙古軍隊兵分三路、正式對南宋發動全面進攻是1258年,主力由蒙哥可汗親自率領,進攻四川;一路由其弟忽必烈率領,進攻鄂州;一路由元帥兀良合台率領,從雲南進攻廣西、湖南,三人約定第二年正月會師潭州(今湖南長沙)。

  從大理出發時,兀良合台率領的軍隊(包括騎兵三千)和西南蠻族的軍隊,總數有一萬多人,進展非常順利。從廣西進入湖南後,連破懷化、芷江,到達潭州時卻走不動了。

  拼死擋住這路大軍的,是湖南制置副使向士璧,他率領潭州軍民,不但擊退了蒙古軍隊的前鋒,還派部將王輔佑、易正大率五百精兵,到南嶽阻擊蒙古軍隊。

  兀良合台以為這是幻覺,因為自從進入宋朝內地後,他轉戰千里全都是所向披靡,連像樣的抵抗都未曾遇到,不料在潭州遭到了頑強阻擊,竟然連攻一個多月也沒拿下潭州。

  不過,與蒙哥相比,兀良合台幸運多了,雖然未能拿下潭州,但他至少命還在,蒙哥卻把命丟在了四川合州釣魚城。

  忽必烈也很幸運,此時已突破長江進圍鄂州,只不過當他得知蒙哥死訊,就令兀良合台停止進攻北返,回去爭奪汗位去了。

  03

  奪得汗位、正式定國號為元後,忽必烈加快了吞滅南宋的節奏,於1273年攻占華中重鎮襄陽和樊城,南宋失去一道重要屏障,無力抵擋順漢水長驅東下的元軍,第二年就丟了鄂州。

  這一次直逼湖南的,是參知行省事兼漢軍都元帥阿里海牙。

  與受阻潭州之前的兀良合台一樣,進入湖南後,阿里海牙也是一路順風,駐軍洞庭湖的湖北安撫副使兼岳州知州高世傑率先投降,岳州(今湖南嶽陽)陷落。

  高世傑的投降就像推倒了多米諾骨牌,刷刷刷倒下一大片:江陵陷落,常德、鼎州、澧州等守將紛紛投降,常德陷落,鼎州陷落,澧州陷落……

  與兀良合台一樣,蒙古人來到潭州,就再也走不動了。

  這一次拼死抵擋蒙古軍隊的,是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撫使李芾。

  據《宋史·卷四百五十》記載,李芾祖籍今河北永年,後遷至湖南衡陽,生性聰穎機警,自小就有報國大志。

  李芾也喜歡讀書,而且有自己的書齋,只不過與其他人給書齋取名為這樣齋那樣室所不同的是,他給自己的書齋取的名是相當地別具一格,叫「無暴棄」。

  在任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撫使之前,李芾先後擔任過南安司戶、祁陽尉,辦了不少諸如率百姓開闢荒田、賑濟貧民的好事,深受百姓愛戴。

  後來,不畏強暴、不避貴勢、不趨權貴的李芾得罪了權相賈似道,被削職為民,直到元軍攻陷鄂州後才獲重新起用。他先是擔任荊湖提刑使,賈似道在蕪湖兵敗後,朝廷又讓他擔任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撫使。

  04

  而那時,正是江陵、常德、鼎州、澧州等北路諸州陷落之時,潭州成了最前線,而且形勢極其嚴峻,分分鐘就有陷落的可能。好心人勸他別去了,潭州顯然是個火坑,誰跳進去都沒好結果,其他人都唯恐避之不及呢,你為什麼還傻乎乎地往前沖?李芾卻說:「吾世受國恩,雖廢棄中,猶思所以報者,今幸用我,我以家許國矣!」

  李芾不傻,當然明白那是個火坑,但他不但急如星火地趕去赴任,還把家眷也帶去了。完全是不成功便成仁的節奏!

  家眷們也不傻,也明白那是個火坑,但既然他想以家許國,他們為什麼不陪著他呢?即使是共赴黃泉,也有親人做伴啊!

  然而,潭州守軍早已調赴前線抵抗阿里海牙的數萬大軍去了,防衛空虛的潭州城內人心惶惶,為數不多的軍民如驚弓之鳥,「一夕數驚」,李芾卻毫不慌張,鎮定自若地進行守城準備,有條不紊地部署各項工作。

  當時尚能作戰的潭州軍民不過3000人,加上緊急約請的湘西苗民,最多不過5000人。面對阿里海牙的數萬大軍,這無異於杯水車薪,何況他們既缺糧食,又缺武器。

  明知以卵擊石,也要拼死一搏!

  元軍是1275年九月浩浩蕩蕩開到潭州城下的,把潭州圍得水泄不通。朝廷即使有心派兵支援,也飛不進來一隻麻雀,何況這裡早就成了被遺忘的地方。

  李芾也沒有指望過朝廷,他安排諸將分兵守御,箭用完了,就令百姓收集廢箭,磨光後配上羽毛再用;鹽巴沒有了,就燒掉庫中鹽席,取灰再熬,味道雖然差遠了,但總比沒有好;糧食吃光了,就抓麻雀老鼠充飢,直到全城再也看不到一隻老鼠。

  元軍久攻不下,派人來招降,被李芾當場一刀砍了。

  05

  李芾帶來全城軍民,在外無援兵內無糧草的情況下堅持了3個月,歷經大小戰鬥無數次,3個月後依然沒有等來一個援兵。早已彈盡糧絕的潭州軍民,完全是憑著一腔忠義在竭力堅持。

  當守城軍民再也找不到一點兒食物,當最後一支箭射出,當許多人連站起來的力氣也沒有了,率先殉國的是被李芾聘為參謀的長沙人尹谷——當元兵開始登城的消息傳來,明白再也無力抵抗的尹谷積薪閉戶,全家依偎在一起,含笑自焚。

  聞訊趕來的李芾熱淚盈眶,以酒祭奠:「好兄弟,沒想到你先走一步了,等著我,我隨後就到!」

  尹谷全家自焚殉國那天正是農曆除夕,李芾與大家象徵性地過了一個年,號召大家與潭州共存亡。

  城破在即,寧死不做俘虜的李芾端坐於熊湘閣,下了最後一道命令,然後自刎而死。

  接受這道命令的,是部將沈忠。

  這是一道他最不願執行、但不得不執行的命令,因為這道命令,是上司李芾命令他殺死他全家老小並積薪焚屍。

  沈忠含淚執行命令後,回家殺死自己的妻子,然後縱身跳入火海,追隨敬愛的上司去了。

  消息傳出,全城軍民大多自殺殉國——多舉家自盡,城無虛井,纜林木者,累累相比。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嶽麓書院的幾百名學生,在此之前,他們丟下書本,與其他軍民共同抗敵,英勇無畏,城破後大多自殺殉國……

  明朝成化年間,人們依然沒有忘記為國盡忠的李芾,在他殉難的地方修建了李忠節公祠,大學士李東陽不但為此作記,還寫詩稱頌李芾的氣節:

  馬殷宮前江水流,

  定王台下暮雲收。

  有井猶名賈太傅,

  無人不祭李潭州。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