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有趣得讓人睡不著的大宋史> 史上最慘烈城市保衛戰,守到人吃人依然不放棄!

史上最慘烈城市保衛戰,守到人吃人依然不放棄!

2024-10-09 00:17:34 作者: 唐俑

  01

  宣和二年(1120),北宋和金國簽訂聯合攻打遼國的盟約,史稱「海上之盟」。盟約內容如下:宋金各自進軍攻遼,其中金軍攻取遼上京與中京大定府,宋軍攻取遼西京大同府和南京析津府(今北京)。宋答應滅遼後,將原來於澶淵之盟輸給遼的歲幣轉輸給金,金則答應將燕雲十六州還宋。

  盟約簽訂後,各自按照約定出兵,宋軍卻未能完成「任務」,攻遼失敗,金軍則順利拿下遼上京、遼中京及遼南京。金人企圖毀約,北宋在答應給金20萬兩白銀、30萬匹絹,並納燕京代租錢100萬貫後,金人才答應交還六州(景、檀、易、涿、薊、順)及燕京。北宋的目的是把燕雲十六州全部弄回來,便繼續與金人談判。金太宗不但不給,反而以北宋接納遼軍降將張覺為藉口,興兵攻打北宋來了,而且志在必得,妄圖一口吞下弱宋。

  正是由於宋軍在攻遼戰中的糟糕表現,給了金人「弱宋」的印象。

  計劃制定後,金軍立即行動,6萬西路軍由宗翰(又名粘罕)率領,目標直指太原;東路軍也是6萬,由另一大將宗望率領,目標真定。

  大軍壓境,北宋的當務之急是加強太原的防守,在太原外圍部署機動部隊,北宋君臣卻反應遲鈍,未採取任何應變措施。僅有的守軍潰的潰降的降,致使金軍勢如破竹,很快攻占朔、武、代、忻四州。

  唾手而得的勝利,連金軍西路軍主帥宗翰都大感意外,他還以為定有幾場惡戰呢。

  02

  本章節來源於𝖇𝖆𝖓𝖝𝖎𝖆𝖇𝖆.𝖈𝖔𝖒

  駐守太原的北宋最高長官,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大太監童貫,「北宋六賊」之一,深得宋徽宗寵信,當時的職務是陝西、河東、河北宣撫使。他還是當時這三個地區的最高軍事長官,陝西、河東、河北的軍隊全部由他統率。

  這個童貫卻是個不懂治軍的廢物,除了征討農民起義軍方臘時僥倖打過勝仗,在與西夏、遼國的戰爭中總是吃敗仗,卻把隱瞞敗績、謊報軍功這一套玩得溜溜轉。金人之所以認為北宋既腐敗又孱弱,就與他的表現有關,所謂窺一斑而知全豹,否則金軍也不敢貿然南侵。

  當時的北宋也不是沒有明白人,多次出使金朝的宋將馬擴就是這樣的明白人。對金軍南侵意圖有所察覺的他提醒童貫早做防備,童貫卻當耳邊風,說多了還不高興。

  實際上,童貫根本就沒打算抵禦金兵,倒是緊鑼密鼓地做著南逃的準備。當金國派使者來到太原,對金兵南侵進行通報,並要求北宋割讓黃河以北土地時,童貫更是不知所措,嚇得就要撒丫子開溜。

  最高領導臨陣脫逃,令太原知府張孝純大驚失色,苦苦勸阻:「您是這裡的最高長官,您走了,軍心必定動搖,仗就沒法打了,等於把河東拱手讓給金人,河東不保,河北必將不保,河北不保,首都又怎麼保得住啊?後果不堪設想啊大人!懇請大人留下來和我們一起報效國家!太原地勢險要,人民強悍,只要咱們眾志成城,上下一心,誓死守衛,金兵未必能得逞。」

  此時此刻的童貫,心裡除了逃跑還是逃跑,居然厚顏無恥地說:「你們可要弄清楚,本人的職責只是宣撫,至於守土嘛,那是你們的責任。把責任推到我頭上,還要你們幹啥?」

  童貫逃跑的目的是保命,沒想到逃回去後死得更快,沒多久就被宋欽宗下詔處死。原因是他逃回京城後,不但拒不接受東京留守的任命,跟著宋徽宗南逃,還在衛士們哭著阻擋浮橋請求宋徽宗留下時,命令自己的親兵射死了幾百人,遭到輿論一致譴責而被流放。宋欽宗為了平息眾怒,下詔將他處死,童貫就這樣死在流放途中。

  03

  當年十二月十八,輕鬆攻破石嶺關的金軍西路軍前鋒出現在太原城下。救援太原的部隊雖然有4萬之眾,卻基本上是陝西的地方部隊,連太原城的影子都沒看到,就在汾河北岸被金軍擊潰,損失1萬多人後作鳥獸散。

  前來救援的陝西地方部隊潰散後,太原再無援兵。而此時駐守太原的,僅有王稟率領的3000勝捷軍。

  與此同時,金軍東路軍擊敗遼兵後,在降將郭藥師引導下出現在千里大平原上,如入無人之境,隔著一條黃河,就把黃河南岸的數萬宋軍嚇得聞風而逃。6萬金軍渡過無人把守的黃河天塹,出現在開封城下。

  太原久攻不下,宗翰就帶著大部分西路軍轉攻洛陽去了,留下部將銀術可繼續圍困太原。

  攻取洛陽這個戰略要地、與東路軍會合對開封發起總攻,是金軍之前的戰略部署。

  宗翰率主力轉攻洛陽,還有防止北宋軍隊從西路奔蜀的目的,因為當時的北宋西北邊防軍是唯一可與金軍抗衡的軍隊。

  宋軍不是沒有機會。金軍東路軍快速兵臨開封,可謂孤軍深入,因為配合他們的西路軍還在路上。可到底是戰是和,宋欽宗拿不定主意,後來竟然在形勢對他有利的情況下,用割讓太原、中山、河間三鎮的條件,換得金軍退兵的承諾。

  可惜這筆交易最終未能做成,憤怒至極的東京留守李綱扣壓了宋欽宗的割地詔書。

  04

  讓宋欽宗欣慰的是,儘管他昏庸無能,同志們心中還是有他的,各地勤王大軍陸續開向開封。

  20多萬勤王大軍一來,至少心中的安全感又回來了。宋欽宗一高興,頭腦就不冷靜,也沒經過可行性研究,就欣然同意了少壯派將領姚平仲「夜叩金營、生擒宗望」的計劃,結果這個軍事機密在行動開始三天前就泄露了出去,三天後姚平仲按計劃趁夜偷襲金營,正好落入金軍的口袋。

  宋欽宗傻眼了,原指望姚平仲能偷襲成功,那樣就可以拒絕金軍的退兵條件了,沒想到是這個結果。

  宋欽宗答應退兵條件後,金軍才於第二年二月初撤走。

  皇帝要割地求和,太原軍民卻不答應,中山、河間兩鎮軍民拒絕接受割地的詔書後,太原軍民也拒絕了這份屈辱的聖旨,誓與太原共存亡。

  孤軍奮戰的太原軍民,終於迎來了一支像樣的援軍。第二年五月,從「睡夢中」醒來的宋欽宗終於認識到了太原保衛戰的重要意義,第一次派出正兒八經的救援部隊,大將种師中和姚平仲的養父姚古以及張孝純的兒子張灝受命開赴太原。

  關鍵時刻卻出了問題,宋軍被自己人害了一把。由於情報錯誤,重臣許翰作出了「金軍將全線撤退」的錯誤判斷。既然這樣,那就追唄。可是种師中卻按兵不動,因為他覺得這事兒有些蹊蹺。許翰多次催促,种師中都是那句話:再等等,再等等。許翰大不耐煩:你三番兩次抗命,到底想幹什麼?种師中嚇出一身冷汗,再不追就得吃不了兜著走了,不得不留下糧草輕裝追敵,約定姚古、張灝兩軍同時前進。

  遺憾的是,這位久經沙場的老將也犯了個錯誤,他見一路上沒有遇到一個敵人,便有些麻痹大意,偵察兵明明報告有金兵從榆次方面開來,他卻認為是回老家的金軍散兵游勇。不料這支「散兵游勇」,卻是正兒八經的主力,是前來阻擊宋軍的。倉促應戰的宋軍雖然五打三勝,卻打得很苦。

  更令人扼腕的事在後頭,姚古部將焦安節自己怕死倒也罷了,還謊報軍情說什麼金軍主帥宗翰來了。想必姚古、張灝多少也有些怕死,一聽宗翰的大名就不敢挪窩了,致使與种師中部隊會師的計劃流產,被迫撤退的种師中部隊再次倒了大霉,金軍重兵圍攻之下,宋軍全軍潰散,种師中力戰而死。

  05

  明明占盡優勢,卻打了個大敗仗,焦安節和姚古罪不可恕,事後一個被處斬(焦安節)一個被貶廣州(姚古)。

  統兵將領如此不堪,朝中的政治鬥爭更是膠著,傾軋與排擠變本加厲,哪管他大敵當前!

  被迫承擔第二次救援太原重任的文臣李綱的遭遇,很能說明這點:一、由於同僚的一再掣肘和宋欽宗的疑忌,李綱能夠指揮的士兵只有1.2萬人;二、申請撥付的百萬軍需僅兌現了20萬;三、不准在京城徵調戰馬;四、徵召的地方部隊被強行解散。

  這些,李綱都忍了。不准我這樣不准我那樣,必要的休整總是可以的吧?也不行,必須馬上出征,管你准沒準備好,否則就是抗命!

  當年八月,李綱被迫率軍匆匆開赴太原。

  此次救援太原,除了李綱還有駐屯於沁縣的解潛部等四支軍隊。這麼多軍隊,圍殲一個孤軍深入且是疲憊之師的銀術可,應該綽綽有餘了吧?估計沒問題。但前提是老大必須擁有統一指揮權,這種要求不過分吧?不過分,當然不過分。可是對於宋欽宗來說,任何合理要求都是過分的,他直接否決了李綱要求各路大軍合併一處統一指揮的上疏,並下令各路將領只聽他的。

  李綱蒙了——說好的讓我節制諸路大軍呢?

  這個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宋欽宗不在前線,遠在京城,如何指揮?

  結果就是,銀術可雖然出征快一年,早就疲憊不堪了,但他指揮若定,胸有成竹,宋軍數萬人馬被他各個擊破,無一倖存!

  第二次救援太原失敗的鍋,卻讓李綱背了(被貶官),罪名是「專主戰議,喪師費財」。

  06

  占了大便宜的金軍並未滿足,八月十四日,金太宗再次下詔攻宋。

  這一次的進軍路線與上次基本一致。太原再一次成為金軍的必爭之地,因為只有攻取太原,才能打通西路。

  被金軍的「鎖城法」重重圍困苦苦支撐了8個月之久,一直沒有得到任何兵員與物資補充的太原軍民,面對捲土重來的宗翰大軍,依然毫不畏懼,鬥志昂揚。糧食吃光了,就殺牛殺馬殺騾,牛馬騾殺光了,就把弓弩皮甲煮了充飢。

  城中百姓更慘,慘到了人吃人的地步!

  慘到這種地步,讓他們投降,應該沒問題吧?太原軍民的回答是「沒門」!宗翰倒也有耐心,一次不成再勸,兩次不成三次,三次不成四次。然而沒有什麼用處,次次勸降次次失敗。

  看來得上硬菜了,勸降不成的金軍運來30座大炮。這種大炮能把斗大的炮石拋入城內,可以把用於防禦的敵樓砸得稀巴爛!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太原守將王稟眉頭一皺計上心來,用布袋裝滿糠,覆蓋著樓頂上,炮石砸下來就像拳頭打在棉花上,破壞力再大也不會很嚴重。

  太原到了人吃人的地步,說明這座古城已經到了極限,但卻依然扛住了金軍半個月的猛攻。

  半個月後的九月初三,孤立無援的太原城在堅守了250多天後失陷。金軍東西兩路軍於年底會師開封,滅了北宋,史稱「靖康之難」。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