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留下的千古之謎
2024-10-09 00:16:44
作者: 唐俑
01
中國歷史上,有兩個著名的皇帝在傳位大事上沒有按常理出牌,一個是大家熟悉的朱元璋,他傳位於孫子而不是兒子,原因僅僅是因為他喜歡那個名叫朱允炆的孫子。為了讓這個性格軟弱的孫子今後能穩坐江山,他不惜殺了眾多為他打下江山的開國功臣。他不按常理出牌的結果是引發了叔侄之間長達數年的火併。另一個就是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他更讓人費解,因為他把皇位傳給了弟弟。
史上傳位於弟弟的皇帝並非他一個,為什麼唯獨他讓人感到費解呢?因為其他傳位於弟弟的皇帝,大多是因為沒有兒子。而趙匡胤不但有兒子,而且有四個,即使夭折了兩個,也還有兩個,即長子趙德昭和次子趙德芳。
最重要的是,沒有任何跡象表明他這兩個兒子都是混蛋或者傻蛋,沒有任何跡象表明他們將來不能勝任皇帝這個工作,也沒有任何跡象表明他不喜歡這兩個兒子,更沒有任何跡象表明他喜歡弟弟趙光義勝過這兩個兒子。
那麼趙匡胤為什麼要把皇位傳給弟弟而不傳給自己的兒子呢?
為了解開這些謎團,還得從趙匡胤之死說起。有人把趙匡胤之死稱為「千古之謎」,因為他既死得突然又死得蹊蹺,有關史籍也未留下確切記載,倒是留下了「燭影斧聲」這個懸案。
本書首發𝗯𝗮𝗻𝘅𝗶𝗮𝗯𝗮.𝗰𝗼𝗺,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所謂「燭影斧聲」,是指趙匡胤和弟弟趙光義發生的一次激烈爭吵。當時趙匡胤病重,覺得時日不多了,就把趙光義叫來商量事情。有人遠遠地看見燭光下的趙光義時而離席,好像在躲避什麼,然後就聽見趙匡胤引柱斧戳地的聲音,同時聽見趙匡胤大聲說:「好為之!」爭吵過後,一代雄主趙匡胤就暴卒了,其弟趙光義繼位。
02
關於兄弟倆的這次爭吵,一直以來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趙光義在爭吵中害死了他哥趙匡胤,所謂的斧聲是他們打鬥的聲音,趙匡胤當時生了大病,自然打不過趙光義,或者根本不是兄弟倆在爭吵,而是趙光義直接把他哥弄死了;另一種說法要「溫柔」得多:太后杜氏去世前與趙匡胤立過「金匱之盟」,定下太祖去世後由其弟繼位的盟約,所以當時只是趙匡胤對趙光義囑咐後事。
後一種說法顯然站不住腳。這是因為:其一,既然是囑咐後事,怎麼可能有這麼大動靜?趙匡胤臨終囑咐之事,即使趙光義不願遵守,也不可能當場頂撞,惹他哥生那麼大的氣,事後來個陽奉陰違就行了。要知道,趙匡胤不但是他哥哥,拋開長兄為父的封建倫理不說,更重要的是他是皇上,他們是君臣關係,臣下頂撞君上,在任何朝代都是大逆不道的事,趙光義不可能那麼傻。其二,就算所謂的「金匱之盟」是真的,但杜太后讓趙匡胤把皇位傳給趙光義是有前提的——假如趙匡胤去世時,他的兒子太小。
《宋史·杜太后傳》詳細地記載了「金匱之盟」的訂立經過:建隆二年(961),太后病重,太祖始終在旁侍奉,不離左右。太后感到自己時日無多,便將趙普召入宮中。然後問太祖:「你知道你是怎樣得的天下嗎?」太祖嗚咽不止,無法回答。太后執意追問,無奈太祖答道:「我之所以得到天下,都是因為祖宗和太后您積德啊。」太后說道:「不對,是因為正好趕上周世宗把皇位傳給了年幼的兒子,如果繼位的皇帝年紀稍長,你還能得這天下嗎?所以啊,你死後應該把皇位傳給你弟弟。四海之內,地域如此廣闊,只有立年長的皇帝,才是社稷的福氣啊。」太祖邊叩頭邊不停地哭道:「我怎麼敢不聽太后您的教誨。」太后回過頭來對趙普說:「你也聽到了,你要記住我說的話,不能違背它。」然後太后命令趙普在床榻前寫下一封誓書,並在落款處寫上「臣普書」。太后將這封誓書藏在小箱子裡,命令做事謹慎忠心的宮人掌管。
杜太后的意思非常明白:假如你百年之後也是這種情況,為了天下不至於落入他人之手,就把位子傳給你弟弟吧。他是成年人,不容易被人欺負,否則,你就會步周世宗後塵。
正因為這樣,趙匡胤才毫不猶豫地讓宰相趙普做見證者和記錄者。
03
那麼,趙匡胤遵守杜太后的遺囑了嗎?從他「傳位」給弟弟趙光義來看,似乎是遵守了。可是,他死的時候,長子趙德昭已經二十出頭了,在人們平均壽命比現在低得多的當時,二十多歲可以算中年人了,無論如何也不能算「幼兒」。幼兒不能傳,難道中年人也不能傳?
也就是說,在他的兒子已年近中年的情況下,趙匡胤把位子傳給弟弟,不但是對杜太后遺囑的公然違背,也違背了他自己「敢不如教誨」的承諾。這就更說不過去了。
要想既不違背太后的遺囑,也不違背自己的承諾,趙匡胤只能把位子傳給已經成年的兒子。可事實上,最後得到皇位的不是他的兒子。
分析到這裡,事情很清楚了,所謂的「金匱之盟」,極有可能是偽造的。所謂《宋史·杜太后傳》中的這個橋段,其真實性也值得懷疑,極有可能也是偽造的。
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篡改史實、偽造歷史的皇帝多了,別人幹得,他趙光義為何干不得?偽造者自以為天衣無縫,卻沒想到留下了明顯的破綻,經不起推敲。
值得說明的是,歷史上雖然不少人都相信所謂的「金匱之盟」,但至今未找到盟約的原文,這也是懷疑派和相信派至今爭論不休的原因。
從以上分析可知,在沒有其他證據的情況下,「趙光義害死哥哥而上位」之說是能夠成立的。
04
實際上,趙光義害死的不只是他哥趙匡胤,他還把趙匡胤的兒子趙德昭也害了。
因為趙德昭知道,皇位本來是他的,卻被叔叔奪了去,他不甘心,想奪回屬於他的東西。
太平興國四年(979)正月,趙光義調集數十萬大軍,御駕親征攻打北漢,將北漢都城太原圍得水泄不通。拿下太原後,趙光義意欲乘勝拿下燕雲十六州,揮師東進。
出征時,趙光義特意把趙德昭帶在身邊,名義上是讓他到前線鍛鍊鍛鍊,實際上是防止他趁機在京城搞事。這從側面證明趙光義的帝位來得不正當,心中有鬼,否則他沒必要怕。
進攻幽州前一天的夜裡,詭異之事發生了。沒有任何徵兆地,軍中突然傳開一個驚人的消息:皇帝趙光義不知所蹤,必須馬上擁立趙德昭為新皇帝!好在很快有人出來闢謠,事情得以平息,未進一步造成混亂。
這種謠言一出,趙光義心中豈能痛快,但因正在打仗,他也不好發作。此事雖然是一個謠言,但非同小可,意味著背後藏著一個巨大的陰謀。而製造這個陰謀的人,不用說他也知道是誰。所以回到京城後,趙光義依然很鬱悶,遲遲不對有功的官兵進行獎賞,而按當時的規矩,派發獎賞不能超過半個月。
皇帝遲遲不提獎賞之事,將帥們議論紛紛,說什麼的都有,有的甚至積了一肚子怨氣。
將帥們的怨氣,讓趙德昭都聽不下去了。這樣下去,說不定會出事,這些當兵的,可不是省油的燈,把他們惹急了,什麼事都幹得出來!看來叔叔把這事兒忘了,有必要提醒他一下。
於是,趙德昭找了個機會向叔叔進諫,不料剛開口,趙光義就勃然大怒,仿佛這股怒火早就準備好了,就等這小子來撞槍。於是他果斷地扣響了扳機,朝趙德昭大吼:「我都不急,你急啥?等你當了皇帝再賞也不遲!」
當天晚上,趙德昭回到家裡就自殺了。
05
叔叔罵自己一句就自殺,是趙德昭太脆弱了嗎?不是。是他從趙光義那句話里讀出了滿腔「殺氣」。
很顯然,趙光義把軍中那個謠言的造謠者鎖定是他,只是尚未查證而已。而一旦查證,這就是滅九族的彌天大罪!為了避免傷及無辜,自我了斷是最佳選擇。
實際上,趙德昭的自殺可以說是上了趙光義的「當」,正好了卻了他的心病。因為他早就想除掉這個侄兒,留著趙德昭總是隱患,但一直苦於沒有機會和理由。當趙德昭向他提到獎賞有功將帥之事,他的反應之所以那麼強烈,說出那麼重的話,目的就是逼他自行了斷!謝天謝地,那小子很「配合」。
應該說,兩個人的目的都達到了。
趙德昭用他一個人的生命,避免了即將到來的血雨腥風。
最後再囉嗦幾句:趙匡胤很可能生前已秘密傳位於趙德昭,但未來得及公開宣布,就「死於非命」了。對此趙德昭也是心知肚明,只是沒料到這個叔叔會搶先一步搶了他的位子,所以他只能暫時隱忍,無時無刻不在暗中尋找把權力奪回來的機會。軍中那看似突然而起的謠言事件,實際上是他蓄謀已久的手筆,只可惜功敗垂成。與其被秋後算帳,不如一了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