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有趣得讓人睡不著的大漢史> 判司馬遷死刑的那個酷吏,後來怎麼樣了?

判司馬遷死刑的那個酷吏,後來怎麼樣了?

2024-10-09 00:14:42 作者: 唐俑

  01

  司馬遷被處宮刑的悲劇說明,在不講道理的老闆面前千萬別唱反調!

  公元前99年(天漢二年)夏,漢武帝派貳師將軍李廣利領兵討伐匈奴,另派飛將軍李廣的孫子李陵押運輜重。

  結果只有五千步兵的李陵孤軍深入到浚稽山(在今外蒙古),被十多萬匈奴騎兵包圍,血戰八個晝夜,斬殺一萬多敵人後彈盡糧絕,又無援兵,戰敗被俘,投降了匈奴。

  消息傳到長安,漢武帝極為惱怒,好你個李陵,你怎麼不戰死呢?戰死了多好,戰死了是英雄,如今搞成這樣,這不是給大漢丟臉嗎!

  幾天前還紛紛稱讚李陵英勇的文武官員,也紛紛看風使舵,就是嘛,戰死了多好,戰死了是英雄,如今不但丟大漢的臉,也是給皇上丟臉!

  其他官員爭先恐後附和漢武帝,只有太史令司馬遷緊閉嘴唇,沉默不語。

  本書首發ʙᴀɴxɪᴀʙᴀ.ᴄᴏᴍ,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他不說,皇帝偏要他說,因為他雖然官兒不大,但其意見舉足輕重,因為他是史官。

  出乎漢武帝的意料,司馬遷說的話,竟然全是他不愛聽的!

  02

  司馬遷說,李陵投降這件事,恐怕不那麼簡單。依我看,他投降多半是權宜之計,是詐降,他肯定要尋找機會,重歸大漢(彼之不死,宜欲得當以報漢也)。所以,現在下結論為時過早,咱們應拭目以待。

  「李陵對老人很孝順,對朋友講義氣,而且愛兵如子。」司馬遷還說,「李陵常奮不顧身以解救國家之急,從他的一貫表現來看,有國士之風,這樣的人,說他真心投降敵人,沒道理啊,反正我不信!」

  司馬遷頓了頓,用眼角的餘光掃了一眼其他人,繼續說:「今舉事一不幸,全軀保妻子之臣隨而媒櫱其短,誠可痛也!」如今李陵遭遇不幸,有些大臣為了保全自己,為了保妻保子,就抓住他的短處不放,實在令人痛心!

  直到這時,司馬遷的話,還在漢武帝可接受範圍之內,但他接下來所說的,就讓漢武帝很不舒服了。

  因為那番話讓人覺得,司馬遷似乎在抱怨主將李廣利,他若是能幹點,事情也不至於這樣。

  「好你個司馬遷,竟敢諷刺李廣利勞師遠征,戰敗而歸!」漢武帝勃然大怒。

  若是別人,諷刺就諷刺吧,李廣利這個主將確實無能,不但這次征匈奴,之前征大宛,都是戰績平平,毫無亮點。

  但對於漢武帝來說,李廣利不是一般人,更不是外人,是他的大舅哥。他的妹妹李夫人是漢武帝的寵姬,他的弟弟李延年又是漢武帝的寵臣!你諷刺我大舅哥,不就等於諷刺我嗎!

  漢武帝本來就是個小心眼,再加上後來公孫敖接李陵未成功,謊報李陵為匈奴練兵,漢武帝不僅滅了李陵全族,還遷怒於司馬遷,下令把司馬遷關進大牢。

  03

  仿佛活該司馬遷倒霉,負責審理司馬遷一案的,是酷吏杜周。

  眾所周知,漢武帝愛用酷吏,在位期間用過不少酷吏,著名的有十個,包括寧成、周陽由、趙禹、張湯、義縱、王溫舒、尹齊、楊仆、減宣,杜周也是其中之一。

  除了為人殘暴,杜周最大的特點是做事看皇帝的意思,一切以皇帝是否滿意為準則。皇帝喜歡的,只想對其罰酒三杯的人,他就故意減輕罪狀,哪怕他是殺人重犯。皇帝討厭的人,他動不動就往死里整。

  據記載,杜周擔任廷尉期間,動不動就把人抓進監獄,導致監獄人滿為患,兩千石以上官吏(相當於郡守、九卿以上的官吏)被他抓進監獄的,每年就有一百多人。而那些官員,也許只有很小的罪,也許什麼罪也沒有!

  人神共憤的杜周卻深受漢武帝賞識,漢武帝連連誇他做得好,並提拔他為御史大夫,使他從此邁入三公之列。

  作為對這個酷吏的獎勵,除了賞賜無數,漢武帝還讓杜周的兩個兒子都擔任重要地區的郡守,把黃河兩岸的重地交給他們控制。他們的殘暴,一點也不亞於他們的禽獸父親。

  如果有人批評杜周辦案不以法律條文為準繩,只以皇帝的意志為轉移,他就振振有詞地回答:皇帝的意志就是法律!

  04

  觸怒了皇帝的司馬遷,杜周想都不用想,也明白該怎麼辦!他一定要把這個案子,辦成大老闆滿意的案子。這種人,起碼應該處以極刑!

  沒想到司馬遷骨頭之硬大大出乎杜周意料,不但拒不認罪,還爭辯說他無罪,作為臣子,任何人都有權發表意見,他司馬遷自然也有。

  管你認不認,反正在杜周心裡,除了死罪,他不會有別的罪!於是,杜周毫不猶豫地給司馬遷判了死刑。

  但最後,司馬遷卻沒死成。

  根據當時的法律,死刑可以減免,一是拿五十萬錢贖罪,二是用腐刑代替死刑。要想不死,要麼選擇第一種,要麼選擇第二種。

  「腐刑」也叫「宮刑」,既適合於男人,也適合於女人。也就是說,無論男女犯人,都可以用腐刑代替死刑,「男子割勢,婦女幽閉」。

  實際上,腐刑是比直接砍頭還令人難以接受的酷刑。直接被砍頭,不過碗大個疤,腐刑看似是對死刑的一種減免,其實是嚴重的人格侮辱和精神打擊。

  司馬遷官職不高,薪水低,家裡也沒錢,對他來說,五十萬錢是個天文數字。雖然親戚朋友不少,但都不肯施以援手——其實也不是不肯,而是不敢。司馬遷得罪的可是皇上的人,誰也不願受牽連。

  但司馬遷不能死,因為他必須把《史記》寫完。沒錢,又選擇了活著,這意味著他只能接受腐刑。

  05

  根據漢武帝意旨判處司馬遷死刑的杜周,後來怎麼樣了呢?

  酷吏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敢於與豪強抗衡,維護法律尊嚴的執法人員,雖然同樣冷酷無情,但多少還有點正義感;還有一種就是張湯和杜周這樣的,一貫依皇帝意旨迫害良善。

  這種人,實際上是皇帝的鷹犬。

  據《漢書》等史料記載,杜周出生於南陽杜衍縣,在南陽太守義縱(義縱也是漢武帝任用的十大酷吏之一)手下做事時,因精明能幹被其看中,義縱讓他和幾個本地書吏做幫手,幫他打擊當地的豪強。

  酷吏一出手,就知有沒有。沒多久,杜周就以出色的能力和非常手段,幫義縱拿下了寧氏家族、孔氏家族和暴氏家族三大豪強。

  義縱一看這傢伙還行,待在小小的南陽有點埋沒人才,乾脆你去朝廷發揮更大作用吧。便把他推薦給另一個著名酷吏、權勢遠在丞相之上的張湯。

  成為廷尉府廷尉史後,張湯立即對他委以重任,派他去邊疆處理一些棘手的死刑案件,每一件處理得都令張湯很滿意。

  這傢伙不簡單啊,張湯心想,乾脆推薦給皇上吧。於是就把他推薦給了漢武帝,漢武帝便叫杜周與減宣輪流任中丞十多年。

  據記載,杜周沉默寡言,喜怒不形於色,看起來忠厚老實,實際上為人刻薄,很多人起初都被他的外表騙了。

  其他人怕他恨他,漢武帝卻很欣賞他,因為他是一個得力助手,多次幫漢武帝搞定一些棘手的事情。

  公元前116年(元鼎元年)十一月,深受漢武帝寵信的張湯出事了,杜周轉任廷尉。比張湯更善於揣測漢武帝心思的杜周,從此拋棄了僅有的那點正義感,正式淪為漢武帝的鷹犬,所有案子的辦理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讓皇帝高興。

  根本不用問,只要看看漢武帝的表情,杜周就知道案子該怎麼辦:皇帝想治罪的人,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治罪,方式是千方百計加以陷害;反之亦然,漢武帝想寬大處理的,他就對嫌疑人採用冷處理的辦法,只關不審,關到實在敷衍不下去的時候才處理。而他處理的方式,往往是用各種「證據」證明那人是冤枉的。

  沒多久,杜周就成了張湯的複製品,雖然只是一個廷尉,但權勢也可以通天了。

  06

  然而,當他的權勢達到頂峰時,一位叫田仁的官員卻想動他。在給漢武帝的上書中,田仁暗示杜周的兒子有問題。

  田仁的上書中提到,據他所知,天下的郡守多為奸利之徒,尤其是河南、河東、河內三太守,仗著朝廷有後台而胡作非為。然後他請求漢武帝派他去「三河」巡視,先拿那三個太守開刀,「以警天下奸吏」。

  從前連閻王爺都不怕的杜周,這才知道了什麼叫害怕,因為上面三個太守,有兩個是他的兒子(河南太守和河內太守),他們通過巧取豪奪等手段積累的財產簡直富可敵國!

  杜周什麼都不怕,就怕兒子們出事。他先是威脅,派人去給田仁打招呼,叫他少管閒事,否則讓他吃不成今年的年夜飯。

  田仁一點也不怕,繼續上書,仿佛早就做好了承擔最嚴重後果的準備。漢武帝最終被田仁纏得沒法,只好派他去巡查,果然查出上述三個太守有問題。

  沒多久,有問題的太守被處死,其中包括杜周的兩個兒子。杜周自己倒是平安無事,最後死於御史大夫任上。

  據記載,杜周一輩子所乾的唯一一件好事,是把漢朝的法律和歷任廷尉對於法律條文的解釋整理出來,成為人們學習法律的教科書。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