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有趣得讓人睡不著的大漢史> 張湯:廉吏與酷吏的矛盾綜合體

張湯:廉吏與酷吏的矛盾綜合體

2024-10-09 00:14:32 作者: 唐俑

  01

  中國歷史上的酷吏不少,漢武帝時期的酷吏尤其多,因為他喜歡用酷吏。司馬遷在《史記·酷吏列傳》里寫了十一個酷吏,其中十個活躍於漢武帝時期,比如大名鼎鼎的張湯。

  張湯生年不詳,死於公元前115年,西漢杜陵(今陝西西安東南)人,因查處陳皇后巫蠱案及淮南王、衡山王謀反之事而得到漢武帝賞識,先後晉升為太中大夫、廷尉、御史大夫,與趙禹編定《越宮律》《朝律》等法律著作。

  本章節來源於𝑏𝑎𝑛𝑥𝑖𝑎𝑏𝑎.𝑐𝑜𝑚

  他用法主張嚴峻,實際執法過程中卻不依法辦事,而完全以皇帝的意旨為治獄準繩。皇帝希望判某人重刑,他就判那人重刑;皇帝希望對某人法外開恩,他就法外開恩。

  張湯曾助漢武帝推行鹽鐵專賣、算緡告緡、打擊富商、剪除豪強,深受漢武帝寵信,權勢遠在丞相之上。而且張湯為官清廉簡樸,也是著名的廉吏,但這並不能掩蓋其酷吏的本質。

  張湯是典型的法家式官僚子弟出身,用平頂山學院歷史學博士郝二旭的話說,這種官僚子弟「深諳政治慣例,通曉法律事宜,熟知技術性業務,施政採用實用主義學說,直接秉承最高旨意,嚴刑峻法,打擊豪強及一切不利於皇權統治的力量,後世稱他們為酷吏」。

  02

  中國有句俗話:三歲看小七歲看老。張湯之「酷」也許是「天生的」。司馬遷在《史記·酷吏列傳》里記載了張湯肢解老鼠並將其暴屍的事。

  這件事發生在張湯很小的時候,有一次老鼠偷了他們家的肉,張湯的父親很生氣,以為是兒子偷吃了,就用竹板、荊條抽打兒子出氣。挨了打的張湯也很生氣,挖地三尺抓到偷肉的老鼠,卻並不殺了老鼠出氣,而是「自設公堂」對老鼠進行審判,定罪、宣判後才進行懲罰。他的懲罰方式,是將老鼠分屍,然後暴屍於堂下。

  司馬遷還寫道,擔任長安縣丞多年的張父見此情景大驚。不過他驚的不是兒子的殘忍,而是兒子在判案方面的天賦。張父把他審問老鼠的判決文書取來一看,發現一點不亞於辦案多年的老獄吏,非常驚奇,於是讓他學寫治獄的文書。

  張父發現兒子小小年紀就具備從事司法工作最重要的素質,便刻意對他進行這方面的培訓。父親死後,張湯繼承父職,任長安吏,任職很久。

  03

  張湯在仕途上嶄露頭角,始於陳皇后巫蠱案。案件起因是陳皇后和妃子們爭寵,不知道從哪裡弄來幾個巫婆到後宮施法念咒,企圖用封建迷信除掉對手。

  漢武帝大怒,指派張湯徹查,張湯秉承上意,軟禁陳皇后,然後深入追究其同黨,深文羅織,刻意株連,倒霉蛋達三百多人,殺得一個不剩,而且網羅無辜,被牽連者上千人,這些人落到這個酷吏手裡,下場可想而知。

  巫蠱案後,小小的侍御史張湯從此平步青雲,成為漢武帝的左膀右臂。

  大紅大紫之後,張湯施展「才華」的時機成熟了,他充分利用漢武帝賦予他的權力,與另一個酷吏趙禹合作,根據漢武帝政治的需要,共同制定、修改各種國家律令。

  制定國家法令當然沒錯,問題是這兩個混蛋好事不做,盡干倒行逆施的壞事:恢復漢初的連坐法、族誅法、妖言誹謗罪等嚴刑峻法……

  張湯之「酷」,在淮南王劉安、衡山王劉賜謀反案中得到了痛快淋漓的體現,主審此案時,廷尉張湯揣摩漢武帝的心意,趁機公報私仇剷除宿敵,窮追狠治,大顯身手,處死數萬人,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張湯遂於次年,即公元前121年(元狩二年)加官晉爵,功成名就,開始了「輝煌」的人生。

  位列三公之後,張湯自恃有皇帝寵信,不該他管的他也管,權勢遠超丞相,恨不得天下所有的事情都由他說了算。

  後來,經漢武帝默許,張湯又親手製造了中國古代文化思想史和法制史上最嚴重的冤獄之一——腹誹案。

  04

  事情起因於「白鹿幣」,所謂白鹿幣,就是白鹿皮做的錢。這些白鹿原本是漢武帝在長安城外上林苑裡豢養的寵物,既沒有天敵,又備受寵愛,繁衍得越來越多,「靡費飼料」,成了宮廷財政的巨大負擔。

  時值公元前119年(元狩四年),朝廷和匈奴以及東南、西南少數民族發生大規模戰爭,各種「樓堂館所」和基建項目也鋪開了大攤子,到處都要用錢,國庫日益空虛,捉襟見肘,漢武帝恨不得一分錢掰成兩半花,愁得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好。他把張湯叫來:小張啊,你小子腦子活,給朕想個辦法吧!

  張湯想的辦法是:把上林苑的白鹿宰了,鹿皮硝好後切成一尺見方的小塊,畫上彩繪,每塊標價四十萬錢。

  這是什麼概念?當時「一類地區」頂級農地的價格每畝不過三千錢,換算下來,一塊小小的鹿皮居然值一百多畝頂級農田。如此大面值的鈔票,有多少人用得起呢?又有多少人「願者上鉤」呢?

  漢武帝只得強買強賣,規定諸侯朝覲必須進貢白鹿幣。也就是說,他先把白鹿幣按四十萬錢一張的價格賣給諸侯,再讓這些諸侯把白鹿幣原物奉還。

  這是什麼意思呢?意思就是那些倒霉的諸侯,花費巨資購買白鹿皮,結果等於什麼也沒得到。這純粹是赤裸裸的訛詐,心裡不舒服的肯定不少,但敢於提出來的,只有以廉直聞名的大農令顏異:我說,這個有點不合適吧?

  漢武帝當然不高興,其他人都不敢吭聲,就你小子話多憋不住!

  善於觀察政治風向的張湯與廉潔正直的顏異本來就有舊怨,這下終於逮到整死對方的機會了。於是他藉口顏異曾在下屬批評朝政時「不說話,但動了下嘴皮」,便狀告他「不入言而腹誹,論死」,意思是沒說話但在心裡誹謗,應該處以死刑。

  更匪夷所思的是,漢武帝居然批准,顏異隨即被處死。

  05

  腹誹案可以說是千古奇冤,與岳飛的「莫須有」罪名一樣不可思議更為嚴重的是,「腹誹」還被公然搞成可以類推的罪名,皇帝可以任意加罪臣僚,政府可以任意處罰百姓,可以動不動就給某人來個「腹誹罪」。古今中外,還有比這更恐怖的社會嗎?

  久走夜路,總是要撞到鬼的。

  漢武帝元鼎年間,張湯的經濟改革政策導致鹽鐵收歸中央政府,極大地損害了諸侯國的利益,加上以前的個人恩怨,趙王劉彭祖豁出命來,率先指控張湯與其下屬魯謁居合謀,使用陰謀詭計危害國家。

  魯謁居既是張湯的心腹,又是張湯的手下,曾故意炮製冤案陷害張湯的宿敵御史中丞李文。魯謁居被趙王上告後關入獄中,不久病死,其弟被連累,認為張湯見死不救,在牢里揭露了其兄與張湯違法挾私尋仇的黑幕。

  漢武帝最不喜歡心腹重臣背後搞小動作,尤其是像張湯這樣的,越是被重用越是讓人失望、生氣,於是把案子交給減宣(《漢書》作咸宣)審理。

  減宣也是一個心狠手辣的酷吏,而且與張湯早有矛盾,這下總算逮著機會了,不往死里整他才怪,於是他秘密行動,羅織其大罪。

  正在這時,一個小偷偷了漢文帝陵園的殉葬錢。丞相莊青翟應和張湯一同向漢武帝謝罪——雖然不是他們幹的,但這是慣例。張湯卻很不厚道,臨時變卦,認為此事與自己無關,沒有謝罪。

  關鍵時刻,丞相府的三個長史朱買臣、王朝、邊通又把張湯往火坑裡推了一把,與張湯有深仇大恨的這三人得知張湯的計劃後,決定先發制人。於是他們聯名替丞相進行無罪辯護,同時告發張湯的種種罪惡行徑。漢武帝沒想到張湯如此陰險狡詐,而且一貫欺君,頓時暴怒。

  皇帝暴怒,還有好果子吃嗎?乾脆我自殺得了,於是張湯就自殺了。死後家產不足五百金,而且全是俸祿或皇帝賞賜。

  張湯雖用法嚴酷,後人常以他作為酷吏的代表人物,但他為官清廉儉樸,不失為古代廉吏。但無論如何,善惡到頭終有報,多行不義必自斃,即便清廉如張湯,也逃脫不了這個真理。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