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一匹馬,漢武帝出動了二十萬大軍!
2024-10-09 00:14:26
作者: 唐俑
01 張騫帶回重要情報
位於中亞費爾干納盆地(位於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三國交界地區)的大宛國與遙遠的漢朝本無交集,若不是張騫出使西域,了解到那裡出產一種出汗像出血的良馬,這個萬里之遙的小國恐怕也不會入漢武帝的法眼。
大宛,中亞著名古國,西漢時期西域三十六國之一,擁有大小屬邑七十多個,人口幾十萬。該國地處東西方陸路交通要地,境內山清水秀,農業發達,出產葡萄酒。原始居民以塞種人為主,屬於東伊朗人種。
公元前139年(建元二年),張騫奉漢武帝之命出使西域,目的是聯合大月氏共擊匈奴。不料,張騫還沒到大月氏就被匈奴人抓住了,做了十年俘虜才伺機逃脫,一逃就逃到了大宛。
那時候,知道大宛的漢朝人還不多,但大宛人對漢朝似乎很了解,因為他們早就聽說漢朝物產豐富經濟發達,是個土豪,也早就想和這個土豪搭上關係,可惜一直沒有機會。沒想到這次漢朝使者不請自來,大宛王很高興。知道張騫的來意後,表示可以幫他,然後派嚮導和翻譯把張騫送到康居國,再從康居國到達大月氏。
張騫完成使命回國,向漢武帝匯報工作時特意提到了大宛一種抗疲勞、蹄堅硬的良馬,出汗殷紅如血,日行千里不在話下。
崇尚武功的漢武帝特別愛馬,因為他有個雄心壯志,那就是幹掉強大的匈奴。這就必須建立一支強大的騎兵,而沒有良馬,一切都是空談。張騫的匯報,無異於為漢武帝提供了最有價值的情報。
本章節來源於ʙᴀɴxɪᴀʙᴀ.ᴄᴏᴍ
02 使者被殺,財寶被搶
公元前110年(元封元年),漢武帝派出的使團出發了。
率領使團的使臣是中郎將韓不害,他們帶著大量金銀財寶和一匹金馬,出敦煌,經樓蘭,越過茫茫沙漠,艱苦跋涉半年後,終於來到萬里之遙的大宛都城——貴山城。
大宛國王毋寡立即接見了漢朝使臣。韓不害也不囉唆,開門見山地告訴他,我們皇上很喜歡貴國的汗血寶馬,希望您能賣給我們一些。
大宛王見了堆積如山的金銀珠寶和那匹金馬,口水都快流出來了。然而,汗血寶馬是他們的國寶,而且產量不多,毋寡雖貴為國王,也不能擅自做主。他便讓韓不害先在賓館休息,他和大臣們商議一下。
商議了半夜,他們得出一個結論:汗血寶馬是咱們的國寶,不能輕易給別人。
如果拒絕漢朝的請求,會不會惹禍呀?一些大臣說,漢朝離我們那麼遠,他們的使者到我們這裡來要經過環境惡劣的鹽澤,很多人還沒到就死在半路上了;北邊倒是沒有鹽澤,可是有匈奴襲擾,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從南邊來吧,南邊的環境更惡劣,不但缺少水草,也沒有多少城鎮,不容易弄到吃的。這還是人數不多的使團,若是軍隊想來就更難了。所以呀,就算把漢朝得罪了,漢朝也不可能克服這麼大的困難派軍隊來打我們。
大宛王毋寡也不願意把寶馬賣給漢朝,既然大臣們不同意,他就順水推舟地說,既然大家都是這個意見,那麼就聽大家的。
既然不給寶馬,那就沒有理由留下人家的財寶。可是那些財寶實在讓人眼饞,不留下實在可惜。大宛王決定強行留下財寶,把漢朝使者趕走。
那個時候,敢於不遠萬里到陌生國度去做使者的都是狠角色,韓不害也不例外,一怒之下,他操起鐵錘砸爛金馬,拂袖而去。
毋寡也怒了,你們這些漢朝人,馬上給我滾出大宛!又暗中命東邊的郁成國截殺漢朝使團,搶奪他們的財寶。郁成國是大宛的屬國,自然不敢抗命,韓不害等漢朝使者就這樣死於非命。
03 第一次討伐失敗
消息傳到長安,滿朝震動,漢武帝大怒。
這簡直是奇恥大辱!
自從張騫通西域以來,漢朝使者所到之處,無論大國小國無不禮遇有加,即使是與匈奴打交道也從未被如此對待,做夢也沒想到一個小小的大宛王,居然敢在老虎嘴裡拔牙,一定是活膩了!
可是,名將霍去病、衛青都已去世,誰能擔當討伐大宛的重任呢?漢武帝把目光瞄向了國舅爺李廣利,命他為貳師將軍,率六千羽林軍去討伐大宛。
除了六千羽林軍,李廣利還帶了兩萬亡命之徒,都是從各個郡國調集來的囚徒和惡少。
決心很大,準備工作卻沒做好,大軍出發時雖然是秋收,卻沒能得到充足的補給,因為關東發生了嚴重的蝗災,糧食歉收。
滿以為可以沿途籌糧,不料西域各國並不都那麼好說話,有乖乖聽話的,也有拒絕交糧的,後者一律被視為同大宛穿一條褲子,結果就是「破其城,滅其族」。
這種情況下,行軍速度不可能快,大軍到達大宛邊界時已是初冬,水土不服加上糧食不足,士兵餓死、渴死、病死的占了大半,剩下的個個像逃荒的災民,馬匹更不用說,幾乎一匹沒剩。
當在郁成國都城附近展開激戰時,筋疲力盡的漢軍居然占了上風,把郁成軍打得屁滾尿流,逃回國都;大宛軍也好不到哪裡去,撤向貴山城。漢軍所剩雖然不多,但毫不猶豫地包圍了郁成國都城,連續兩天發動猛攻,給郁成國造成重大損失,國王甚至想投降了。
眼看漢軍就要贏了,不料大宛騎兵突然從側面衝殺過來,疲憊不堪的漢軍被殺得屍橫遍野,逃回敦煌時僅剩下幾百人。
04 輪台滅國
李廣利這一敗,給漢武帝的印象實在是太深刻了,因為他幾十年沒嘗過失敗的滋味了。當然了,與感受到的恥辱相比,這種深刻的印象實在算不了什麼。
堂堂大漢帝國的軍隊,居然拿不下一個西域小國,實在是莫大的羞辱!
更要命的是,漢軍失敗後,比大宛更小的國家,比如輪台,也不再把漢朝放在眼裡,驅逐、侮辱漢朝使節成了家常便飯,更過分一些的甚至還重新投入了匈奴的懷抱。
李廣利雖然未被治罪,但漢武帝不准他回朝廷,命他在敦煌待命。其實即使他想回也回不去,因為在漢武帝的命令下,邊境守軍關閉了玉門關。守軍還接到了如有軍隊膽敢進入玉門關就殺無赦的命令。
經此屈辱一敗,那些原本反對勞民傷財討伐大宛的大臣,終於意見空前一致:西域小國如此囂張,受損的不僅僅是咱們大漢的威嚴,更嚴重的問題是,西域小國重新與匈奴沆瀣一氣之後,咱們大漢幾十年抗擊匈奴的心血就會付諸東流。
大臣們的結論是:這事不能就這樣算了,咱們大漢的威信必須贏回來,請皇上再次發兵。大臣們的一致支持,使漢武帝信心倍增。
這一回的準備工作比上次好多了。除了二十萬大軍,隨軍出發的還有運輸物資的三萬匹軍馬和十萬頭牛和無數驢、駱駝。
率領這支大軍的,仍然是李廣利——他得戴罪立功。
李廣利這次沒有走樓蘭的老路,而是繞路經鹽澤以北抵達輪台。先收拾了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傢伙再說!
從天而降的漢軍將未採取任何防禦措施的輪台打了個措手不及。不到兩天工夫,輪台數萬人口被屠戮殆盡,房屋化為灰燼,糧食等能帶走的全成了漢軍的戰利品。輪台國從此成為歷史。
05 搞定大宛
消息不脛而走,西域各國個個聞風喪膽,一些投靠了匈奴的國家立即趕走了匈奴使節,派隊伍大老遠去迎接漢軍的到來,主動為漢軍提供糧草和水。
漢軍沒想到,當他們到達郁成城時,郁成城已經空空蕩蕩,聞風喪膽的郁成王早就帶著他的人民逃到大宛去了。漢軍一把火燒掉郁成城,直奔大宛都城貴山城而去。
大宛國人比望風而逃的郁成國人英勇多了,因為他們明白,如果貴山城被攻破,等待他們的一定是郁成城相同的下場,所以除了拼死抵抗,他們別無選擇。
空前慘烈的攻防戰打響了。從早到晚,漢軍的攻擊從未停歇,壕溝里滿是他們的屍體。大宛人更慘,男女老少全都上了戰場。
僵持不下之際,漢軍找到了大宛人的軟肋。
大宛城內沒有水井,吃水全靠從外面引進。他們自己也明白這一點,所以事先對引水的溝渠做了偽裝。漢軍仿佛有先見之明,征討大軍中夾雜著一些水利專家,此時派上了用場。他們識破了那些偽裝,切斷了流向大宛城的水道,另外挖了一條水道,使其改道。
首先扛不住的是大宛的王公貴族們。他們秘密派人聯絡李廣利:你們別打了,我們把寶馬給你們就是了。李廣利要的卻不僅僅是寶馬,還有大宛王和郁成王的命。他的要求得到了滿足,這兩人第二天就被綁到了漢營。
處死大宛王和郁成王,立了親近漢朝的大宛新國王后,李廣利帶著挑選出來的三千匹汗血寶馬班師回朝。
06 大宛古國終消失
李廣利這一仗,打出了幾十年和平。那以後,西域諸國幾十年不敢三心二意,「心甘情願」做漢朝的小跟班,對漢朝的命令言聽計從,以至於後來班超出使西域,幾個人就可以降服一個國家,漢朝的使節甚至可以隨時廢立他們的國君。漢朝想打敵對國了,叫西域國家出兵,想要多少他們就出多少,沒人敢說一個不。
自從被李廣利征服,大宛與西漢的關係一直比較穩定。
但到了東漢時,逐漸強大起來的莎車國與漢朝的關係搞僵,莎車國王便拿漢朝罩著的西域諸國「出氣」,強迫它們臣服,並課以重稅,不肯臣服的就把它滅掉。
這些倒霉蛋當中就有大宛國。莎車王賢以大宛稅繳少了為由,親自帶兵去打人家,大宛國不是對手,被迫投降,莎車國便以拘彌王橋塞提為大宛國王,取代了原來的國王延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