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有趣得讓人睡不著的大漢史> 主父偃:我就不給自己留後路,管得著嗎!

主父偃:我就不給自己留後路,管得著嗎!

2024-10-09 00:14:22 作者: 唐俑

  01

  俗話說朋友多了路好走,多個朋友多條路。但世上偏有把什麼路都堵死,不給自己留後路的人,比如漢武帝時期的主父偃。

  主父偃,今山東臨淄人,早年學長短縱橫之術,後來又學《易》《春秋》和百家之言。啥叫「長短縱橫之術」?文雅的說法叫以辯才陳述利害、遊說君主的方法,說白了就是耍嘴皮子。

  別看這玩意兒不能吃不能穿也不能當鈔票用,學好了可不得了。所謂「一人之辯,重於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文心雕龍·論說》),戰國時期的蘇秦和張儀,就是靠這玩意兒吃飯的典型代表。

  

  不知主父偃學得怎麼樣,只知道他一開始就把人際關係搞得非常不好,見誰懟誰,見誰得罪誰,而且都是往死里得罪。當年在老家齊地遊學時,當地所有讀書人都討厭他,排擠他,其他人見了他也像見了臭狗屎,想借點錢買個饃都沒人借,親戚朋友也恨不得世上沒有這個人。他沒飯吃,兄弟不管;他沒衣穿,兄弟也不管。

  在老家待不下去了,就到其他地方去,比如燕國,比如趙國,比如中山國。但主父偃一路上除了遭人厭惡,就是遭人排擠。

  02

  公元前134年(元光元年),走投無路的主父偃腦子裡靈光一閃,忽然冒出「最後一根救命稻草」——此處不理爺,自有理爺處,我去找衛青,衛青是陛下的小舅子,他若是為我在陛下面前說句話,還愁找不到事做嗎!

  衛青倒是個好人,明知主父偃為人很差勁,還是多次在漢武帝面前進言,不料漢武帝就像沒聽見一樣。

  這下主父偃是真的沒有辦法了,京城米貴,帶的錢又很快花完了,眼看明天就要餓肚子。好在他還沒餓昏,又來了個急中生智,鋌而走險給漢武帝寫了一道奏章。

  《史記》提到過這道奏章,但記載不詳,僅提到奏章一共有九章,關於法律方面的就有八章,另外一條是反對對匈奴作戰的。

  雖然對匈奴作戰那條不合漢武帝的意,但其餘八條,條條都說到漢武帝心坎上了。漢武帝馬上召見了他,一見面就來了句肉麻的話:「咱們真是相見恨晚啊!」

  嘗到上奏章的甜頭後,主父偃沒事就上一道。

  也是奇了,主父偃上的每一道奏章,漢武帝看著都那麼順眼,所以他上一道漢武帝提拔他一次,上一道提拔他一次,一年之內居然提拔了四次,飛黃騰達速度之快,讓人眼紅得滴血!

  03

  要說主父偃為漢武帝做過什麼貢獻,除了「推恩令」,好像啥都沒有了。

  所謂「推恩令」,簡單點說,就是讓諸侯王把自己的封地分給自己的子弟。就像分蛋糕,在蛋糕不變的情況下,分的人越多,分到手的就越少,直到分完為止。

  對諸侯王來說,這個計策可謂是一條「毒計」,但這正是漢武帝最需要的,因為這條「毒計」可以極大地削弱諸侯王的勢力。

  諸侯王勢力的日益膨脹,是從文景兩帝開始的。那時候的諸侯王,真是牛得不得了,有的諸侯王勢力大到可以和中央分庭抗禮,甚至嚴重威脅到皇權。「漢定百年之間,親屬益疏,諸侯或驕奢,忕邪臣計謀為淫亂,大者叛逆,小者不軌於法,以危其命,殞身亡國」,漢景帝時期爆發「七國之亂」,就是因為諸侯王的勢力太大。

  這場差點顛覆漢朝政權的由諸侯王引起的動亂,後來的統治者想起來就要做噩夢。相信這種噩夢,漢武帝也做過,而且做夢都想削弱諸侯王的勢力,鞏固中央集權。

  主父偃的到來,讓漢武帝這個夢想,有了變成現實的可能。

  據《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主父偃被漢武帝看上沒多久,就摸准了漢武帝的心思,給他提了一個建議:「古者諸侯不過百里,強弱之形易制。今諸侯或連城數十,地方千里,緩則驕奢易為淫亂,急則阻其強而合從以逆京師。今以法割削之,則逆節萌起,前日晁錯是也。今諸侯子弟或十數,而適嗣代立,餘雖骨肉,無尺寸之地封,則仁孝之道不宣。願陛下令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願,上以德施,實分其國,不削而稍弱矣。」於是「上從其計」。

  這個計策的好處在於,既能鞏固中央集權,又能避免激起諸侯王的反抗,比削藩高明多了。

  漢景帝時期爆發的「七國之亂」,就是晁錯建議削藩引起的,所以有人說,主父偃還是相當有才華的。

  04

  為漢武帝立了一大功,被漢武帝連續破格提拔後,主父偃已經官至中大夫。但對他來說,這遠遠不夠,他還要攀龍附鳳。

  故事,得從齊厲王劉次景講起。

  齊厲王劉次景,是諸侯國齊國的國君。當時的齊國是比較大的諸侯國,齊厲王的母親紀太后也學當年呂后的做法,把兒子的表妹許配給了他。可齊厲王不喜歡表妹,紀太后就讓女兒,也就是齊厲王的姐姐去處理這個問題——你到你弟弟後宮去,把你弟弟和宮女們隔絕開,讓你弟弟和宮女見不了面,這樣他身邊就只有你表妹一個女人,他不喜歡也得喜歡。

  誰也沒想到,姐姐一去,齊厲王竟然喜歡上了自己的親姐姐,然後就開始亂倫。

  奇怪嗎?一點也不奇怪,因為他們老劉家有這個傳統,後面還會提到。

  巧的是,漢武帝母親王太后,也希望自己的外孫女嫁一個諸侯王,但一直沒找到合適的。一個名叫徐甲,出生於齊國的宦官,一直伺候王太后,他對王太后說,我覺得齊厲王比較合適,也許您可以考慮考慮。

  王太后恍然大悟,怎麼把這茬給忘了呢,齊國是很大的諸侯國,齊厲王配我外孫女,正合適。那你就去辦吧,辦妥了給你封賞。

  徐甲的目的就是這個,所以王太后一發話,他就準備動身去齊國。沒想到保密工作沒做好,被主父偃知道了。主父偃就對徐甲說,麻煩你順便把我女兒也弄到齊國後宮裡去吧,事成之後我也給你獎賞。徐甲心想,這不是順手牽羊的事嗎,不難不難,就答應了。

  誰知這個自以為聰明的宦官,到了齊國不是直接去找齊厲王,而是先放了個口風,看齊國君臣是什麼反應。結果導致紀太后勃然大怒,我兒子已經有王妃,也有其他嬪妃,還要那麼多女人幹什麼?再說那個姓徐的,他有什麼資格來提親?一個窮光蛋,活不下去了才做了宦官,這種貨色也配來提親,真是笑死人!還有那個主父偃,憑什麼要把他女兒塞到我兒子的宮裡來?

  徐甲把事情搞砸了,回去又不敢說實話,就向王太后撒謊說,齊厲王已經答應了,「但我擔心再出現燕王那樣的事」,王太后立馬吩咐:這事兒到此為止,今後再也不許提。

  05

  為什麼徐甲一提到燕王,王太后就是這反應呢?

  原來燕王劉定國也是個亂倫的主,而且比齊厲王劉次景更厲害,劉次景只和親姐姐通姦,燕王劉定國不但和庶母亂倫,還生了一個兒子;還和三個親生女兒通姦,霸占了弟弟的妻子,被人告發後畏罪自殺了,燕國也被撤銷了。

  徐甲提到燕王,是在暗示齊厲王也有亂倫行為。王太后既不願意外孫女嫁給這樣的畜生,也不希望再發生燕王自殺那樣的事情。

  那麼告發燕王亂倫的是誰呢?正是主父偃。

  話再說回來,對王太后來說,外孫女嫁不了齊王沒啥關係。主父偃卻受不了了,因為他攀龍附鳳的如意算盤泡了湯。

  按理說,這事兒與齊厲王半毛錢關係都沒有,是紀太后不准他兒子再找別的女人,主父偃卻恨死了齊厲王。

  他要報復。

  他對漢武帝說,齊國那地方好啊,富有,人口多,僅每天收貿易稅就不得了。在這種地方做諸侯王的,應該是陛下您的親兒子或者親兄弟,肥水不流外人田嘛。如今肥水流到外人田裡了,可惜!這是其一。其二,齊國那地方,歷來讓人不省心,呂太后的時候就發生過叛亂。七國之亂時,齊孝王雖然沒有參與,但並不意味著他不想參與,如今又傳出齊厲王亂倫的事情,這事兒得查呀陛下。

  漢武帝也希望齊王出點問題,以便像主父偃說的那樣,把這塊肥肉吃到自己嘴裡。就說,好吧,任命你為齊國國相,去查這個案子。

  主父偃一到齊國,剛開始查把齊厲王領到他姐姐那裡的宦官,齊厲王就怕了。他年紀又小,經不起考驗,乾脆我也像燕王那樣,死了算了,就喝藥自殺了。

  主父偃沒想到會這樣,這也不是他希望的。他再笨,也明白齊王不能死,因為齊王一死,他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何況他並不笨。

  果然,齊王一自殺,人們都認為是他逼死的。

  06

  一個大漢的堂堂諸侯王,居然被一個中大夫逼死,簡直是匪夷所思。之前被他整過的人,終於找到了報復他的機會。

  特別是趙王,他最恨主父偃,因為他家裡也有亂倫現象——自己的親兒子和他姐姐妹妹私通。所以趙王整天提心弔膽,常常半夜從噩夢中醒來,害怕被主父偃告發。

  其他諸侯王對主父偃也是恨之入骨,因為他告死燕王逼死齊王后,人人自危,害怕也遭他的毒手。

  之前他在朝中時,雖然很多人恨他,但都不敢拿他怎麼樣,因為他不但筆桿子厲害,嘴皮子也厲害,誰也不是對手,都不敢碰他,只好任他放肆。

  所以他一離開朝廷到齊國,出了齊王自殺的事情後,趙王馬上就行動了,告他受賄,告他逼死齊王。沒想到居然馬上奏效,漢武帝派人把主父偃抓了起來。

  可是主父偃只承認受賄,不承認逼死齊王,因為他確實受過賄。剛當上中大夫時,許多大臣見他升官升得這麼快,今後肯定不得了,所以為了巴結他,都不惜重金行賄,主父偃呢,當然來者不拒,收了無數銀子。

  他不承認逼死齊王,因為他確實沒想逼死他。他還算是條漢子,做過的坦然承認,沒做過的打死也不承認。

  只要齊王不是他逼死的,那就沒必要處死。至於受賄嘛,當時哪個當官的是清白的呢?漢武帝就想赦了他。

  關鍵時刻,公孫弘說話了:「齊王沒有兒子,他自殺後,封國撤了,收歸朝廷,改設郡縣,這一切的罪魁禍首是主父偃,如果不殺他,無法向天下解釋。」

  公孫弘是什麼人?是御史大夫,副丞相級別,關鍵他還是主管司法的最高官員。所以在司法方面,他才是權威,他一說話,漢武帝都不好再說什麼,不然他就是干預司法,雖然他有這個權力,但是不能服人。於是漢武帝「公事公辦」,不但殺了主父偃,還滅了他全族。

  有人說公孫弘是個典型的陰險小人,平時一團和氣,不與任何人爭,節骨眼上才來個「惡毒一擊」。

  也許的確是這樣,但如果你自己沒問題,他又怎麼能對你「惡毒一擊」呢?何況像主父偃這樣的人逮誰咬誰,留著對所有人都是禍害,包括對他公孫弘,說不定哪一天,對他公孫弘也來一口。除掉他,等於除掉一大隱患,睡覺也踏實些。

  07

  主父偃死後,連給他收屍的人都沒有,而他死前,追隨他的多達數千人。

  都因為之前他得罪的人太多,樹敵太多,從諸侯王到大臣,見誰告誰,見誰寫誰的奏章。他從來不給自己留後路,想都沒想過,甚至連自己的親人,他都和他們絕交了。

  當初他以相國的身份到齊國去查案,親友們不遠千里去迎接他,結果他把哥哥弟弟,以及之前的故交都召集攏來,對他們說,感謝你們不遠千里來迎接我,說明我們還有點交情,我也不能沒有一點表示,說著拿出五百兩銀子撒在地上。你們撿吧,撿完之後咱們誰也不認識誰,斷交。這就是「散金斷交」。

  對於主父偃的遭遇,司馬遷在《史記》里為他「叫屈」:「主父偃當路,諸公皆譽之,及名敗身誅,士爭言其惡。悲夫!」大意是主父偃飛黃騰達的時候,好多人都來巴結他,等他一倒霉,都說他的壞話,可悲呀可悲。

  他悲嗎?不,他是罪有應得。人家搬起石頭,充其量砸了自己的腳,他則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腦袋,砸得腦漿迸出,把自己砸死了。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