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9 心理健康教育,應滲透在生活的各個方面 心理衛生培養也不是輕而易舉的
2024-10-09 00:08:18
作者: 馬利琴
有一天我接孩子放學,看到了這樣一幕:
爸爸開車來接孩子放學,孩子看到學校門口不遠處的路邊有賣烤紅薯的,非常想吃,爸爸就給他買了一個。可能爸爸怕孩子吃烤紅薯把車裡弄髒,買了之後,孩子站在路邊,邊剝皮邊吃。他剝下來的紅薯皮一會兒短,一會兒長,一會兒寬,一會兒窄,而他似乎沉浸在剝紅薯皮的遊戲裡。
爸爸看到孩子不緊不慢的樣子,著急地說:「像你這麼剝,得剝到什麼時候啊。」於是一把從孩子的手裡奪過紅薯,快速地把皮剝掉。紅薯被爸爸搶走了,孩子非常納悶,眼睛中透露出來的神情似乎在說:你幹嗎搶我的紅薯?再看到爸爸的做法,孩子憤怒的情緒湧上來,氣得哇哇大哭。但爸爸卻沒有察覺到孩子的憤怒,覺得孩子是因為著急吃才哭的,於是一邊剝一邊解釋說:「我馬上就幫你剝完了,等一下。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孩子聽了,哭得更厲害了。
當爸爸把剝完皮的紅薯遞給孩子時,孩子的憤怒值已經達到了頂點。他接過紅薯就摔在了地上。爸爸看到自己辛苦剝的紅薯被扔在地上,覺得孩子沒有禮貌,而且很浪費,於是生氣得打了孩子一巴掌。隨後,父子倆就僵持在那兒。
孩子無緣無故地發脾氣,在有些父母看來不是什麼新鮮的事,也從來不考慮事出必有因,於是就會做出一些過於武斷的舉動。要知道,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情緒,如果你的孩子總是發脾氣,父母就一定要反省自己了。
方法一:克制怒火,不做暴脾氣的父母
星期天,小松媽送孩子去補習班上課,可小松賴床不起,磨磨蹭蹭,耽誤了出門時間,結果母子倆鬧得很不愉快。小松之所以賴床,是因為他感覺太累,覺不夠睡,雖說還在讀小學,但每天的作業都不少,好不容易放假,還得被媽媽拽著去上補習班。對此,小松一直有情緒。
母子倆乘坐公共汽車時,司機師傅關門太急,小松媽的胳膊被車門碰了一下,儘管不是很疼,但也使她的心情變得更差了。公交車在行駛的過程中,司機開得猛、剎車急,乘客們紛紛表示出不滿。
下車後,小松想喝水,媽媽皺著眉頭說:「事兒真多,出門才多久你就渴了,在家時幹嗎了?」媽媽說完,頭也不回地繼續往前走。
小松一聽媽媽的話,賭氣站住不走了。媽媽發現小松沒有跟上來,回頭衝著他大喊大叫。小松噘著嘴,不高興地跟著媽媽往前走。
孩子通常十分敏感,能夠體察到家人特別是父母的情緒,從而自己的心情也會受到影響,並隨之發生改變。真正懂得教育孩子、給孩子傳遞正能量的父母,往往善於控制自己的脾氣,不讓自己的不良情緒影響孩子。
不管是誰,都要在不斷地自我成長中逐漸完善自己,所以當孩子做錯事時,父母要理解、體諒和幫助他們。而且越是這種時候,父母越不能在盛怒之下說一些髒話或者不好的詞語,比如,「笨蛋、沒出息、你這輩子算完了……」這樣做的後果是讓孩子變得自暴自棄。如果孩子犯了錯,父母要先克制住自己的怒火,問明白事情的前因後果,幫助孩子一起分析、總結,避免日後犯同樣的錯誤。
方法二:慢慢引導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喜怒哀樂,孩子也不例外。作為成年人,我們可以正確地認識並採取恰當措施化解這些負面情緒,但是孩子卻不懂。因此,每當遇到不高興的事情時,孩子會用哭、鬧甚至其他方式來宣洩。比如,放學回家後,孩子義憤填膺地對你說:「媽,今天上午我同桌被我們班一個男生給推倒了,她身上沾了很多泥。」
遇到這種情況,許多家長都會追問孩子這件事情的細節:「他為什麼推你同桌啊?」「你同桌有沒有哭?」「你們老師知道嗎?她是怎麼處理的?」……細心的父母會發現,之後幾天,「推倒事件」總能被孩子不斷地提起。
為什麼孩子會持續幾天把這件事情掛在嘴邊?有時候是因為他內心的需求沒有從根本上得到滿足。孩子最開始對父母說這件事,是出於對同桌的同情;之後又不斷提起,是因為害怕這種遭遇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假如父母能了解孩子的這種心理,最開始就要告訴孩子,欺負人是不對的,在學校可以尋求老師的幫助;對於那些欺負別人的同學,自己應該如何做;或者哪天自己也像同桌那樣被欺負了,應該如何解決等。總之,讓孩子認清自己對「推倒事件」的態度以及解決辦法,孩子心裡有了底,自然不會對這件事抓著不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