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一停,引導孩子欣賞沿途的風景
2024-10-09 00:08:21
作者: 馬利琴
當下,生活節奏日益加快,對成人來說是這樣,對孩子來說更是如此。現在,孩子的壓力太大,除了日常的學校作業,還有輔導班的課程。而我們小時候,幾乎沒有課外輔導班,每天除了做作業就是玩兒。也許有人會說:「現在的孩子不用為生活奔波,衣食無憂,除了學習,能有什麼壓力?」
但最近這幾天,媽媽發現小海臉上的笑容明顯減少了。之前小海放學回到家,都會嘰嘰喳喳地跟媽媽說些發生在學校里的趣事。可最近,小海一回家就鑽進自己的房間,還顯得一副悶悶不樂的樣子。
媽媽覺得十分奇怪,細問之下才知道,原來下周學校統一進行單元測試,小海前陣子因為生病請假,落下了一些功課,他非常著急,擔心自己考不好,因此一放學就回屋抓緊時間複習。
知道了原因後,媽媽並沒有跟小海說什麼,他該怎麼學習還怎麼學習,她也不過問。相反,她看小海學習的時間差不多了,就找機會跟小海說一些跟學習不沾邊兒的事,比如希望他能幫自己點小忙,掃一下地、刷一下碗……令小海感到奇怪的是,每次做完這些事,他心情都會變得不那麼壓抑、沉重,明顯輕鬆不少。而且再回過頭去複習時,他的思路變得更清晰,記住的也比之前多。
單元測試的時候,試卷上的考點小海都已經掌握,並很快把題做完了。而且語文的作文題目恰巧是讓寫一篇生活感悟,小海憑自己的切身體會,寫了一篇關於勞逸結合的議論文,最後還被老師評為了滿分作文。
當小海媽發現小海的變化後,她採取的辦法貌似跟學習毫不相關,可對孩子心情的調節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一般來說,長時間的學習後,轉移注意力,進行一些其他活動,能夠讓身心暫時從繁重的學習中解放出來,得到一定的緩解和放鬆。一味地自我加壓,看似「化壓力為動力」,其實更容易產生疲勞感、緊張感,對孩子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危害。
方法一:鼓勵孩子多運動
我曾經在北京某小學進行過一次調查,調查期間遇到這樣一對母子:
周亮今年11歲,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就上輔導班。結果從這年暑假開始,媽媽就跟周亮說,要把他的輔導班先停一段時間,讓他多花點時間運動運動,一是為了鍛鍊身體,增強身體抵抗力;二是想通過運動減輕一些他的體重。因為周亮平時嘴不閒著,而且每次都吃不少,再加上不怎麼運動,體重逐漸呈上漲趨勢。
按照計劃,媽媽每周都花三四個晚上的時間陪兒子去游泳;周亮喜歡滑輪,周末的時候,只要完成作業他就出去跟小夥伴一起在小區里玩輪滑;學校組織的踢毽子、跑步、拔河等課間活動,媽媽也鼓勵兒子積極參加。
大概過了一個學期,周亮的體重不僅達了標,他的學習也沒有因此而退步。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周亮的性格比之前更加開朗,還通過鍛鍊認識了很多志趣相投的朋友。
西方教育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核心就是體育,而且歐美國家中,越是有名望的學校,運動場地所占的比重越大。可見,從小讓孩子養成愛運動的習慣,他們將會終身受益。
一所位於芝加哥附近的中學實施一項計劃——零時體育,也就是說,學生早上7點到校進行鍛鍊,比如跑步,讓心跳的最高值或最大攝氧量達到70%再開始正式上課。
開始時家長都表示反對,認為這麼早讓孩子起床運動,睡眠得不到保證,上課時肯定會打瞌睡,影響學習。然而家長們的擔心是多餘的,事實上結果正好相反,學生們鍛鍊之後大腦反而更加清醒,上課的氣氛不僅比之前活躍了很多,學生的記憶力與專注力也明顯加強了不少。
綜上所述,父母不要一味地讓孩子學習,適當停一停,鼓勵他們多運動,積極參加體育鍛鍊,因為運動不僅有助於孩子的身體發育,還能促進他們社交與情感的協調發展,保證身體和心理共同健康成長。
方法二:適當放鬆,調節緊張情緒
我們都知道,踢足球、打籃球都有中場休息,學習同樣如此。長時間處於精神高度緊張狀態,人的思維就會變得非常狹窄,哪怕大腦運轉得再快,但因為面窄,也容易鑽進死胡同。這個時候,假如能停一停,就很有可能改善這種情況,讓人豁然開朗。
麗麗是女兒在美術班認識的,她畫畫得不錯,老師讓她代表他們班參加學校的畫畫比賽,於是麗麗每天除了完成作業就是構思比賽作品。構思好了之後,麗麗又遇到了難題。她絞盡腦汁,怎麼也想不出桌子上的花瓶到底該畫成什麼顏色好,怎麼樣才能使整張畫看起來更協調、更有趣。
她的母親看麗麗每天為比賽作品愁眉不展,心疼極了,勸她只是參加比賽而已,不要過於在意名次。周末,母親拉著麗麗到公園散心。公園裡的空氣十分新鮮,麗麗之前沉悶的心情一下子變得好了很多,她忘了參加畫畫比賽的事,在公園裡跑來跑去,一會兒追趕蝴蝶,一會兒在河邊給魚餵食……突然,她問媽媽:「媽,你知道天空為什麼是藍色的嗎?這種藍色好漂亮,假如顏料中也有天空這種顏色,那就太棒了。」
面對麗麗的問題,媽媽不知道該如何回答,她摸著麗麗的頭說:「天空的顏色是由幾種不同的光線散射出來的……」
麗麗一下子站了起來,拍著手大叫:「媽,快回家,我知道應該給花瓶塗什麼顏色了。」
在麗麗為參賽作品愁眉不展時,媽媽帶著她到公園散心、疏解,讓她緊張的狀態得到了放鬆,對作品的著色也產生了新的想法。
要想跳得高、跳得遠,我們總是會下意識地先彎下腰。同樣,如果我們希望孩子能有所突破、取得更優異的成績,就要引導他們學會放鬆,勞逸結合,這樣往往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