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閱讀能力,不是「打」出來的
2024-10-09 00:08:04
作者: 馬利琴
讀書使人進步。對孩子來說,閱讀可以讓他們學到很多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從而增強他們的學習興趣。可是,在現實生活中,並不是每一個孩子都喜歡閱讀。有些父母給孩子買書、定讀書計劃,孩子完不成就對他們拳腳相加,實際上,這樣的做法根本不能讓孩子真正愛上閱讀。
兒子上初一了,做完作業就玩兒,從來不看課外書。王女士聽身邊的人說,孩子就要多讀書,將來才能考上重點學校,長大了才會有出息。於是王女士去書店,買了各種各樣的課外讀物回來。回來後,王女士將書往兒子房間一放,說:「看,我給你買了些書,以後有時間別總是玩兒,多看些書,以後才能有出息。」
第二天晚上,兒子做完作業要看電視,王女士搶過遙控器,讓兒子進屋去看書。沒一會兒兒子就出來了。王女士問他:「出來幹什麼?」兒子說:「喝水。」過了一會兒,他又出來……持續了一個小時,兒子斷斷續續出來好幾次,王女士特別生氣,朝著兒子後背就是一巴掌,生氣地說:「給你買了這麼多書讓你讀,你怎麼就不聽呢!就知道玩兒!」總之,不管王女士如何打罵,兒子就是不看,要麼就是隨意地翻兩下,最後,這些課外書變成了擺設。
我們都知道,閱讀是一個非常好的習慣,父母也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學識淵博。為了讓孩子多看書,許多父母不惜買回一大堆書讓孩子看。如果孩子聽話,父母自然會特別高興;如果孩子不看,有些父母就會恨鐵不成鋼,沖孩子發火。
本書首發𝔟𝔞𝔫𝔵𝔦𝔞𝔟𝔞.𝔠𝔬𝔪,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引導孩子讀書,不要單純地把讀書當成一項任務,而要引導孩子將閱讀當成一件快樂的事。讓他們知道,書里有他們喜歡的、感興趣的、能滿足他們好奇心的內容。閱讀也是一種能力,需要慢慢培養,父母千萬不能太心急,不然欲速則不達。
方法一:給孩子營造一個很好的讀書氛圍
經常會聽到一些父母說:「我給孩子買了很多書,他就是不看,我也沒辦法。」其實,並不是孩子不愛看書,只是因為家裡的閱讀氛圍不好——憑什麼別的孩子都在玩兒,非讓我看書?憑什麼你們看電視,讓我悶頭看書?由此可見,父母光給孩子買書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以身作則,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引導孩子愛上閱讀。當父母放下手機、關掉電腦拿起書來閱讀時,即使你不邀請孩子讀,看到你津津有味地看書,他們也會受父母的影響,不自覺地融入進來。
曾經有一位媽媽向我抱怨:「為了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我不僅花錢專門為他隔了一個書房,還配了書架,買了很多書。但讓我失望的是,他就是不喜歡讀書。」
跟她聊天的過程中,我發現,她每天晚上吃完飯就會對兒子說:「做完作業就去看會兒書,給你買了那麼多,也沒見你讀過。」她收拾完飯桌後,就坐在客廳,打開電視看。有時候看電視劇,有時候看一些娛樂節目,遇到有趣的情節,她還時不時地咯咯大笑。兒子在書房裡聽到後,心中不免覺得痒痒,哪兒還有心思看書。於是他在書房坐不住,總會不停找藉口出來,然後看幾分鐘電視。
父母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面鏡子。父母的言行舉止、興趣愛好對孩子的影響是直接的、深遠的。特別是兒童期的孩子,一般他們都沒有明確的學習目的,很容易受環境的影響。如果父母愛讀書、看報,他們多半也會養成閱讀的習慣;如果父母愛看電視、玩電腦,孩子也會對此痴迷。所以說,要想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父母就要從自己做起,言傳身教,為孩子做好榜樣。
方法二:幫助孩子,慢慢尋找讀書的樂趣
有些父母感到頭疼,在他們看來,孩子把讀書當成了負擔,像是為了完成任務似的,於是總會表現出一種應付的態度。有的孩子之所以喜歡玩,是因為他們能從中感到快樂。所以,如果能用正確的方法引導孩子讀書,讓他們同樣感受到閱讀帶來的樂趣,相信孩子勢必會愛上閱讀。
女兒上學以後,為了讓她積累詞彙量,我們經常玩成語接龍的遊戲。一開始女兒經常輸給我,為了鼓勵她,我有時會刻意輸給她。嘗到「打敗」我的甜頭後,她又會搜集更多的成語,這個過程需要不斷地翻書、查成語詞典等。
看到時機成熟,我就偷偷買來《成語故事大全》放在書架上。這一招果然很靈,我不在家時,女兒就如饑似渴地去讀,準備了一大串成語來應對我。有時候我假裝不知道成語的意思,她能馬上解釋給我聽,甚至還能說出其出處。
後來,應女兒的要求,我給她報了一個書法培訓班。為了調動她的積極性,我和女兒約好,每天放學回家後她負責把當天學習的內容教給我。每天,我們兩個都會從書架上選一本書,摘抄裡邊的優美句子,看誰寫得又快又好。
沒有苦口婆心的勸說,沒有聲色俱厲的強迫,偶爾我們還互相吹捧幾句。雖然這耗費了我不少精力,可是,這種你追我趕的閱讀、學習特別有意思,而且親情變成了友情,母女看似姐妹,我們彼此的心也靠得更近了。
如果時間允許,和孩子一起讀書、一起探討書中的內容,這樣更容易讓孩子發現讀書的樂趣。比如,晚飯後,一家人可以坐在一起,各自朗讀一段喜歡的句子給家人聽;如果對書中某一角色有不同的認識,可以說出自己的看法,大家一起探討,這樣不但能對故事情節、人物有深刻的印象,也能為孩子的寫作挖掘並積累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