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用最好的方法,養最棒的孩子> 打好基礎,磨刀不誤砍柴工

打好基礎,磨刀不誤砍柴工

2024-10-09 00:07:46 作者: 馬利琴

  幾乎所有的父母心中都清楚:孩子學習,基礎特別重要。為了讓孩子打好紮實的基礎,有些父母竟然日夜不停地監督孩子學習,甚至不惜花費重金為孩子聘請家庭教師。事實證明,父母通過這些努力所取得的效果有時候微乎其微,可以說收穫跟付出的心血根本就不成正比。

  其實,讓孩子打好基礎並不意味著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逼著他們去學習,為日後鋪路。相反,讓孩子打好基礎的目的是為了讓他們做好接受知識的準備。

  送兒子去小學報名時,鄰居張姐發現,很多同齡的孩子已經掌握了漢語拼音,有的孩子甚至算數和英語也都會一些。為此,張姐感到特別著急,因為她兒子在幼兒園基本就是玩過來的,漢語拼音、簡單的數學加減法、簡單的英語單詞,他都不會。

  為了讓兒子不掉隊,張姐忙活完報名的事之後,就開始四處打聽,要給兒子報個幼小銜接班。沒想到,張姐的老公卻阻止了她。為了這件事,兩人爭吵過很多次,最終張姐的老公提出自己的意見之後,張姐勉強放棄了給兒子報幼小銜接班的念頭。

  第二天開始,張姐的老公每天堅持對兒子進行課堂模擬訓練,給他制訂「班規」。張姐看在眼裡,不免覺得老公的舉動有些荒唐,因為模擬課上,老公給兒子講述的並不是小學的課本知識,而是通過遊戲的方式,教兒子怎樣聽、怎樣記,再根據自己聽到的、記下的,去做一些嘗試性的練習。

  小學一年級第一個學期結束的時候,張姐驚訝地發現:雖然兒子起步比其他的孩子慢,可是他進步的速度卻很快。而且,隨著課堂知識不斷增加,其他孩子的學習成績開始出現退步的情況,兒子卻依然可以保持穩定的學習狀態。

  原來,那些提早掌握知識點的孩子認為老師講的內容自己已經學會了,於是不再專心聽,只有張姐的兒子覺得老師講的知識很新鮮,充滿了好奇心,並習慣性地按照之前的課堂模擬,認真聽、仔細做筆記,課後專心練習……

  本章節來源於𝕓𝕒𝕟𝕩𝕚𝕒𝕓𝕒.𝕔𝕠𝕞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果說「善其事」是一種成功,那麼「利其器」就是必要的準備。雖然不是做好所有的準備就可以獲得成功,但所有的成功都離不開充分的準備。對於求學的孩子來說更是如此。在他們「砍柴」前,先教他們用心磨利自己的「刀」,這樣一來才能砍更多的「柴」。

  方法一:提升學習能力也是打基礎

  未來社會淘汰的不是沒有知識儲備的人,而是沒有學習能力的人。學習能力伴隨著我們的一生,是一個人工作、生活的基本能力。所以,身為父母,一定不要把目光局限在孩子所學知識的多少、成績的高低上,而要著眼於提高孩子的學習能力。

  蔣海成績優秀、人品好、相貌好,是老師眼中的好學生,家長眼中的好孩子。他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呢?這就不得不說說他的爸爸了。

  小學五年級的一天,蔣海在家做作業,遇見一道難解的數學題,便拿著作業本問爸爸:「爸,這題怎麼做?」爸爸一看這是道方程題,就按題意一步步寫出了算式,每寫一步就跟孩子說一句,蔣海邊聽邊點頭。爸爸寫完算式後,

  蔣海高興地往本子上一抄,作業就寫完了。

  可是,問題不久就出現了。幾天之後,蔣海寫作業時又遇到了同樣的題型,他還是不會做,無奈之下,只好又去問爸爸。爸爸一看這題剛教過不久,有點生氣,後來仔細一想才明白:上次自己將答案直接告訴給了孩子,他接受到的只是結果,過程並沒有真正理解,所以他對這種題型印象不深,沒記住解題步驟。於是,爸爸這次改變了輔導方式,他採用提問的方法,啟發蔣海自己思考,光點頭不行,他還得自己說出道理來。最後,蔣海豁然開朗,明白了這道題的解法,自己列出算式。

  不得不說,蔣海的爸爸是位有智慧的家長。

  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對於孩子來說,作業的答案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掌握解題的能力。即使我們的學識再淵博,也不能代替孩子去解決問題,我們要做的就是抓好關鍵細節,將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告訴孩子。

  方法二:教孩子快速適應環境

  關於學習,很多父母都懂得預習的重要性,讓孩子把不懂的地方提前標出來,等上課的時候重點聽老師講解。除了預習之外,父母也要教孩子懂得如何適應環境。

  兒子到了上小學的年紀,李女士給孩子在市裡的一所小學報了名。在此之前,李女士做了一些準備,讓兒子提前接觸了一些一年級的知識,她以為這樣就足夠了。結果沒想到,小學和幼兒園是兩個完全不一樣的環境,她完全忽視了兒子的環境適應能力。

  開學第一天,兒子仍然像在幼兒園似的,上課不是睡覺就是走來走去,或者將自己新買的變形金剛拿出來玩。為了不影響其他同學學習,老師就沒收了他的玩具,結果他在課堂上大哭大鬧……

  放學後,李女士到學校接兒子。班主任老師委婉地對她說:「孩子現在對課堂紀律沒有概念,還停留在幼兒園小朋友的認知水平上,以為在這裡上課跟在幼兒園沒什麼區別。在學校我會盡力,在家的時候,希望家長也能配合我們的工作,多跟他說一些關於課堂紀律的信息。」

  為了讓兒子認識到小學的課堂紀律和學習環境,李女士可以說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直到一年級下學期,孩子才算適應。

  步入小學,孩子真正意義上開始接受九年義務教育。受幼兒園環境的影響,一年級新生不適應小學生活也很正常。所以,父母一定要提前教孩子一些基本的學習能力、生活能力,以便他們能很好地適應學校環境,避免在校期間出現各種意外狀況,被同學嘲笑、厭煩,從而打擊他們的自信心和對學習的興趣。

  再者,小學一年級是孩子養成良好習慣、塑造優秀品德的關鍵期,而培養好品質的基礎就是孩子具備很強的環境適應能力。因此,為人父母需特別注意:孩子適應環境的能力是最基礎的,它對其他方面的發展有重要影響。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