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孩子,才能容孩子;知孩子,才能幫孩子
2024-10-09 00:06:36
作者: 馬利琴
英國著名心理學家西爾維亞曾說:「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愛都以聚合為最終目的,只有一種愛以分離為目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愛孩子是人之常情,但是有時候,家長們卻在不知不覺中以「愛」的名義傷害了孩子。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都習慣了讓孩子去聽大人的話,讓孩子在自己設計好的軌道中成長,卻忽視了孩子們的需要,其實只有真正讀懂了孩子,才能更好地幫助孩子成長。
一年級放暑假時,女兒因為做錯了一件很小的事被我批評了一頓。之後,我就回到自己的房間,她窩在自己的房間。大概半個小時後,我從房間出來,路過女兒房間的門口時,我看到她背對著窗戶,兩個肩膀一聳一聳的,正在抽泣。
我走過去安慰她:「剛才是不是我話說重了?」她本來是輕輕地抽泣,結果我話音一落,她哭得更厲害了,說:「我也有自己的尊嚴呀。」女兒的話,像針一樣刺了我一下。我在教訓她時,根本沒想到年紀這么小的孩子有什麼尊嚴。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難免會做錯一些事,這時,我們做父母的不要去指責孩子,多站在孩子的立場想問題,去理解孩子,讓孩子自覺認識自己的錯誤。這往往比打罵、指責效果要好得多。
要知道,先讀懂孩子,才能正確地愛孩子;只有正確地愛孩子,才能培養出健康的孩子。
方法一:細心觀察才能透徹
家長對孩子的了解需要經歷一個過程。
有個同事跟我說,她兒子上小學三年級時,開始學習寫日記。按照老師的要求,每周都會寫一篇,還要讓家長簽字。孩子的爸爸感到非常高興,一直以來兒子跟他不親近,借著這個機會,他正好可以看看兒子心中在想些什麼。
每周都可以看到兒子寫的一篇日記,孩子的爸爸覺得自己已經足夠了解兒子:他不喜歡黑色、不喜歡吃蘋果、不喜歡班上的學習委員,他喜歡體育課、喜歡打籃球……三年過去了,兒子上了六年級,爸爸已經連續看了三年兒子的日記。
這一天,兒子回到家,臉色很難看,爸爸問他:「兒子,你的臉色怎麼不太好?是不是被人欺負了?」
誰知兒子聽了爸爸的話像只被踩了尾巴的小老虎一般,朝著爸爸大聲吼道:「你根本不了解我,就知道瞎問,你知道什麼呀?」
爸爸被兒子的反應嚇了一跳,他提高嗓門對兒子喊道:「我不了解你?你是我兒子,我怎麼會不了解你呢?你喜歡打籃球,喜歡紅色,不喜歡吃蘋果……」他的話還沒有說完,兒子轉身就向房間走去,把門重重地摔上了。
雖然,父母賦予了孩子生命,但是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想法和認知,而很多父母都忽略掉了這一點,他們總是認為:「我是他們的父母,我一定最了解他們。」比如同事的丈夫,僅憑一本日記,就以為自己已經完全了解兒子。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兒子的這本日記,不僅沒有讓爸爸更了解兒子,反而激發了父子間的矛盾。
了解孩子是一門永無止境的功課,細心觀察,不滿足於現有的認識,才能將孩子了解得更為細緻。而且,孩子是不斷成長的,對孩子的觀察和研究肯定不能停留在某一個時期,這將是一個漫長而有趣的過程。
方法二:不急不火,做好監督
處於成長過程中的孩子,多少會表現出一些不恰當的行為。如果父母聽之任之,任這些不良行為習慣成自然,它們必將成為孩子成長的羈絆,正所謂「千里之堤,潰於蟻穴」。面對孩子出現的不恰當的行為,家長要耐心地做好監督工作。監督孩子是對家長和孩子耐心和恆心的考驗。其實說到底,這件事情並不難,難的是要堅持不懈地做下去。父母要做好打持久戰的心理準備,不急不火,將監督進行到底。
侄子少康最近不知道是因為警匪片看多了,還是因為痴迷警匪遊戲,總是把手想像成槍枝,對準別人說:「不許動,否則我一槍斃了你!」大人如果稍微動一下,他就會瞬間變身「冷酷殺手」,嘴裡發出「砰砰砰」的聲音。
少康對這樣的遊戲特別鍾愛,而且大有愈演愈烈的態勢。若大人不按照他的意願配合「假死」,他就會大吵大鬧。
弟妹逐漸意識到,少康見人就舉「槍」的行為已經成了一個不好的習慣,決心讓他改掉。弟妹先與少康進行了一番語重心長的對話,告訴他這是非常不禮貌的。少康聽得倒是挺認真的,表面上答應了媽媽說的話,可是一轉身,看到爺爺從房間裡走出來,又會馬上舉起「槍」。
弟妹在不斷地糾正、教導少康的過程中,終於失去了耐心,在一次少康對幼兒園老師舉起了「槍」時,用力地打了少康一巴掌,他立即大哭大鬧起來……
孩子的不良行為並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要讓孩子改掉這樣的行為,當然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弟妹對這一點似乎認識得還不深刻,當她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現孩子有這種行為時,終於怒不可遏地揮手給了孩子一巴掌。可是,責打並不是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法,耐心糾正才可以。比如:
孩子跟大人玩「假死」,要告訴他,可以玩一會兒,但不能過度,不能強迫大人玩。之後,跟孩子約定時間來玩這個遊戲。
如果孩子用哭鬧來表達不滿,就要告訴他,要按照約定來,否則今後一次都不跟他玩。
如果孩子答應後出爾反爾,要提醒他曾經答應過什麼?如果說話不算數,可以將他冷落在一邊試試。
如此,孩子的錯誤行為就會收斂很多。
同樣,在生活中遇到其他問題,也可以用這種方法來進行,比如:孩子只吃肉不吃菜,就要將蔬菜的重要性告訴他,將不吃蔬菜的惡劣後果直接言明。之後,引導他主動吃各類蔬菜。發現孩子喜歡搶小朋友的東西,就要告訴他,東西是別人的,不能搶,想要玩,可以跟對方商量著借;如果對方不同意,就不要強迫。
在成長過程中,每個孩子都會犯錯,都會養成一些壞習慣,家長的主要工作就是耐心糾正他們的不良行為。記住:糾正孩子的不當行為是一場持久戰,力量是次要的,粗暴、直接地應對並不能解決問題,耐心糾正才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