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2 「慢養」出來的孩子更優秀 多花些心思,用愛澆灌
2024-10-09 00:06:20
作者: 馬利琴
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我比較贊成我國著名成功學大師黑幼龍先生的觀點,他說:「養孩子就像種花,要耐心等待花開。」我曾專門把他的書買來,仔細研讀後發現,他在教育次子黑立國時就運用了「慢養」的模式,從中可以看出他在教育孩子時花費了很多心思。
在《慢養》一書中,黑幼龍表示,次子黑立國小時候貪玩、有著極強的叛逆心,不僅經常闖禍,學習也不好,甚至還考過0分。雖然替兒子感到憂心,但沒有辦法,他認為除非孩子自己願意並主動學習,否則,對他們的任何逼迫都是徒勞無功的。
高二那年,黑立國對學校的摔跤隊產生興趣,黑幼龍認為他的體能不錯,既然他喜歡,也就沒有阻攔。後來,跟黑立國一起訓練的隊友明顯都不如他進步快,所以教練總在大家面前誇他,隊友們對他也非常尊重。這讓黑立國突然意識到,原來成績好可以贏得別人的尊重,於是他暗下決心努力學習文化課,成績很快有所提升,也順利地考上了大學。大學畢業後,因為成績突出,30歲的黑立國被提升為華盛頓大學醫院的副院長……
對此,黑幼龍感慨地說:「父母很容易認為孩子學習成績差就沒希望了,其實如果做到慢養,這樣的孩子將來可能更優秀。」
當然,黑幼龍所說的「慢養」,並不是時間上的慢,而是說教育孩子不要太擔憂、太著急,畢竟成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身為父母,我們不能「求一時的速度與效率」,「以當下的表現評斷孩子」,而應該「尊重每個孩子的差異」,耐心地引導和教育,做到「慢養」,用愛澆灌,讓孩子發現最好的自己。
方法一:孩子提問,不要嫌煩,要多點耐心
生活中,很多孩子在做一件事時總表現出一副心不在焉、不耐煩的樣子,為什麼會這樣呢?我認為,一個重要的原因在於,父母言傳身教時本身就缺少耐心。既然父母都沒有耐心,又怎麼能要求孩子用心對待呢?而且長此以往,孩子如何能進步?
我記得一個下雪的早上,女兒興奮地跑到陽台上看雪。她打開窗戶,雪花隨風飄了進來,她伸手接住幾片,覺得特別有意思,就跑回來問我:「媽媽,冬天為什麼會下雪呀?」
我當時正在查資料,有些忙不開,頭也沒抬,就告訴她說:「水汽遇冷,凝結之後就是雪花了。」
也許我解釋得不太清楚,女兒又問:「那為什麼咱們家冰箱冰格里的水最後都結成冰了呢?」
我被女兒問住了,停下手裡的活兒,又仔細想了想,說:「因為雪花是氣態遇冷形成的,而冰格里的水是液態的,所以最後就被凍成冰了。」
女兒似乎對我的這種說法依然不滿意,又問:「那把冒著熱氣的熱水放進冰箱,是不是也能形成雪?」
「不會。」
「為什麼呢?」
「嗯……」我不知道該怎麼回答女兒,心裡又為手頭工作的事著急。內心一番糾結之後,我最終選擇先幫女兒解惑,告訴她:「我們一塊兒查查吧。」
我從網上搜索「雪的形成」,看了相關文字和視頻後,我問女兒是不是明白了,她點點頭。後來,我又查霜、雨、霧、液化、升華等自然現象,我一邊查一邊給女兒解釋,女兒聽得津津有味。最後,她摟著我的脖子說:「媽媽,我都知道了,謝謝你。」
孩子閱歷有限,對各方面的認知能力尚未發育完全,所以經常會問「為什麼」,或者一些在我們看來很幼稚的問題。而且,只要我們的回答不能令他們滿意,他們就會一直問下去。這個時候,如果我們覺得他們無理取鬧,甚至因為不耐煩而敷衍他們,那麼無形之中就會造成彼此對立。
所以,遇到孩子問「為什麼」時,我們要多一些耐心,如果實在回答不上來,就藉助工具書或者網絡,跟他們一起查、一起學習。當我們放下父母的身份和架子,多些耐心跟孩子一起學習和探索時,不僅能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還能得到孩子對我們的尊重。
方法二:多引導、多鼓勵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在這段時間裡,父母要做的是多引導、多鼓勵,陪他們慢慢長大、慢慢進步。
一個叫堂堂的男孩,長得非常可愛,也很聰明,美中不足的是他有點口吃。儘管他的父母教過他一些字,他也能順利地寫出來,但讀起來卻要花費比其他正常孩子更多的時間。
堂堂的父母心裡很著急,可是也沒有什麼更好的辦法,只能每天騰出時間,不斷引導和鼓勵他練習……一年級結束後,堂堂的班主任告訴他的父母,孩子的卷面分很高,只不過因為口吃,所以他上課很少舉手發言,希望家長能配合老師,平時多花點心思幫幫孩子。
堂堂的媽媽通過朋友找到我,對我說,其實他們夫妻倆並不看重堂堂的學習成績,就是擔心孩子會因為自己的這點缺陷,自信心受到打擊。我先安慰她一番,然後幫她分析孩子現階段的心理特點,並告訴她,教導孩子一定要有耐心,尤其是幫助堂堂糾正口吃的過程中,更不能表現得不耐煩,否則就會適得其反。
大概過了半年,堂堂的媽媽給我打電話:為了能及早把兒子的口吃糾正過來,她從公司離職了,每天花更多的時間和心思陪兒子練習。在朗讀或者對話的過程中,即便兒子有意扳著,但還是磕磕巴巴的,而她絲毫沒有表現出憤怒,依然耐心地鼓勵兒子,告訴他不要著急,先組織好語言,然後慢慢說出來。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平常的交流過程中。只要堂堂不著急,就能又快又清楚地表達,而且父母感到欣慰的是,二年級期中考試,堂堂的班主任反饋說,堂堂上半學期的表現非常好,上課敢於積極舉手發言了。
任何家長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什麼缺陷,但有時候不得不面對現實。就像案例中的堂堂,雖然患有口吃,但他的父母並未因此愁眉不展、怨聲載道,而是積極想辦法,用足夠的耐心和關愛陪伴、幫助孩子。堂堂父母的做法,值得我們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