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用最好的方法,養最棒的孩子> 幫孩子規劃人生,避免他們誤入歧途

幫孩子規劃人生,避免他們誤入歧途

2024-10-09 00:06:11 作者: 馬利琴

  孩子每天都在不停地變化和成長,可能現在父母覺得了解孩子,但下一秒就會發現孩子的想法難以揣摩,以至於有些家長說:「孩子就像一本厚厚的書,難以讀懂。」其實,我覺得「孩子」這本書並不厚,而是一本精緻的「小書」,只不過內容有些煩瑣,且變化萬千,需要我們留心把握。

  孩子的興趣是什麼?有什麼特長和優勢?家長若不觀察、不了解、不思索,只人云亦云、隨波逐流地教育自己的孩子,我覺得對孩子來說是不公平的。仔細想一下,從孩子出生開始,家長每年投入那麼大的教育花銷,可到最後孩子卻學無所成,甚至還不如那些成天瘋玩的孩子,你會不會感到憤怒?每個孩子都不一樣,興趣也千差萬別,於是,針對孩子的不同個性幫他們進行人生規劃就十分有必要了。

  

  當然,在做規劃之前我們要先了解孩子,然後從他們喜歡的、擅長的方面著手,明確目標,一步步來。當努力積累到一定程度時,自然會從量變轉為質變。當進步顯而易見時,孩子高興,父母也就更省心了。

  方法一:父母不要一廂情願

  有一次,我到親戚家做客,剛進院子就聽到屋子裡傳出小提琴的聲音,我知道肯定是侄女在練小提琴。進門後,我饒有興致地湊到侄女跟前,誇她說:「你拉小提琴的水平又提高了,這次我聽起來比上次要熟練、順暢得多。」不曾想,侄女竟然說:「其實我根本就不喜歡小提琴,是我媽她自己喜歡,非要讓我學。我知道,她就是想讓我替她實現登台演奏的夢想。她說她年輕時特別想學,但家裡沒條件,供不起,現在條件好了,她歲數也大了,錯過了學習的最好時候,所以就把全部希望寄托在我身上。」

  聽了侄女的話,我的心裡忽然產生一股莫名的憂傷。我想,現實生活中,像侄女這樣替父母實現夢想的孩子為數應該不少。我跟他們的父母年紀相差不多,能體會他們如今的人生遺憾。但是,他們把自己當初的夢想寄托在下一代身上,希望通過子女來實現,這種想法跟做法我是不贊成的。在我看來,父母為了自己,強迫孩子學這學那,根本不考慮可憐的孩子到底喜不喜歡這是一種「綁架式」的教育,。

  從心理學方面來講,想要控制別人,讓對方聽自己的,是人類的一種天性,但是實際上,讓孩子替自己去實現曾經的夢想是一種極端自私的表現。孩子雖說是父母生、父母養,但作為獨立的生命個體,父母絕不能將其視為實現夢想的工具,一廂情願地將自己沒能實現的理想或心愿強加到他們的身上,而是要尊重他們、敬畏生命。

  別看孩子年齡小,其實他們心裡都有自己的「小九九」,他們也有權選擇做自己喜歡的,不做自己討厭的事。由此來看,父母想幫孩子規劃他們的人生,要結合他們的年齡、特點、喜好,既不能自己一廂情願,想什麼是什麼;也不能做甩手掌柜,以免孩子誤入歧途。

  方法二:加強與孩子之間的溝通

  我曾經在一本書上看到過這樣一則故事,大意是:

  一位母親問她5歲的兒子:「如果我們出去玩,口渴了,也忘了帶水,而在你的小書包里恰好有兩個蘋果,你會怎麼做?」

  兒子歪頭想了一下說:「我會把這兩個蘋果都咬一口。」

  母親聽了很失望,以為兒子這麼做是為了霸占蘋果。不過,她還是多問了一句:「你為什麼這麼做呢?」

  「我嘗嘗哪個甜,把甜的那個給媽媽吃。」

  看到對話的前半段時,可能許多父母也會產生故事中媽媽的那種想法,也沒有耐心再繼續聽孩子的解釋,甚至直接就斷章取義,訓斥孩子:「你這麼做是不對的。」「你要懂得分享。」「我不是跟你講過孔融讓梨的故事嗎,你怎麼不記得了?」……

  《三字經》第一句就是:「人之初,性本善。」年幼的孩子猶如小天使一般,善良、心思單純。但有的父母往往忽視孩子這種難能可貴的品質,覺得他們這種表現是傻、是笨,對他們說的、做的都不上心,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加強與孩子的交流,否則根本沒辦法合理、有效地規劃他們的人生,把他們培養成才。

  我女兒小時候總喜歡講一些她遇到的好玩的事給我聽,開始我還認真聽,漸漸地,我覺得她說的都是些雞毛蒜皮的瑣碎事,沒什麼可跟她討論的,於是有一段時間,不管她對我講什麼,我都說:「哦,好的,我知道了。」

  一次,女兒放學回家對我說:「媽,今天我們體育課上比賽跑步,我是最後一名。」

  當時我正忙著工作,聽她這麼一說,我以為就是很平常的一次賽跑,她跑了倒數第一而已。於是我安慰她:「沒事,下次努力就行了。我現在正忙著,你先去寫作業吧。」

  女兒悻悻地扭身走了。

  後來,我通過女兒的作文了解到,那次賽跑,有個同學不小心摔了一跤,女兒為了幫助她停了下來,所以最後一個到達終點。看到這兒,我恍然大悟,難怪最近女兒的話越來越少,不是特別願意和我交流,原來是被我當時的態度給傷到了。仔細想想,我為自己的行為後悔不已。再設身處地考慮女兒的性情,聽了那樣的話,換作是自己確實也會很傷心。

  反思並認識到自己的問題後,後來不管女兒跟我說什麼,我都會停下手裡的活兒,耐心聽她說,跟她一起分析。慢慢地,女兒又恢復了對我的信任,而且比之前更喜歡跟我傾訴了。如果她某方面做得好,我就讚揚、鼓勵她;如果她思想或行為上出現偏差,我就耐心地幫她糾正。如今,女兒性格開朗,積極向上,是大家眼中快樂又懂事的小姑娘。這跟我對她最初的定位是一致的。

  後來我總結出:就算父母給孩子的人生進行了簡單的預想和規劃,但是如果彼此間缺乏互動和溝通,往往很難達成預期效果。打個比方,如果你希望孩子將來成為一個表達能力強的人,那麼從現在開始,當他們分享自己的經歷給你時,你一定要耐心地、認真地傾聽,就算手頭確實有要緊的事,也要跟他們溝通好,比如你可以說:「我正忙著,能不能再給我幾分鐘的時間整理一下,一會兒我再聽你講,好不好?」


關閉